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 技驚四座,甚至不少人認為它已經能 " 取代搜索引擎 "。
然而就在 MEET2023 智能未來大會上,卻出現了這樣一種迥然相異的觀點:
未來 5 年裡,大家想要獲取知識,最好的方法還是通過搜索引擎。
這樣的觀點,來自小冰公司首席執行官李笛。
他認為,之所以大家願意跟 ChatGPT 交流,不是因為它 " 提供了更加準确的知識 ",而是因為它 " 讓你認為它具備知識 "。
這是 OpenAI 優化 ChatGPT 的方式,也是 AI Being 未來發展的 " 突破口 " 之一——
讓它具備所謂的主體性,也就是自主交流、有目的地進行活動的特性。
近日,小冰公司宣布已經完成了總額 10 億元的新融資,用于加速 AI Being 小冰框架技術研發,以及推動數字員工的普及。
為了完整體現李笛的分享及思考,在不改變原意的基礎上,量子位對他的演講内容進行了編輯整理。
關于 MEET 智能未來大會:MEET 大會是由量子位主辦的智能科技領域頂級商業峰會,緻力于探讨前沿科技技術的落地與行業應用。今年共有數十家主流媒體及直播平台報道直播了 MEET2023 大會,吸引了超過 300 萬行業用戶線上參會,全網總曝光量累積超過 2000 萬。
演講要點
AI Being 和以往的人機交互最重要的一個區别就是前者有主體性。
ChatGPT 不是 " 向你提供準确知識 " 的方向優化,而是向 " 讓你認為它有知識 " 的方向優化。
短時間内,甚至于未來 5 年左右時間裡,大家想要獲取知識,最好的方法還是通過搜索引擎。
過去是粗放數字化轉型過程,AI Being 能做到高并發、高轉化率。
AI Being 之後在 2B 和 2C 之間界限更加模糊。
(以下為李笛演講全文)
讓 AI Being 具有 " 主體性 "
在過去人類科技發展史上,每一次巨大變革都在改變兩件事情。
一個是人和世界(知識、内容、服務)之間的關系,另一個是解決人和人之間的新的關聯。
先來看人與世界的關聯。
最開始的 Portal 時代,我們利用門戶網站給人打開一扇新的窗口,在人們面前展現更多的數字化信息。
假設搜索引擎和門戶網站是鍊接人和世界的管道,那麼人們就會通過這個管道來獲取世界上的信息和内容。
接下來,推薦引擎更進一步,更多不是人從這一端獲取,而是信息從另一端推送過來,我們可以稱之為 " 投喂 "。
同為中間是管道的架構,不同的管道、不同的技術,讓信息能夠更好地進行結構化處理,并讓人們更好地獲得所需要的信息。
對AI Being來講,要解決的也是同樣的事情。不光是微軟小冰,整個行業都在往這個方向嘗試。
這意味着一種新結構的誕生,它頭一次把人與世界的連接、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連接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并且用一種更自然的方式使之進行。
這種方式,讓人們在和計算機交互時,從關鍵詞的搜索方法,回歸到最習慣的自然語言方法。
在目前為止,甚至于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面,如果你想要最高效獲取信息,搜索引擎仍然是獲取信息最有效的方法,因為對人來講,這個方式耗費能量更低。
如果人們想要獲得自己所喜愛的内容并不斷為之調整,讓自己可以更好地得到内容,推薦引擎仍然是最好的方式。
最近 " 跟 ChatGPT 交流 " 這件事很火,對此我也有幾點想說的。
首先,AI Being 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有主體性 (自主、能動、有目的地活動的特性)。
跟人機交互有很大的不同,和 AI Being 交流的轉化率非常高。人機交互如果想要提高轉化率,就需要增加人工客服來增加轉化率,但無疑增加了巨大的人力成本。
如果 AI 系統能夠達到類似的高轉化率,那麼就會實現一種以前從未有過的方法。
幾年前開始,我們和 MSN 以及 Lawson 做了大量實驗,實驗内容就是讓 AI Being 和人交流,最終目的是把商品準确地推送給人,同時讓人能夠更願意接受消費的商品。最終測試表明 AI 推薦的商品購買率達到 68%,與現在絕大多數人類員工推薦的購買率差不多。
但是,以前的 AI 系統或以前的人機交互系統,即使把用戶理解做到極緻,購買率也沒有超過 10%。
之前我們說 "AI 需要情感 ",這是一種非常浪漫的說法。因為 ego 是一種非常理性的能力,讓用戶更容易接受被推薦的事情。
采用同樣的方法,我們做了很多 B2C 的東西,在 AI 社交網絡上,如今小冰 30 日的留存率能達到 39%,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數字。
主體性讓 AI 可以更好地處理它跟人之間的關系,這種關系能給它在轉化率上帶來非常高的提升。
未來 5 年獲取知識仍靠搜索引擎
現在大家都願意跟 ChatGPT 交流。
很多人認為把大量數據壓縮到這個大模型裡面以後,可以利用 ChatGPT 或者類似方法實現更好的知識系統,通過它獲取知識。
但其實如果從搜索引擎角度來講,要想獲取知識,必須确保知識準确性達到非常高的标準,這個數字達到 90% 都是遠遠不夠的。
而且,從 ChatGPT 裡面能獲取到的知識,準确率是達不到 90%的。
那麼,ChatGPT 最大的改進是什麼?是behavior。
如果用相對不那麼客觀的方式描述,ChatGPT 不是向 " 給你提供準确知識 " 的方向優化,而是向 " 讓你認為它有知識 " 的方向優化。
我認為這不是一個壞案例,它反映了 ChatGPT 的很多特點。
這裡假設我們提出一個問題:如果你是賈寶玉,你會娶誰?
