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字母榜,作者 | 彥飛,編輯 | 王靖
2022 年 9 月的一場飯局上,華興資本掌門人包凡對朋友感歎:
" 我可以退休,可以搬到地球上的任何一個地方,過還可以的生活。但華興的六七百号人呢?"
兩年後,曾爲無法抽身離開而苦惱的包凡,以一種令人歎惋的方式,給華興的包凡時代畫上句号。
9 月 6 日,華興資本宣布,包凡妻子許彥清接替孫千紅,出任公司非執行董事。現年 54 歲的許彥清此前并未在華興資本任職,而是創辦了一家公務機租賃公司,甚少出現在公衆視野。
公告稱,許彥清被視爲于公司 2.77 億股股份中擁有權益,占華興資本控股已發行股本總數約 48.71%,該等權益亦代表包凡于公司所擁有的權益。
華興資本試圖淡化包凡被有關部門帶走一事與許彥清的關聯,宣稱許并未收到任何相關通知,也沒有涉及相關法律訴訟。公告稱:" 董事會及提名委員會一緻認爲,包先生涉及的該等事件,不會對許女士獲委任爲非執行董事的适格性産生不利影響。"
與此同時,停牌一年半的華興資本控股(HK: 01911),終于在港交所迎來複牌。
9 月 9 日,華興資本控股恢複交易。此前,公司補發 2022、2023 及 2024 年上半年财報,公司管理層也大幅調整。爲增強投資者信心,董事會主席謝屹璟等人承諾,2025 年 3 月 7 日前不會出售股票。
但在複牌後首個交易日,華興資本控股股價依然大跳水,單日下跌 66%,報于 2.45 港元,市值蒸發超 27 億港元。
對于後包凡時代的華興資本何去何從,投資者似乎并不樂觀。盡管如此,華興資本終究邁過了 " 去包凡化 " 的門檻。
成立于 2005 年的華興資本,是中國創投圈最爲人熟知的頭部機構之一,而包凡作爲創始人也給公司打上深深的個人烙印。但到了 2015 年,包凡主動尋求 " 去包凡化 ",似乎已經察覺十周歲的公司與 " 包老大 " 深度綁定的風險。
善于激揚文字的包凡,如是描述這場變革的重要性:" 沒有包凡,華興就沒有過去,可隻有包凡,華興就沒有未來。"
但人在江湖的包凡,終歸沒能按照自己的思路和節奏完成謝幕。2023 年 2 月," 包凡失聯 " 的炸裂消息傳遍互聯網;半年後,華興資本最終确認,包凡正在配合有關機關的調查。
今年 2 月,失聯一年的包凡再度出現在公衆視野。華興資本控股發布公告,包凡辭去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CEO 等一系列高管職務。如今,随着許彥清的入局,華興 " 去包凡化 " 的另一隻靴子終于落地。
在包凡的高光歲月,他曾試圖以自己爲錨點,标定華興資本的過去和未來。如今,包凡帶着輝煌的過往隐入塵煙,華興資本也必須面對 " 包老大 " 淡出後的未來。
放在更廣闊的圖景中考量,包凡被動退隐,隻是本土投融資行業大變革的一個注腳。在内外環境均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VC、PE、FA 們的上一個風雲時代行至終局;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将是大大小小投融資機構的長期命題。
在掌舵華興資本的 18 年裏,包凡白手起家,通過 " 陪跑 " 風口浪尖上的互聯網企業,成爲創投圈最著名的 " 資本紅娘 "。
講義氣、重朋友的鮮明個性,再加上強大的圈内人脈,讓包凡四十多歲時就隐然成爲了中國互聯網的 " 帶頭大哥 "。尤其是在輔佐京東上市後,華興資本幾乎參與了互聯網行業所有重大并購案,甚至促成了滴滴與快的兩大死敵的結盟。
但在去年春天之後,成就了華興資本的包凡,也讓這家公司陷入巨大困難。
身爲華興資本的一号位,包凡突然失聯,直接打亂了公司的經營管理。兩個月後,因審計師聯系不到包凡、無法簽發審計報告,華興資本決定推遲發布 2022 年經審核年度業績,并從 2023 年 4 月 3 日起停牌。
此外,2023 财年,華興資本因包凡事件支付約 7800 萬元人民币的受限制款項。這筆資金的會計處理引發審計師的關注,導緻審計師對華興資本控股 2023 年報出具保留意見。
除了耽擱工作流程,包凡事件也給公司旗下基金的募資造成拖累。
