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丁遠泓
東莞,迎來了 " 高光時刻 "。
近日,住建部發布《2022 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在統計全國城市人口的表格中,東莞市城區人口達到 1082.44 萬人,成功跻身超大城市。
不僅如此,從全國範圍内來看,東莞的城區人口數量僅低于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和天津。
若以城區人口和城區暫住人口之和進行排名,東莞排在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成都和天津之後,這 7 個城市早已晉升爲超大城市。
一個地級市,人口規模高于多數省會城市,東莞憑什麽?
跻身超大城市
以住建部的數據來看,東莞已經符合國家層面對于超大城市的定義。
國務院 2014 年 11 月印發的《關于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标準的通知》指出,超大城市是指城區常住人口在 1000 萬以上的城市。
城市裏洶湧的人流和車流 圖源:圖蟲創意
其實在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下稱 " 七普 ")時,東莞就已經非常接近超大城市的人口規模。
當時,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況顯示,在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成都和天津這 7 個超大城市之後的,是武漢、東莞和西安,這三個城市的城區人口均超過了 900 萬人。
其中,東莞的城區人口達到 956 萬人,與超大城市的 " 門檻 " 差距不足 50 萬人。
城市專家、廣州城市形象品牌顧問孫不熟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東莞作爲一個地級市的城區人口排名可以如此靠前,一方面是因爲東莞聚集了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口,另一方面是因爲東莞的城鎮化程度非常高,超過 90%。
東莞的人口總量增長一直很快。自從 1953 年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以來,東莞全市常住人口總量就呈持續上升的态勢。東莞在近三次的全國人口普查中,成績也十分亮眼,相較于上次分别增長 491 萬人、129 萬人、225 萬人,增量均保持在 100 萬人以上。
東莞城市景色 圖源:圖蟲創意
東莞的引人魅力還在持續發散。在中秋國慶雙節期間,東莞又一次進入全國熱門遷入地和熱門遷出地前十的榜單。
數據顯示,雙節期間(9 月 29 日— 10 月 6 日),東莞市接待遊客人次、實現旅遊收入均超過 2019 年同期水平,雙雙創新高。全市累計接待遊客 724.56 萬人次,同比增長 53.43%,較 2019 年增長 3.3%;累計實現旅遊收入 49.23 億元,同比增長 92.69%,較 2019 年增長 19.2%。
作爲全國第 15 座 " 雙萬 " 城市,東莞的城區人口能夠達到超大城市的門檻,是意料之中。
全國第二 " 年輕 "
如果從東莞的人口結構出發進行梳理,東莞成爲首個 " 千萬城區人口 " 地級市的脈絡會格外清晰。
七普數據中,東莞 15-59 歲人口占比爲 81.41%,平均年齡約 34 歲,比全國範圍内 " 最年輕 " 的城市深圳長 1 歲,排名全國第二。與此同時,東莞全市常住人口中的流動人口快速增長,達到 795.22 萬人,與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增長 22.50%。
也就是說,東莞一直吸引着大量年輕人來工作和生活。
多元的商業團隊 圖源:圖蟲創意
東莞能有這麽強的人口吸引力和競争力,與其強大的制造業密不可分。
改革開放後,東莞的出口貿易實現快速發展,後來的 30 年裏,東莞經濟年平均增長 18%,創造了比亞洲 " 四小龍 " 起飛時速度更快、周期更長的高增長奇迹,成爲中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
随着經濟增長,東莞 " 世界工廠 " 的名号也越來越響亮," 全球每四台智能手機就有一台是東莞制造 "、" 每 5 件羊毛衫就有一件是在東莞生産 "、" 世界上每 5 台電腦就有一台是在東莞制造 " ……
2021 年,東莞 GDP 突破萬億、人口突破千萬,成爲全國第 15 個 " 雙萬城市 "。
2022 年,東莞新增經營主體 29.63 萬戶,累計實有經營主體 158.39 萬戶。其中,企業 73.15 萬戶,個體工商戶 85.19 萬戶,均穩居廣東省地級市第一。
東莞工業區航拍建築圖 圖源:圖蟲創意
快速發展的制造業也讓東莞向大量職業者敞開 " 懷抱 "。
智聯招聘 2023 年春季職場調研顯示,東莞開年以來新釋放 9% 以上的崗位,在全國名列前茅。而根據最新一期的《中國企業招聘薪酬報告》,東莞以 9805 元的平均薪酬在 38 個核心城市中排名第 14 位,招聘薪酬的中位數也達到 8001 元。
多崗位、高薪資的背景下,今年畢業季," 畢業生選擇東莞制造業 " 也成爲媒體争相報道的熱門話題。智聯招聘的大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大學生向東莞用人單位投遞簡曆的數量同比增長 294%,增幅排名全國第一,比第二名高出 160 個百分點。
" 人肯定是跟着産業走的,東莞能夠提供大量工作機會,自然會有人口流入。" 孫不熟說道。
轉型的陣痛期
雖然住建部公布的數據裏,東莞城區人口已經超過 1000 萬人,但在 2022 年,其常住人口出現了負增長。
與此同時,七普數據中,東莞擁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爲 138.59 萬人,僅占全市常住人口的 13.24%,中高層次人才緊缺。
圖源:圖蟲創意
在孫不熟看來,其實目前東莞正處于從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産業,轉向需要更高質量人才的知識經濟的陣痛期,這也是東莞目前出現人口負增長的部分原因所在。
爲此,東莞先後出台了《東莞市創新人才引進培養暫行辦法》《東莞市本科生引進培養暫行辦法》,以及 " 技能人才之都 "2.0 版政策等,向全球招引人才。
根據東莞 2023 年的工作安排,東莞要與高校聯合培養碩博士卓越工程師 500 名以上,年内引育 20 萬名本科生、2 萬名碩士以上創新創業人才,新增專業技術人才 2 萬人以上。
而在人口負增長和人才緊缺之外,東莞還面臨增速放緩的問題。
今年上半年,東莞市地區生産總值(GDP)爲 5262.10 億元,同比增長 1.5%,低于廣東省 5.0% 的整體增速,也較東莞今年一季度以及去年同期的水平均有所下降。
這與東莞出口下降有關。長期以來,東莞的外貿出口依賴度(出口份額占 GDP 比值)都非常高,近年基本都保持在 80% 以上,其中 2017~2019 年超過 90%,保持在全國前兩位水平。
根據此前海關數據,今年上半年,東莞市外貿進出口 6186 億元,同比下降 11.3%,其中出口下降了 9.4%。
所以,貿易保護主義打擊産業鏈供應鏈等因素影響下,讓東莞經濟承壓。
對此,孫不熟表示:" 東莞現在一邊是産業‘換血’,一邊是人口‘換血’。雖然在陣痛期,但東莞的經濟轉型還是有明顯的成果,比如東莞的智能手機出貨全國領先,華爲、OPPO 等都入駐東莞了。"
近年來,東莞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包括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技術、新能源等。
同時還計劃在 2023 年,力争實現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基地産值突破 1000 億元,加快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步伐,打造不少于 40 個數字化轉型示範項目,推動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 1000 家。
當東莞轉型的陣痛期過去,這座超大城市或許還會迎來新的發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