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咱對馬庫斯忒不熱情了!"
一周前你可能不知道馬庫斯有多燃。
他說自己手上有 600 多張日軍侵華照片,想捐給中國,揭露侵華日軍暴行。
但找了中國駐法大使館幾次,因各種原因遲遲不能提交。

(馬庫斯方賬号 " 松傑的朋友們 ")
很多人還覺得這位法國青年遭到了生命威脅。誰威脅他呢,自然是不想日軍暴行曝光的人。

即使說到這裏,也沒說清楚千金買馬骨這事的全部意義。
因爲,這批照片很不一樣。
他說都是祖父勞倫斯親自拍的,全世界獨有。(新聞報道中祖父、外祖父實爲同一人)
而他家爲此甚至付出生命代價:兩位舅舅因日軍暴行被殘忍殺害。

現在,他家記事的除了母親就是舅舅,而舅舅已經瘋,母親也是重病在身。

所以,要抓緊時間啊。
怎麽都得再拍個《辛德勒名單》或者《拉貝日記》吧。

但很快小小反轉出現了。
因爲大家發現馬庫斯自費來中國,而且來之前,他媽媽還諄諄教誨:" 你應該留在中國 "。

與之相比,之前向中國捐贈二戰相冊的美國小夥埃文 · 凱爾,上了春晚,還獲得了國禮瓷。

那在看了馬庫斯一家故事後,我們是不是該拿出點實際行動呢?
有網友就建議給他頒榮譽市民的獎。

甚至給他一張綠卡,讓他安心成爲中國人得了。

言外之意很明确:
咱們給馬庫斯的禮遇不夠,還不趕快拾掇起來。
" 你這個老騙子!"
這時候又一個反轉來了。
有網友寫了文章,舉報這些是網圖。
比如這是之前英國駐上海領事館的工作人員拍的。

時間也不是馬庫斯祖父勞倫斯在照片上寫的 1934 年。

而是 1937 年 8 月 14 日,淞滬抗戰爆發後的第二天。
解決了左上角這張圖,網友發現畫面右上角的圖片也不原創。

經搜圖對比發現,原圖是這樣的:

我也試了試,發現這張圖在 2018 年和 2019 年的網絡文章上就出現過。
這張圖片是說彙中飯店、華懋飯店、大世界遊樂場遭轟炸,事情發生于 1937 年 8 月 14 日下午四點,還是國軍飛機誤投炸彈所緻。
還有,馬庫斯這位法國青年很愛薅美聯社的羊毛。
比如下面這圖片 2017 年就在網上流傳了。

更早的是這本二十五年前就在日本公開出版的圖集,當然也是美聯社拍的。

可馬庫斯一直說是祖父拍的,那顯然他在撒謊。
而在質疑者看來,他撒的謊還不止圖片方面。
按時間推算,外祖母生他媽的時候都五十多了,怎麽可能。(新聞報道中祖父、外祖父實爲同一人,同樣外祖母即祖母)

赤身騎馬的說法也過于誇張,因爲颠簸摩擦會讓人磨破裆部的。

由于質疑了十多張圖片,和好幾處口述措辭,最後收獲頗豐的文章作者,得意地嘲諷了一下新聞工作者。
" 你們又被耍得團團轉啊。"

這時候你可能還想知道這批判意味很重的文章,取了什麽标題。
其實叫:《法國人拿網圖騙抗日流量,官媒集體上當》
問題也來了,一篇打假文章出現,就能将好人馬庫斯置于死地嗎?
" 他在毀謗我啊,毀謗啊 "
很快,馬庫斯團隊進行了辟謠。
一開始是寫長文聲明。其中捐的照片數量也更新爲 618 張。

注意了,措辭不再是:
" 全部由我祖父拍攝。"


而是變成:
" 祖父勞倫斯先生拍攝和保存的照片。"
特别是注明了:
" 勞倫斯與友人交換的少量珍貴照片。"

後來還制作了短視頻進行回應。
辟謠集中于這幾點:
一個是我拍的更清晰。


一個是網友不懂風俗。
所謂的 1937 年沒寫對,是因爲質疑者沒看高清圖,也不懂歐洲人手寫習慣。
法國人寫數字 7 的時候,會在中間插一橫。看筆畫順序和墨迹輕重似乎像是 7 字。

一個是拍攝機位有差别。
比如沿街商鋪的照片,勞倫斯拍時站的地方更遠,而網圖拍攝者站的更近。這意味着倆人拍了兩張不一樣的圖。

這種煙霧照片更明顯。
除了機位區别以外,還有拍攝時間的不同,從煙霧形狀看得出。

而且馬庫斯團隊還有一個觀點:
如何證明所謂網圖,不是從馬庫斯祖父那裏複制的呢?
對于非圖片問題的質疑,也有有反駁。
比如當時他外祖母是 45 歲生下馬庫斯媽媽,而不是 50 多歲的時候。
還有,舅舅們被毒死一事并非子虛烏有,對此,馬庫斯用一份慰問信來證明。

