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伯虎财經,作者 | 楷楷
" 起猛了,竟然在電視上看到李佳琦表演唱跳 "。在 8 月開播的選秀綜藝《披荊斬棘的哥哥 4》中,除了一衆明星的身影,還有大唱《陽光宅男》的李佳琦,不少網友調侃這是跨越了次元壁。
在李佳琦 " 披荊斬棘 " 的同時,許多網友也發現他在直播間出現的頻次和時間,從去年開始就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助播朱旺旺。值得一提的是,朱旺旺最近在綜藝《我家那閨女 2024》中的表現,也接連收獲了多個熱搜。
但 " 不務正業 " 的并不止李佳琦,最早離開直播間的薇娅忙着做投資、拍短劇;逐漸淡出的小楊哥、辛巴也開出了自己的連鎖超市;新晉主播董宇輝則剛開始學習當老闆……
曾經叱咤風雲的超頭主播們,明明可以靠一場直播輕松收獲億元以上的 GMV,如今卻紛紛淡出直播間,跨界做起了線下生意,到底是直播電商不賺錢了,還是說流量的盡頭終究在 " 線下 "?
01 超頭主播,沉迷 " 開店 "
從去年底開始,很多頭部主播都開始淡出直播間。今年 3 月,小楊哥談及 2024 年的直播計劃,表示今年自己娛樂直播會比較多,還會減少帶貨直播。5 月,辛巴提到 " 以後直播會越來越少了,會讓辛選習慣沒有辛巴,讓粉絲習慣辛巴的離開 "。
而李佳琦的動作則要早更多,早在 2022 年李佳琦直播間停播 3 個月之後,美 ONE 就開始加大培養助播的力度。從去年開始,李佳琦就有意減少直播頻次和時長,被稱爲 " 勞模 " 的李佳琦更在今年 4 月請了十幾天的長假。
頭部主播們的 " 淡出 " 不是一瞬間的,但圍繞着他們的流量确實在肉眼可見的減少。今年的 "618" 也被稱爲 " 播不動的 618",直播間 GMV 下滑成了普遍現象,數據顯示,預售首日李佳琦直播間的美妝類目 GMV 同比跌幅高達 46%。
去年的 " 雙 11",李佳琦直播間的首場直播 GMV 爲 95 億元,但在 2022 年,這一數據是 215 億元,2021 年則是 106 億元,銷售額下滑明顯。
頭部主播的直播間熱鬧不再,有整體經濟環境疲軟的影響,消費者捂緊錢包,購物自然不如以前爽快。
另一方面,直播電商進入下半場,強勢增長的紅利期已過,當下無論流量還是消費情緒都開始進入瓶頸期,即便超級主播們再賣力吆喝,也很難帶來水花。
而且,頭部主播因爲常常出現在幕前,其一言一行也更受關注,比如李佳琦的 " 眉筆事件 "、辛巴 " 大罵平台 " 事件,在主播們 " 造富神話 " 的背後,他們的存在也變得更加敏感,此時選擇隐于喧嚣,也未必不是一個更理智的選擇。
從商家的角度來看,頭部主播的明星光環也在消退,随着直播電商入局者變多,流量池卻沒有明顯增量,流量的邊際效益正在遞減。
有商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頭部主播直播間的性價比已經不高了,大主播雖然能拉銷量,但八成都要虧錢。這也跟頭部主播習慣向品牌方要 " 最低價 " 的現象有關,在 " 降價 " 成爲主流的當下,品牌方的利潤本就很薄,再向頭部主播讓渡利潤,隻能換來 " 花錢賺吆喝 " 的局面。
因此,在品牌方不想掏錢、直播沒有增量的背景下,平台開始重視扶持中腰部主播,商家也紛紛開始探索品牌直播,頭部主播們也不得不考慮 " 接棒 " 的事情。
比如辛巴門下的趙夢澈、蛋蛋、時大漂亮等徒弟,已在直播領域獨當一面;小楊哥也成功捧紅了紅綠燈的黃、七老闆、嘴哥等多位徒弟。
主播行業盛行師徒制、助播模式,所謂的 " 接棒 " 是指頭部主播們會逐步讓渡更多流量給徒弟們,自己則在其他領域繼續發揮影響力,爲徒弟們制造流量和話題,從李佳琦多次出現在朱旺旺參與的綜藝節目中,就能看出這一點。
