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綜《我們的美好生活》是懂請嘉賓的——
楊紫,謝娜,林心如,都是紅中透黑的腥風血雨體質,隻是程度不同。
而近來讓網友吵得最兇的,當屬重新活躍在内娛的林心如。
節目裏,看謝娜上稱笑彎了腰,就被罵 " 沒禮貌 "" 好茶 "。
有關她的熱搜詞條裏,熱評畫風也充滿敵意,路人緣肉眼可見地堪憂。
如今的林心如已靠制片人身份飛升,憑借《華燈初上》《模仿犯》《有生之年》這一系列口碑劇,重回大衆視線中心。
看似并不人精的她,如今是 " 還珠三美 " 裏混得最好的一個。
按理說,這樣的腥風血雨體質隻要用作品說話,很容易靠濾鏡慢慢重挽口碑。
可爲什麽林心如始終很難讓人喜歡得起來?
如今看來,大明湖畔 " 還珠三美 " 此起彼伏的沉浮史,也算得上是貴圈奇談。
這三人的特質原本天差地别,卻都走了同一條路——
從國民小花到野心家。
《還珠》之後幾年,三人的發展還算齊頭并進。
兩位格格爆紅後紛紛出歌,接演更多女主,連三人中起點最低的金鎖,在和瓊瑤打完解約官司後遇到金牌制作人賈雲,三年内還拍了 5 部片。
真正拉開差距,是從紙媒時代向流量時代交替的千禧年開始。
同一時期小燕子和金鎖相繼拿下影後,跻身大花行列,林心如的發展勢頭卻明顯弱了一大截。
到接下來最傳奇的 " 大花互撕 " 時期,林心如已經連入場資格都沒有了。
可見,雖都是招黑體質,林心如完全不同于小燕子、金鎖外露的狠辣精明。
她的口碑滑坡,全靠自曝。
2017 年,因爲周傑的一篇控訴文,04 年的 " 強吻門 " 再次甚嚣塵上,林心如的陳年黑料也連帶着被扒了個底朝天。
當年林心如在《康熙》上稱周傑拍吻戲時頂過她的牙齒,令周傑瞬間變成千夫所指的猥瑣男。
周傑控訴文的真假比例暫且不論,挑唆對立情緒的筆觸倒是很明顯。
再結合他光速 flop 的星途,不少網友開始站隊他,炮轟林心如。
其實,林心如的體質是一種自戀型人格的表現。
從小就是小孩堆裏的大姐頭,人緣好又有領導力。天生 e 人的社交天賦容易吸引别人的關注,因此能跟不少合作過的演員處成好友。
感情上,也容易被本身有高價值的人吸引,潛意識裏把他們看作提升自我價值的資源。
從曆任男友林志穎、導演唐季禮和老公霍建華來看,顔值和才華高低得占一個。
作爲資深顔控,林心如的擇偶标準也向來都是 " 一定要是有感覺的帥哥,還要比我聰明,能壓得住我 "。
但同時,因爲優渥的家庭條件和天生的美貌,從小被追捧的林心如卻缺乏同理心和共情力。
早期節目裏自曝的那些欺負同學和老師的叛逆事迹,無一不是恃寵而驕的結果。
利用值日生身份偷吃同學便當、把收到的告白信貼在班級公告欄,或是因爲被老師用鋼筆打手心,跑去狀告校長,直接讓老師丢了飯碗。
你以爲她是純壞心眼?
但她又爲人仗義,會替被男生欺負的女同學打抱不平,冬天會爲劇組沒有熱水的工作人員,打電話向制片方申請。
彼時的林心如,還沒學會如何做一個謹言慎行的明星。
許是沿襲向來大尺度的台綜風格,常常口無遮攔,說話沒分寸。
因爲喜歡木村拓哉,上節目卻仍表現得像個狂熱女友粉,揣測人家的婚姻是場陰謀,孩子不是親生的,把粉絲一時上頭的内心 OS 全拿到台面上說。
相比令兩位把自己當成品牌來經營的手腕與野心,啥料都往外抖的林心如似乎湊不出半點手段和一顆精明的頭腦。
論星光與權謀,林心如無疑是三人中最弱的一個。
然而,如今林心如似乎已經證明,我們低估了她。
細品宮鬥巨匠甄嬛留給後生的畢生經驗,也不過八個大字:
好好惜命,留待來日。
我原想," 惜命 " 算哪門子生存哲學?
