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驚蟄研究所,作者|小滿
最近幾年,智能手機銷量的下滑越來越表現出不可挽回之勢。IDC 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2022 年全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 2.86 億台,同比下降 13.2%,創下有史以來最大降幅。
但與智能手機市場的艱難局面大相徑庭的是,以經營數據線、充電器、充電寶等 3C 數碼配件産品的企業,卻在近兩年集體沖擊上市。其中 2020 年登陸深交所的安克創新市值一度高達 800 億,此後品勝電子、綠聯科技也紛紛啓動 IPO 計劃。而最近,倍思科技也宣布完成了首次外部股權融資,獲得了由深創投、中金資本聯合領投,越秀産業基金、高榕資本跟投的數億元人民币的 A 輪融資。
在消費電子已然 " 冷場 " 的當下,數碼周邊企業爲何還能收獲投資機構的關注?資本看中的或許并不隻是賣賣數據線、充電器這種小生意。
科技大廠吃肉,3C 配件喝湯
在自然界有一種奇特的共生現象。兇猛無比的鲨魚身邊,通常會出現一些與其共生的 " 向導魚 ",他們經常遊到鲨魚嘴裏幫助清潔牙縫中的殘屑。而在智能數碼領域,經營數據線、充電器的數碼周邊企業同樣與手機廠商們建立了類似的 " 共生 " 關系。
2010 年,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智能手機以及平闆電腦等消費電子産品,在短短十幾年間快速普及并且不斷叠代,同時也衍生出了手機膜、手機殼、數據線、充電寶等豐富的周邊産品。以其中單獨品類爲核心的細分周邊市場,也在快速成長。
公開數據顯示,在 2012 年到 2021 年的 10 年間,中國移動電源市場規模一直保持增長趨勢。其中 2013 年時,市場規模即破百億達到 105 億元,2015 年時破二百億達到 220 億元,2018 年時則爲 326 億元。截至 2021 年,中國移動電源市場規模達到 441.6 億元,較 2012 年的 58 億元增長 761%。
此外,驚蟄研究所在往期文章《當手機殼闖入時尚界》中也曾介紹過,除了材質以外,幾乎沒有任何科技含量的手機殼産品,也在近年來化身時尚潮流單品,并且快速成長爲擁有千億規模的新興市場。也正是在消費電子市場全面振興的大背景下,細分周邊市場的 " 向導魚 " 企業們有了迎來光輝時刻的機會。
與科技大廠們群雄逐鹿的智能手機市場全然不同,3C 數碼配件早期因爲市場規模過小,并未得到太多重視。而且在智能手機配件領域," 手機 + 充電器 + 耳機 " 幾乎是行業标配,因此消費端的市場需求也沒有快速爆發。很多時候消費者都是像買電腦一樣,專程到本地的 " 華強北 " 一家一家詢價,然後貨比三家再報價最便宜的那家成交。
同時,由于這一時期許多生産 3C 配件的廠商,本身幹着爲手機大廠代工的本業,同時兼着售賣自有品牌的産品,而 3C 數碼配件的銷售又主要依靠于線下門店,所以專門生産 3C 配件的廠家還未有意識要打造品牌。
直到後來,電商行業的興起讓一部分廠商看到了全新的銷售方式,這才開始研究電商平台的遊戲規則,慢慢打響自己的品牌。而随着接入移動互聯網市場的用戶數量越來越多,本來隻能 " 喝湯 " 的 3C 配件廠商們也開始謀求更大的發展。
市場與品類加速拓展
坦白來說,早期的 3C 配件并不是一門好生意。因爲從行業早期開始,價格戰就是渠道與渠道、廠商與廠商之間競争的慣用伎倆。一根出廠價 30 元的數據線,有的門店賣 28,有的賣 25 元。到了電商平台,價格又直接腰斬成十幾元,甚至在拼購平台上,9.9 元包郵的數據線已經成了司空見慣的引流商品。
鑒于日益惡劣的價格戰,一部分 3C 配件品牌開始尋求轉移陣地,而伴随着 2014 年前後跨境電商的興起,安克創新和綠聯科技等一批行業領頭羊,也快速建立了一條通向海外市場的道路。
談到海外市場拓展,安克創新總是會拿來舉例。成立于 2011 年的安克創新,從品牌創立之初就鎖定了海外市場。到 2013 年時,安克創新已經成爲亞馬遜平台上全球最大的 3C 配件品牌。
此外,安克創新還在海外通過入駐沃爾瑪的 3000 多家美國門店和百思買的 600 多家美國門店,嘗試從線上走入線下。而在一連串聚焦海外市場的拓展策略下,安克創新招股書顯示,其 2018 年的線上營收占比達 74.22%,其一年超過 52 億元的營收中,有超過 98% 來自海外市場。
