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作者 | 脫落酸,編輯 | TV
當代打工人還敢挑工作嗎?
即便經曆重重困難後終于找到了一份 " 光鮮 " 的工作,很難想象很多鍍過金的打工人,唯一的奢望或許隻是跳槽後做個不被前司發現的 " 隐形人 "。
但這也相當困難。記得這樣一個極端案例報道:
幾個人離職創業,爲了規避競業,他們不發工資也不交五險一金。
結果前公司差人僞裝成物業,在他們辦公室對面裝修,實際上是爲了收集他們正在辦公的證據。
曾經,背調員就好比 HR 的深度延伸,是識别謊言的有效手段;
同樣地,競業協議也是保護企業商業秘密和知識産權的一種手段。
但現在,這些手段的濫用和泛化,變成了職場枷鎖,尤其圍困普通打工人。
競業被譽爲當代賣身契;背調則成爲了隐私放大器;
這些原宗旨在維系職場公平,減少不正當競争的協議和策略,究竟是從什麽開始變味走形的呢?
被競業的打工人們,究竟有多害怕背調?
過去,背調主要針對高管,現在普通員工也得接受背調了。
這是否意味着所謂的 " 扁平化架構 " 讓基層人群也能接觸到公司的商業機密?
還是說,随着發展進入新階段,現在需要更嚴格的制度杜絕員工離職後的風險?
原因多樣。反正,競業協議已經下沉到了更多普通人。
根據《勞動合同法》規定,競業人員原本限于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
如今競業協議的使用已經從最初的互聯網和高技術行業擴展到制造業、教育、服務業等多個行業。
而且不止行業限制,崗位範圍也在擴大。
如講師、銷售、配送人員等一些基本崗,通常被劃分到 " 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 "。
他們可能并未接觸到公司核心機密,卻不得不面對競業限制。
這種無差别覆蓋,無疑加劇了 " 霸王條款 " 情況的發生。
去年 12 月,甯德時代曝光的 13 頁競業協議中,列出了近百家競業限制企業。違約金爲離職前 12 個月稅前總收入的 5 倍或 100 萬元,兩者取金額高者。
類似競業協議的成立,意味着涉事員工一旦離職,要麽冒着巨額賠償的風險找新工作,要麽兩年之内不工作。
輕則跳槽無門,重則傾家蕩産。一騰訊員工曾被前東家科大訊飛起訴索賠 1200 萬元并離職。
無獨有偶,網上有則消息一職員被公司索賠 26 萬元。她隻在公司呆了 8 個月,共計 7.6 萬收入。
然而,公司對他啓動 9 個月競業限制期限,隻支付了 5 個月共計 1.4 萬元競業補償。
可以看到,違約金與補償金是極度不平衡的。
尤其在互聯網行業 " 降本增效 " 的背景下,競業等待期帶來的巨大資金壓力,簡直令人無法承受。
就這樣,冒險入職新公司打工人們,爲躲避仲裁選擇了東躲西藏。
口罩、帽子、假發等物理遮掩是必備三件套;戰術層面,住址、微信和銀行卡等一切個人信息通通要換掉;
年紀輕輕,練就一身 " 偷 " 術,每天上班前公司樓下轉三圈,排除可疑人員跟蹤的可能再上樓。
隻可惜,即便做到這一切都沒有用。網上有諸多案件作證了這一點:
小沈在前司的競業視頻中,清晰看到自己走出門、上下地鐵,走進現公司;互聯網大廠社畜小曾,離拍攝者隻有半臂距離,卻渾然不知。
你永遠無法想象,爲了查實離職員工有沒有違反競業協議,前雇主到底有多努力……
據相關報道,追蹤車牌停車記錄;分析員工點外賣地址;或者給員工疑似入職的新公司送上花束,一旦包裹被簽收就會被視作證據……
互聯網大廠做背調,查人品 or 挖人隐私
職場反競業背調搞出來了偵探片,防狗仔偷拍的即視感;
這屆打工人太難了。離職後被前司做反競業背調,入職前被新公司背調來考核人品。
包括但不限于,身份、學曆、履曆等簡曆信息的真實性,還包括各種隐私。
以阿裏爲例,有剛入職的 p6 員工現身說法:
背調是委托三方機構八方錦程,隻要求提供流水以及最近三年内的工作經曆等。
不用提供社保記錄,阿裏被外界視作大廠裏背調相對寬松的了。
還有網友分享:幾乎隻會聯系你提供的聯系人,前提隻要候選人提供的是真同事、領導、HR。
如果隻調查上兩段經曆,那确實屬于 easy 模式。
然而,多翻小紅書評論,針對 P6 背調的解答,還是會看到一些出入:
5 年兩段,每段經曆一年社保,至少提供一年銀行流水…
值得一提的是,阿裏 P5 也要背調,但相比之下,京東還是被吐槽最狠的那一個。
正在度假的領導被背調公司連環奪命 call,隻爲幫助前員工證明他以前在自己公司表現還行。
我們也不知道京東背調是從什麽時候開始變離譜了。
要求社保繳納明細信息,大概率是爲窺探對方公司的工資水平?網友合理懷疑,做如此詳細的背調是爲了京東人力部門自己做人才 mapping。
如果說提供内部職級截圖的行爲,并不是一種合規或推薦的做法;
那麽接下來的操作,那就是赤裸裸的個人隐私侵犯了。
鵝廠員工自曝背調,竟然被查三年的門診記錄以及開過的藥。
這個現象曾被一位 HR 證實過,他說自己面試過的一個優秀候選人,也因爲背調出很嚴重的健康問題,恐怕難以入職。
對此情況,打工人表示瑟瑟發抖。
有的害怕自己的輕微焦慮症,會被留下案底了;有的焦慮,自己扛得過 5 年生存期的惡性腫瘤,卻扛不過背調。
更紮心的是,有的打工人面試騰訊 4 輪都通過了,最後被告知學曆不合格,真的笑不出來。
按照這個趨勢,普通人人想發光發熱都找不到發揮機會。
工作越來越難找,各大公司的背調做得越來越詳盡。
候選人沒造假都害怕背調,很多人拒絕配合,但更多人爲了一份工作,不得不選擇暴露隐私。
扭曲變形的競業背調,如何解決雙向信任問題?
