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新聲 Pro,作者 | 鄭林禦,修訂 | 張一童
「任何故事講三部都是傳統。」
《速度與激情 10》全球首映禮上,主演範 · 迪塞爾與米歇爾 · 羅德裏格斯透露「速激」系列完結篇可能會變成三部曲。雖然還未得到确定的答案,但一如觀衆調侃那般,這個極具生命力的 IP,不願輕易落幕。
作爲系列電影,「速激」已經來到了第 23 年。經曆了原導演林詣彬的出走風波,由路易斯 · 萊特裏爾接手的《速度與激情 10》,爲「家人們」再續一口氣。中國大陸提前北美兩天上映,在北京環球影城盛大舉辦首映禮,足見片方對國内市場的重視。
上映僅 5 天,《速度與激情 10》的票房已經超過 5 億,與此同時,其系列總票房也超過《複仇者聯盟》系列,成爲中國影史進口系列電影票房總冠軍。
從世紀初的誕生,伴随美國車文化一路走紅,到如今成爲全球最具影響力的 IP 之一,「速激」的 23 年是動作商業電影不斷革新的曆程,也是流行文化與青春情懷碰撞、融彙的過程。
在好萊塢對中國市場的吸引力反複被質疑的當下,《速度與激情 10》展現出的票房号召力則證明了另一件事,類型明确、題材稀缺的系列電影仍然能夠占據不可取代的市場份額。
《新聲 Pro》(微信公衆号 ID:xinsheng-pro)曾經在《「誤殺 2」的産品觀》一文中提到,相比建立宏大世界觀,系列電影所展現出的穩定性和認知度,或許對大部分内容廠牌而言是更具參考性的。
這也是爲什麽,盡管在劇情、人物以至于演員演技方面争議不斷,但我們仍要關注「速激」的原因。
01 飙車文化的興起
提起《速度與激情》,即便不是忠實影迷,也會對「飙車」、「家人俠」等标簽耳熟能詳。對比漫威、DC、星球大戰等擁有龐大世界觀設定的系列 IP,《速度與激情》的故事顯然更加簡單直給,較低的觀影門檻也爲它帶來了更爲廣泛的受衆群體。
早在 1954 年,就有了一部電影叫做《速度與激情》,正是講犯罪與飙車的故事,環球決定啓動速激系列後,花重金買下了這一名字,用此後的二十餘年将其打造成全球知名的 IP。
其實站在 2023 年回看,《速度與激情》第一部中傳統警匪片的框架并無太多新意。在羅伯 · 科恩的執導下,影片以唐老大多米尼克與布萊恩的警匪博弈爲主線,潛伏、背叛、兄弟情,這些常見的元素構成了「速激」最初的故事。但特别加入的賽車元素,爲原本套路化的影片增添了許多張力與刺激感。
「速激」誕生的世紀初,洛杉矶的街頭賽車正廣受年輕人追捧。每到夜幕降臨,飙車黨從城市的各個角落蜂擁而來,來自各行各業的車手踩足油門,在夜晚的街頭迎風飛馳,迎接衆人的圍觀與歡呼。這份獨一無二的車文化,刻在洛杉矶人的骨髓裏,又随着「速激」系列,被傳播到全世界。
《速度與激情》第一部的成功是典型的以小博大,這部成本僅 3800 萬美金的 B 級片,最終收獲 2 億美金的全球票房成績,強勢的黑馬之姿讓系列電影有了後續的無限可能。也正是從第一部起,「速激」确立起系列電影的靈魂核心——飙車文化、兄弟情、動作戲。
「速激」的成功,當然不隻是拍出了爽片的精髓那麽簡單,正是片方紮根于飙車文化的熱土,找到影視作品與時代的交彙點,才成就了如此長青的系列電影。
爲契合影片中主角并非富人的設定,也是與美國地下賽車文化息息相關,影片最初使用的基本都是改裝車。系列 IP 的影響力逐漸擴大後,觀衆也随之見證了頂級賽車變遷史。