比安克創新稍晚出海的綠聯,同樣将亞馬遜作爲了海外銷售的重要渠道,并且不斷擴大海外市場收入在總營收中的占比。綠聯科技招股書顯示,其 2019 年至 2021 年的營收分别爲 20.45 億元、27.38 億元、34.46 億元,其中來自海外市場的營收已占據半壁江山。并且綠聯科技除了重點發力亞馬遜外,還逐步覆蓋速賣通、Shopee、Lazada 等主流電商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斷拓展銷售渠道的同時,3C 配件廠商們也在不斷擴充自身品類,實現對更多細分市場的延伸。例如以數據線起家的綠聯,已經形成包括數據傳輸、電子存儲、充電、音視頻在内的多個品類,甚至還推出挂脖小風扇、電子驅蚊器、洗車清潔套裝等生活類目的産品。
而最初以充電寶站穩腳跟的安克創新,則在智能數碼、智能家居、音視頻等領域全面開花,不但推出移動電源、充電器、數據線、藍牙外設等智能數碼周邊,還研發出掃地機器人、電動拖把等家居用品。如果今天隻看到這些廠商們在電商平台上展示的産品,已經很難再将它們單純地定義爲 3C 配件廠商。
配件廠商的新藍海
如果結合智能手機銷量連續下滑的市場背景,來分析 3C 廠商們的處境,似乎總會得出略顯負面的結論。畢竟當用戶更換手機的周期從最早的 16-18 個月延長到 20-24 個月,再到如今的 36 個月,手機配件的需求量自然也會減少。但是,這或許并不是真正困擾 3C 配件廠商們的難題。
一直以來,3C 配件行業都存在天花闆過低的弊端。無論是綠聯、安克創新這些已經成功品牌化的廠商,還是各大電商平台上賣山寨貨的個體商家,在數據線、充電器、充電寶等傳統 3C 配件強勢品類上,都沒能逃出低附加值、低溢價的規模陷阱。
但平心而論,數據線、充電器、充電寶這些品類本身就有着極爲明确而單一的功能價值,無論從設計還是技術的角度來看,都沒有一個明朗的創新方向。所以,性價比始終是這些品類的核心競争指标,由此也決定了單純以生産和銷售手機配件爲主營業務,最終也隻是賺個辛苦錢。
不過從廠商們的品類拓展情況中可以看到,安克創新也在嘗試進入智能家居領域,以高客單價自主清潔品牌 eufy 的名義,推出掃地機器人、電動拖把等産品,挖掘新的價值空間。
爲此,安克創新還在 2020 年至 2022 年持續加大創新投入,3 年的研發費用分别達 5.67 億元、7.78 億元和 10.80 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比例也從 6.07% 漲到 7.58%。但是由于進場略晚,安克創新的智能家居品牌 eufy 與國内的科沃斯、石頭等相比,還未具備足夠的知名度。
令 3C 配件廠商們感到頭疼的另外一個問題,是原本作爲上遊的科技大廠們也已經加入了市場份額的競争。例如掌握智能手機市場絕對話語權的小米與華爲,本身也在官方渠道銷售各種手機配件,而 3C 配件廠商們面對過去 " 代工 "" 貼牌 " 時期服務的 " 老客戶 ",不可避免地要遭遇市場擠壓。
另外,音樂娛樂領域的漫步者、移動攝影賽道的大疆以及插座行業的公牛,在各自的專業領域,無論是知名度還是市場份額,都比 3C 配件廠商們更有優勢。因此,就市場競争的角度而言,3C 配件廠商們向其他品類的突圍也是壓力重重——除了一條尚未成型的全新賽道,移動儲能。
最近幾年,随着年輕群體熱衷于露營、垂釣等戶外活動,便攜式電源也開始成爲年輕人自駕場景下的新需求。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 年中國移動儲能行業市場規模達 95.2 億元,預計 2022 年将突破 180.2 億元。随着需求不斷增加,預計 2025 年便攜式儲能市場新增出貨 2414 萬台,2021-2025 年均複合增速 49%;新增裝機量可達約 16.9GWh,年平均複合增速約 57%;市場空間達 551 億元,年平均複合增速約 49%。
移動儲能被看好的原因,不止有值得期待的未來市場空間,還有等待挖掘的價值空間。和數據線、充電寶等單價不過百十元的低價值商品相比,便攜式電源的價格普遍在千元以上,而根據艾瑞咨詢的調查數據顯示,有 24.1% 的消費者能夠接受定價在 5001 元到 10000 元區間的便攜式電源産品。
顯然,移動儲能藍海成爲了 3C 配件廠商們的加分項,而上述企業均已推出移動儲能設備,隻有倍思科技尚未進入資本市場。因此,資本基于對看好移動儲能賽道的理由投資倍思科技也就變得合情合理。
但也不得不說,目前移動儲能領域同樣存在缺乏技術門檻和跨界競争的問題,早期的産品競争必然又會回到性價比的比拼上。而在市場競争方面,除了有安克創新、倍思科技、品勝科技、綠聯等 3C 配件廠商的内部競争,甯德時代、小米和華爲的加入,也爲這一全新賽道添加了更多變數。面對過去的 " 金主 " 與對手,配件廠商們還需要找到更加明确的增長方向。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