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編 | 若風 排版 | 五月
第 7865 篇深度好文:3102 字 | 8 分鍾閱讀
思維方式
最近的你,會不會常常有這些困惑?
不管和誰都是無效溝通,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心力憔悴;
不滿現狀卻又沒有方向,就像一隻斷了線的風筝,無處着力;
晚上思來想去睡不着,心就像被石頭壓得喘不過氣,無力掙脫。
其實一旦出現這些不好的信号,需要格外注意。在情況不嚴重時,可以嘗試用一些小方法來 " 自救 "。
今天要講的就是 " 破罐子破摔 " 法。聽起來是個不好的說法,可它卻恰恰是你無能爲力時,出現轉機的 " 解藥 "。
就像武志紅也曾講到," 破罐子破摔,其實也是件好事,人生可以就此豁然開朗,反而讓人生出了一往無前的坦然和勇氣。"
人們總說,成長,其實就是接受自己某些時刻的無能爲力。而通往自由的第一步,就是必須要有 " 破罐子破摔 " 的勇氣。
一、" 破罐子破摔 ",是自我接納的開始
你是不是也常常覺得,明明活得很努力,卻還是好累?
愛跟自己較勁,不斷否定自己,質疑自己沒有能力做好;
又苛求家人和朋友,思慮過度,很在意别人的評價;
腦海裏思緒亂飛,日夜循環着解決不了的問題,沮喪又無力。
那是因爲你一直沒有意識到:
其實你正在用 " 過度期待 "、" 苛求完美 " 的方式進行自我虐待。
越想要活好,似乎越做不到。
長此以往,即使外界的壓力拖垮不了你,自我消耗也會将你拉進萬丈深淵。
日本作家倉岡天心在著作《茶之書》中,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
茶師的兒子在打掃庭院。
當兒子打掃完之後,茶師卻說:不夠幹淨,再打掃下。"
于是兒子又花了一個小時打掃庭院,問茶師:
" 父親,你看可以了嗎?石階已經打掃三次了,石燈籠也擦拭了很多遍,地上沒有一枝一葉。"
茶師不但不高興,反而斥責道:" 傻瓜,這不是打掃庭院的方法,這是潔癖。"
說着,他走進庭院,用力地搖動一棵樹,讓金黃色、紅色的樹葉飄落下來。
然後對兒子說:" 打掃庭院不隻是要求清潔,也要求美和自然。"
生活又何嘗不是這樣,總是一味追求完美,卻忘了生活更需要的是真實、自然和快樂。
事事苛求自己,我們的能量其實是虛弱的,隻會越努力越疲累。
而當我們承認自己确實沒法準備得很充分,接受自己就是會犯錯時,我們才能真正放松下來。
工作上彙報沒做好,沒必要過于苛責自己,下次努力改進就好;
跟他人相處時,不妨少些戒備心,停止把自己和他人作比較。
在這種松弛的狀态裏,人的能量反而是充裕、流動的,做起事來也會更從容。
你沒必要對每件事都過度自省,該吃吃、該喝喝、笑一笑,然後翻篇。
就像 " 破罐子 ",破了就是破了,将其修複原狀,是不可能的事。
我們唯一能做的,隻能是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也許你會發現,自己也并沒有想象中那麽差。
二、" 破罐子破摔 " 後,一切都變簡單了
在去年熱播的影視劇《超越》裏,向北是個極具天賦的短道速滑運動員。
她訓練刻苦,爲人謙遜,職業生涯發展也比較順利。
一路披荊斬棘,從地方隊到國家隊,拿下了不少冠軍。
在一次重要比賽前,國家隊主教練經過數據分析,決定讓她更改起跑姿勢,以尋求整體速度上的突破。
乖巧的向北,白天按國家隊教練的方式苦練,晚上在啓蒙教練的督促下繼續加碼。
可是身體的極限,并不意味着一樣能夠輕易跨越自己内心的障礙。
向北越是想要突破,越是進入了瓶頸期。
在自己畏懼心理的影響下,她一直遊移不定,不敢輕易改變。
最終在正式比賽中,因爲繼續使用習慣的平行式起跑而沒有搶占到有利位置,被對手一路壓制,最終未能進入決賽。
現在再回頭看,向北之所以會落敗,其實就在于她的 " 弦 " 繃得過緊了。
可有高有低,有急有緩,有張有弛,才是人生的最佳狀态。
正如《禮記》裏所說:
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爲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可現實中的我們呢?
