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上市房企退市 13 家,還有 9 家長期處于停牌階段,二者之和,已超過上市房企數量的十分之一。更多的,仍在流動性危機中苦苦煎熬。
一年時間裏,久經商場的房企老闆們左支右绌,甩賣資産、引進戰投、拍賣股權等,爲了 " 活下去 " 使出渾身解數。
他們中的很多人,既是房地産 " 三高 " 模式的受益者,亦在這個模式裏落敗。帷幕漸漸落下,沒有幾個人能全身而退。
一個時代就這麽過去了。
行業動蕩
2024 年 1 月初,*ST 泛海(000046.SZ)鬧了一個天大的笑話。億元級增持計劃落空,去年 9 月至今年 1 月 4 個月内,僅僅增持 1100 股,合計 2889 元。
作爲泛海系唯一地産業務上市平台,盧志強曾以此爲依托,将業務拓展至金融、證券、保險等領域,巅峰時期資産規模超過 3000 億元,爲國内 28 大民營金融系族之一。
千裏之堤,潰于蟻穴。即便泛海系不在 2020 年踩雷武漢金凰珠寶假黃金案,漢能集團、凱迪生态乃至新華聯等這一顆顆雷,都足以讓盧志強人仰馬翻。
這幾年,盧志強左支右绌,自己還被扣上老賴的帽子,也未能堵住債務窟窿。日前泛海控股已被鎖定面值退市,或成 2024 年首家退市房企。
盧志強的痛苦煎熬之時," 地産三好生 " 萬科的麻煩事,同樣不少。
前幾天,煙台萬科被合作方集體舉報偷稅的消息在網絡瘋狂蔓延,即使辟謠澄清,也無法完全消除外界對萬科對懷疑。
在地産行業,萬科一直着保持前瞻視野,所以能不斷穿越行業周期,始終保持穩健和頭部地位。
碧桂園的巨大心理落差,也許隻有楊國強自己懂。在連續 6 年穩坐房企銷售全國第一之後,2023 年,碧桂園跌至第 6 名。行業深度調整期裏,已經不允許它瘋狂高周轉了。
難是一定的,但隻要還在牌桌上,還掌握着平台,就還有機會。那些被迫退市但房企,前途已然渺茫。
去年 4 月,新力控股集團被聯交所摘牌,這家港股上市時間最短的内房企,也是去年第一家退市房企。
繼新力控股集團之後,藍光發展、泰禾集團、中天金融等陸續告别資本市場。另外,還有 9 家上市房企,長期處于停牌狀态。
比起被當街群毆,神态窘迫的姚振華,最讓外界關注的房企老闆,是恒大許家印。被帶走 5 個月後,這位曾揮金如土的前中國首富,已杳無音信。
集體闖關
過去的 2023 年,房企排隊爆雷、債務違約的戲碼不斷上演。誰也猜不到,誰是下一個踩響地雷的人。
金科股份(000656.SZ)黃紅雲與孫宏斌交手險勝,也沒抵擋住債務的重壓。
2023 年 5 月,因 2000 餘萬欠款,公司被建築商申請破産重整。金科股份險些成爲第一家進行破産重整的 A 股上市房企。一時公司股價大跌,一度低于 1 元生死線,黃紅雲走到危急時刻。
藍光發展、中天金融、泰禾集團、美好置業等,都走到了面值退市這一步。
黃紅雲生性好強,與孫宏斌交手、與前妻争鬥都未曾失手。生死存亡之際,他帶領公司高管增持、引入國資,終于讓公司股價重回 1 元以上。
與此同時,孫宏斌也在艱難闖關。去年 11 月,曆時 18 個月的境外債務重組生效,通過置換新票據、可轉換債券等方式,整體化解近 900 億債務風險,融創中國成爲國内首家完成境内、境外債務重組的房企。
紀海鵬主導龍光集團境外債務重組,難度并不比孫宏斌小,其拿出的誠意,比孫宏斌大得多。除常規的化債方案之外,紀海鵬家族拿出 13.46 億美元借給龍光集團(03380.HK),還爲同意重組方案的債權人支付同意費。爲給公司争取一線生機,紀海鵬這次真是豁出去了。
1 年多前,建業地産深陷流動性危機,王健林伸出援手,輪到自己困難的時候,幾乎無人能實施救援。
去年,萬達商管面臨巨大對賭壓力,王健林不得不拍闆賣掉 5 座萬達廣場,還忍痛割愛萬達電影控制權。
" 宇宙房企 " 碧桂園(02007.HK)去年的日子也不輕松,退居二線的楊國強出現在工地上,視察保交樓項目,爲全面執掌公司不到 1 年的女兒楊惠妍打氣鼓勁。
同時,公司高管勒緊褲腰帶過苦日子,不僅相關福利被取消,楊惠妍、莫斌甚至将薪酬降至月薪萬元的打工人水平。
碧桂園将資産陸續放上了貨架,繼去年底以 30.69 億元賣掉萬達商管相關股權後,日前拿出壓箱底的資産,拟将位于廣州的寫字樓、酒店等多處物業挂牌轉讓,對價 38.18 億元。
隐入塵煙
年銷售規模從百億到跨進千億,新力控股集團和藍光發展都隻用了 4 年,是用時最短的兩家房企。
新力控股集團竄起來都速度更快,在 70 後老闆張園林的主導下,公司從零到晉級千億房企,僅用了 10 年。
張園林身後,有其胞兄張國印控制的江西五建,胞弟張國金控制的廣西路港建設。在公司起步階段,還有江西盛開投資、恒望集團等神秘商幫。
2019 年 11 月,公司登陸港股,成爲最年輕的内房股。張園林敲鍾的那一刻,不會想到風雨來得如此之快。
公司上市次年初,張園林請來陽光城前高管陳凱主持大局。然而,陳凱入職半年就堅決辭任,其後,公司股價閃崩、怪事頻發。而張園林的退群事件,更是将公司掀上風口浪尖。
他背後豪華後援團已是自身難保,張園林無力回天,直至在去年 4 月,公司被聯交所摘牌退市。
2023 年 6 月,楊铿的藍光發展成爲 A 股首家退市房企,他金融科班出身的兒子楊武正沒能将公司救活,公司上市 8 年後,遺憾地告别資本市場。
" 三高 " 模式是藍光發展最大的症結所在,截至 2020 年 6 月,公司有息負債規模 745.93 億元,盡管多次轉讓資産,難以挽救頹勢。
在這次大洗牌的過程中,有藍光發展一樣命運的,還有很多。中天金融、宋都股份、泰禾集團、嘉凱城等等,佳源國際、祥生控股、大唐集團等長期處于停牌狀态。
中國房地産行業初代富豪許榮茂,沒能将世茂集團帶上正軌;許家印被帶走,深度影響到中國恒大的債務重組;祥生控股陳國祥突然病逝,給早已雷聲滾滾的企業,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更多的房企,還在無邊無際的債海裏,左右撲騰。
2023 年最後一個交易日,曾被卷入海外行賄風波的張力,辭去富力地産董事及行政總裁職務,給中國房地産行業裏罕見的、長達近 30 年的公司 " 雙老闆 " 制度,劃上了句号。
比他年輕的楊國強、吳亞軍早已退休,71 歲的張力,可能還會在商海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