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逸斐
編輯 / 周曉奇
半年前,ChatGPT 還隻是個被人花式撩撥的聊天工具,春節前後,變成了全球科技圈 " 頂流 " 般的存在。與 Clubhouse 軟件誕生時一樣," 一夜爆火 " 的 ChatGPT,再次激起了國内各大科技公司的争相入局。
熱潮最早興起于 2022 年 11 月末。當時,美國頭部人工智能研究機構 OpenAI 發布最新一代聊天機器人 ChatGPT,一周時間内突破百萬用戶,2 個月累積用戶過億,Tiktok 用了 9 個月才達到這個紀錄,ChatGPT 成為有史以來突破億位用戶最快的消費級應用程序。
在網絡上衆多熱議中,ChatGPT 的功能被網友定為不僅能像人類一樣進行實時聊天,還能完成郵件、文案、翻譯等内容創作任務,甚至還有不少作者嘗試讓它寫文章,為更複雜的搜索提供創造性的答案。
ChatGPT 的火爆,也引來了一場 " 反攻 " 大競賽。
作為競對的谷歌反應迅速,即将推出類似 ChatGPT 的服務 Bard。不過因為國内手機号無法直接注冊 ChatGPT,很多感興趣的網友迫切希望國内能做出類似 ChatGPT 的産品,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需求。
百度即将推出的軟件,或會把國内科技巨頭圍繞人工智能的角逐推向新高度。與谷歌同一天,2 月 7 日,百度官方把類 ChatGPT 項目名字确定為 " 文心一言 ",目前還正在做上線前的沖刺,計劃在 2023 年 3 月完成内測,面向公衆開放。
圖源百度官方公衆号
ChatGPT 的大熱讓百度迅速成為關注焦點。該消息一出,直接推動百度當天大幅上漲,盤中一度漲超 15%。全球人工智能領域似乎迎來了久違的興奮感。一場争奪 ChatGPT 概念的競賽一觸即發。
但資本市場的火爆,或許也難給科技巨頭帶來真正意義上的春天,OpenAI 至今依然處在嚴重虧損狀态。享受巨頭投入的 ChatGPT,距離真正落地、收回投資和實現利潤上限目标,還有多久,仍需足夠長的時間解答。
全球科技巨頭,紛紛 " 反攻 "ChatGPT
什麼是 ChatGPT?這是 2023 年以來幾乎整個人工智能圈都在讨論的事情。并且熱度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飛速上漲。
微軟 CEO 納徳拉都忍不住感歎," 這輩子第一次見這麼大的技術浪潮,AIGC 堪比工業革命!微軟将全線接入 ChatGPT。"
從去年 11 月推出至今,ChatGPT 的應用領域愈加多樣,每一次新嘗試,都會引起廣泛的讨論和不計其數的贊美。2 月 7 日,因為用戶訪問需求激增,ChatGPT 直接崩了。
當然,這不是大衆第一次癡迷這種工具。比如 2016 年微軟的聊天機器人 Tay,發布不久後,它受發布厭女、種族主義等各種煽動性言論影響着,從 " 人類超級酷 " 變成 " 我隻是讨厭所有人 ",很快就被下線了。
不同于 " 老前輩 " 們,這次以 ChatGPT 為代表的新一代更 " 更聰明 ",多輪對話能力以及對話交互友好性上展示了令人驚豔的效果,明顯超越此前同類産品功能。更有意思的是它具備 " 學習 " 能力。
圖源 OpenAI 官網
比如對于同一類問題的答案和語言處理,給 ChatGPT 投喂的數據越多,它呈現的答案質量,就能有肉眼可見的提升。
谷歌進行了一次内部的測試,結果顯示,ChatGPT 成功通過了谷歌的面試,拿到了年薪 18 萬美元的 L3 工程師 offer。
另外,與 Siri 和搜索引擎必須以語音、文本作為入口不同,使用 ChatGPT 可以直接用日常文字語言,就像和人對話一樣,它能自主理解,不需要固定格式。并且它打破了十幾年未變的 " 搜索框 " 搜索形式,把 " 搜索框式 " 搜索轉變為 " 對話式 " 搜索。
除了能自主理解問題,ChatGPT 還能把生成的答案用易于人類理解的語言組織起來,生成類似人類語言的文本答案。總而言之,它像是線上人工智能聊天機器,又在語言和知識的空間裡遠超人類。
ChatGPT 的出現,直接帶來 " 鲶魚效應 ",它自然引發了全球科技巨頭的反攻和警惕,若根據諸多專家學者的公開觀點,ChatGPT 帶來的變革是巨大的,其一旦全面應用,必定對很多行業造成巨大的沖擊。
這次微軟第一時間選擇擁抱 ChatGPT,在此前投資 OpenAI 後,再次追加百億美元投資,并推出結合 ChatGPT 的 Bing 搜索引擎,同時将 ChatGPT 延伸到自家最難啃的 2B 業務中。微軟的動作讓它的市值迅速飙升。
