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筆道消費組丨直八
最近,又一個食品巨頭 IPO 失敗:德州扒雞。9 月 25 日,德州扒雞撤回上市申請。
今年 3 月,其上市申請被受理,3 月 30 日被問詢,但後續約半年時間,德州扒雞并未回複問詢,反而主動終止上市。
此舉實在是耐人尋味。
提到德州扒雞,很多人都吃過其産品:比如扒雞,以及部分肉熟食鹵制品。
2019 年至 2022 年 1-6 月,公司收入分别爲 6.87 億、6.81 億、7.2 億、3.2 億,淨利潤分别爲 1.2 億、9453 萬、1.2 億、3742 萬。
從财務狀況看,德州扒雞總體穩定,隻是 2022 年上半年,收入利潤有下滑趨勢。
這種背景下選擇主動終止 IPO,背後究竟是什麽原因?
其實,自今年 9 月以來,已有 4 家餐飲食品公司主動終止 IPO。
9 月 4 日,沃隆食品終止 IPO。這是一家主營堅果的企業,代表産品爲 " 每日堅果 "。
9 月 5 日,估值 180 億的快餐公司老鄉雞終止 IPO。9 月 8 日,水産預制菜第一股 " 鮮美來 " 終止 IPO。9 月 18 日,牛肉加工企業 " 龍江和牛 " 終止 IPO。
這些數據顯示:食品企業終止 IPO 并非個案,而是大勢所趨。
對此現象,鉛筆道曾撰文《剛剛,突發重磅消息:113.73 億,打破壟斷》,提出一個現象:經過長達 10 年的磨合(2012-2022),一級與二級市場在很多方向已經完全共識。
比如科技與非科技,優先科技;硬科技與軟科技,優先硬科技;供給側創新與消費側創新,優先供給側;互聯網經濟與實體經濟,優先實體 ......
這些現象背後,有一個核心法則:更加鼓勵去增量市場創新,去做大蛋糕。而不是去存量市場内卷,去分蛋糕。
在 A 股,這個趨勢愈發明顯。當下,但凡被資本寒冬籠罩的賽道,多有此特征。
比如消費賽道。
在 " 科技創新 " 的大背景下,國内市場多一個吃喝品牌,或少一個吃喝品牌,都不影響基本面。
吃喝品牌多在做微創新,這裏味道調一調,那裏配方改一改,流量打法做做創新,品牌營銷換個思路,但整體的技術、供應鏈水平相差不大。
現在資本市場的錢,多數都承擔着國家使命。今天,創新創業的核心主題是科技創新,而其中的重要使命是 " 高科技自立自強 "。
在這個大背景下,許多賽道才熱度升溫,比如一切涉及國産替代的技術。
比如今年 8 月,華虹半導體迎來 IPO,募資約 212 億,是科創闆第三大 IPO。資本市場之所以如此認可,核心原因之一是:它拿到了幾項世界隐形冠軍。
比如 " 智能卡芯片 "。
據 TrendForce 數據,在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儲器領域,華虹是全球最大的智能卡 IC 制造代工企業。
再比如 " 功率器件 "。
據 TrendForce 數據,華虹是全球産能排名第一的代工企業。
再比如 IPO 順利的另一家公司——中芯國際,從 IPO 受理到正式上市,僅用了 45 天,跑出了科創闆新速度。
而值得關注的是,中芯國際也是一個 " 世界隐形冠軍 "。
據 TrendForce 統計,今年二季度,中芯國際是世界第五大 IC 晶圓廠(中國排名第一)。
從統計結果看,資本市場的錢都在向這些企業傾斜,其餘公司也在爲他們讓路,其中就包括食品公司。
總而言之,德州扒雞雖是一家優秀的食品企業,但一個客觀事實是:它并沒有科技優勢,也沒有研發優勢。
據招股書顯示,它最大的優勢是品牌優勢。
扒雞産品始創于 1692 年,曾被康熙禦封 " 神州一奇 ",素有 " 中華第一雞 " 的美譽。
1982 年," 德州 " 牌商标在原國家工商總局注冊成功。2006 年," 德州 " 牌商标被中國商業聯合會、中華老字号委員會評爲 " 中華老字号 "。
同年," 德州扒雞 " 被批準商标注冊。
在 " 科技自立自強 " 的大背景下,品牌優勢應當爲科技優勢讓路。老字号已然是老字号,但科技創新路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