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_ ⊙ )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衆号:地球知識局
深圳紅樹林
作者:杔格
校稿:朝乾 / 編輯:果栗乘
2022 年 11 月 5 日,《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開幕式在武漢舉行。
中國提出将陸續設立一批國家公園,約占陸域國土面積的 10%,把約 1100 萬公頃濕地納入國家公園體系,重點建設三江源、青海湖、若爾蓋、黃河口、遼河口、松嫩鶴鄉等濕地類型國家公園,實施全國濕地保護規劃和濕地保護重大工程。
中國濕地衆多,類型齊全
濕地面積為亞洲第一,世界第四
(左滑依次為三江源、青海湖、若爾蓋、松嫩平原 )
(圖:圖蟲創意 & 壹圖網)▼
中國在開幕式上同時還提議在深圳建立 " 國際紅樹林中心 "。大會開幕期間,相關決議草案于北京時間 11 月 13 日正式通過。
大隐隐于市的深圳紅樹林給我們展現了
高樓林立的繁華都市充滿野趣的一面
(深圳灣紅樹林圖:圖蟲創意)▼
一般而言,在國際性正式會議具體提到的文字,出現并列的地名表述,往往意味着屬于同一個體系,内部優先級差異較小。如果是一個單獨提及的地名,而且還做了一定的闡述性解釋,則說明這個事情不一般,意義十分重大。
單獨被提及的深圳紅樹林,有什麼特殊之處?
紅樹林,對全球生态意味着什麼?
特殊的海洋濕地、被譽為 " 海岸衛士 " 的紅樹林,生長于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依海而生。
紅樹林依海而生,銜接着陸地和海洋
有着十分豐富的生物資源和物種多樣性
(圖:壹圖網)▼
從世界範圍内來講,紅樹林是整個熱帶、亞熱帶地區和寒帶地區的一條生命線,還是全球範圍内的關鍵空間結構。很多遷徙的鳥類、魚類雖沒有固定在紅樹林生态系統内,但會從外部選擇該生态系統作為栖息地,許多鳥類魚類等生物都依賴其生存。
雖然紅樹林隻是大多數生物的臨時住所
但許多生物的繁衍卻離不開紅樹林這個天然育嬰場所
紅樹林還被稱作 " 海洋綠肺 ",可以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釋放氧氣,是全球藍碳生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紅樹林還能提供很多林副産品,是一些熱帶沿海居民的生活來源。
目前全球約有 14.7 萬平方千米的紅樹林,大約相當于孟加拉國的國土面積。全球 2/3 的紅樹林分布在非洲、亞洲、大洋洲,以及美洲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尤其集中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沿岸。
橫屏 -全球紅樹林分布▼
談到世界上紅樹林分布最多的國家,不得不提及印度尼西亞,其紅樹林占據全球 23%。此外,1980 年到 2010 年間,紅樹林擴張面積最大的還是印度尼西亞。
如果論及物種豐富程度,印度的紅樹林種類最豐富,擁有 34 種真紅樹。其中,奧裡薩邦的 Bhitarkanika 地區就有 31 種,而孫德爾本斯三角洲有 27 種,安達曼 - 尼科巴群島則有 24 種。
印度沿海各邦均有紅樹林分布
紅樹林種類豐富的邦,紅樹林分布也更為密集
(印度各邦紅樹林面積)▼
在全球範圍而言,紅樹林可以簡單粗暴劃分為兩大群系。一是被認為是紅樹林發源地東半球的東方群系,主要範圍包括東非、亞洲及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二是西半球美洲和西非的西方群系。如此一來,西方群系更顯得特殊一些。
橫屏 -兩個群系下又分别分了三個次區域▼
紅樹植物又可以分為真紅樹、半紅樹
不同紅樹植物的形态也是千差萬别
(圖:wiki)▼
一個冷知識,因為經濟活動、人類活動、砍伐以及不合理的養殖,外加全球變暖等多方面因素,目前全球範圍内紅樹林的面積,以每年 0.3-0.7 萬公頃的速度衰減。然而,中國是全世界少數幾個紅樹林面積正增長的國家,從 2001 年到今天,我國的紅樹林面積從 2.2 萬公頃增長到了 2.7 萬公頃。
