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 10 月 20 日電 ( 趙佳然 ) 入秋之後,沖鋒衣瞬間火了。在 " 山系風 " 的帶領之下,沖鋒衣的時尚程度直線飙升,成爲滑雪、登山、徒步等熱門戶外運動的必備單品。其中,價格近萬的始祖鳥沖鋒衣成爲了網友口中的中産标配,有句順口溜:中年男人有三寶,釣魚、茅台、始祖鳥;女版中年三寶則是:lululemon、拉夫勞倫、始祖鳥。
商家們也捕捉到了消費熱潮,連内衣、防曬品牌都賣起了沖鋒衣。老牌戶外品牌的 " 舒适區 ",能被新闖入者搶占多少地盤?
防曬、内衣、羽絨服品牌都做起了沖鋒衣
今年推出沖鋒衣的非戶外品牌衆多,其中也包括此前以防曬服飾爲主打的蕉下。夏天過後,蕉下将焦點放在了秋冬戶外單品上。
電商旗艦店可查詢到,蕉下共有 20 件沖鋒衣相關商品,包括三合一、沖鋒衣内膽等,其中銷量最好的沖鋒衣折後價 809 元,顯示已售 1000 件以上;最貴的沖鋒衣爲 999 元,如 " 周傑倫同款 " 的一款 999 元氣絨沖鋒衣主打防風防寒、輕薄等,并稱使用了蕉下自研硬殼面料 Jech LTShell,已售 700 多件。除沖鋒衣外,蕉下還推出了滑雪服、羽絨服等秋冬戶外服裝。
動辄近千的價格,也引來了消費者的吐槽與質疑。" 一件沖鋒衣賣 839,裏面有啥技術突破嗎?"" 質量還可以,隻是性價比有點低,隻有中間部分是羽絨的,袖子并不是。"" 尺碼偏小,而且很薄,感覺同價位有更好的選擇。" 有網友表示。不過,電商評論區也有消費者認爲蕉下沖鋒衣 " 輕便保暖 "" 外表酷炫 "。
蕉下北京清河萬象彙店 中新經緯 趙佳然 攝
與其他國内戶外品牌的熱賣沖鋒衣相比,蕉下的價格确實不算低。在電商平台查詢三合一沖鋒衣,可發現千元以下的單品較多,例如伯希和的一款銷售量超 5 萬的沖鋒衣售價 499 元;駱駝的熊貓系列售價 559 元起,貴人鳥的一款三合一沖鋒衣售價 129 元起,兩件商品均已售超 2 萬件。有關沖鋒衣的定價策略以及品牌産品定位等問題,中新經緯向蕉下發送了采訪提綱,截至發稿時未獲得回應。
以羽絨服爲主線産品的波司登也推出了沖鋒衣,電商旗艦店顯示,波司登銷量最高的一件羽絨沖鋒衣折後價爲 1899 元,店内的成人三合一沖鋒衣價格均在 1700 元以上,也有數百元的薄款沖鋒衣。
中新經緯近日走訪北京商圈時看到,李甯、安踏、凱樂石、迪桑特、哥倫比亞、探路者等品牌門店均将沖鋒衣作爲主推産品之一。在電商平台新上市的熱門沖鋒衣中,李甯的 CF 溯萬龍甲沖鋒衣标價 878 元,安踏水殼沖鋒衣标價 649 元,此前主營内衣和家居服的蕉内,推出的氧氣沖鋒衣售價 489 元,駱駝的幾種新款沖鋒衣售價在 450 元至 700 元之間。
老牌戶外品牌中,國際品牌的沖鋒衣價格明顯較高,例如北面的男款沖鋒衣标價 1698 元,始祖鳥銷量最高的沖鋒衣售價 8200 元,店内最便宜的單層沖鋒衣也要 4500 元,銷量爲 300 件以上。
安踏 ( 左 ) 、李甯店内的沖鋒衣 中新經緯 趙佳然 攝
爲啥都盯上了沖鋒衣?
