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一點财經,作者 | 啓鳴,編輯 | 佟梅
不出所料,宿華還是離開了。
2023 年 10 月 20 日,快手科技宣布宿華正式辭任董事長,由 CEO 程一笑兼任。至于調整原因,快手在公告中稱,(宿華)需要專注其他事務。
事實上,早在兩年前開始,宿華就開始了自己在快手的退出。2021 年 10 月 29 日晚,快手科技發布公告稱,宿華辭去 CEO 一職,繼續擔任董事長、執行董事、薪酬委員會委員,負責制定公司長期戰略;程一笑任首席執行官負責日常運營及業務發展,向董事長宿華彙報。
這幾年,互聯網巨頭創始人或創始成員離開的例子不勝枚舉,拼多多的黃峥就是如此。他們離開後的軌迹還如此相似,都是關注科技前沿發展。
但宿華還是不同的。他實際上并不算快手的創始人,快手是他創業無門時的選擇,注定是一個過客。在将快手送上市之後,他注定開始下一段征程。
01 關鍵的加入與離開
在快手的發展史上,它可以很鮮明地被分爲三個階段:一開始,快手是程一笑做出來的一個 GIF 制作工具;後來,在五源資本張斐的撮合和引導下,宿華加入,快手向着 " 社交 + 短視頻 " 的方向發展;2021 年快手上市,商業化加速,同年宿華卸任 CEO,逐步退出快手。
對快手來說,宿華的加入是裏程碑式的。
2011 年,曾在惠普擔任過軟件工程師兼開發工程師,還曾在人人網有過從業經曆的程一笑,推出了原創移動應用程序 GIF 快手。當時正值 3G 向 4G 的轉型,可預見的,視頻風潮即将到來,張斐對快手的方向極爲看好,但當時它的發展并不順利。
改變這一局面的是宿華的加入。宿華擁有清華大學軟件學院計算機軟件學士學位,曾就職于谷歌、百度,跟随機器學習大佬張棟創業,後脫離出來開始自己的創業之路。
2013 年,在張斐撮合下,宿華帶着自己的 7 人團隊加入快手,快手正式開始雙核運營,宿華負責商業化、投融資、海外、GRPR、行政人事财務和對外等業務,程一笑則領導産品、運營、電商、遊戲等重要業務部門。
宿華給快手帶來的改變有兩個:一,他将自己擅長的算法推薦算法應用到内容分發上,快手從視頻工具軟件轉型成爲視頻社交軟件;二,他清華出身,谷歌、百度的大廠背景,加重了快手在投資市場上的砝碼,爲它後續的融資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很多時候,讓一個創業企業脫穎而出的不隻是想法和企業本身,還是資本的持續支持。最終,在産品和資本的雙重助攻下,2021 年 2 月,快手還曾如願在港交所敲響上市的鍾聲。在将快手送上市,完成對投資人的承諾之後,宿華開始了自己在快手的退出。
先是上市當年,2021 年 10 月卸任 CEO,宿華 " 有更多時間專注于制定快手的長期戰略及探索新方向 ",然後就是這一次卸任董事長。不過他并沒有徹底離開,快手在公告中提到,宿華仍将繼續擔任公司的執行董事及董事會薪酬委員會成員。
在資本的引薦下加入快手,在快手上市後逐漸退出。對宿華來說,離開快手似乎在一開始就是注定的。
02 一笑而過
互聯網時代,中國的創業有了兩種模樣:一種是阿裏巴巴式目标鮮明式的,從一開始就鎖定了電商,提出自己的使命是 "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一種是騰訊式的,從聊天工具 QQ 起步,一開始并沒有那麽宏大的目标或明晰的商業化前景,在發展中被塑形、被拓展。
而快手,是這兩種創業的融合。一開始,它就目标清晰,在 3G 向 4G 時代發展的時候想抓住視頻風口,爲了更大的增長空間想探索社區方向。但在有一定用戶規模後,在如何推進商業化上它又是不那麽明确、果敢的。