中國境内的紅樹林分布也不少,分布在浙江、福建、台灣、廣東、香港、澳門、廣西、海南 8 個省級行政單位,均為南方沿海省份。
中國主要紅樹林保護區▼
深圳的紅樹林,很特殊
其中,廣東深圳紅樹林,與其它生存在野外的紅樹林相比,别有一番繁華城市的味道。
在連接深港的深圳灣大橋的以東地帶,深圳灣公園可以說是一個特殊的去處,這裡有着一片片紅樹林濕地。一線城市的中心地帶竟然有着自然保護區,這很颠覆人們以往的認知。
其實深圳是一座 " 百園之城 "
城市中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公園
(底圖:壹圖網)▼
每到秋冬時節,當北方天氣逐漸轉涼之時,因紅樹林濕地的元素,大量南遷的候鳥來深,出現在深圳灣公園。這時,便會有不少市民來此休閑觀賞,老法師們也會扛着長槍短炮前去 " 打鳥 "。人與候鳥的互動,俨然成為城市一景。
美麗的濱海公園配上靈動的候鳥
怎能不讓城市人心馳神往呢
(圖:圖蟲創意)▼
或許很少有人注意到,在這個現象背後,體現着的便是深圳在生态層面上的天然戰略區位。
全球共有 9 條候鳥遷飛通道,途經中國的有 4 條,從東至西分别是西太平洋候鳥遷飛通道、東亞 - 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通道、中亞候鳥遷飛通道和西亞 - 東非候鳥遷飛通道。其中,僅東亞 - 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通道每年就約有 210 種 5000 萬隻水鳥往返于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間。
橫屏- 全球的 9 條候鳥遷飛通道▼
鳥類遷徙是候鳥在繁殖地與越冬地之間沿相對固定的路線定期往返的習性。因此,能夠吸引大量候鳥來深,自然環境是一方面,固有的區位因素也要考慮。
我們熟知的 " 大雁南飛 "
就是典型的鳥類遷徙
(大 " 鵝 " 南飛 圖:圖蟲創意)▼
深圳紅樹林就是東半球國際候鳥重要的栖息地和南北遷徙通道上重要的 " 中轉站 ",每年數萬隻往返于東亞至澳大利西亞的國際候鳥在此停歇,其中代表性的珍稀瀕危水鳥——黑臉琵鹭、反嘴鹬種群超過全球個體數量的 1%。
在每年的候鳥遷徙季節
在深圳紅樹林就很有可能看到這些珍惜瀕危水鳥哦
天然戰略區位以及良好的自然環境,促成了在深圳的 " 國際紅樹林中心 " 地位。
口耳相傳的因素,全深圳最著名的紅樹林濕地在深圳灣公園,但是深圳灣公園的紅樹林濕地并不是深圳的紅樹林全部,隻能說是一小部分。
得益于深圳灣的精心規劃和現代化建設
深圳灣的紅樹林濕地名頭最響
深圳全市現有紅樹林約 213.62 公頃,主要分布在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内,部分分布在寶安區沙井、福永、西鄉,南山區沙河,大鵬新區壩光、葵湧、南澳等地。
具體到福田紅樹林保護區,有一個特殊屬性,它是全國唯一處在城市腹地、面積最小的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這一稱号的背後,便是超大城市的稠密人口與生态和諧共存的真實寫照。
深城腹地中的自然保護區
猶如這片鋼鐵叢林中跳動的綠肺
位于深圳灣北東岸深圳河口的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 1984 年正式創建,1988 年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面積 368 公頃(保護區面積≠紅樹林面積),毗鄰拉姆薩爾國際重要濕地—香港米埔保護區。
如果說城市之間最生态的銜接是什麼
那一定是通過自然保護區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深港兩處濕地保護區中間的核心區域,還有一處福田紅樹林生态公園。該生态公園作為一個非常關鍵的生态廊道,連接了兩片濕地。這樣便可以使各種野生動物,在兩個濕地之間穿梭。
福田紅樹林生态公園也是深圳居民休閑鍛煉的好去處
人類與野生動物在這裡都能各得其樂
(圖:深圳新聞網)▼
