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的金鍾獎上,出現過這麽一幕。
同爲《痞子英雄》男主的周渝民與趙又廷争獎,結果出人意料,當年的視帝頒給了新人趙又廷,以至于本來大熱的周渝民尴尬賠笑。
事後,周渝民甚至撰文透露結果早已洩露,指向結果的不公。
當年的人們不理解。
明明周渝民突破了曾經憂傷貴公子的偶像形象,算是轉型成功了,爲什麽不給他肯定?
真的是實力不濟?
還是人們對偶像劇明星本就有偏見?
沒想到。
這樣的争議過了十幾年後,我們再看回台灣的偶像劇男主,會發現,一切都不一樣了。
《命中注定我愛你》的阮經天。
正在影院裏上映的《追緝》,他扮演一個邋遢的黑工中介商角色,明晚頒獎禮争影帝的《周處除三害》,他飾演的陳桂林,更是瘋得讓人害怕。
《想見你》的許光漢。
前腳在《鬼家人》裏 " 旋轉跳躍我閉着眼 ",後腳就到《瞞天過海》裏,對着張鈞甯目露兇光。
沒有人再質疑他們的 " 出身 "。
所以是發生了什麽?
不但人們不再以 " 流量 " 的标簽來看待這些明星,還對他們的 " 演技 " 抱有期待?
而這些偶像們。
不管是早年成名,還是剛剛爆紅,似乎連一刻都不停留在 " 流量 " 這樣的身份上,而随時 " 轉型 "?
說到底。
不是他們突然爆發了事業心。
而是在台劇的環境裏,由不得他們不努力。
01
台偶男主今何在
你還記得那些年的台偶男主嗎?
相比于女主來說。
這些偶像劇裏的男主,爆紅的概率要高的多。
比如《流星花園》。
台偶盛世的開創者,不但在當年創下了平均 6.43 的超高收視率,讓許多人念念不忘 " 要是道歉有用的話要警察幹嘛 " 這樣的台詞,還讓一大批人因此而爆紅。
尤其是 F4。
言承旭、周渝民、朱孝天、吳建豪,幾個剛剛出道的新人憑借一部劇,立刻紅遍大江南北。
到什麽程度呢?
光是 2003 年,F4 就舉辦了 19 場世巡演唱會,每場觀衆超過 3 萬人,并成爲美國《福布斯》雜志權力榜唯一入榜的華人組合。
其光芒之盛,至今後無來者。
爲什麽?
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當年的台偶會從女性視角出發,所以它們所塑造出來的男主,往往會滿足女性對男性從顔值到價值觀上全方位的想象。
就拿 " 霸總 " 來說。
沒錯,這兩年 " 霸總 " 又火了,出現了不少類似的劇。
比如《以愛爲營》裏,那個各種死亡角度西裝革履裝酷耍帥的總裁。
或者《我的人間煙火》和《歸路》裏,在執行任務時總不時展現帥氣動作的男主。
似乎 " 霸總 " 這個詞,就代表着這個人性情高傲,并随時對别人頤氣指使。
但真的是這樣嗎?