直到眼見着 " 還珠三美 " 垮下去兩個,才知道能苟着也是一種能力。
比起其他當過寵妃的,林心如更有點欣吧唧的味道,低調、嘴賤、命硬、有野心,且很會保全自己。
她絕非沒有野心,隻是更隐性。
雖說大花互撕不帶林心如,如今再回看,她妥妥一漏網之魚。
她曾在采訪中說 "當一個演員,比當一個所謂話題明星重要多了",細品起來多少有點隔空暗嗆的意思。
雖然情商欠奉,但至少在努力方向上更拎得清,把精明用在 " 正事 " 上。
林心如看似城府不深,實則每一步都走得精準,也沒有寵妃們的冒進,總能踩上風口。
比如當小燕子金鎖在影壇混得如魚得水時,她果斷投身恐怖懸疑題材。
雖然評分普遍不高,但票房不錯,比如 14 年的《京城 81 号》突破 4 億票房,刷新了國産驚悚片最高票房,林心如還因此被冠以 " 鬼後 " 稱号。
而面對當導演、混商界的小燕子和走向國際的金鎖,林心如也不滿足于隻當演員。
早在《還珠》拍攝期間,因爲跟制片人何琇瓊關系不錯,耳濡目染了一些制片行業的知識。
10 年《美人心計》開拍之前,由于對劇本稿不滿意,她便自己查找資料,還專門飛到曼谷,隻爲專心研究原著小說,再給編劇意見一起打磨劇本。
09 年成立工作室後,林心如開始自己造餅做制片人。
且瞄準的,還是當時還算一片藍海的古偶市場。
11 年,林心如主演并首次制作了一部瑪麗蘇古偶《傾世皇妃》,當年還因爲 35 歲的少女扮相被歸入 " 丫頭教 "。
次年播的《姐姐立正向前走》則玩起了姐弟戀題材。
14 年的《16 個夏天》雖然也還沒擺脫 " 所有男人都愛她 " 的瑪麗蘇外殼,甚至連女二也愛她,但已開始試圖探讨遺憾和錯過的愛情主題。
在這之後,過足瑪麗蘇瘾的林心如開始關注現實議題。
21 年,由她主演并首次擔任電影監制的《迷失安狄》,瞄準的便是跨性别人群、聽障人士這些底層邊緣人物的故事。
而讓更多人知道林心如制作人的身份的,還是同年的《華燈初上》。
這部聚焦紅燈區女性的生存和成長 + 懸疑要素的女性群像劇,一經播出便憑口碑出圈,去年金鍾獎獲得多項提名卻顆粒無收,還讓不少觀衆意難平。
今年又從女性題材轉向探讨更有普适意義的人生話題。
前不久的《有生之年》豆瓣評分更是高達 8.9,又一口碑之作把她送上台灣 " 金牌制作人 " 寶座," 心如嚴選 " 已然成爲口碑台劇一大風向标。
欣式生存法則,既要耐得住性子,該出手時也不用跟人客氣。
這條自己摸着石頭一步一步趟出來的路,是走得慢了些,卻比急功近利的捷徑踏實得多。
林心如曾在采訪中表示,《小寶與康熙》裏的建甯公主是她演過最舒服的角色,率性、鬼馬,跟她本人的性格最像。
然而在部分網友看來,因爲那張漏鬥嘴,林心如更像是《情深深雨濛濛》裏的 " 綠茶 " 陸如萍。
若按如今娛樂圈活人的标準,這也算得上貴圈流行過的真性情人設。
隻是林心如卻像一個特例——
個人成就和大衆喜愛度,并不成正比。
甚至,早已被互聯網判刑爲 " 污點藝人 "。
年初她的孩子正面照遭曝光,還被營銷号大肆搬運轉發,林心如随即在微博質問 " 尊重隐私很難嗎 ",并在其他平台發三個憤怒表情,被指隻敢對内地網友發瘋。
再往前追溯,《花千骨》的師徒 CP 大熱期間,霍建華因爲婚訊大掉粉," 被林心如逼婚 " 和 " 虧本買賣 " 的聲音也不絕如縷。
互聯網的确是有記憶的,一旦有了污點,點連成片,片連成面,最終布成一張密不透風的大網,不斷擴散的污迹擦不幹淨,真相不真相的也無人在意。
好比七夕被問如何安排,林心如答 " 七夕在農曆七月,感覺在過鬼節 "。
結果沖上熱搜後,不出意外,又被全網追着罵。
但閩南文化中七夕的 " 情人節 " 屬性本就不多。而 " 忌諱 " 這兩個字,放哪個中國人頭上都不敢輕易犯。
如今的網絡風氣,信息是撿着看的,話卻是不用挑着說的。
但某種程度上,這也是林心如的 " 自我 " 所放任的。
就像她設置的微博關評,于她而言,屏蔽,才是最低成本最高效的應對策略。
事實證明,再聰明的野心家,也要卷入深不見底的名利漩渦。
如果說 " 還珠三美 " 都有向上爬、向外放的野心,那如今看來,隻有林心如掌握了向内收的尺度。
" 還珠三美 " 裏,林心如的真實性情也是最神秘的。
我們常以爲爽朗個性簡單,實則并不易懂。資深主持人張小燕就說過,總參不透她爽朗笑容背後的心思。
這在名利場裏,未嘗不是一件真正高段位的保身本事。
從小時候把校裙改短開始,到高中瞞着父母偷偷拍廣告,05 年意識到自我消耗決定前往紐約學習,回國後才開始成立工作室,做 " 有更多自主權 " 的制片工作。
你會發現,她内在的前進動力并不來自讨好和博得所有人的喜歡,而始終來自自己對自己的肯定,以自己的喜好和興趣爲準則,才讓漸入佳境的一切看起來有迹可循。
這大概就是自戀型人格修煉成極高規格的結果吧。
在這點上,或許很多人嘴上讨厭林心如,其實心裏更想成爲林心如。
十年前,大家還在吐槽她深陷狗血瑪麗蘇不能自拔。
如今的她,确實活成了 " 真人瑪麗蘇 "" 花粉的天堂 " ——
出道之初便成國民女星和男神收割機,如今婚姻幸福,婚後依然能在事業上大展拳腳,同期女演員面臨着不同程度的演藝生涯困境,她還能自己造餅。
有句話叫 " 受得了多大的贊美,就經得起多少诋毀 "。
很多聽勸的明星,往往是被罵出來的,林心如卻是捂着耳朵自己走出來的。
對林心如而言,罵聲本身不是養分,自己的心聲才是。
況且再罵,也不耽誤她飛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