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台劇越來越好看了。
不止是因爲尺度越來越大,而且對現實批判的力度也越來越大。
他們不再從表面關注那些奪人眼球的社會事件,而把鏡頭對準了事件之後深幽的人性,還有那些不爲世人察覺的關注點。
最近網飛這部《模仿犯》,就是當中的佳作。
《模仿犯》2023
豆瓣:7.7
本劇由網飛出品,改編自日本推理暢銷小說《模仿犯》。
其實原著早就在日本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但反響平平。
因爲人物衆多,故事線龐雜,拍懸疑劇難度太大。
台灣《我們與惡的距離》制作團隊拿到版權時,做了許多本地化的改編,也與時俱進加入了新元素,讓故事變得更好看起來了。
劇本水平高,再加上吳慷仁、林心如、柯佳嬿領銜主演,《模仿犯》是很值得期待的。
台灣,上世紀 90 年代。
電視台收到一卷神秘的錄像帶,錄像帶紀錄了一段毛骨悚然的虐待記錄。
有個帶面具的男人,對着鏡頭說," 我跟你的遊戲要開始了 "...
這個人是殺人連環案兇手,公然挑釁警方檢察官老郭。
兇手嚣張無比,但警方卻遲遲找不到關鍵線索,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
時間回到八周前。
一名女孩正帶着愛犬在公園遛彎,突然狗狗直奔一個紅色禮盒,對其狂吠不止。
女孩打開盒子一看,吓得連忙後退,裏面是一隻女人的斷手。
法醫鑒定,老郭敏銳地發覺這起 " 斷掌案 " 似乎和三年前的一樁女子謀殺案很相似。
同樣都是大拇指脫臼,造成這種傷害的,很可能是拇指铐。
不過,上一個案件的兇手田某已經在監獄服刑三年,不可能出去作案。
老郭覺得疑點重重,兇手精心處理屍體,毀滅全部證據後卻又主動自首,從邏輯講不通。
而且案件過去了很久,但田某對所有供詞都熟記于心,甚至主動給檢察官糾錯。
當老郭讓田某用拇指铐将自己铐起來時,對方铐自己的速度,還沒有老郭用嘴開熟練。
也就是說,田某很有可能是出于某種原因替人頂罪,真正的兇手還在逍遙法外。
另一邊,一位老人的外孫女小君突然失蹤了。
他急得要命,到處發傳單尋人,但毫無音信。
老人憂心忡忡地站在自家門前,殊不知,外孫女和自己近在咫尺。
她正在家門口的紅色面包車内向他求救。
隻可惜,車玻璃是單向的,小君能看見外公,外公卻看不見裏面。
小君用力撞擊車玻璃,想讓外公發現自己。
等到外公想查看車内時,兇手卻将車不急不緩地開走了。
晚上,外公接到了兇手電話。
兇手将小君辮子剪下來威脅外公,要求他在人來人往的大街趴地上學狗叫,直到午夜 12 點結束。
老人立刻照辦,怪異的行爲引來很多路人圍觀。
但他毫不在意,隻要孫女沒事,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他也願意 …
但等他晚上回到家,家裏的電視正在播放一段錄像,是他孫女受虐的錄像。
怡君雙手被吊着,渾身是傷,驚恐地叫喊,然後有人走過去,拼命地掐住她的脖子,直到她窒息身亡 …
兇手将女孩殘忍殺害,還敢拍下視頻折磨家屬,很明顯,這個兇手又變态又猖狂,公然挑釁警方和公衆。
老人盼着孩子早點回家,入土爲安,就想到了去電視台做直播。
但熱線打進來的電話,全是辱罵的話。
我聽說你孫女是在夜店被人盯上的,她跑到那種不三不四的地方,自己就有問題。
去夜店的女孩都穿得很少,在勾引男人。
依我說的話,她就是活該。
你孫女在那種地方被騙,一定是因爲沒有爸爸嘛,你當外公的怎麽不看着點?
《模仿犯》以一起連環殺人案,真實還原了當時台灣社會的種種亂象。
原著小說第一次出版是在 20 年前,不過裏面批判的事到現在依然都還有。
人們對于社會案件的關注度,往往都是從獵奇和挑刺角度來看,這正是媒體喜歡的報道方式。
兇手善于挑撥公衆情緒,把媒體更是玩弄在手心,像逗狗一樣把記者耍得團團轉。
在兇手的策劃下,社會媒體就跟幫兇一樣,不僅轉移了案件視線,害死了受害者,還把更多無辜的人牽涉進去。
人人都是殺人兇手,這真有可能。
《模仿犯》裏還有一句台詞,是一名從業幾十年的資深記者說的:
新聞曾經代表了真相,但現在是一場又一場的真人秀,每一個舞台都是由觀衆的欲望創造出來的。
唯有觀衆沉迷的目光,表演者才有存在的價值。
這樣扭曲的價值觀,造成了一場又一場的 " 變态秀 ",人人都在指責受害者的錯,卻忘了真正的罪魁禍首是誰。
所以,從深度來看,《模仿犯》真的是被低估了,這是一部發人深省的好劇,值得大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