面對微軟如此激進的戰略,英文和中文世界最大的搜索引擎谷歌、百度都迅速展開了防禦動作。
據多家海外媒體報道,為了應對 ChatGPT,谷歌内部拉響了 " 紅色警報 ",特意請回幾年前離職的谷歌公司聯合創始人謝爾蓋 · 布林和拉裡 · 佩奇商讨對策。
根據公開消息,谷歌的 Bard 新項目背後的技術 LaMda,能讓産品展示出接近人類水平的對話質量。
百度在國内地位和處境等同于海外的谷歌,谷歌官宣 "Bard" 的同一天,也就是昨天,百度突然對外公布,其類 ChatGPT 項目名字确定為 " 文心一言 ",英文名 ERNIE Bot,3 月完成内測後就面向公衆開放。百度希望成為中國的 OpenAI+Google。
海内外巨頭尤其是搜索領域的領頭軍極為積極加入,一方面是對搜索領域帶來的創新。傳統搜索引擎了發展多年,但相關創新性改變寥寥無幾。各大平台為了給用戶的搜索體驗帶來新鮮感,絞盡腦汁。例如淘寶推出 " 掃一掃 "、" 淘寶拍照 " 等搜索功能;谷歌在 2020 年推出 " 段落索引 "。
從資本的反應來看,直到融合 AI 模型的 ChatGPT 出現,才算真正緩解了全球的搜索引擎面臨的技術升級停滞不前的僵冷局面。因此,對于搜索巨頭來說,ChatGPT 項目是必須要跟進的事情,它能對自身業務進一步的提升以及擡升股價,起到明顯作用。
從更廣闊的的視野來看,ChatGPT 也代表人工智能的自我演化與進化。和《流浪地球 2》中的 MOSS 一樣,ChatGPT 也算是基于人工智能技術下的産物。讓科技巨頭争分奪秒入局的原因并不是 ChatGPT 這一應用,但其背後的人工智能技術,可能會徹底改變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引發一場效率革命。誰在時間上占領先機,未來能搶的蛋糕能多一些。
圖源華西證券
國内外科技巨頭在類 ChatGPT 項目的反攻,有可能重新激活平靜數年的人工智能市場,通過帶動研發和投資,讓人工智能市場進入一個新的高潮。當然,這一過程需要走很遠的路。但誰也不想輸在起跑線上。
人工智能公司看到了新希望?
ChatGPT 的爆火,再次引發了人們對 AI 的無限想象與熱情。
AI 行業曾有兩次現象級關注。第一次是 1956 年的夏天,美國達特摩斯大學舉辦了一場主題為 " 如何用機器模拟人的智能?" 的學術會議。期間,麥肯錫提出了 " 人工智能 " 概念,多年以後,這場會議被認定為全球人工智能研究的起點。
第二次就到了 2016 年," 阿爾法狗 " 圍棋機器人先後擊敗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柯潔,徹底掀起 AI 浪潮。也是那年,被公認為人工智能元年。
一晃 6 年又過去了,AI 行業從風生水起到風平浪靜再到如今回歸到商業邏輯,上一波浪潮裡發展起來的人工智能企業,如今日子頗為艱難。
以 "AI 四小龍 " 之一雲從科技為例,根據其最新發布的 2022 年全年業績預告,去年全年預計增虧,至少虧損 7.85 億,收入和利潤規模均同比下降。而按照雲從科技去年上市時公布的招股書測算,它要到 2025 年才能實現盈利。
國内跑在頭部的 AI 公司,也都面臨 " 高虧損、高負債 " 的問題。
AI 公司的最大問題就是技術紮實,但造血能力較差、需求低, ChatGPT 恰好能帶來了新的變現希望,可以在多行業、多領域銜接應用,這對一直尋求破局之道 AI 公司來說,是最優選擇。
上線才一個多月,ChatGPT 就把自家公司 OpenAI 的估值從 200 億美元擡升到了 290 億美元。AIGC(人工智能技術生成内容)和 ChatGPT 首次大幅拉高了人們對 AI 能力上限的認知,也讓 ChatGPT 為核心的新一輪 AI 之戰拉開了序幕。
二級市場和投研機構的反應最直接。作為 ChatGPT 概念股之一,雲從科技在短短兩個月時間,股價幾乎 " 滿血複活 "。
不止雲從科技,其實國内資本市場所有正在大漲的 ChatGPT 概念股中,很少公司真正擁有與 ChatGPT 高度相近的業務,大都是業務同在 AI 技術領域,但也阻擋不了投資者擔心錯過 AI 行業第二春的熱情。
現在來看,ChatGPT 及一衆海外公司走得更快些,但國内的人工智能企業也并非沒有機會。目前國内各大 AI 公司都在生成式大模型上重點發力,陸續進化、公布自家的大規模預訓練模型。