" 霸總鼻祖 ",《王子變青蛙》。
當年的明道,演繹高冷的霸道總裁單均昊和失憶的落難王子茼蒿這樣的角色,幾乎是教科書級别的,我們看到的," 霸總 " 不是高傲,而是共情。
沒錯,他也很 " 霸道 ",我們依然清晰地記得他标志性的理袖口動作。
但如果你仔細看。
會發現給下屬指令時,會考慮到時間太晚,先說不好意思把你吵醒了,或者對待陌生人時,也會彬彬有禮。
一點也不 " 油膩 "。
這樣深情款款、隻在女主需要時出現的男主,毫無疑問更容易獲得女性觀衆的青睐。
包括《綠光森林》裏的立威廉。
會遵守承諾,一回來就跟從小喜歡的女生告白(雖然一開始搞錯了對象)。
《惡作劇之吻》裏的高冷學霸江直樹。
即使再怎麽冷漠待女主,也是爲了讓女主早點在職場裏成長起來。
《下一站幸福》裏從小混混變成正義律師的任光晞。
在法庭上,爲被性騷擾的女主争取權益。
《命中注定我愛你》裏,爲女主造夢的紀存希。
看到女主被劈腿後,爲她改變造型反擊渣男。
《放羊的星星》裏的仲天琪。
爲女主甘願放棄富二代身份。
《微笑百事達》裏臭屁的歌手何群。
陷入創作低潮期,被女主的 " 烏龜 " 精神感動,重拾創作欲望。
于是那些年,F4、明道、飛輪海、阮經天、賀軍翔、許紹洋、鄭元暢、郭品超、立威廉 …… 一代又一代地延續着台偶的輝煌。
但。
突然,一切都變了。
2011 年,在陳柏霖靠着《我可能不會愛你》爆火之後,我們忽然發現,已經鮮少見到再有男演員因爲台偶走紅了。
再一次見到這些名字。
他們也似乎換了副模樣。
見到周渝民,是在《逆局》裏。
他飾演了一個有着高智商,卻因被誣陷性侵而坐牢的律師。
展示了他的演技實力。
見到鄭元暢,是在《有生之年》裏。
他飾演被領養的二哥,不管是作爲兒子、丈夫還是父親,都是大家心目中理想的形象。
在他身上能感受到已經放下偶像包袱的松弛感。
……
當那些偶像的光芒不再,他們終于回歸成了一個個演員。
那麽。
爲什麽會這樣?
02
台劇巨變
不得不提到《甄嬛傳》事件。
2012 年,《甄嬛傳》在台灣主流電視台華視播出,立刻刷新了八點檔收視紀錄,不但讓台灣人大呼這樣的劇集他們拍不出來,更是讓非台灣省劇集的收視占比,從之前最高的 27%,一路已飙升至 35%。
而之後。
一方面因爲諸如柴智屏、陳喬恩等,都前往大陸拍片,造成台灣人才外流,另一方面内地劇集持續輸出,比如 2015 年,耗資 3 億元制作的《武媚娘傳奇》一度成爲台灣年度收視冠軍。
台灣的電視劇産業,從此跌入低谷。
怎麽辦?
繼續拍那些小情小愛的偶像劇?事實上,這樣的劇已經沒人看了,這也是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們都聽不到台劇動靜的原因。
沒辦法。
于是 2014 年,他們開啓了 " 自救計劃 " ——
比如 Q place。
據鳳凰娛樂報道,表演訓練平台 "Q place" 由台灣導演王小棣主導,集結了包括蔡明亮、陳玉勳、許傑輝等 8 位導演及不同演員。
Q place 不僅開設了培養新演員表演的課程,也開設了 " 客制化 " 的 " 在職進修 "。
兩年後。
主打單元劇的 " 植劇場 " 應運而生,王小棣與知名編劇通過 " 以老帶新 " 的方式,邀請金鍾影後影帝楊丞琳、吳慷仁等加入,與從 Q palce 出來的實力派新演員打造出創新劇集。
在 24 位實力派演員中,最出圈的便是在 2020 年通過《想見你》裏的李子維,跻身成爲當紅演員的許光漢。
除此之外。
還有《誰先愛上他的》《俗女養成記》的謝盈萱,《我們與惡的距離》陳妤,《陽光普照》劉冠廷,《孤味》孫可芳等,都是在這種培養模式下成長起來的新演員。
解決了内患,台劇也開始與外界達成合作。
