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新能源高端化的迅速沖擊下,傳統豪華品牌的技術優勢、豪華體驗甚至品牌價值仿佛都不再具有稀缺性。
今年以來,寒意幾乎傳遞到了每一個豪華品牌。不過,相比其他苦苦支撐的品牌,保時捷的 " 雪崩 " 來得更猛烈一些。
從銷量暴跌、5 月 " 經銷商逼宮 " 到保時捷中國總裁及首席執行官換任,再到保時捷終端價格跌破 40 萬元、經銷商門店收縮、裁員、保時捷中國副總裁及首席運營官換任……保時捷一年來可謂風波不斷。
盡管并沒有直接數據能夠說明小米、問界、蔚來、理想等新品牌對保時捷客戶群體産生了影響,但銷量上的此消彼長,再加上其他外部因素的影響,保時捷确實步履維艱。
因此,保時捷近期的一系列舉措,被認爲是爲了保存體力 " 過冬 "。無論棄車保帥還是斷臂求生,穩住價格、保住品牌力、收縮戰線,等待中國市場回暖,是當下很多豪華品牌不得不做出的選擇。
按照保時捷中國總裁及首席執行官潘勵馳的計劃,2023 — 2024 年的蟄伏比作賽車比賽中的 " 策略性進站 ",2025 年是 " 熱身圈 ",爲未來蓄能;從 2026 年開始,将重啓進擊模式,備戰中國賽道的下一程競速。
" 我們不會通過犧牲産品價格換取銷量的增長,單純追求量的增長不是保時捷的目标。" 從潘勵馳的話中不難看出,保時捷的首要任務仍是堅守住品牌的豪華屬性。
裁員、撤店
12 月 17 日," 保時捷中國裁員 " 相關話題沖上微博熱搜。據多家媒體報道,豪華汽車品牌保時捷開啓中國區裁員 30%,包含正式、外包等崗位,賠償或按 N+6 的标準執行。
對此,保時捷中國官方予以否認。回應中提到," 面對複雜的市場環境,我們确實在對内部組織架構進行優化重組,以求在行業快速轉型中保持可持續發展。在此背景下,保時捷中國正持續提升各部門及項目的效率、優化成本。根據實際情況,相關措施也涉及直接人力成本及包括行政管理開支、差旅費用及培訓成本等在内的間接人力成本。"
除了組織架構優化之外,保時捷在華的經銷店也即将進行收縮。按照計劃,保時捷 2026 年底之前将把經銷商規模從 150 家降低至 100 家左右。
裁員和縮減門店的背後,是保時捷的銷量嚴重下滑。根據保時捷公布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全球銷量下降 7% 至 226026 輛,其中,北美市場下降 9%,而中國市場暴跌 29%。具體到車型上,Panamera 和 Taycan 的銷量降幅最大,分别爲 20% 和 50%。
有消息稱,保時捷在北京最大的 4S 店,巅峰期單月能賣近百輛新車,如今已 " 腰斬 " 至月均 40 至 50 輛的水平。
銷量下滑,連帶着營收數據也不斷下跌,保時捷 2024 年前三季度财報顯示,其全球營收爲 285.6 億歐元,同比下降 5.2%;營業利潤 9.74 億歐元,暴跌 41%。
盡管保時捷官方一再強調不會爲了銷量加入 " 價格戰 "。但在終端市場,價格早已失守。作爲豪華汽車的代表,保時捷一度 " 加價都買不到 ",但今年以來已然變成了 " 降價也不好賣 "。
從整體市場來看,國内的百萬級豪車市場,幾乎都呈現出收縮态勢。但保時捷的基數相對較大,因此震蕩更爲明顯。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統計的數據顯示,超豪華進口車今年前三季度加速下滑,累計增速滑坡六成。在崔東樹看來,超豪華車總體走弱體現超高端消費群體的購買力暫時放緩,或者是轉到國産高端。
高端的保時捷,最終還是難逃被 " 平替 " 的命運。
高層換防
在組織架構、經銷網絡變陣的同時,保時捷高層換防的腳步仍在繼續。
12 月 4 日,保時捷正式宣布李楠出任保時捷中國技術部副總裁一職。同時,新設立的技術部還兼具本地采購與質量保證職能,統籌保時捷在中國的研發工作,向保時捷中國首席執行官潘勵馳直接彙報。在加入保時捷之前,李楠曾在梅賽德斯 - 奔馳擔任高級職務。
中國汽車消費市場已經與德國及歐洲其他地區截然不同。中國智能電動汽車的發展速度領先于全球,相較于其他地區,中國消費者更加青睐于擁有科技元素加持的産品。
因此,在保時捷看來,想要加速保時捷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步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設立中國研發中心,并任命土生土長的中國技術人才李楠爲中國技術部副總裁。" 李楠對市場的洞察和專業能力,能在車輛互聯和智駕等方面加速保時捷的産品升級。"
潘勵馳表示,中國的研發成果将應用在所有的保時捷車型上,新設技術部門将與位于魏斯阿赫的研發總部保持緊密合作。并且,中國本土化研發不是紙上談兵的 PPT,而将是務實和非常充分的投入。
除此之外,12 月 12 日保時捷還宣布,尉岚峰(Philipp von Witzendorff)将于 2025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擔任保時捷中國副總裁及首席運營官。據了解,在過去的兩年間,尉岚峰擔任保時捷日本總裁及首席執行官。
保時捷對中國市場不放棄的決心清晰可見,但中國品牌的增長勢頭和高端突圍都前所未有。繼殺入 50 萬元豪華車型銷量排行榜後,多個品牌已經開始征戰百萬級别市場。從仰望近一年的銷量來看,成績也較爲理想。
剛剛成立本土技術部的保時捷,想要在兩年内追上智能化步伐,從目前情況來看并非易事。更重要的是,2025 年,大批中國品牌新一代産品、技術即将密集落地,保時捷屆時也将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