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鲸 10 月 24 日訊(記者郭松橋)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信辦、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國人民銀行、國務院國資委等 6 部門聯合印發《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并在算力、運載力、存力三個方面提出了明确量化指标。
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算力基礎設施發展成效顯著,但與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目标任務相比,與應對國際市場激烈競争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工信部等 6 部門聯合印發的《行動計劃》,從 4 個方面提出了到 2025 年發展量化指标。
在存儲力方面,存儲總量超過 1800EB,先進存儲容量占比達到 30% 以上,重點行業核心數據、重要數據災備覆蓋率達到 100%。
浪潮信息存儲産品線副總經理劉希猛對财聯社分析,《行動計劃》和我們國家提的數據生産要素是一脈相承的,也是更好的落地行動計劃。尤其是重點行業核心數據、重要數據災備覆蓋率達到 100% 這句話,這将爲數據中心建設過程中提出了明确的指引,會對整個行業帶來動力。此外,先進存儲容量占比達到 30% 以上也會帶動存儲行業進一步創新發展,滿足未來應用。
财聯社注意到,根據 IDC 發布《中國企業級外部存儲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3 年第二季度》,報告顯示,上半年中國企業級存儲市場趨于平穩,銷售額同比小幅增長 0.7%,出貨量容量達到 10.1EB。
IDC 在報告中指出,中國企業級存儲市場上半年有三個趨勢值得密切關注。首先,作爲全球第二大存儲市場,中國企業級存儲市場在全球份額提升到 17.4%, 2023H1 出貨容量達 10.1EB,廠商銷售額同比增長 0.7% 至 26 億美元。其中,以浪潮信息爲代表的本地供應商表現強勁,不僅在銷售額和出貨量等方面表現優異,産品競争力也獲得了長足進步。
事實上,中國數字經濟龐大體量和巨大潛力是支撐中國企業級存儲市場今年穩步增長的核心動力。《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3)》顯示,我國數字經濟占比已經突破 50%,增長速度顯著高于 GDP 增速,三大産業的數字經濟滲透率和全要素生産率穩步提升,帶來廣泛的數據存儲需求。
當數據成爲生産要素後,市場上到底催生了哪些需求?劉希猛對财聯社表示,數據的價值在不斷擴大,過去很多信息在實時使用後,可能會被及時銷毀,但從長遠角度來看,未來越來越多的行業數據保存時間會逐漸增加,這也會使數據存儲容量不斷增加,這對數據存儲行業來看是個很大的利好,未來數據存儲容量增加也會随之部署更多數據基礎設施,市場規模會越來越大。
AI 應用正在成爲中國企業級存儲市場未來最大的增量,生成式 AI 更是最重要的增長點。生成式 AI 市場規模近年來呈現出爆發性增長的趨勢,訓練大模型所需的存儲基礎設施将在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市場中占據越來越大的份額。IDC 認爲,随着 AI 應用在各行各業落地不斷加速,不僅帶來了新數據的暴漲,更推動着全閃存等先進技術的應用。IDC 預測,中國企業級存儲市場今年将以 2% 增速穩健增長。
财聯社也注意到,國内多家存儲企業加速布局,迎接 AI 數據時代。例如浪潮信息與華中科技大學強強聯合建立了 " 新存儲聯合實驗室 ",在新型存儲架構、智能存儲算法層面開展合作,加速新技術從科研、産品到應用的價值實現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