作為 "AI 公司第一股 ",從近幾年商湯科技持續生産 AI 模型的速率可以看到,其進化趨勢非常明顯。商湯 AIDC (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目前和谷歌、微軟一起排到了全球的前三,相比于傳統人工智能的标準提高了 600 倍。
而大模型和大的算力中心,既是 AI 公司趕超 ChatGPT 的基本準入門檻,也決定了 AI 公司能否實現最大商業化、穩态後能否實現盈利。
如今的商湯科技更多是利用 GPT 等生成式内容進行短視頻等創作,讓用戶在創作的過程當中,提升生産效率。
已經上市的 AI 公司具備較大的競争優勢并積累了較高門檻,其他長期深耕人工智能領域的企業也都在多個領域摩拳擦掌,紛紛表态具備技術積累,并在很多具體業務上都利用了 AI 加持。
在智能客服領域,地産行業智能獲客服務商雲蝠智能,上個月嘗試引入 ChatGPT 來做外呼的 Demo 測試,讓 ChatGPT 來回複客戶的問題;谷歌投資的出門問問從 2019 年底開始探索生成式應用,2020 年 GPT-3 模型出來至今,一直在跟蹤大模型,應用到行業的一大方向是寫文案。
目前,ChatGPT 更多是海外的狂歡,但發展中國自己的 ChatGPT 項目無疑也是合理且令人期待的。但争奪主動權不是簡單模仿和盲目跟風,ChatGPT 能否幫助 AI 企業扭轉商業化不及預期的困局,加速人工智能商業化進程,并講好後續新故事,還需要交給時間來判定。
是黑馬也是吞金獸,
想複制 ChatGPT 不容易
具有龐大數據訓練量是 ChatGPT 得以出圈的原因之一,這也意味着ChatGPT 強大功能背後,是沉重的成本負擔。
從根本上講,ChatGPT 各種驚豔表現都依賴其背後自然語言處理(NLP)和生成模型的支持。OpenAI 就在官方博客寫道,ChatGPT 是 OpenAI 對 GPT-3 模型(又稱為 GPT-3.5)微調後開發出來的對話機器人。正如字面意思一樣, ChatGPT 是通過多次叠代而來。
從這一角度來看,ChatGPT 是 AI 技術的 " 暴力式 " 突破。它基于大模型,加上不計成本的高質量數據集訓練,最高性能硬件的支持,以及頂尖人才等因素共同實現。
而大模型,就是企業在 ChatGPT 項目比拼的護城河。這同時帶來了兩個問題:巨大的算力需求與資金消耗。
OpenAI 為了讓 GPT-3 的表現更接近人類,用了 45TB 的數據量、近萬億個單詞(相當于 1351 萬本牛津詞典)來訓練它。而且訓練這樣一個包含 1750 億參數的語言大模型,至少需要上萬個 CPU/GPU 24 小時不間輸入數據。ChatGPT 所需要的部分高質量标注數據,依靠博士級别的專業人士來完成,顯然會占用更多的人力和财力。
小冰 CEO 李笛曾用人工智能小冰舉例,如果小冰用 ChatGPT 這類方式運行系統,小冰每天承載的交互量就需要花近 3 億人民币的對話成本。折合成一年,就是千億元的成本。這絕對是一個 " 燒錢 " 的遊戲。
此外,聚焦 NLP 領域也意味着承擔隐形的機會成本。
NLP 任務都是直接用原始文本和與文本相關的所有元數據來表達概念,這類模型的商業化服務,無論是雲資源的消耗量還是接口調用服務收費,用同樣的精力獲取的收益,遠不及圖像音視頻或科學計算。
一個殘酷的問題擺在了中國 AI 公司面前:不但大部分初創公司承擔不起成本,巨頭也不會每天進行訓練。沒有強大的算力(也相當于财力)支持,GPT-3 不可能被訓練出來。
相比海外以 OpenAI 和 DeepMind 為代表的 AI 廠商,國内廠商不論是在算力、算法還是高質量的數據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即便國内一些巨頭企業有充足的資金能彌補算力、硬件方面的不足,但是數據尤其是能夠滿足大模型運轉的高質量數據,在中國較為稀缺。
中國的确不缺海量數據,但是這些數據需要通過高專業專業團隊,對大數據進行深層次挖掘、采集、标注、整理,高專業團隊在國内也是稀缺的。
值得創業公司關注的一點是,ChatGPT 目前并未開源,商業模式不清晰,企業前期不計成本的投入,後期能否帶來稱心如意的高回報,這是一個必須慎重考慮的問題。
當然,相比于元宇宙,"AI+" 作為在國内已經發展數十年的概念,已經從 " 虛 " 走向了現實技術發展期。但中國多數 AI 公司更擅長做優化工作,或許它們更适合到技術成本更低時,再結合自身的優勢,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
連線 Insight 旗下矩陣号「連線出行」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