2016 年台灣公視與 HBO Asia 首次合作了《通靈少女》,這是 HBO 首部全中文電視劇,一開播就打破了《痞子英雄》保持了七年的收視記錄。
2018 年,台灣公視與 Netflix 合作《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2019 年,台灣公視與 HBO Asia 合作《我們與惡的距離》。
國外的視頻平台不僅帶來了資金支持,也帶來了美劇制片的工業化流程。
例如,首集 1.5-2 倍于後續劇集的制作成本、每集 15 分鍾就得出現的引爆點、每集末尾留下懸念等等,以此爲标準打造爆款劇。
而更大的變化是。
這些電視劇不再以愛情爲主要元素,而是更關心現代人的時代處境。
比如《我們與惡的距離》展現在社會新聞背面,精神病患者、受害者家屬、新聞制作之間的沖突,探究人性的善惡。
比如《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通過奇幻單元劇的形式,展現不同父母教育下産生的悲劇。
或者《她和她的她》以女主小時候受到傷害的碎片化記憶,帶領觀衆回到那時候,直面痛苦,揭開性侵真相。
就算披着愛情外衣的台劇,也會像《想見你》以時空線索交錯展現主角的内心世界,揭露校園霸淩、性别歧視事件;《荼蘼》給予女主家庭與事業不同選擇道路的可能性,讓劇集結構更新穎。
這些聚焦普通人成長、社會問題、甚至普通家庭瑣事的台劇,引發大衆共鳴,成爲當代年輕人反複觀看的高口碑佳作。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
如果一個演員隻懂得演深情款款的霸總,該如何生存?
他們不得不變。
于是。
Sir 看到了越來越 " 神似梁朝偉 " 的初代偶像周渝民,也看到了可以随時切換偶像與演員身份的新晉頂流許光漢。
他們不斷突破自己的安全區。
而最近,Sir 看了一眼台劇的明年待播片單,和這些台偶男主相關的亮點也不少。
比如以 " 小三 " 爲主角的《不夠善良的我們》。
這是《誰先愛上他》《我可能不會愛你》的編劇徐譽庭導演的新劇,林依晨在劇中飾演小三,與情敵許玮甯貌似是亦敵亦友的關系。
賀軍翔與她們的多場戲遊移在情欲之間。
比如探讨 " 中年人性生活 " 的《同栖散策》。
光是看海報的句子就讓人陷入深思," 不存在所謂的愛,隻有對愛的幻想。"
原本叫做《婚姻現場》,林依晨和言承旭飾演一對結婚 10 年的高知識分子夫妻,但随着時間的逝去,他們的相處形式而且性生活一成不變。
以及所有人都在期待的《我們與惡的距離 2》。
卡司大換血,周渝民、薛仕淩、楊貴媚等,但導演林君陽、編劇呂莳媛等核心制作人員沒變。
編劇曆時 4 年寫的劇本,涉及公衛、法律、政治、精神病等領域。
所以未來的一年。
我們将看到大量民生話題、性生活話題、女性話題的台劇,題材選擇上越來越大膽。
而曾經的台偶男主們。
可以預見,他們的戲路也會更加多元。
03
爲什麽成功?
回到開頭那一幕,《痞子英雄》影帝風波,其實細想下來,會覺得當年觀衆的質疑也正常。
畢竟在《流星花園》中,我們看到的不是這幾個男演員的演技,而是演員本身的氣質。
爆紅的演員想要擺脫标簽,本來就很難。
那麽問題來了。
爲什麽周渝民能夠轉型成功?爲什麽阮經天能夠轉型成功?爲什麽陳柏霖能夠轉型成功?爲什麽 ……
可能,在解答這句 " 爲什麽 " 之前,我們需要再看一個故事。
明道的故事。
2019 年,明道參加了一個叫《演員請就位》的節目。
第一次演出後,他拿着麥克風,對所有人說了一句話:
這是我這幾年演的第一場戲
觀衆震驚了。
曾經的台偶一哥,如今已經淪落到無戲可演的地步了?