近年來,網上刮起的 " 山系 " 風助推了沖鋒衣的風靡。小紅書上 " 山系 " 相關的筆記有 11 萬篇," 沖鋒衣 " 相關則多達 105 萬篇。沖鋒衣的功能不再是單純的抗風禦寒,而是成爲了騎行、通勤、露營、登山等多種場景中的時尚單品之一。
艾媒咨詢在《輕量化戶外行業白皮書》中指出,截至 2021 年,中國戶外用品營收規模已達到 1831.2 億元,到 2023 年底市場規模有望突破 2000 億大關,2025 年預計将達 2410 億元。在戶外服飾的選擇中,部分消費者的需求是戶外服飾可跨場景穿着,向常服延伸。
入局沖鋒衣的品牌衆多,消費者在選擇更加豐富的同時,也不免被越來越卷的 " 黑科技 " 迷了眼。
" 沖鋒衣面料五花八門,等做完功課都夠寫篇論文了!" 北京的徐先生稱,入秋後自己想買件沖鋒衣,但逛了一大圈也抉擇不出來。" 面料名字很多都是英文的,如果沒有刻意研究過,其實也并不知道含金量多少,隻能靠手摸。"
據了解,在宣傳沖鋒衣時,大部分品牌均會以面料、科技和制作工藝等作爲賣點。其中,知名度較高的面料是始祖鳥等品牌采用的 GORE-TEX,其他品牌例如駱駝采用 ENFO-ADVANCE 面料、探路者采用 TiEF-GUARD 面料、蕉内使用了 Movestech Proof 氧氣面料、凱樂石使用了 FILTERTEC 2L 面料、波司登使用了 B0-Air 呼吸體系等。
始祖鳥門店内的沖鋒衣 中新經緯 趙佳然 攝
品牌越來越多,科技越來越 " 卷 ",沖鋒衣市場熱鬧不已。對此零售獨立評論人馬崗分析稱,沖鋒衣和防曬服市場類似,短期内不會出現一家獨大的品牌,需要市場充分競争之後,慢慢形成市場格局。
馬崗在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指出,部分品牌選擇跨界推出沖鋒衣,是基于擴大品類的考量。" 對于蕉下而言,品牌的影響力還有限,除防曬産品外,還需更多的品類來擴大營收規模和消費者基數。但品牌的競争力,還需消費者用行動來投票。"
關于市面上沖鋒衣價格區間較大,從幾百元至數千元不等的情況,馬崗稱,這是由受衆、産品功能、品牌調性的差異帶來的。" 更寬幅的價格帶能給消費者更多的選擇空間,市場是多元的。有的商品重功能,有的商品重營銷,這和不同企業的核心能力有關。"
2022 年,蕉下曾嘗試港股上市,彼時其産品主要圍繞防曬服飾等。招股書顯示,蕉下服裝業務 2022 上半年的毛利率爲 53.8%。同期,公司分銷及銷售開支爲 7.25 億元,占收入的 32.8%;研發費用爲 6320 萬元,占收入的 2.86%。
從波司登财報來看,截至今年 3 月的 2022/2023 财年,波司登品牌的毛利率爲 70.8%,公司包括廣告、宣傳費用在内的分銷開支爲 61.24 億元,占總收入的 36.5%,公司未披露具體研發費用。李甯、安踏 2023 上半年的整體毛利率分别爲 48.8% 和 63.3%,其中李甯銷售及經銷開支占總收入比例爲 28.2%,安踏的廣告宣傳開支占比爲 7.1%,研發活動成本占比 2.3%。
新入局者能分走一杯羹嗎?
90 後的白領李女士表示,自己平時喜歡滑雪、飛盤等戶外運動,今年買了兩件沖鋒衣。" 其中一件是國際品牌的三合一沖鋒衣,折後 2000 多元,主要看中了防水指數高、防寒性能好等優點,外觀不重要。這件我想滑雪和出遊穿,感覺能穿五六年。另外一件是在電商平台買的,隻要 200 多元,我純粹覺得它顔色好看,這種不看性能的沖鋒衣就不需要買太貴的了。"
在消費者們的多重需求下,新加入的沖鋒衣品牌能搶占傳統戶外品牌的市場嗎?
馬崗表示,沖鋒衣是一個經典服裝品類,部分運動品牌早已涉足。對于李甯、安踏、波司登等擁有高端面料、較爲成熟的産品設計經驗和供應鏈的品牌來說,若發力沖鋒衣賽道,的确會搶占一部分市場。對于新晉品牌來說,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則非常關鍵。
" 例如,産品需定位在什麽價格帶、針對什麽消費人群,主打面向學生黨還是親子戶外等等。新晉品牌需充分研究消費者,并結合渠道優勢,才能找到機會。" 馬崗說。
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程偉雄在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指出,如蕉下、蕉内等跨品類的品牌,建立消費者信任度需要一個培育周期。" 并不是說新晉品牌參與、投入之後,就一定能超越其他競品,還需有‘交學費’的階段。以蕉下爲例,其沖鋒衣的定位需要和此前防曬産品的品牌、産品、價格、消費者定位等匹配,不宜錯位或偏差過大。"
" 沖鋒衣賽道品牌增多,在大衆化和中檔市場會造成一定沖擊,新進入的品牌在品類上有所創新,營銷上也會有新玩法。然而,偏專業、高端的品牌通常擁有品牌和技術護城河,受到的沖擊不會太大。" 程偉雄表示。
(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趙佳然:[email protected] ) ( 中新經緯 APP )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魏薇 羅琨
作者:郭晉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