所以,淡出直播間的頭部直播們其實并不閑,他們隻是換一個方式來 " 維持熱度 ",而向線下跨界則似乎成爲了大家的共同選擇。
今年 4 月,李佳琦的 IP" 奈娃家族 " 與熊爪咖啡開出首家聯名咖啡店 "NEVER MIND CAFE",是一家緻力于爲更多殘障人士提供就業機會的無聲咖啡店。
小楊哥和辛巴都不約而同的選擇開超市,去年 9 月,小楊哥旗下的 " 小楊臻選 " 品牌在安徽開出了第一家線下超市;辛巴也早在 2022 年就在廣州開了一家超市,更表示目标是在全國開 1000 家連鎖超市。
在快手有 3000 萬 + 粉絲的主播貓七七打造了 " 黛萊皙 " 美妝品牌,并在上海開出了首家旗艦店;B 站大 UP 主 Mr 迷瞪也在杭州也開了一家線下家居體驗店 " 迷住 "。
02 探索線下,各有盤算
目前來看,頭部主播轉戰線下之後,雖然是各有各的盤算,但總的來看依然離不開原來的直播電商紅利。
首先,是打造個人 IP。對一衆頭部主播來說,其本身就已經吸納了足夠的流量和關注,打造 IP 自然也是順勢而爲。
比如李佳琦旗下的 " 奈娃家族 "IP,其源于李佳琦養的一隻名叫 "NEVER" 的比熊犬,不僅通過李佳琦直播間火爆出圈,還延伸出《奈娃家族的上學日記》等 IP 綜藝, NEVER MIND CAFE 落地似乎也在大家的意料之内。
除了打造 IP 之外,一些主播也孵化自己的品牌,比如曾經的李子柒孵化了 " 李子柒 ";貓七七一手打造的 " 黛萊皙 ",小楊哥則帶來了 " 小楊甄選 "。
其次,孵化個人品牌,将線上供應鏈搬到線下。比如打造了 " 小楊甄選 " 和 " 辛選集團 " 後的小楊哥和辛巴,不僅忙着開超市,也曾多次提到 " 要自建供應鏈 "。
2022 年,小楊哥成立了合肥小楊臻選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一邊打造自營品牌 " 小楊甄選 ",一邊自建供應鏈;辛巴團隊則側重于與當地的供應商、品牌等進行合作,通過供應鏈溯源方式,在全球範圍找到更低價的供應鏈。
無論哪種模式,可以說頭部主播的供應鏈之所以能夠快速建立起來,離不開直播間所帶來的龐大銷售規模,沒有銷量的支持,沒有主播的名人效應,他們在供應鏈談判上也未必能占到優勢。
最後,則是增強消費者認同感,用線下店爲個人品牌 / 直播間造勢。比如之前李佳琦旗下 " 奈娃家族 " 曾跟完美日記、安肌心語、花知曉等美妝品牌推出聯名産品,其跟完美日記合作推出的眼影盤就在李佳琦直播間賣出了 17.5 萬盤,銷售額超 1000 萬。
B 站 UP 主 @Mr 迷瞪作爲家居領域的 " 帶貨一哥 ",去年在杭州租下一家倉庫當作體驗店,其在采訪中表示自己的模式更像是 " 宜家 ",通過線下門店讓用戶體驗産品,并不注重即時成交和交付,最終還是爲線上成交做鋪墊。
這時候,線下門店就變成了一個 " 聲量擴大器 ",通過讓網友跟主播、品牌進行近距離溝通,對私域流量進行引流,最終反哺給品牌。
頭部主播從線上走到線下,他們天然就有着知名度、流量關注、發聲渠道的優勢,也能夠更自然地與消費者接觸,便于打造自己的品牌。
當個人品牌成熟之後,他們肯定不會隻滿足于簡單的直播帶貨,用個人品牌來開店、賦能,甚至是深入供應鏈後端,做自己的電商體系。但問題是,大主播都想當老闆,老闆卻不是那麽好當的。
03 紅利轉移,談何容易
頭部主播開線下門店這件事,其實跟明星開餐飲店有着異曲同工之妙,同樣是跨界經營,也同樣是靠着明星光環加持,但都是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近兩年,不少明星餐飲店陸續關門倒閉,比如陳赫的賢合莊鹵味火鍋、韓寒的 " 很高興遇見你 "、薛之謙的上上謙火鍋等。明星做不好餐飲店,主要是因爲自身不懂經營,難以保證餐品質量,以及明星流量光環逐年淡化,消費者不願隻爲品牌買單。
