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科技圈最不缺的就是打臉和被打臉,在手機圈,這話可能更爲靈驗。
iPhone 15 系列在發布之初頻頻被吐槽 " 創新不足 ",渠道商也紛紛感歎不好賣,但今天數據出爐,不論是 2023 年全年還是四季度,蘋果手機出貨量都力壓三星坐上了全球第一的位置。
▲ 2023 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及市場份額,來源:IDC
新 iPhone 在全球範圍内依舊熱賣。
蘋果 iPhone 15 Pro Max 一顆 5 倍潛望長焦,也在發布之初被不少人吐槽 " 姗姗來遲 ",安卓做了五六年的東西,蘋果真能玩出什麽新花樣來?
話音未落,打臉來的有點過于快了。在蘋果發布之後短短四個月内,華爲、OPPO、vivo、榮耀、一加、realme、iQOO…… 國内主流安卓手機品牌,幾乎全部在自家頂級旗艦機中應用了潛望式鏡頭,OPPO 甚至在一部手機裏塞下了兩組潛望式鏡頭。
▲智東西整理,數據來自各品牌官網
vivo、一加等廠商更是直接在發布會上喊出了 " 無潛望不旗艦 " 的口号,OPPO 首席産品官劉作虎更是在台上教大家 " 數框框 " 來辨别潛望式鏡頭——鏡頭帶方框的才是真潛望。
與此同時,手機供應鏈也被潛望式的爆發所攪動,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祺頻頻發文點名多家手機鏡頭供應鏈企業,稱這些企業将從蘋果帶起的潛望式風潮中獲益。
中國台灣的大立光、玉晶光電,國内的藍特光學、高偉電子,都被推到了風口浪尖,股價也是一路上漲。
▲藍特光學近四個月股價走勢圖,來源:百度股市通
潛望式長焦有什麽用?簡單來說就是提供了一顆高素質的長焦鏡頭,給用戶提供更多取景的角度和距離,可以拍遠,也可以拍近,畫面的透視、虛化效果更好。
從 2004 年在手機上的首次落地、2019 年被華爲 P30 Pro 的 " 拍月亮 " 徹底引爆、2020 年技術逐漸成熟普及迎來高峰,到疫情三年中歸于平淡甚至被華爲小米 OV 的部分旗艦機型抛棄,今天的潛望式長焦似乎又迎來了自己的又一個高光時刻。
東吳證券預計,2025 年全球潛望式鏡頭市場可能會達到 44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316 億元),從 2019 年到 2025 年的複合增長率将會超過 26%。
五年過去了,從拍月亮到拍人,爲何今天潛望長焦又會成爲各家聚焦的重點?蘋果的入場給潛望式鏡頭帶來了哪些技術上的新變量,其應用場景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潛望式鏡頭的火爆又會對智能手機産業鏈、智能手機高端之戰産生怎樣深遠的影響?我們深入行業嘗試找到答案。
一、潛望式鏡頭重回 C 位,無潛望不旗艦?華米 OV 榮耀全部加碼
說潛望式又火起來了,還真不是一句空話,華爲、榮耀、小米、OPPO、vivo、一加、努比亞在短短不到四個月的時間裏,接連發布了八款以上的搭載了潛望式長焦鏡頭的旗艦手機。
s 在蘋果 iPhone 15 Pro Max 發布同期,華爲的 Mate 60 系列可以說搶足了風頭,其 Pro、Pro+ 以及 RS 版都搭載了一枚 3.5 倍潛望長焦,等效 90 毫米焦段,光圈 f/3.0,傳感器像素爲 4800 萬。
▲華爲 Mate 60 Pro 中的潛望式鏡頭,來源:WekiHome