對宿華來說,這種目标清晰的創業是當時的必須。他最初的狀态是空有技術實力,卻沒有創業方向。2013 年,圈圈項目失敗後,宿華到上海找張斐聊,他提出的 20 多個創業方向都先後被張斐否定。
對宿華來說,快手是一次創業必修課。在這裏,他懂得了如何選擇方向,也完成了從技術大牛向企業管理者的轉型。
按照西方的寓言故事《狐狸和刺猬》,人可以被分爲兩類,一類是狐狸型,懂很多事,但每件事都不那麽深入;一類是刺猬型,對一件事了解很深入,但對外面的世界了解沒有那麽多。在張斐眼中,大部分投資人屬于前一種,早期的宿華屬于後一種。
但在快手的經曆,讓宿華完成了兩者的融合:" 過去幾年他(宿華)發生很大的變化,他對人的關注越來越多了,他對人的情感關注越來越多了。他現在跟你打交道的時候,會特别關注你在想什麽,能明顯看到他在解讀人的思考模型。他在建立他以前不擅長的能力。"
随着快手上市,加速商業化運營,宿華的這門必修課也基本修滿,可以畢業了。畢竟,他還有更大的空間。
所有技術出身的人似乎都有一個共性,與實際事務相比,他們更樂于探索宏大的技術以及能給世界帶來的變化,宿華也不例外。
03 奔赴下一個時代
宿華離開快手,在當今的互聯網世界并不稀奇。爲什麽那麽多創始人、創業者離開?因爲當今正屬于時代交替之際,在享受到這一個時代的紅利之後,他們試圖快人一步,抓住下一個時代機會。
聽從自己内心的指引,宿華開始了對下一個時代的征程。據快手發布的公告顯示,宿華此番卸任董事長一職,是因爲其 " 需要專注其他事務 "。
" 其他事務 " 是什麽?今年年初,還是快手董事長的宿華曾有過一次大手筆減持,預計套現 37.78 億港元。在公告中,快手表示,宿華減持所得款項将用于慈善公益捐贈、前沿科技探索以及基礎設施投資等領域。
前沿科技與投資,似乎成爲了宿華這兩年的主要關注點。王慧文創辦的 AI 大模型公司光年之外就曾獲得宿華的投資,光年之外開業當天的花籃裏,有一張紙闆寫着 " 加速 AGI,普惠人類 ",而 " 普惠 " 是宿華在做快手時就頻繁提及的詞彙。
作爲一個去中心化的内容社區平台,在 " 普惠 " 理念下,快手盡可能地給予了每一個普通人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機會。但随着平台發展,他的 " 普惠 " 夢想在現實中被異化,從而帶來了重重挑戰。但很明顯,宿華的夢想仍在,并試圖以科技将這個夢想貫徹到底。
宿華是中國較早接觸人工智能并将機器學習最早應用到中國互聯網的人之一。在谷歌、百度和之後的創業經曆,讓他吃到了搜索和推薦紅利。後來,頻繁創業讓他覺得自己走了彎路,不該經常做短期,而應該做長期的事,所以最後選擇加入做大快手。
但就宿華的能力而言,快手就是他能做到的長期的上限嗎?顯然不是。
快手的成功是一次技術與産品的結合,宿華的算法與程一笑的産品二者合二爲一促成了快手的成功。但越到後期,快手的發展中算法能起到的作用越有限,作爲一個短視頻社交平台,快手對算法的需求是有邊界的。而顯然,宿華并不想停下自己在技術與算法上的步伐。
曾經,吃到搜索與推薦紅利的宿華,之後又吃到了短視頻浪潮的紅利。而現在,在技術更叠的關鍵階段,他選擇從快手抽身,奔赴下一個時代。
04 結語
對于中國互聯網企業來說,時代才是所有公司能夠獲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一個又一個巨浪襲來時,隻要站對一次,你就會被推到更高的位置。然後就是伴随浪潮起起落落,要想一直在潮頭,隻有一次又一次站位。
而宿華,不過是在一次潮落之後,等待又一次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