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天眼查 App 顯示,8 月 11 日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新增一則關于股權凍結 60 億人民币的信息,股權被執行企業爲湖北星晖新能源智能汽車有限公司,執行法院爲黃岡市中級人民法院,此次凍結期限爲 3 年,時間自 2023 年 8 月 11 日開始 -2026 年 8 月 10 日。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此次股權被凍結,汽車行業關注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網站頁面中查閱湖北星晖新能源智能汽車有限公司時發現,該公司在 7 月 28 日就曾有新增一條股權凍結信息,凍結股權數額約 1967.62 萬人民币,凍結期限自 2023 年 7 月 28 日至 2026 年 7 月 27 日。據天眼查關聯案件顯示,該案涉及浙江利華集團有限公司與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及威馬新能源汽車采購(上海)有限公司等相關買賣合同糾紛,案件将在 9 月 1 日開庭。
相關資料顯示:湖北星晖新能源智能汽車有限公司在 2017 年 4 月成立,法定代表人爲沈晖,注冊資本 60 億人民币,由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全資持股。公司的經營範圍有新能源智能汽車、汽車整車及相關零部件制造、銷售、售後服務、新能源隻能汽車及整車設計、研發及相關技術咨詢等。該公司由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全資持股。
實際上,自去年以來威馬汽車就陷入了财務危機,旗下多家關聯公司都出現了被執行人信息及資金凍結等情況。此外,關于裁員降薪、工廠停工、門店關閉、總部大樓拖欠租金和物業費、售後停滞等消息就層出不窮。雖然,威馬汽車的造車起點并不低,在 2019 年,威馬汽車交付量甚至達到了 1.69 萬輛,位居造車新勢力排行榜第二名,僅次于蔚來汽車的 2.06 萬輛,當時一度位于造車新勢力第一梯隊,被業内所看好。
然而在 2020 年後,由于市場競争的激烈、産品力不高等因素影響,威馬汽車的銷量也開始逐漸下滑," 蔚小理 " 則成爲了市場主流,威馬也開始被邊緣化。相關數據顯示,2021 年 " 蔚小理 " 三家車企的銷量均超過 9 萬輛,而威馬汽車在 2021 年銷量隻有 4.4 萬輛,落後 " 蔚小理 " 一半以上的銷量。進入 2022 年,威馬汽車的情況并未有好轉,2022 年銷量再次下跌至 3.46 萬輛 , 同比下滑 2.83%。作爲比較,2022 年 " 蔚小理 " 三家車企的銷量均突破 10 萬輛。
銷量不佳,财務狀況自然也是跟不上需求,接踵而來的是生産、銷售、售後服務三大主要運營環節的脫軌,引發了威馬汽車一系列的危機。相關數據顯示:2019 年 -2021 年威馬汽車營收分别爲 17.621 億、26.717 億元、47.425 億元,淨虧損分别爲 41.45 億元、50.84 億元、82.06 億元,三年累計虧損 174.35 億元。截止 2021 年底,威馬汽車資産負債率高達 202.36%,已經嚴重資不抵債。截至 2022 年 3 月 31 日,威馬汽車賬面剩餘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爲 36.78 億元。
爲了生存下來,威馬汽車也做了一系列的調整措施。在去年 11 月威馬汽車發布了一封名爲《和衷共濟,共渡難關》的内部溝通信,信中表示:" 爲應對資金壓力,将通過一系列财務措施降低運營成本,包括高管和員工降薪遲發等。今年 1 月威馬汽車啓動反向借殼 APOLLO 出行曲線上市計劃,希望通過借殼上市籌集到資金。3 月 17 日,威馬汽車 CEO 沈晖還在微博發文稱:威馬在過去一年因爲環境和市場環境的客觀影響,确實遇到了一些困難。其表示威馬正通過一系列降本增效的措施進行調整,全力保障複工複産,保障終端用戶的體驗。7 月 4 日,威馬汽車官方微博發文稱:威馬汽車有望在近期複工複産,恢複正常運營。雖然,威馬汽車方面一直稱,将盡快恢複生産,但目前官方尚未有關于複工複産的消息傳出。這樣的處境,不難看出威馬汽車依舊面臨着巨大的财務危機。
7 月 25 日,威馬汽車在其官方微博發布了一張關于威馬汽車車輛出口海外的圖片,并稱整裝待發。或許威馬汽車希望以車輛出口作爲突破口,擺脫困境。然而,海外市場已是衆多車企争奪市場份額的重要場地,對于威馬汽車而言,海外市場這條路并不好走。當下,威馬汽車所面臨的難題,不單單是财務吃緊的問題,其中還得面臨産品在車市競争力不強,知名度不高等問題。
汽車行業關注 人氣汽車新傳媒
每天分享有價值的汽車新聞
汽車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