職場人沒有秘密。背調其實具備馴化功能,正一步步試探你的底線。
在某些極端的背調案例中,機構可能不會主動去收集和驗證證據,而僅僅是依賴于各方提供,以确定它們是否構成一個完整的證據鏈。
一旦某個環節缺失,候選人就會被定性爲背調不合格。害怕被裁的打工人們于是提出這樣一個靈魂拷問:
" 求職者能不能讓公司提供,面試崗位前幾任的離職原因,薪酬,以及聯系方式 "。
出于對強權不平等條約的恐懼,年輕人已經開始反向調查雇主:
先在線調研,通過脈脈、天眼查等平台查看公司信息,了解公司 " 内幕 ";
再通過校友前輩或者獵頭獲取公司公司規模、老闆背景、薪資水平等更深入信息;
最後還可以分析企業發布的新聞稿,深度報道,判斷此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和聲譽;
可以看到,年輕人反背調的決心和方法,遠比想象中更有計劃性。
究其原因,這種反對的本質是出于對公司本身的一種不信任。但面對當前的 " 雇主市場 ",這些做法無疑會進一步縮小打工人的選擇機會。
根據南方人物周刊的采訪,阿裏、字節跳動、騰訊、拼多多、百度等互聯網企業的競業協議大多跟随勞動合同同時簽約。
在一些企業中,競業限制訴訟被巧妙地用作一種管理手段,尤其是在那些員工流動性較大的團隊裏,通過公開處理個别案例來達到警示其他員工的效果,這種做法被稱爲 " 殺雞儆猴 "。
如果職業背景調查開始将所有人推定爲有罪,這無疑将極大降低整個社會的效率和可信度。
當前的背調已經偏離軌道亟待糾偏,但與此同時,職場造假亂象的嚴重性也不容忽視。
誇大工作職級是常見問題。例如,在背景調查中,候選人有時會在簡曆上将所有工作經曆标注爲較高職級,即使他們隻在最後階段才獲得晉升。
" 随意修改和編造工作時長 " 也是容易出問題的一環。出于各種原因,求職者常擅自延長工作經曆或隐藏工作間隙,類似的誠信問題,是很多公司的禁區。
求職者僞造海外學曆證書、工作推薦信或提供虛假聯系人等行爲,在第三方背景調查機構的審查下很容易被發現。
更爲複雜的是,淘寶上出現了各種提供背景調查信息的服務。
說到底單方面的束縛沒有用,本質是要如何處理這種信任危機。這裏就不得不提到一家特立獨行的遊戲公司莉莉絲。
" 莉莉絲之前沒有發起過競業,之後也不會,這可能會增加一些風險,但至少能讓大家覺得,莉莉絲是一家自由的,更尊重人的公司。"
沒有人會刻意反對競業,前提是基于公司與打工人之間的公平約定。
" 公司并不擁有員工,公司和員工相互成全 ",莉莉絲副總裁楊韻雅曾經這樣說。
" 尊重人 "、" 相互成全 ",這種雇主意識顯得難能可貴又何嘗不是一種悲哀。
對于普通人來說,工作時間在生命中占用了極大比重,就像深夜語錄說得那樣," 突然發現,我人生的主線任務其實是上班,除了上班之外,其他所有事情例如結婚、旅遊、看病,都是要請假完成的。"
如果這樣的主線任務在已經是困難模式的情況下,還要對抗冷血的 " 公司機器 ",結局又将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