後續華爲 Mate X5 折疊屏也搭載了一枚潛望式鏡頭,但由于折疊屏機身内部空間有限,華爲将這枚鏡頭的規格做了一些調整,傳感器尺寸、光圈大小均有所降低。
最近一兩個月,可以說是蘋果、華爲以外的手機廠商發布年度旗艦機的集中時段,就在上周,榮耀發布了 Magic6 系列,其中 Pro 版搭載了一枚 1.8 億像素的潛望式 2.5 倍長焦攝像頭。
▲榮耀 Magic6 Pro 中的潛望式鏡頭,來源:WekiHome
據稱這枚 1.8 億像素潛望長焦有着目前已發布機型潛望式鏡頭中最大的底,是 iPhone 15 Pro Max 的長焦進光量的四倍。
OPPO 這邊也在這個月月初發布了 Find X7 系列年度旗艦,其中 X7 Ultra 超大杯版本直接在一部手機裏塞進了兩組 5000 萬像素潛望式鏡頭,一顆爲等效 65 毫米焦段的 3 倍長焦,一顆爲等效 135 毫米焦段的 6 倍長焦。
▲ OPPO Find X7 Ultra 中的兩組潛望式鏡頭,來源:WekiHome
當然,OPPO 旗下的一加自然也會在自家旗艦機中用上潛望式長焦,我們不再具體說。
vivo 這邊雖然沒有以數量取勝,但也在 X100 Pro 上搭載了一枚 " 蔡司 APO 長焦 ",這枚 5000 萬像素的 4.3 倍潛望長焦,采用了浮動鏡組設計,這在安卓陣營方案中是較爲少見的。
▲ vivo X100 Pro 上的蔡司 APO 長焦,來源:WekiHome
說到這裏,小米這邊還沒有 " 參賽選手 ",根據目前業内爆料信息,小米 14 Ultra 也将作爲開年首批旗艦機在 3 月前後發布,這款超大杯預計會跟 OPPO Find X7 Ultra 看齊,同樣搭載兩顆潛望式鏡頭,一顆爲 3.5 倍長焦,一顆爲 6 倍長焦。
看到這裏,我們可以确定一件事,今天的安卓旗艦機,在拍照方面的确是在重點做潛望長焦。
當我們将時間維度拉長,也能看到,從 2020 年到 2022 年,幾家主流手機廠商的潛望式機型數量是呈現下降趨勢的,即使是 2020 年最火的時候,一年不過 18 款。
▲ 2019 年到 2022 年主流手機品牌潛望式機型數量統計,來源:東吳證券
根據公開信息,僅 2023 年上半年,主流品牌已經發布了 13 款以上的搭載潛望式鏡頭的手機,而在近四個月裏,已經有至少 8 款安卓旗艦機搭載了潛望式鏡頭。
可以預見,2024 年,潛望式鏡頭必将更廣泛的落地在旗艦機之下的中高端機型中,實現進一步普及。不管這個功勞是否要歸于蘋果,但事實就是,在蘋果用上潛望式之後,安卓陣營的确是積極跟進了。
二、潛望長焦大戰 2.0 時代:從拍月亮到拍人,蘋果帶來了長焦拍照新思路
其實這次潛望式長焦的密集爆發,除了數量上的變化,更值得關注的是技術上、使用場景、廠商設計思路上的變化,我們也可以将其視作潛望大戰的 2.0 時代。
1.0 時代是比拼從無到有,比拼長焦倍數,看誰拍得遠,你能拍月亮,我能拍星星。
2.0 時代,尤其是在蘋果入局後這幾個月内,各家的潛望長焦比拼的焦點已悄悄轉移,從月亮到人物,從拍得遠到拍得清晰。在技術層面,潛望鏡頭的小型化、鏡片、棱鏡、防抖等一系列細節技術也在悄然更新。
首先從潛望長焦的成像質量上來看,2.0 時代各家的提升是非常明顯的。比如在長焦傳感器像素數上,4800 萬像素已經成爲了 " 起步門檻 ",5000 萬、6400 萬甚至是 1.8 億像素傳感器已經應用在了潛望式鏡頭中。
▲榮耀 Magic6 Pro 發布會
