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評論員 胥帥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質量強國建設綱要》,提出要全面提高我國質量總體水平。當中有一些新鮮的提法,比如,打造中國精品和 " 百年老店 "。
" 百年老店 " 的提法有很鮮明的中華民族文化印記,老字号一直是親切、信譽、品質、價值、靠譜、工匠精神的代名詞,這些也是質量強國的内生動力。可以說,質量強國離不開 " 百年老店 " 的興起與壯大。
然而,真正做大 " 百年老店 " 何其難也。根據商務部老字号管理名錄,登記在冊還活躍在市場上的老字号隻有 1128 家。伴随着新的商業業态沖擊,一些傳統老字号的市場逐漸萎縮,也有一些老字号自身難以适應競争,逐步衰落。一些老字号不可避免被打上 " 落後 "" 保守 "" 得過且過 " 的标簽,現代商業似乎忘記了它們曾經的輝煌。
任正非說過,做 " 百年老店 " 非常困難,最主要是去除惰怠。自我批判祛除自我惰怠,這是 " 百年老店 " 面對的挑戰。
有失敗,就有成功,那些善于自我革新,祛除惰怠的老字号也不在少數。比如調味品龍頭海天味業,1955 年公私合營組建海天醬油廠。如今海天味業市值 3620 億元(截至 2 月 7 日收盤),一步一步朝 " 百年老店 " 努力。又比如上海家化,前身可追溯至 19 世紀末的廣生行,從 " 童年記憶 " 六神做到如今市值超 200 億元。
成功的因素不外乎是經營得當,企業組織現代化,市場激勵靈活,管理機制有效。在筆者看來,老字号要想有更大作為,通過資本證券化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一些優秀的老字号企業沒有上市,并非是不具備上市條件,而是尚未轉換觀念。囿于曆史和過去的路徑依賴,部分老字号 " 掌門人 " 對上市較為抵觸,認為上市就是脫實入虛的财富套現,或者上市影響産品品控,抑或者認為上市将會有更高的業績要求。
随着資本市場的發展完善,投資理念和機制的逐步多元化,投資者對企業的評判标準也由簡單的營收、利潤,轉變為按照行業歸類估值。高科技企業更看重研發投入,消費類企業更看重市場占有率和存貨周轉率。
登陸資本市場不隻是改進企業組織形式和轉化管理機制,還有擴大再生産提高規模效應,降低邊際成本,增強抗風險能力。上市之後,老字号企業也能通過橫向并購,挽救同行業缺少活力的企業。
" 百年老店 " 的目标要求企業家改變觀念。正如林毅夫所說,一個真正的企業家,如果經營的企業是要做 " 百年老店 ",那他當然必須不斷地進行必要的調整。
A 股即将進入全面注冊制時代,這也為老字号上市提供了新機會。比如主闆突出 " 大盤藍籌 " 特色,這就适合業務模式成熟、規模較大、具有行業代表性的老字号。同時,優質老字号上市,也可以優化上市公司成色,促進資本市場優勝劣汰。通過資本市場支持更多高質量老字号上市,是 A 股自己的内生要求,也能打造更多 " 百年老店 ",更好服務于質量強國建設。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