從道奇 Charger SRT、豐田 Supra、雪佛蘭 Chevelle SS、布加迪威龍,到法拉利 FXX。當世界頂級跑車的引擎在耳邊轟鳴,于各種意想不到的場景中狂飙時,很難不随之心跳加速、血液沸騰。
大量的實拍場景、不計代價地用車、毀車,範 · 迪塞爾也在訪問中強調,「無論塑造的世界如何廣闊,汽車永遠是故事不變的核心。」可以說「速激」系列對賽車的呈現,做到了二十年如一日的用心。
02 元素的固定與升級
在将近四分之一世紀的創作跨度中,「速激」系列最突出的變化當屬對動作電影的創新與升級。早期幾部作品受到劇本設定與技術限制,還未呈現出過于震撼的動作場面,飙車戲也相對保守——起碼車還是跑在馬路上的。
從第四部開始,影片對動作戲的設計開始突破想象力,槍戰、搏鬥隻是開胃小菜,坦克與跑車對決、跑車從高空飛機上降落、核潛艇飙車、限量跑車撞穿迪拜三座高樓等設定,不斷刷新觀衆對「飙車」的認知,更不必說後來的沖出地球,飛向宇宙,場面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奇觀化。
能讓飙車片玩出離奇的花樣,離不開幾位風格迥異的導演對「速激」IP 的塑造打磨。
接手《速度與激情 3》的林詣彬讓故事來到了東京,然而全新啓用的角色和演員,并未收獲預期表現。重整旗鼓後他将最初的故事線拉回正軌,第一部中分道揚镳的唐老大與布萊恩再度相遇,在此思路下創作的四、五、六三部,爲「速激」IP 真正帶來了全球大爆的好成績,成爲了動作商業片的代表。
在公認的系列口碑巅峰——《速度與激情 5》中,"family" 成員基本固定下來,多米尼克等人亡命巴西裏約熱内盧成了「流浪」的開始,标志性的巴西基督像、熱情洋溢的桑巴海灘、魚龍混雜的貧民窟,從選景到配樂都呈現出了濃郁的南美風情,這也成了後期速激宇宙的一大符号。很多在前四部中沒能實現的想法,也在第五部中得以呈現,例如片中長達 15 分鍾的追車戲,以及「family」成員的大集結。
在林詣彬的多年努力下,飙車 + 動作戲,以及「family」概念的框架基本成型,IP 的多樣性也就此确立,後續作品或是加入科幻、喜劇等元素,逐漸開辟了新的類型道路,
系列電影的工業化進程也不斷加速。從第六部開始,「速激」基本上都是兩部套拍,這種模式縮短了影片的制作周期,也使得故事銜接更加緊密。
2015 年,溫子仁執導的《速度與激情 7》讓這一系列電影成功進入十億美元俱樂部,并且拿下了 8.4 的豆瓣高分,伴随那首收割了無數眼淚的《see you again》,成爲系列的又一巅峰之作。
同爲亞裔導演的溫子仁,向來以《招魂》《潛伏》等恐怖片而著名,他将自己鮮明的個人風格注入到「速激」IP 中,産生的化學反應卻令觀衆歎服。他用自己獨有的鏡頭語言,營造出種種視覺奇觀,山林穿梭與高樓飛車戲一氣呵成,颠覆想象的旋轉鏡頭成爲影迷反複品味的重點。
除了對動作戲風格化的嘗試,溫子仁對文戲的處理同樣令人稱道。「溫子仁沒有給保羅 · 沃克安排一個死亡的結局,而是讓他微笑着與觀衆道别,不煽情,不做作,溫暖而自然。」片中布萊恩的永久退場告别推動影迷情緒達到爆點,而演員保羅 · 沃克因車禍的意外去世,爲這部作品添上了一筆深刻的紀念意義。
随着「速激」IP 逐漸面向全球觀衆,影片擺脫了最初的 B 級片思維,走向男女通吃、真正具有可看性與話題度的好萊塢大片,故事的格局和視角也随着時代發展不斷變化。