這一方面給潛望式長焦在超高倍長焦拍照時提供了更多 " 裁剪 " 的空間,同時也讓标準的 3 倍、5 倍成像在畫質精細度方面有了不錯的提升。
以前拍遠處的建築可能是拍得到,如今則是能夠拍清楚建築上的門窗、牆面紋理細節。
與此同時,随着潛望式長焦的傳感器底更大,光圈更大,其進光量也有不錯的提升,潛望式鏡頭也逐漸可以勝任暗光場景下的拍照。
縱觀今年 OPPO、vivo、榮耀的新旗艦,其搭載的潛望式長焦鏡頭的光圈基本都已控制在了 f/3.0 以上,常見光圈爲 f/2.6。
不過時至今日,在等效焦距 120 毫米下,蘋果 iPhone 15 Pro Max 潛望長焦 f/2.8 的光圈大小仍然沒有被超越,這也說明,蘋果雖然是給手機裝上潛望鏡的後來者,但在一些關鍵參數上,是有後來居上的部分,至于蘋果獨特的單棱鏡設計,也是非常出其不意的地方,這裏先不展開。
▲智東西整理,數據來自各品牌官網
除了成像素質的提升,拍照場景的變化也是 2.0 時代的突出特點之一。
如今,廠商們不再将潛望式長焦的重點放在 " 拍遠 " 上,相反,廠商們更喜歡通過長焦來拍人,甚至是将長焦用作 " 微距 " 鏡頭,拍攝一些細微細節。
▲ vivo X100 系列發布會
與 1.0 時代的百倍變焦大戰相比,如今長焦拍照更多聚焦于 3 倍、3.5 倍以及 5 倍,而這些倍數常常對應着等效 65 毫米、90 毫米、120 毫米、135 毫米等攝影中常用的焦段。
榮耀、OPPO、vivo、一加等廠商幾乎都提到了 " 人像焦段 " 的概念,此前各家通常都是通過主攝裁切或者普通長焦鏡頭拍攝等效 35 毫米焦段的人像照片,如今有了潛望式長焦後,構圖的自由度更高了,長焦拍攝素質的提升也讓人像的背景虛化效果、主體的突出感、人物面部細節的還原都更好了。
▲榮耀 Magic6 Pro 發布會
拍特寫,似乎已經成爲了潛望長焦的标配應用場景。
在這樣的趨勢變化背後,蘋果的作用和意義值得思考。
相比我們常常在安卓陣營中看到的 " 百倍變焦 " 大戰,100 倍、120 倍,蘋果更看重的是 "120 毫米 "。
用蘋果的話來說,你相當于多随身帶了一個 "120 毫米焦距鏡頭 ",并且蘋果認爲,120 毫米是一個非常實用的焦段。
▲蘋果 iPhone 15 系列發布會
蘋果認爲這枚長焦鏡頭更适合拍攝 " 特寫 ",比如大片感十足的人物近照、孩子在比賽中的精彩進球。蘋果甚至在發布會上全程隻提及了 5 倍長焦拍照能力。
在蘋果做之前,潛望式鏡頭被用作 " 望遠鏡 ",在蘋果做之後,潛望式鏡頭或逐漸走向 " 一枚高倍長焦鏡頭 " 的定位,變得更加實用、常用。
▲蘋果 iPhone 15 系列發布會
除了在潛望式長焦拍照思路上的引領,蘋果的入局也給潛望式鏡頭在技術創新方面帶來了一些新的思考和借鑒。
比如在潛望式長焦模組的結構設計上,小型化、輕型化必然會是後續安卓陣營追趕的重點方向。
▲蘋果 iPhone 15 Pro Max 鏡頭模組與上代對比,來源:WekiHome
從蘋果的拆解圖來看,其長焦内部隻有一塊棱鏡,棱鏡橫截面爲 " 平行四邊形 ",光線從一端進入,經過四次反射後垂直照射在 CMOS 圖像傳感器上。
反射越多次,就可以在有限空間内實現更長的光路,以實現更長的焦距。
▲ iPhone 15 Pro Max 長焦鏡頭專利圖
蘋果這枚長焦的結構更爲緊湊,棱鏡與傳感器之間并沒有其他鏡組。用一塊棱鏡實現四次反射,這在其他手機中暫時沒有見到過。
▲蘋果 iPhone 15 Pro Max 的長焦鏡頭中的棱鏡,來源:WekiHome
與安卓拆解後的潛望式長焦模組相比,蘋果的長焦模組體積顯然要小得多,但同時長焦倍數同樣爲 5 倍。