工作日在鬧鍾的連番轟炸下掙紮起床,快速把自己收拾妥當;
踩點到公司後馬不停蹄打開 to do list,開會、腦暴、處理工作;
好不容易周末,就連看個視頻都要倍速播放,仿佛這樣才心安理得。
即便如此,還要拼命擠出時間來焦慮、跟别人競争、琢磨别人的看法。
像這樣,把自己逼得很緊,把事情憋在心裏,身體拖垮了不說,也隻會陷入無謂的 " 内耗 "。
耗久了,就成了心中一個個 " 破罐子 ",無法言說,卻又無法抹去。
仔細想想,那些和同事的争執、别人的看法、有瑕疵的關系又怎麽樣呢?
就像小石子投入大海,泛起了漣漪,但也隻能泛起漣漪。
是靜靜流動、還是掀起波浪,到頭來還是由我們自己決定。
況且,最終要流向哪裏,也不會因爲區區一顆石子而改變。
就像那句話所說,
" 身和心都隻是宇宙能量的管道,要學會允許那些好的、不好的人事物,自然而然地流經這個管道。"
不妨在工作裏,少帶情緒,坦然面對任何任務,接受它的到來;
在親密關系裏,多些寬容,歡歡喜喜地接受他人的關愛;
和朋友相處時,不要過高期待,自自然然地給出自己的真心。
别把自己繃太緊,人生才會有回旋的餘地。
三、一旦學會 " 破罐子破摔 " 你會發現世界豁然開朗
最近讀到了關于 " 四十不惑 " 的新解釋:
不是說到了年紀你就什麽都明白了,而是說,到了一定年紀,不明白的事已經不想明白了。
生活就是這樣,也許我們并不需要什麽都會,什麽都弄明白。
但倘若你非要不撞南牆不回頭,真正受苦的隻有自己。
偶爾 " 破罐子破摔 ",并不是我們學會了逃避,而是學會了接受。
想要擺脫精神内耗,跳出身心疲憊的無奈循環,不妨試試下面這三句話:
1." 該停止了,不要在頭腦中構建完美自我。"
太緊繃,容易過度焦慮的人,内心常常會有個完美的自我:
這個自我無所不能,既搞得定工作,又搞得定伴侶,還搞得定父母和孩子……
在這樣的預設下,我們就會覺得自己不能犯錯,什麽都要做得很好。
隻要一出問題,就會陷入焦灼不安的情緒裏,開始苛責自己。
而隻有先打破這個完美自我的形象,才能活得更坦然,更自在。
也隻有停止 " 自我攻擊 ",才是真正 " 自我接納 " 的開始。
2." 最壞的結果,又能把我怎樣?"
你之所以焦慮,隻是因爲你被朦胧的念頭困住了,害怕的也隻是未知。
停止内耗,最重要的是理清自己害怕什麽。
知道即使是發生了,你也有方法應對。
比如,你可以試想就算這次考試失利了,辭掉這份讨厭的工作後,生活會有什麽具體的變化。
甚至可以用實際行動試探,比如在一些小事上回應讨厭的朋友或同事。
如果你發現這後果是可控的,那麽你就沒那麽焦慮。
更重要的是,不如先坦然承認:
我目前隻能做到 60 分,甚至是 50 分。并且我也沒打算非要做到 100 分。
" 能及格,就已經很好了。"
當你真的對自己這麽說,你會瞬間輕松很多。
3." 原來,我還可以這樣!"
生活中很多人一直是迷茫的,小時候聽爸媽的,工作了聽前輩的,結婚後聽伴侶的,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麽。
又不願停下來,不是因爲所追求的的确值得,而是因爲 " 習慣了 "。
如果一直被别人牽着鼻子走,我們就會亂了方陣,一次又一次被拉進焦慮裏。
其實我們更需要做的,是探索自我。
比如和自己多待一會,去内觀自己想要什麽,也可以去參加一些心理工作坊的活動;
還可以進行一對一的個人成長心理咨詢,讓咨詢師帶你一起探尋内心。
一旦找到真正的自己,你的内心就會安定下來,任何風吹草動都影響不了你。
四、總結
人的一生,如何度過,全靠自己。
隻要能去做你想做的事,堅持你認爲正确的事,就已經很厲害了。
就算很糟糕,可以不擺爛,但希望你偶爾允許自己有 " 破罐子破摔 " 的勇氣。
這并不是一種自我放棄與逃避,而是要懂得:
消除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面對恐懼。
正所謂,見過低谷,也就不畏懼高山。
就算很難達到,隻要我們看清自己的 " 最低處 " 在哪裏,便不再害怕跌倒與摔落,更不會對 " 重新開始 " 這四個字感到焦慮與壓力。
*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分享、點贊、在看,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