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互聯網江湖,作者 | 劉緻呈
微盟集團股價又雙叒叕跌了……
17 日開盤,微盟港股大跌,到 19 日收盤,微盟港股股價跌超 6.9%。
事情源于 1 月 16 日晚上微盟的一紙公告。
公告大意是,爲了初步籌劃潛在的業務重組,微盟拟出讓子公司上海微盟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50% 以上股權,該公司作價不低于 36 億元。
翻譯一下就是:微盟計劃以不低于 18 億的價格賣掉一半的廣告業務股權。
要知道,微盟有三大業務:企服和營銷以及微盟國際。2022 年企服業務和營銷業務營收占比分别爲 70% 和 30%。
營銷業務占比三成,妥妥的營收支柱業務。
爲啥這麽重要的業務微盟還是要賣呢?
微盟方面的解釋很有意思。微盟方面認爲,如果這個交易落實,那麽會有利于降低微盟營銷營運資本對公司現金流的影響。
換句話來說,公司可能 " 缺錢了 "。
走到賣子公司股權這一步,微盟究竟是要重組業務還是真的缺錢了,我們不妨從一些蛛絲馬迹來尋找答案。
三年半累虧 42.2 億,微盟 " 流血 " 流不動了?
18 億對價賣掉傳媒子公司 50% 以上的股權,在外界看來并不劃算。
先抛開 18 億賣一半股份算不算賤賣不談,營銷業務對微盟确實變的越來越重要了。
半年報顯示,2023 年上半年,微盟企服業務營收占比爲 58%,營銷業務占比 42%。要知道,2022 年報,兩大業務占比還是三七開,到了 2023 年上半年,營銷業務營收占比更高了,也顯然更重要了。
而且随着視頻号 gmv 的增長,2023 下半年廣告業務可能會進一步增長。而目前這部分業務的估值僅有 36 個億,很難說不是被低估了。
而且,如果賣掉了營銷業務,那麽廣告業務與 saas 資金協同部分優勢突然就瓦解了,微盟自己在年報裏寫的業務協同,現在卻自己 " 啪啪打臉 "。
不管怎麽看,賣掉營銷業務其實都不劃算。
拿支柱業務來換錢,無異于是 " 自斷一臂 ",是拿未來的造血能力來換當下的流動性,無異于 " 飲鸩止渴 "。那麽,當下的微盟真的到了要 " 斷臂求生 " 的地步了嗎?
财務上看,這些年,微盟确實虧得有點太多了。
2020 年至 2022 年,公司分别巨虧 11.6 億元、7.8 億元和 18.3 億元,2023 年上半年繼續虧損 4.5 億元。
三年半累虧 42.2 億元。
要知道,微盟當下的市值也才 52.54 億港元,換算成人民币約爲 48.3 億。也就是說,微盟三年半累計虧掉了 "87% 的自己 "。
上市之時,市場普遍認爲,短期的虧損不是問題,因爲 To B 的賽道潛力很大,成長性也很好。
曾經的微盟也确實證明了這一點。
2018 年到 2021 年,微盟集團的營收增速分别來到了 61.99%、66.10%、37.03%、36.41%。在當時,相比于 To C 的消費互聯網增長乏力,微盟營收增長似乎表明 To B 領域仍然是一片盎然生機。
可到了 2022 年,情況突然發生了改變,這一年微盟營收同比下滑 31.53%。全年營收隻有 18.39 億。
沒錯,微盟想要賣掉的子公司一半股份,價格相當于 2022 年整個集團一年的營收。
更多投資者沒能預料到的是,比營收更糟的是利潤表現。
2018 年到 2022 年期間,除了 2019 年有 3.28 億的盈利,其他 5 年全是在虧損,虧損最多 2022 年,一年就虧了 19.87 億。
沒有足夠的正向利潤,現金流的情況也就不容樂觀。
2018 年到 2022 年,微盟集團融資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别爲:4.55 億、18.56 億、11.64 億、39.39 億以及 6675.50 萬。
同期,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淨額分别爲 -2.64 億、-4.51 億、-4790.50 萬、-6.75 億以及 -7.30 億;投資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别爲:-1.11 億、-6.68 億、-1.07 億、-12.32 億以及 -14.82 億。
也就是說。虧損這麽厲害,這麽多年公司的經營全靠融資在苦苦支撐。
資本市場的老玩家們都知道,融資是一把雙刃劍,資本給予的時候有多麽慷慨,那麽在所求收益的時候也就越貪婪。