華興資本多年前布局投資業務,成立多支私募股權基金。以往,包凡的人脈和影響力對于這方面的業務幫助很大;先後創辦趕集網和瓜子二手車的楊浩湧曾表示," 包凡很有江湖地位。他跟圈内很多人關系都很好,大家也都賣他面子。"
根據華興資本财報,今年上半年其資産管理規模爲 348 億元,其中産生管理費的資産管理規模約爲 174 億元。但公司也在去年年報中提到,集團資管業務在 2023 年面臨新的挑戰,受去年 2 月 16 日、2 月 26 日及 8 月 9 日所披露的關于包凡情況的影響,華興新經濟人民币四期基金和美元四期基金募資提前結束,同時投資期提前終止,不再進行新項目投資。
華興資本的員工也在流失。截至今年上半年,華興資本控股員工共計 521 人,相比 2023 年底減少 8%。
包凡失聯後的一系列難題,最終反映到華興資本的财務業績上。
2021 年,華興資本控股營收達 17.44 億元,利潤 16.45 億元。2022 年,受内外環境等因素影響,公司營收下滑逾 9% 至 15.85 億元,虧損 4.54 億元,由盈轉虧。
包凡事件發生後,華興資本的經營狀況進一步下滑。2023 年,華興資本控股營收剛剛超過 10 億元,同比下滑逾 1/3;盈利未能改善,全年錄得 4.61 億元虧損。
進入 2024 年,華興資本啓動大刀闊斧的變革。包凡年初辭去管理職務,公司宣稱是由于 " 健康原因,及希望将更多時間用于處理家庭事務的考慮 "。
随後,華興資本聘請審計師,重新審計過往财務數據、解決包凡事件遺留問題,并趕在被港交所按照程序摘牌一個月前,恢複了股票交易。
但包凡事件帶來的風險仍在延綿。時至今日,對于包凡身在何處、狀況如何,華興資本并不掌握相關信息。公司在公告中稱," 尚未收到任何關于其正在接受調查的通知,也沒有進入與該等事件有關的任何法庭程序。"
從年初包凡辭任,再到如今許彥清出任非執行董事,華興資本的 " 去包凡化 " 取得了顯著進展。這也意味着,包凡事件的負面影響正在消退。
但逐漸走出陰影的華興資本,逃不過整個創投圈的低迷。
根據 CVSource 投中數據,今年上半年,國内 VC/PE 市場投資數量爲 3971 起,同比小幅下滑,環比下降 13%;市場交易規模共計 684 億美元,同比下降 4%,環比下降 29%。此外,市場交易均值 17.22 億美元,同比幾近持平,環比下降 18%。
盡管有 AI 大模型這一風口的加持,國内一級市場投融資仍然相對冷清,進而波及華興資本的上半年業績。
今年上半年,華興資本錄得虧損 0.86 億元,相比上年同期的 1.63 億元大幅收窄;但營收也下滑 38.7% 至 3.29 億元,2022 年之後的下行趨勢并未得到根本扭轉。
事實上,除了華興資本,國内大大小小的投融資機構的處境均談不上理想,出手次數和規模也都不多,大都處于壓縮成本、靜待新機遇的調整蟄伏期。
這一周期變化的背後,除了國内外經濟仍處于複蘇階段、初創公司站穩腳跟的難度加大外,也有創業項目發生結構性變化這一關鍵因素。
以華興資本賴以起家的 FA 業務爲例,這一幫助創業者找錢的服務與互聯網商業模式相輔相成。
互聯網的經典打法是,在資金的助推下跑馬圈地,依靠補貼、免費等手段将消費者攬入懷中,并消滅其他資金不如自己充沛的競争對手。在這套邏輯下,FA 的戰略價值毋庸置疑。
但如今,國内外創業的焦點已經從互聯網轉向 AI、芯片、醫藥、新能源、先進制造等高精尖領域。與互聯網類似,這類項目同樣需要大量投資,比如背靠微軟的 OpenAI 仍然在四處找錢;但僅靠囤積資金彈藥,遠不足以脫穎而出,技術壁壘才是關鍵。
随之而來的問題是,創業者更傾向于拿科技巨頭的錢,進而獲得後者的全生态支持。
例如,AI 大模型是近兩年最熱門的創業領域,聚集了全球技術精英。盡管老牌投資機構積極參與其中,但明星企業往往很早就選定了一兩家靠山,比如海外的微軟,國内的阿裏、騰訊等。
在此情況下,FA 搭橋鋪路的核心功能被大廠戰投部取代,自然也就難以從明星創業公司中分一杯羹。他們固然可以接到相對弱一些的創業項目的融資需求,但從中獲得的回報也難以與 " 當紅炸子雞 " 相提并論。
事實上,不少創業者對于 FA 的價值也産生了懷疑,甚至爲了服務費,與昔日 " 戰友 " 打起了官司。