于是我們看到,街頭混混式的飛車一族,開始與聯邦特工合作打擊邪惡勢力,任務的難度與場景不斷升級。而女性角色的定位也不斷進化,從起初隻是依附于男角色的荷爾蒙代表、填充感情戲的工具人,到逐漸具有獨立故事線,自主、強大,成爲家族或反派中的重要成員。
爲了給「速激」IP 的元素升級,演員陣容也在不斷更新、擴充。巨石強森、道恩 · 強森、傑森 · 斯坦森等動作巨星的加入,讓「光頭硬漢」成爲影片的鮮明标簽。少數族裔也逐漸加盟到 IP 中,團隊的人種、出身背景越發多樣性、全球化。
03 最終收官
從 2009 年國内首次引入《速度與激情 4》,「速激」風潮正式席卷中國觀衆,引進的續作成績也是屢創新高,國内市場成爲這一系列的最大票倉之一。在情懷加持下的《速度與激情 7》達到了票房口碑雙豐收,第八部更是以 26.7 億創造了系列票房之最,就連特别篇都斬獲了 14 億票房。
或許系列電影總是難逃虎頭蛇尾的宿命,「速激」同樣不能免俗。2021 年上映的《速度與激情 9》以 5.2 的豆瓣評分,刷新系列最差口碑。
老套的故事和包漿的主題挑戰着粉絲的忍耐力,過于離譜的場面設計卻止不住大家的吐槽欲。觀衆對于已 20 高齡的 IP,很難再強求其超越自己,但無敵的主角光環配合上汽車綁火箭、沖出地球撞碎衛星的離譜情節,已經不是簡單一句「向超英、科幻電影轉變」可以解釋。
作爲疫情後回歸的大投資續作,《速度與激情 9》的口碑失利也預示了未來幾年好萊塢在中國市場的頻頻折戟。雖然往日榮光難再續,但 2023 年走進影院的觀衆發現,《速度與激情 10》仍然能在故事與陣容上玩出新花樣。
曾因是否參演而反複拉扯的巨石強森,還是在片尾彩蛋中驚喜亮相;" 海王 " 傑森 · 莫瑪飾演的反派,帶來了出乎意料的效果;在前作中大放光彩的蓋爾 · 加朵再度回歸……這群熟悉的面孔變換身份出現在速激宇宙中,還是能讓觀衆眼前一亮。
視效這一系列最大賣點也得到延續。「《速度與激情 10》是爲大銀幕和支持影院體驗而創作的。」在範 · 迪塞爾錄制的宣傳視頻中,他自豪地稱自己是 "IMAX 支持者 "。環球影業在首映上特意爲中國觀衆選擇的 IMAX 版本,也成功讓影片收獲了第一波正向口碑。極具臨場感的觀影氛圍、腎上腺素飙升的視聽享受,讓更多觀衆有了走進影院感受正片的理由。
當「速激」系列走過 23 年,銀幕内外的波折都伴随着這個 IP,成爲影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不可否認的是,它留下了許多經典片段與角色,更爲動作電影工業想象力的拓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随着最開始看《速度與激情》的那批人已經長大甚至老去,永不落幕的速激宇宙,越來越像一種青春與情懷的代名詞。大家對這一 IP 的期待也逐漸從「看一部高質量大片」轉變爲「看個樂、看個爽」。
主創顯然比觀衆更清楚情懷的力量,《速度與激情 10》不僅請來保羅 · 沃克的女兒出演,更在 bgm 上下了功夫。當故事漸入佳境,情緒一點點被帶動,熟悉的《see you again》在耳邊響起,坐在影院的各位,或許多少會爲青春、爲回憶所動吧。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