天眼查 APP 顯示,在港股 IPO 之前,微盟也在一級市場獲得過多輪融資,上市之後,也完成了一輪 11.5 億港元的戰略融資以及 15.9 億港元的定向增發。
此外,2020 年,微盟還發行了 1.5 億美元票息 1.5% 并于 2025 年到期的美元債。當下,最緊迫的的不僅僅是經營上如何扭轉頹勢,更是要考慮如何還上這筆美元債。
按照當下的彙率計算,償還這筆美元債至少需要超過 10.8 億人民币。
可是,公司的現金流情況也越發吃緊。
半年報顯示,2023 年 1-6 月,微盟集團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爲 -6.57 億元,同比下滑約 36%;現金及現金等價物 21.1 億元,較年初下滑約 23%。
即便是 2024 年業務現金流回正,這筆美元債究竟該怎麽還,可能也是一個頗爲頭疼的問題。
再加上主營業務持續 " 流血 ",而且微盟總部大樓也已經開工,這些都需要有不斷的資金注入。微盟手裏能打牌似乎已經不多。
接下來,微盟能做的似乎隻有增發或者出售現有業務,要麽稀釋股權,要麽攤薄收益,但無論怎樣,其實都實屬 " 下策 "。
實際上,此前微盟已經有過定向增發,這次公告出售子公司 50% 的股權,可能已是爲數不多的選擇。
對于這次拟出售子公司股權,雪球上網友評論一針見血:" 未來掙錢的都剝離了,剩下的業務看留存率也是比較低的,營銷費用高企……要啥啥不行、配股融資第一名…… "
留給微盟的時間不多了
對于賣子公司股權這件事兒,市面上也有不同的看法。
有觀點認爲,賣出最有價值的子公司 50% 的股權,可能是微盟在考慮拆分營銷業務,并爲将來在 A 股上市做準備。
如果營銷業務能夠獨立并且在 A 股上市,那麽既可以提高公司估值,又可以獲得更多發展資金。由此,出讓子公司股權,似乎也有了合理的解釋。
不過,現實點來看,兩地上市的構想雖然很豐滿,但可操作性似乎并不高。在外界看來,兩地上市可能是個 " 幌子 "。微盟還是需要聚焦于當下的經營問題。
擺在孫濤勇面前的問題是,子公司股權出售之後,甚至将來如果拆分營銷業務,那麽微盟的 SaaS 業務盈利問題,可能會變得更緊迫。
在企服業務上,微盟一直在強調 " 大客化 " 戰略,希望做多付費能力比較強的客戶,進而拉高客單價。事實證明,微盟的策略是奏效的,SaaS 相關的業務也确實在增長。
但問題是,SaaS 業務的增長仍然不足以使得公司扭虧。中報顯示,2023 年上半年,公司仍然虧了 4.47 億。
接下來,SaaS 業務能不能扭虧爲盈,顯得頗爲關鍵。
畢竟在 SaaS 賽道掘金,掙的是辛苦錢,而且行業風口期已經過去,整個 SaaS 行業都舉步維艱。接下來,微盟要靠 SaaS 業務扭轉局面,似乎仍然有些艱難。
去年上半年,微盟的訂閱解決方案的付費商戶數量爲 10.03 萬家,同比減少 3524 家;與此同時,訂閱解決方案商戶的流失率也有所增加,由 2022 年同期的 12.1% 增長到 12.9%。
付費商戶數量的減少以及流失率的增加都意味着微盟 SaaS 業務面臨新的挑戰。
爲了盈利,微盟也嘗試過通過此裁員來降低開支。
2022 年報曾披露,微盟在 2022 年經過了兩輪人員調整,一年内裁員 2284 名,2023 年上半年公司員工規模從 6278 繼續縮減至 5704 名。
去年 8 月份,曾有媒體報道,微盟裁員将解散武漢公司,後來微盟方面表示,不存在裁撤微盟武漢的情況發生,隻是轉變了經營模式,推出了超級合夥人計劃。
事實上,即便是不斷裁員,也難以幫助微盟持續扭虧爲盈。
以 2023 年中報來看,上半年總營收 12.1 億,銷售成本 3.9 億,銷售及分銷開支就達到了 8.44 億,經營開支總額 12.76 億。再怎麽降本增效,還是在虧損。
要扭虧爲盈,接下來,還是得靠廣告營銷業務。
1 月 16 日,在公告出售子公司股權的同時,微盟宣布了兩則人事變動郭駿弦升任執行董事,而獨立董事孫明春,因個人原因辭任。
資料顯示,郭駿弦就擔任騰訊廣告區域及中長尾業務部總經理,是廣告營銷行業的一名 " 老兵 "。
人事的變動,往往意味着戰略上的變動。
微盟還是需要廣告營銷行業來貢獻更多的造血能力。可問題是,賣出營銷業務一半股權之後。手握不足 50% 股權的微盟真的能靠營銷業務翻身嗎?恐怕很難。
也許,微盟真正的希望在于國際業務。
2020 年,微盟推出國際化戰略,2021 年發布跨境獨立站産品 ShopExpress,意在打開海外市場。2023 年 10 月,微盟開啓組織變革,國際業務也獨立成爲一個集團,開始獨立發展。
國際業務能否真正挑起大梁,支撐起微盟的未來,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