今年 4 月,一家名爲上海鼎治的 FA 機構将創業公司通灣科技告上法庭,稱爲後者引薦近百家投資方,并協助完成融資,不料後者拒絕支付服務費。而通灣科技辯稱,上海鼎治隻組織了線上路演,拉了微信群,沒有提供全部服務,因此隻願意支付部分費用。
FA 處境尴尬,隻是創投行業結構性變化的冰山一角。
過去幾年間,除了對于中間人的依賴越來越少,許多明星創業公司更喜歡拿大公司的錢,更青睐人民币而非美元。缺乏突出亮點的中小創業者則恰好相反,受限于自身條件,他們拿到融資比以前更困難。
另一方面,投資機構背後的出資人也更加審慎,除了挑選賽道、評估創始人,也會對創業公司的經營指标和财務狀況更加苛刻,甚至将對賭協議作爲必選項。
明星創業項目繞過 " 中間商 ",直接與大機構、大公司勾兌;出資方則紛紛捂緊口袋、謹慎出手,并千方百計設置有利于自己的條款,底線是保住本金。風險投資原本以高失敗率、高回報著稱,如今卻越來越多地呈現出厭惡風險、追求穩妥的奇特面貌。
面對供需兩側的新需求,大多數習慣于快速找錢、快速匹配、快速退出的投資機構,不可避免遇到一系列挑戰。華興資本近年來業績不理想,除了包凡被留置這一意外因子,其實也和整個行業的深刻變化有關。
多年前,包凡曾對外表示,華興的一個核心能力就是能對趨勢有一些先知先覺," 也許感覺不一定都對,但一旦認準一個方向,就會不遺餘力地投入和布局 "。
包凡引以爲榮的判斷力,的确在華興資本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衆所周知,華興資本的崛起與操持京東的融資及 IPO 密切相關。但與京東這樣的明星項目相比,華興資本擔當 " 紅娘 "、推動多條賽道的 TOP2 選手聯姻,更能體現 " 包老大 " 的芊芊妙手。
2015 年,滴滴與快的、58 同城與趕集網、美團與大衆點評相繼休戰、融爲一體,關鍵推手之一正是包凡。在合并之前,這些公司戰事連綿,似乎看不到放下刀槍的那一天;但包括包凡在内的幕後大佬看到了商業戰争的不可持續性,并最終推動昔日對手握手言和。
與此同時,包凡也在梳理和打磨自己的投融資方法論。
包凡曾在 2012 年表示,自己看項目有三大标準:事情是否有前景和發展性;是否擁有一個強有力的團隊;人和事是否 match(匹配)。
到了 2018 年赴美上市時,他又提出有三類人不投,分别是沒有理想、沒有持續學習能力和沒有格局的創業者。" 隻想着自己一畝三分地如何如何賺錢不過是井底之蛙,貪婪是罪惡的本源,這個世界上有很多錢不能賺。" 彼時的包凡如是說。
到了 2022 年,包凡的三大标準變了:是否适合環境;是否有利于社會;項目的治理模式是否符合中國當下鼓勵的模式。" 我們投資企業,必須看這個企業的價值觀和中國整體價值觀是否吻合。"
不過,包凡仍然覺得,現在并不是沒有東西可以投。他覺得至少要有三個比較确定的機會:智能經濟、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的重構、消費結構的變化。至于更大的事情," 我們現在也看不清楚,隻能積極的去看,去研究。"
一年後,包凡失聯,直至今日仍然沒有明确消息。而在此期間,國内外互聯網發生了一系列新變化。
從技術上來看,AI 大模型的崛起,有望催生新一批頂尖創業公司,而國内 " 大模型六小龍 " 已經頗有聲名。但距離真正建立可行的商業模式,這些公司仍有很長的路要走,而這離不開投融資機構的一路扶持。
而在商業格局上,互聯網大廠不再尋求全面戰争,而是在多個領域展開合作;原本爲巨頭沖鋒陷陣的 " 小弟 ",不再必須與對方陣營死磕,從而孕育合作乃至合并的可能。
或許可以想象,倘若 " 包老大 " 仍在其位,AI 大模型領域或許會更多出現華興資本的身影,而互聯網領域的聯姻或許又多了幾起。但随着包凡的退隐,華興資本需要更多依賴現有團隊的戰略判斷與選擇,并在後包凡時代重新上路。
參考資料:
字母榜,《包凡倒在春風裏》
雷達财經,《" 中國互聯網并購之王 " 包凡,依然沒有确切消息》
母基金周刊,《包凡妻子上任,華興資本複牌》
略大參考,《包凡想留在 2016 年嗎?》
每日經濟新聞,《百萬服務費引争端,一家 FA 與創業公司陷入 " 跳單 " 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