意思也很明确,我們沒問題。
" 有的網友完全是站在日本的角度攻擊我們。"
未解的謎
但辟謠就解除掉所有質疑了嗎?
未必。
我們複盤一下,就會發現疑點還在。
首先,以誰更清晰論是不是原圖本就不可取。
再說了,現在網友也翻出來一些比馬庫斯照片更清晰的圖,那是不是說明這些圖更早呢。
其次,爲啥取景地隻有上海。
事實上,馬庫斯祖父有相機,也愛拍照,在他從上海去越南,去澳大利亞的一路上,就沒有其他城市的照片了嗎?
這時候,赤身騎馬的質疑也變得更加複雜。
早年間範冰冰電影帶來了關于馬震的争議。但即使如此高難度的操作,也沒有赤身裸體一說。

不在馬上辦事,僅僅騎馬通勤的話,更犯不着一點都不穿吧,畢竟那對下半身的損傷非常大。
但之前很多報道就是 " 赤身騎馬 ",注意了,這裏日本人是赤身的。

但在揚子晚報采訪中,說法又變成了日本人騎馬,裸體受害者被放馬上,這裏受害者是赤身的。

這種報道之間的沖突怎麽解釋呢?
最複雜的是所謂的 " 與友人交換 " 之說。
因爲幾張網圖來源于英國駐上海領事館的、美聯社這樣的機構,而馬庫斯表示祖父的友人關系已經跟拍攝者家屬确認過了,稍後會公布。
問題就是,曾任中國法租界種植園主管的祖父如何和這些友人産生聯系的。
問題也是,他們的後代如果分别在英國和美國等地的話,1 月就想走訪調查完,時間上夠不夠。

當然,經驗告訴我們辟謠後疑點越多,也很正常,不代表辟謠本身不真。
所以這是一件好事,還是好心辦錯事,又或者這是徹頭徹尾的騙局,也許日後才能知道。
也許永遠沒有答案。
有時候不得不讓一切随風。
" 不想赢就滾 "
但狂風乍起,就意味着滿眼灰塵,你我看不清眼前了。
也讓這起事裏火藥味繼續上升。
你說馬庫斯動機不純,獅子大開口,所以兩年内遲遲不交照片;
他說外務省又發力了。


你說馬庫斯圖片一出現,日本那邊就不讓看資料;
他說日本一直不讓看,跟馬庫斯無關。


你稍微想表達一下不一樣的看法,就容易被罵殖人。
當然,你遵從主旋律,又會被反諷 " 赢就完了 "。
沒完沒了,可結果好像也大差不差。
主打正能量的網友,會寫小作文;
看馬庫斯不爽的網友,也會寫小作文。
你說馬庫斯收到了重磅禮物,其實這是假的;
他說馬庫斯已經要接商單了,其實這也是假的。

最後整件事亂的令人發指,人們離真正暖心主題越來越遠。
雙方也隻想把對方的嘴撕爛,沒有一點餘地。
什麽都牽連其中,《哪吒 2》也毫無例外,誰叫你最近最火呢。

這才是互聯網恐怖一面。
而最荒誕的還得是這樣一個時刻。
當别人發這張梗圖,你覺得他想表達哪層意思?

第一層的,第二層的,還是大氣層的?
鬼知道!
" 讓我靜靜 "
好在自始至終,撕逼雙方都有一個基本共識。
那就是涉及馬庫斯家庭成員的一些照片,是純自拍的,網絡上沒法搜出更早的。
所以這份資料從一開始就具有一定價值。
至于完整的曆史意義和馬庫斯此舉的目的,還需要鑒定才有結果,我們隻能拭目以待。

也許有人會指責,網友太過追求道德聖人了。
他祖父祖母媽媽傳錯話了,或者他不知道祖父好友之間互相保存圖片的習慣而已,不應該苛責,甚至批判這樣一位國際友人。
确實如此,不是說不能出現下一個拉貝,下一個埃文 · 凱爾。
隻是如今大家被高燃爆的故事吓怕了。
今年,一個孩子沒學多久數學就想打破數學的 " 天才崇拜 " 傳統;明年,一個外國人動不動誇中國美食世界第一。
這其中有多少細節經得起推敲的呢?
而且随着 AI 騙人技能與日俱增,大家已經出現應激反應了。
也許你無奈表示社會套路多,我想靜靜。

可流量機制下,靜靜她又離我們很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