以上這些,也是頭部主播開店的挑戰。一方面,頭部主播 IP 跟明星光環是相類似的,本質上都是粉絲經濟的力量,是粉絲們的 " 關注 " 讓主播們能夠将線上 " 流量 " 轉化成線下 " 留量 ",這才有了線下開店的基礎。
但這其實也是一把雙刃劍,因爲線下門店跟主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息息相關,也會帶來更多的不确定性。
比如随着李佳琦逐漸淡出直播間,旗下的 NEVER MIND CAF É 在開業後并未在網上掀起波瀾,與 " 奈娃家族 " 以往的熱度不可同日而語;網紅王紅權星曾高調在北京開出一家奢侈品線下門店 " 權星彙 ",但随着本人賬号被封禁,他也已經不再是該公司的股東。
另一方面,實體生意近年也面臨着嚴峻的挑戰。據不完全統計,上半年國内有超過 6000 家門店宣布閉店,其中不乏沃爾瑪、永輝超市、瑞幸咖啡、蜜雪冰城等知名品牌。
其中,明星更愛紮堆的餐飲行業,去年餐飲行業的閉店率爲 22.6%,較兩年前約 20% 的閉店率略有增加,背後是勞動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的持續增加,以及越來越多競争者加入所帶來的經營挑戰。
最後,線上直播帶貨與線下開實體店之間有着明顯壁壘,頭部主播運營實體店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初代網紅盒馬鮮生早已道出了經營線下門店的不易。成立于 2016 年的盒馬,曾經試過不下 10 種新業态,包括前置倉模式的盒馬小站、小店模式的盒馬 mini、靠近社區的盒馬菜市等,但一直都處于燒錢狀态。
一直到今年初,盒馬首次宣布實現了連續 4 個月淡季盈利,新上任的盒馬 CEO 嚴筱磊一改上任 CEO 候毅激進的折扣化策略,重新擁抱中産群體,才将盒馬拉回到盈利邊緣,但能否持續盈利,目前還不好說。
即便是坐擁龐大流量的阿裏集團,跨界探索生鮮行業尚且未能一擊即中,頭部主播即便擁有自營供應鏈,想要打造連鎖品牌,恐怕還需要付出不少試錯成本。
目前來看,無論是辛巴強調的要看 1000 家連鎖超市,還是東方甄選提出的将 800 家線下教學點變成會員店,都仍未開始大規模複制,反倒是小楊哥和辛巴背後的集團,正在加速供應鏈出海的步伐,通過 TIKTOK 将自家品牌賣向全球。
如此看來,頭部主播跨界開百店、千店,未必不是雷聲大雨點小,流量的盡頭終歸還是回到了線上。
事實上,電商行業也并沒有想象中的低迷。據《2023 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研究報告》,2023 年中國直播電商成交額爲 4.9 萬億,增速 35.2%;今年 "618" 期間,抖音、快手等直播電商銷售額達 2068 億元,增長 12%。
在經濟疲軟和直播紅利放緩的背景下,沒有新的流量灌溉,頭部主播很難持續提升用戶的轉換率,背後是直播行業的邏輯發生了根本變化,用戶需要新的内容刺激成交,比如短劇、短視頻的引流;品牌店播對私域流量的引導等,頭部主播開始 " 祛魅 "。
因此,對頭部主播來說,探索開店将是一種 " 更安全 " 探索第二增長曲線的方式,無論成功與否,都能一定程度爲自身品牌造勢和引流
既然如此,頭部主播自然不介意小成本撬動大生意,但如果真想把線下生意做大做好,則恐怕不會是一件輕松的事情,雖然有想做老闆的心,但并非所有直播都有做好老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