Sir 知道很多人要說,擺明了就是自己還有偶像劇光環,演不了其他角色呗。
可。
那個節目的最後一次演出,我們分明看到,他在陳凱歌的鏡頭下很好地完成了理發師這樣的角色,說沒演技,Sir 是不承認的。
那爲什麽會這樣?
翻開明道的作品記錄,我們會發現,這十幾年來,他一直在内地 " 撈金 "。
從一些古裝大制作,比如于正的《王的女人》,到一些跟風的現偶,比如和穎兒合作的《最好的遇見》,這些年,他不斷地接演這些 4 分、5 分劇。
甚至今年,他還有一部《轉角之戀》播出,搭檔蔣雯麗,豆瓣 2.9。
試問。
在這樣的環境下,如何能證明自己的能力?
是的,Sir 覺得很大一部分的台偶男主,本身其實是有能力處理複雜角色的,在那些偶像劇中,他們并不是隻有花瓶形象,他們也需要通過複雜的人物解讀代入情緒,理解女主的處境,感染觀衆。
而這樣處理複雜角色的能力。
放在那些年的内地偶像劇中,完全不需要。
無獨有偶。
明道的這段經曆,按照明道的形象打造出來的阮經天,其實也經曆過。
雖然之前靠着《命中注定我愛你》大火,又憑借《艋舺》拿了影帝,可他回内地拍戲的那段時間,也是一塌糊塗。
與楊幂合作的《扶搖》豆瓣十萬人打分 4.7;和成龍合作的《神探蒲松齡》3.8;和宋祖兒搭檔的《舌尖上的心跳》4.5。
至于那些撲得不聲不響的作品,更是數不勝數。
直到最近。
他轉戰台灣,挑戰形象,才終于拍出《周處除三害》,不但口碑過硬,還再一次被金馬提了名。
所以是不該來内地?
倒也不全是,準确地說,其實是不該功利性地拍戲。
人很容易受環境影響。
當這個環境浮躁,你也會變得浮躁,當這個環境務實,你便也會變得務實,而當你在一個浮躁的環境裏做功利的的事,能帶來的結果隻有一種:
逐步的自我消耗。
就像《艋舺》裏的那句台詞:
"風往哪個方向吹,草就要往哪個方向倒,我也曾經以爲自己是風,可是最後遍體鱗傷,我才知道我們原來都隻是草。"
阮經天也是失敗了許多年,才明白了這個道理。
我發現我們這個行業,機關算盡是沒有好處的。我這個項目和誰合作,會取得什麽樣的成功,這些事情在我過往的生涯裏面不乏出現,但迎接的不一定是成功,無論結果好壞,最重要的還是是否值得。我有演過一個電影,在香港上映的時候票房隻有十幾萬港币,慘到不行,但我很喜歡那個拍攝的過程,也很喜歡那個角色,所以經過若幹年後,我仍然覺得那段時間是有意義的。
——來源:二十二島主,對話 | 阮經天與《追緝》:那些閃亮的痛苦和榮耀
而現在的台劇,确實有着一個比較正向的創作環境。
在主觀客觀的條件下,使得他們現在關注的隻有一點:社會價值。
于是便不再浮躁。
而是切切實實地落到了地上。
同時。
當有更多具有社會價值的電視劇出現的時候,觀衆勢必也能夠接受不夠完美,更複雜,更具社會讨論度的角色。
比如《周處除三害》裏阮經天飾演的通緝犯,《此時此刻》裏林心如飾演的女同,《不夠善良的我們》林依晨飾演的小三。
沒人再質疑他們的 " 三觀 ",指責他們的 " 初心 "。
這是一種肉眼可見的正循環。
最後。
Sir 想用同樣台偶出身的吳慷仁(《下一站,幸福》),獲得金鍾獎時說的一句話作爲結束:
" 你不一定要跟别人比,但不要輕易放過自己。"
做演員如此。
拍一部劇更是如此。
就算努力之後,最終也改變不了什麽。
但至少。
我們還可以看到希望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