惋惜!
上個月,美國著名的短跑運動員、奧運金牌得主托裏 · 鮑伊(Tori Bowie)在家中離奇身亡,年僅 32 歲。
鮑伊于 1990 年 8 月出生于美國密西西比州,曾代表美國隊在 2016 年裏約奧運會上奪得 3 枚獎牌,包括女子 4×100 米接力金牌、女子 100 米短跑銀牌和 200 米短跑銅牌。
之後,她又在 2017 年的世錦賽中,拿下 4×100 米接力,100 米短跑的金牌。
一路高歌猛進,鮑伊被稱爲 " 世界上跑步最快女性 "。
後來,她加入模特行業,曾在紐約時裝周走秀,還和多個時尚品牌合作。
工作之餘, 鮑伊還經常去看望寄養機構的孩子,和他們一起比賽,陪伴他們玩耍。
雖然年紀輕輕,但鮑伊擁有絕對成功的人生。
然而,就在她事業蒸蒸日上,名利雙收的時候,生命卻戛然而止。
一份屍檢報告顯示,鮑伊已去世 10 天,死于分娩并發症,已懷孕 8 個月,而且她去世時 " 正在分娩 "。
美國現狀:
每 10 萬孕婦,有 32 人死亡
要知道,鮑伊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健的女性之一。
頂級的身體素質加上每天系統的訓練,攝入營養師搭配的近乎苛刻的健康飲食。
常人看來,這樣的悲劇根本不可能發生。
醫生最終判斷,鮑伊應該是死于先兆子痫。
什麽是先兆子痫?
子痫是危及孕婦和胎兒生命的嚴重并發症。它初期症狀是先兆子痫,表現爲高血壓和蛋白尿,讓孕婦的胎盤無法正常工作,人感到頭暈惡心。
5%的孕婦會出現先兆子痫,其中有 3%的人發展爲更嚴重的子痫。
因多器官功能紊亂,孕婦出現長達一分鍾的癫痫,伴随腦出血、腎功能衰竭、心髒驟停等并發症,最終可能死亡。
子痫是孕婦最常見的死因之一,患有此病的人約有 1%會死。從數字上看,這個比例很小,鮑伊算是運氣不好。
但美國網友們卻不這麽認爲。他們覺得是美國的醫療制度有問題,因爲美國孕婦的死亡比例特别高。
有人提出質疑:爲什麽醫生沒有早點發現,早點幹預?美國的産科醫療真的是全世界最糟!
在今天,生育雖然不像古代那樣緻命,但依然伴随着危險和痛苦。
2020 年,英國每 10 萬名孕婦中有 9.8 人死亡,澳大利亞有 2.9 人死亡,日本有 4.3 人死亡,挪威有 1.7 人死亡,在美國,每 10 萬孕婦中有 21.1 人死亡。
更令人費解的是,當全球的孕婦死亡率在不斷下降時,美國卻在逐年上升。
2021 年已經達到每 10 萬孕婦中有 32.9 人死亡,比很多發展中國家都高。
醫學家們也很疑惑,猜測可能和肥胖率上升有關。
大約 42%的美國成年人屬于肥胖,他們更容易有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血管病,這些病加大了孕期死亡的概率。
但他們沒有分析孕婦中肥胖的比例。
另一個原因是美國醫生經常輕視孕婦的訴苦,重視度不夠,認爲有症狀沒什麽大不了。
這種現象在黑人孕婦中尤爲嚴重,醫生認爲她們更耐痛,不到特别嚴重不會治療。她們的死亡率比白人孕婦高三分之一。
僅次于燒傷的 12 級疼痛
" 沒什麽大不了。"
" 更耐痛。"
" 輕視孕婦的訴苦。"
鮑伊的孕期死亡,再次讓人們将目光聚焦在生育代價這件事上。
雖然孕期死亡在中國的概率會低很多,但女性所面臨的生育代價是一樣的。
生育的代價,到底是什麽?
從懷孕後的妊娠紋、身材走樣,到僅次于重度燒傷的 12 級分娩痛,再到排惡露,喂奶、堵奶的痛。還有因激素失調引發的産後抑郁,以及遇到的職場歧視 ……
雖然近幾年,女性生孩子的苦頻繁被提及,但生育從「恐怖片」變成「心靈奇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曾有一張照片,在互聯網上引起熱議。
一堵粉色的牆壁,上面布滿了抓痕,暴露出金屬的底色。那些劃痕,來自曾躺在這裏的産婦們。
因爲等待生産時劇痛難忍,她們幾乎要把牆皮撓破。
然而,更諷刺的是,這間房子的天花闆上,卻貼着卡通的嬰兒貼紙,下面有一行加油打氣的話。
" 加油,媽媽,您比想象的更有力量。"
有人說,她們沒見過抓痕密布的牆壁,但見過松動的産床把手。
爲什麽會這樣,因爲中國有 80-90% 的産婦沒有使用無痛分娩。
她們總能聽到這樣的聲音:
" 生孩子哪有不疼的,不疼還能叫生孩子嗎?"
