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記者 姜雪穎 北京報道
近期,多地發布 2023 年中小學學位預警。
今年,北京市義務教育階段将新增 2 萬個中小學學位,學前教育階段新增 6000 個托位。廣州多區發布 2023 年學位預警明确,若學位 " 爆滿 ",将按購房時間的先後排序入學資格。此前,成都多個區縣也出現了學位緊張的情況。
學位緊張,無非兩個原因:學位少了,或是學生多了。很顯然," 學位少了 " 是不成立的,因為近幾年各地改擴建新學校越來越多,是無可争議的事實。由此可見,學位緊張的原因是要讀書的學生多了,而且增長速度超過了學位增長的速度。
生育率持續走低,學位為何仍然緊張?中國出生人口自 2017 年起連續 5 年下降,總人口 2022 年進入負增長。但生育率變化對學位需求影響有滞後效應:數據顯示,2016 年、2017 年全國出生人口是進入 21 世紀以來最高的兩年,這些孩子于 2022 年、2023 年進入小學。
以北京為例,據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曹浩文刊發的研究測算,北京将在 2023 年迎來小學學位需求高峰—— 108.2 萬個。以 2020 年的學位儲備為基準,若學位利用率為 95%,則 2023 年學位缺口為 4.8 萬個,小學缺口為 50 所。若學位利用率降低到 90%,則 2023 年學位缺口為 11.1 萬個,小學缺口為 115 所。根據廣東省教育廳預測數據,2025 年,廣東基礎教育階段學齡人口将達到 2290 萬人,基礎教育學位需求達 260 萬個以上。其中,學前教育階段入學需求在 2022 年達到峰值,小學在 2025 年達到高峰。
大城市學位緊張,縣域學位也不寬松。浙江省樂清市教育局近日披露,部分公辦小學、初中 2023 年 -2025 年施教區内适齡戶籍人數接近或超過拟招生計劃數,20 餘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呈現 " 紅色預警 ",還有學校呈現 " 黃色預警 "。今年 1 月底,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發布了 2023 年城區部分小學學位預警公告,一共涉及兩個街道所轄招生片區,包括了 6 所小學。
值得注意的是,2020 年以來,在民辦義務教育控比和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雙重政策推力下,多地掀起 " 大建學校 " 的浪潮。同時,還有一個擔憂無法回避——入學需求高峰時大建學校,那入學需求下滑後,是否會出現學位浪費、教師過度飽和等問題?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制所副所長、研究員張家勇在接受海報新聞采訪時表示,為了迎接二孩入學潮,各地通過改擴建、新建學校、增加班額等方式增加學位,但很快就會因少子化出現學位過剩,潮汐式學齡人口的變化,給各地教育規劃、資源配置帶來難題。他建議,部分農村中小學可以參照奧運臨時場館的思路,靈活應對學齡人口的變化,減少教育資源浪費。同樣,城鄉中小學不妨增加臨時教育教學設施,應對二孩入學高峰,入學人口退潮後,臨時性教育教學設施處理起來更加方便,是值得探索的理性選擇。
" 如果搞大班額應對學位緊張,是違反相關規定的,這會影響到孩子接受義務教育的質量 ",21 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認為,當前合适的辦法有兩個:一是購買民辦學校學位,提供給适齡兒童,合理定位民辦義務教育的功能;二是以 " 小班化 " 為标準,加強對義務教育的投入,提高學校建設标準,應對出生人口變化對教育帶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