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1 日,對于奧迪是否在中國購買電動車平台,奧迪中國方面表示:" 入華 35 年來,奧迪一直緻力于爲推動中國汽車産業發展做出貢獻。秉持‘在中國,爲中國’戰略,四環品牌堅定踐行在華承諾,推動互利共赢的本土化發展。衆所周知,中國汽車市場正處于有史以來最大的變革時期,奧迪将攜手各方共同制定戰略方針,共創成功未來。"
日前,據德國媒體《Automobilwoche》報道,爲了應對中國新能源車賽道競争,奧迪正在考慮直接從中國本土電動車企業購買電動平台的授權,從而縮短其車型的開發時間。
7 月 12 日,據媒體報道,奧迪正在與上汽集團就采購電動汽車平台一事進行洽談,奧迪的目标是上汽集團旗下 IM 智己品牌的電動汽車平台,目前談判已經接近尾聲。據了解,奧迪洽談的涉及三電系統、下車體、智駕系統等智己電動汽車架構。
上汽集團就此事回應表示," 目前公司沒有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如有重要進展并涉及上市公司披露要求,公司将按照有關規定,相應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目前,中國是奧迪全球最大單一市場,但其在中國市場與競争對手相比表現不佳。日前,大衆汽車集團首席執行官奧博穆(Oliver Blume)對外承認,奧迪品牌目前落後于競争對手,尤其是在電動汽車方面,并承諾未來将重振奧迪的高光時刻。Oliver Blume 表示:集團高度依賴中國市場,但目前純電動汽車産品線在中國市場沒有競争力。更讓人擔憂的是,它還落後于自身原本的能力。
作爲大衆集團旗下豪華品牌之一,奧迪竟沒有專屬的電動汽車平台,旗下電動車均基于大衆集團電動平台打造。目前,大衆集團有四個電動車制造平台,分别是:基于模塊化縱向平台改進的 MLB evo 平台;保時捷爲 Taycan 開發的高性能電動平台 J1;MEB 純電動平台;奧迪和保時捷共同爲中型和大型高端車輛開發的 PPE 平台;
在新能源汽車的賽道上,奧迪的銷量表現也乏善可陳。目前,奧迪在中國銷售的新能源汽車包括 Q2L e-tron、A6L e-tron、Q4 e-tron、e-tron、Q5L e-tron 等,但銷量表現并不出色。乘聯會數據顯示,上半年 Q4 e-tron 累計銷售 8982 輛,Q5 e-tron 爲 2119 輛,A6L 插電混動爲 1421 輛,e-tron 爲 229 輛,Q2 e-tron 爲 98 輛。
對奧迪而言,2023 年是轉型的關鍵一年。3 月,奧迪中國官方微信發布面向未來的生産計劃。從 2026 年開始,奧迪面向全球市場将隻推出純電動汽車。到 2033 年,逐步停止内燃機車型的生産,屆時奧迪在全球的自有生産基地都将投入電動車生産。
在 2023 上海車展上,奧迪中國總裁溫澤嶽表示," 今年起,奧迪将在全球發起史上最大規模的産品攻勢,這也是面向未來轉型最爲重要的攻勢。" 根據規劃,未來三年,奧迪将在全球推出 20 款車型,其中 10 款爲純電動車。
2021 年 3 月成立的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奧迪一汽),被視爲是奧迪在中國乃至全球擴大電動車車型陣容的關鍵。據了解,奧迪一汽首個 PPE 工廠已于 2022 年 6 月在長春開工,總投資超過人民币 180 億元,年産能 15 萬輛。工廠落成後,奧迪 A6 e-tron 和奧迪 Q6 e-tron 系列的三款車型将會率先投産。其中,首款基于 PPE 平台打造的量産車型奧迪 Q6 e-tron 車型将于今年下半年亮相。此外,奧迪還承諾,從 2023 年至 2027 年,公司三分之二的支出(約 280 億歐元,合人民币 2052.2 億元)将投資于未來電動化和數字化領域。
當新能源汽車市場創維風向,奧迪也不得不變革轉型。目前,奧迪在華已經擁有三家合資公司,包括一汽 - 大衆、上汽奧迪和奧迪一汽,其中奧迪在奧迪一汽中擁有更多的主導權,該公司将專注于新能源汽車發展。根據奧迪的新能源戰略,2025 年前将投資 350 億歐元,旗下純電動車型将達到 20 款,全球範圍内交付的汽車中約有三分之一來自新能源車;2026 年起,奧迪在全球範圍内推出的新車型将全部爲純電車型;到 2033 年,奧迪将逐步淘汰最後一批内燃機車型,全面加速品牌電動化轉型。
Oliver Blume 表示,奧迪從明年開始推出的新産品将給品牌帶來巨大的機遇。2024 年,奧迪将發布 Q6 e-tron,這款車是奧迪首款基于大衆集團 PPE 架構的電動汽車,與保時捷 Macan EV 同平台打造。依照 Oliver Blume 的說法,奧迪的複興将聚焦于電動汽車的更快發展上。他強調,該品牌的運動型車型在這一領域具有巨大潛力。
汽車行業關注 人氣汽車新傳媒
每天分享有價值的汽車新聞
汽車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