同時,蘋果這枚長焦的傳感器是 " 平躺 " 在機身底部的,而安卓陣營的傳感器通常是豎直放置的。平放的好處包括傳感器尺寸受到的限制會更小,這顆傳感器的尺寸比 iPhone 14 Pro Max 的長焦更大。
▲安卓陣營中部分潛望式鏡頭模組,來源:WekiHome
同時,傳感器平躺放置時,傳感器及整個防抖對焦模組的運動空間也會更大,防抖效果也會更好。
除了棱鏡以及光路結構的特殊,蘋果在這枚長焦鏡頭中使用了 "3D 傳感器位移式光學圖像防抖和自動對焦模塊 ",可以在 X、Y、Z 軸三個方向上進行位移,從而實現防抖,這種模塊和結構在潛望式鏡頭中應用,同樣尚屬首次。
可以說,蘋果的入局一定程度上影響和改變了安卓廠商們在潛望式長焦拍照方面的設計思路、對拍照場景的思考以及對技術叠代方向的選擇。雖然蘋果來的有些 " 遲了 ",但蘋果帶來的影響并未因此降低。
三、一顆鏡頭撬動數十億營收,蘋果帶起的潛望式新風卷動諸多手機産業鏈巨頭
正如前文所說,蘋果潛望式鏡頭 " 雖遲但到 ",給行業帶來了不少思路、技術上的新變化,同樣,蘋果的入局也對智能手機産業鏈産生了不小的帶動作用,諸多果鏈巨頭都成爲蘋果鏡頭升級的幕後赢家。
根據郭明祺的相關調查,大立光、水晶光電和藍特光學是 iPhone 15 Pro Max 長焦升級的最大赢家。
首先,大立光是 iPhone 15 Pro Max 長焦鏡頭的獨家供應商,據統計,2023 年下半年,iPhone 15 Pro Max 長焦鏡頭出貨量爲 3500 萬個,單價在 45 元左右。而上一代 14 Pro Max 長焦鏡頭的單價僅爲 10-14 元,翻了近 4 倍。這裏我們說的是鏡頭的價格,并非整個長焦鏡頭模組的價格。
據外媒報道,iPhone 15 Pro Max 長焦鏡頭模組整體成本增長了 3.8 倍,遠超 A17 Pro 帶來的成本增長幅度以及整機成本的增長幅度,可見蘋果在這一方向上投入之大。
僅憑 Pro Max 長焦鏡頭升級,大立光 2023 年下半年的營收就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約 12 億元。從大立光的季度營收變化我們也可以看出,其上半年季度營收一直同比下降,四季度突然同比大漲 24%,蘋果長焦訂單功不可沒。
▲大立光 2023 年季度營收情況(單位:千新台币),來源:大立光
水晶光電和藍特光學分别是蘋果潛望長焦中棱鏡的第一供應商和第二供應商,供應比例大約是 8:2,郭明祺稱,這兩家廠商在 2024 年至少擴産 50% 以上。水晶光電第四季度的營收同樣大幅上漲。
不過大立光和水晶光電爲了跟上蘋果的步伐,也在加大投入研發、提升良率,這對短期利潤是有影響的,兩者四季度和全年淨利潤都是同比下降的,據了解,大立光初期良率僅有 40%,現在已經提升至 70% 以上。
當然,既然蘋果長焦升級這麽 " 香 ",自然會成爲多家頭部供應商争搶的對象。LG Innotek 這邊作爲蘋果老牌鏡頭模組供應商,也在争取相關訂單,很有可能會成爲 iPhone 16 Pro 長焦模組的獨家供應商或主要供應商。
郭明祺稱,iPhone 16 Pro Max 需求高于預期,爲了保證供應,改善良率,蘋果提高了鏡頭規格,希望通過 "1G3P(1 玻璃鏡片 +3 塑料鏡片)鏡頭 + 棱鏡 " 的組裝來補償模組的組裝公差。因此長焦鏡頭單價提升約 30%。
根據目前的産業信息,明年 iPhone 16 系列的兩款 Pro 版都會搭載潛望式長焦,郭明祺預計 2024 年搭載潛望鏡的 iPhone 出貨量将會同比增長 110%,在 7000-8000 萬部左右。