如果是搜索引擎,會直接給出結論,但是 ChatGPT 在給出結論的同時,附帶了大量論證過程,甚至有總分總結構,就更像人和人之間的交流。
現今很多人和 ChatGPT 交流時,是在已經有答案的情況下觀察它給出的結論。
如果它的論據是準确的,但結論不準确,人們會認為論據非常好;反之,則認為它有很好的結論。如果二者都準确,人們會認為 ChatGPT 太強了;二者都不準确,也會認為其是有趣的案例。
從這個角度來講,它的成功概率很高,但是如果把它視為一個知識系統,那成功概率會大大降低,因為它所給出的整個信息片段中,任何一部分的不正确,都會使得最終答案不正确。
從行為模式判斷和從結果判斷,就會得到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
某種意義上來講,ChatGPT 這樣的技術在未來一段時間裡面,會讓 AI、AI Being 等産品變得更加強大。
但是,短時間内,甚至于未來 5 年左右時間裡,大家想要獲取知識,最好的方法還是通過搜索引擎。
元宇宙隻是 AI Being 平台之一
以前,AI 技術通常是 " 先射箭再尋找需要命中的靶子 ",這也是 AI 技術難以落地的原因之一。
但是 AI Being 是被需求推着走的未來發展方向。
很大一個區别在于,過去 10 年裡,全球範圍内的數字化轉型已經到了一個瓶頸階段,絕大部分的企業在過去 10 年裡,被推動着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上雲,第二件事是企業把内外部業務邏輯數字化,第三件事是企業把用戶關系變成了線上數字化的關系。
這實際上經過了一個" 粗放的 " 數字化轉型過程。
我們有了很高的并發,但并發轉化率卻沒有辦法達到很高,因此大家開始認為流量紅利消失了。這反而表明轉化中是存在浪費的。
AI Being 的特點,是在原本已經完成數字化的階段上,基于更好的關系做更好的變化。
即便 ChatGPT 不能給大家提供準确知識,也至少能夠和人建立一種以往沒有過的關聯,這種關聯本身具有非常大的商業價值。
同時,AI Being 方向也會引發很多新的變革。
比如說對 AI 來講,以前普遍認為它在 B2B 完成任務,或者是 B2C 完成陪伴。現在,兩者之間的界限會更加模糊。
這就會談到 AI Being 的另一個特點,即它不再隸屬于某一平台。
未來一年大家可能就會看到,跟客服交流時,不必再局限在硬件設施裡。最好的辦法是這些 AI Being 可以跨平台存在。
即便是現在大家談到的元宇宙,元宇宙也隻是 AI Being 存在的平台中的一個。
當我在虛拟世界裡碰到一個朋友、一個員工、一個夥伴,我在物理世界裡不能同樣碰到他們嗎?我在開車的時候,回家的時候,不能和同一個 AI Being 交流嗎?
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能夠體驗到 24 小時更加無縫、持續連貫的服務。
同時,也能夠建立一個更好的反饋入口,通過這種方式推動系統得到發展。
在未來的一年時間裡,會看到至少在中國、在日本、在亞洲、在歐洲,會有很多新的 AI Being 誕生,其價值可能會百倍、千倍于大家現在看到的數字人的虛拟偶像價值。
今年,AI 還是一個非常原始的狀态,我們也在不停地獲取一些新的知識。所有這些新知識的重要性在于,它們能夠迅速改變日常生活。
那些我們今天所讨論的,經常被人們所關注的、能夠改變生活的,其實離我們都很遠。
但是那些已經潛移默化改變了生活的,往往被大家所忽視。
今天,AI 對整個人類社會最大的影響其實就在手機裡,在計算、攝影這些功能中——它早就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