" 爲了孩子,忍着點吧。"
" 畢竟女子本弱,爲母則剛嘛!"
生育是創造,不是剝奪。
當所有的痛都被當成了理所當然,喊痛的權利都不被允許,請問誰還敢躺在那張産床上?
無窮無盡的後遺症
然而,分娩的痛還隻是剛剛開始,産後媽媽還要面臨一系列的後遺症。
漏尿、子宮脫垂、内髒下垂、痔瘡疤痕增生,還有産後的激素分泌失調,帶來無窮無盡的精神折磨。
熱搜上,有一個關于 # 我國已婚育女性超 3 成存在漏尿 # 的話題,引發了 3.8 億次的讨論。
評論裏很多人講述了自己的真實經曆:
" 我媽媽跳繩的時候會漏尿,但這個事情就是放到今天,也會被人說是矯情。"
" 我是健身教練,我生完孩子也一樣漏尿。"
" 打個噴嚏就會漏尿,并且還有痔瘡。"
就算是生活水平極高、注重産後康複的女明星也不例外。
Ella 生完小孩後,就飽受尿失禁的困擾:
" 我打噴嚏、原地跳躍、跑步等都會造成尿失禁,不是失禁一點,而是整個護墊都濕掉,然後褲子也濕掉。最後,不得不通過手術來改善。"
HOLD 住姐謝依霖還吐槽,生産後因爲得了痔瘡,她隻能趴着入睡。
生育的後遺症是真實存在的,它不是矯情,更不是沒事找事。
還有不少産婦,因爲孕期胎兒的壓迫、生産時的用力、照顧孩子的勞累,患上了腰間盤突出。
應采兒曾在節目中說,自己生完孩子後,常常腰痛到眼淚都出來的程度。
産後哺乳,也沒有理想中的母慈子孝,現實的情況是,像被耗子咬到手。
就如黃阿麗所說:
哺乳就是場野蠻的儀式,提醒你你的身體現在是食堂了。
還有更可怕的,是堵奶,堵奶面前人人平等。
章子怡就曾形容堵奶是場 " 酷刑 ":
這些說得出的生育代價已經讓人難以消化,那些沒有擺在台面上的影響,更是一種精神折磨。
80% 的産婦會出現産後抑郁,這病可緻死,但沒幾個人在意;
幾乎 100% 的女性會因爲生育導緻生産力下降,受到 " 職場歧視 ";
更有一些人,在極度茫然無助之時,患上了 " 母怒症 "(美國女作家安妮 · 拉莫特提出的概念),切實地厭惡自己的孩子。
網上 " 讨厭自己的孩子 " 的發言微博,短短幾小時被轉發了兩萬多次。
還有人說," 生女兒時,因爲太難了,我哭了,女兒出生後,發現也是個女孩,一想到今後她要和我承受一樣的痛苦,就又哭了。"
看到這些真實存在的畫面,我想到曾看過的一句話:能夠生育後代,明明是女性獨有的一種天賦,怎麽就慢慢變成了母職懲罰呢?
這太悲哀了。
當生育代價和生育氛圍被忽視,那所有的催生勸生都會變成一種綁架。
願每個女人,都有選擇
願每個孩子,都爲愛而生
我們不可否認,生育是偉大的,母親是偉大的。
提及生育代價,也絕非要制造什麽生育焦慮。
而是,隻有痛苦和意願真正被看見,一切才會朝着我們希望的方向去發展。
每一個女性都有權利了解生育真正要面臨的代價,每一個家庭也需要真正從物質上,精神上做好準備,再決定是否 " 生育 "。
生孩子這件事,真不是一兩句鼓勵就能做下的決定。
身爲女人,生育唯一的理由是 " 我願意 "。
身爲男人,就要提供妻子所需的物質和精神支持,以及一切的 " 她需要 "。
選擇我們能承受的,承受我們該承擔的,共同撫育一個生命,這才是爲人父母應該有的樣子。
還是那句話,一段婚姻幸不幸福,不用非得靠生孩子來證明;一個女人是不是完整的,也不需要用當媽來證明。
有沒有孩子,是權衡利弊過後的選擇,而不是一紙證明和通行證。
無論男女,有愛的能力,養育的能力,承擔的能力,就生。沒有,就再等等。
真心希望,有一天,我們談起生育,隻有迎接新生命的喜悅,而無關任何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