▲ iPhone 16 Pro 網傳概念圖,來源:yankodesign
總體來說,蘋果潛望長焦訂單的确是一塊肥肉,油水是真的多,但技術難度也是真的大,并不是誰想吃就能吃到的。
說完了果鏈廠商,我們來看看國内安卓手機供應鏈企業,是否也能在這波潛望式風潮中賺得一桶金。
從目前行業現狀來看,安卓陣營跟随蘋果積極應用潛望式鏡頭已經成爲既定事實,根據郭明祺調查報告以及當前的産業信息梳理來看,大立光、水晶光、舜宇光學、藍特光學、歐菲光都會成爲主要受益廠商。
根據東吳證券的報告,在潛望式鏡頭成本組成中,棱鏡、鏡頭、傳感器、馬達等上遊核心零部件大約占據了 80%,而模組封裝環節通常隻占 20%。大立光和水晶光的強項分别是鏡頭和棱鏡。
▲潛望式鏡頭供應鏈廠商分布,來源:東吳證券
在安卓陣營中,華爲是潛望式鏡頭應用量最大的需求方之一, 根據目前産業信息,華爲 2024 年的旗艦 P70 系列會搭載潛望式鏡頭,至少 P70 Pro 和 P70 Pro Art 都會搭載,而大立光和舜宇光學是華爲 P70 系列高端鏡頭的主要供應商,大立光供應占比略微超過 50%。
在潛望式浪潮之中,玻塑混合鏡頭也正在加速落地,玻璃鏡片厚度更低、光學效能更好,抗形變能力更好,更能發揮傳感器的技術優勢,這也是蘋果 iPhone 15 Pro Max 長焦采用大立光玻塑混合鏡頭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大立光和舜宇光學是玻塑混合鏡頭領域的頭部廠商。
藍特光學既然已是蘋果棱鏡供應商之一,其在潛望式鏡頭棱鏡方面的技術實力必然位于國内産業鏈前列,也會成爲安卓陣營高端棱鏡的主要供應商之一。
郭明祺認爲,如果手機庫存回補持續到上半年,華爲 P70 系列 2024 年出貨量可能會同比增長 230%,達到 1300-1500 萬部。如果回補需求在今年上半年放緩,那麽出貨量可能爲 1000-1200 萬部。不論如何,華爲都将成爲安卓陣營潛望式鏡頭應用的核心推動廠商之一。
歐菲光這邊,雖然此前已經乘着華爲 Mate 60 系列大賣上演了 " 六連闆 ",但在潛望式大戰 2.0 時代,卻沒有太多聲音。根據其 2023 年半年報,在潛望式相關技術領域,歐菲光實現了潛望式長焦微距模組的量産,完成了 10 倍連續變焦、伸縮式模組等技術的開發。
可以看到,不論是果鏈巨頭還是安卓手機供應鏈廠商,都已經被深度卷入了潛望式新風潮之中,在潛望式大戰 2.0 時代,産業鏈各個環節的參與者都将面臨着不同的新機遇和新挑戰。
結語:潛望式鏡頭成新焦點,智能手機拍照大戰精彩繼續
縱觀 2023 年全年以及今年開年這一個多月的智能手機産業,潛望式鏡頭是真的又火起來了,所有主流頭部廠商的踴躍入局、積極跟進,潛望式長焦在技術上的快速叠代,在産業鏈層面帶來的巨大營收增長,都給行業帶來了新的變量。
長期來看,智能手機在拍照方面依然有不少看點,比如大像面、超薄化、大光圈、視頻防抖、連續變焦等技術方向的叠代,各大光學廠商也都在這些方面加碼布局技術研發。
東方證券認爲,今年手機鏡頭 " 降規降配 " 的趨勢會逐漸停止,單機攝像頭數量會有所回升,潛望式等高端鏡頭模組滲透率的提升也會給手機鏡頭産業帶來新的拐點。
未來是智能手機高端之戰,而在高端之戰中,拍照始終是核心中的核心,也是品牌打造自己的調性、建立消費者高端認知關鍵,可以說是兵家必争之地。手機拍照大戰,精彩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