紅樹林保護,不是相關部門一己之事,而是需要全社會共同關心和努力的話題。2012 年 7 月,深圳市紅樹林濕地保護基金會正式成立,這是中國首家由民間發起的環保公募基金會,緻力于保護濕地及其生物多樣性,踐行社會化參與的自然保育模式。之前提到的深圳灣公園、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以及紅樹林生态公園,均屬于紅樹林基金會深圳灣生态的保護項目。
(圖:深圳市紅樹林濕地保護基金會)▼
紅樹林基金會的自我介紹
在全球範圍内,過去 50 年間,被譽為 " 地球之腎 " 的濕地正在消失。如此 " 腎衰竭 " 的環境形勢,不容樂觀。
2013 年 8 月 18 日,紅樹林基金會發起并執行了一項名為 " 守護地球之腎 " 的項目。該項目所做的工作分為三大層面:第一是為濱海濕地體檢,第二進行濱海濕地修複,第三聚焦更多力量打造自然教育。
濕地保護要從娃娃抓起
這樣身臨其境的濕地科普在深圳并不少見
比如讓公衆參與撿拾垃圾就是一個例子。在深圳灣,每天都有 2 次漲潮和退潮,漲潮的時候域外垃圾會随着洋流灣線進入到紅樹林裡。由于紅樹林非常茂密,根系非常發達,所以垃圾進來後就會被紅樹林大量的根系攔截,因此采取的對應措施就是通過人工階段性清理。
對于這樣的志願淨灘活動
深圳市民的參與熱情很高
紅樹林基金會通過親自參與清理紅樹林的海洋垃圾,讓更多公衆參與、了解紅樹林生态改造與提升項目,實現更廣泛的公衆自然教育與科普。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為了讓更多網友參與并了解紅樹林和濱海濕地的保護工作," 守護地球之腎 "項目也上線了騰訊公益平台,并連續八年持續參與到 99 公益日活動中。
紅外相機捕捉到的小可愛一隻▼
目前,騰訊公益平台上有超過 3500 個生物多樣性相關的公益項目,涵蓋野生物保護、生态環境保護等各個細分領域。
除此之外,騰訊還将人工智能技術開放給公益夥伴,技術公益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案例在全國陸續展開。
在新疆阿勒泰,騰訊開展蒙新河狸保護項目。項目組通過已标記數據訓練模型,系統會自動标注并分離出有河狸出現的鏡頭,後對河狸監測平台開發,實現 AI 控制監控攝像機自動旋轉并鎖定河狸 - 對焦 - 識别 - 記錄存儲。
如此可愛的小 " 建築師 ",當然要好好保護它們呀
再利用 NPU 芯片架構結合 AI 算法,對紅外相機進行改造後放置在每個河狸窩旁邊。當拍攝到當日河狸出現,就會通過自組網技術進行實時回傳。通過 7*24 的生态監測可視化大數據平台的預警功能,如果兩天沒有回傳照片,就表明河狸可能受困,項目組就會對其進行救助。
在甘肅祁連山與四川卧龍等地,騰訊以技術公益開展雪豹保護項目。項目組利用動物保護數據庫系統管理所有資源數據上雲,分類管理。
冰雪中的精靈大貓,同樣需要我們的保護
同時通過 AI 知識圖譜技術,根據雪豹動物保護專家經驗,梳理雪豹動保的知識結構及體系,将所有零散的知識以專業的數據結構連接起來。在此基礎上從用戶對雪豹的興趣及知識空白點出發,開發小程序。
公益,也離不開全社會的共同推動。騰訊 "99 公益日自媒體合夥人計劃 " 已經走過三年,過去三年累計已經有超過 420 家自媒體,在 99 公益日期間發起專屬公益戰隊。他們深度參與到公益事業中,關注的公益領域涉及教育、環保、救助、鄉村振興等。
随着公益行業與 99 公益日的發展變化," 自媒體合夥人計劃 " 不斷升級探索自媒體參與公益傳播的新模式,以日常公益、深度探訪等創新模式,讓自媒體的公益方式從普通傳播者變為真正的 " 公益合夥人 "。
地球知識局多年持續參與 99 公益日,也是騰訊 " 公益合夥人計劃 " 的老常客。今年我們繼續關注以深圳紅樹林為代表的濱海濕地守護項目,為更多生活在 " 亞健康 " 狀态的濱海濕地帶去曙光。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加入【球知特戰隊】,讓我們一起為紅樹林保護做出一點微小的貢獻。
* 本内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END
擴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