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内新能源汽車巿場,比亞迪在銷量上繼續保持着絕對領先優勢。4 月份,比亞迪賣了 210295 輛,比第二名多出 17 萬輛,與那些月銷量還在朝 1 萬輛努力的企業相比,就更不用說了。
比亞迪爲什麽能一騎絕塵?這是前幾天一位國内汽車大集團老總向我提出的問題,我認真思考了一下,給他做了答複,下面現将其中的主要觀點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一、品牌響。去年 4 月份,比亞迪率先宣布不再生産燃油車,這給消費者一個強烈的印象,比亞迪整個公司就是一個電動車生産企業。一說買電動車,他們會首先想到比亞迪,至少會去了解一下或看一下。搶占消費者心智這第一步,比亞迪搶了個先,走對了,今年車展前後,有若幹企業也發布了新能源轉型戰略,但太多了,也晚了,就沒多少人記得住。
第二步,其繼續沿用比亞迪這個母品牌名,同時繼續沿用王朝系列與騰勢等子品牌老名字,這些名字原先在消費者中已有較高知名度,不用再花太大的力氣傳播,隻需通過強化技術賣點增強美譽度就可以了。這一步,比亞迪又走對了。相對于其它大多數競争對手棄用老名字、重起新名字,比亞迪品牌推廣這麽做省時、省力、省錢。
二、産品優。比亞迪能獨領風騷,關鍵在産品,純電動車先人一步,已耕耘多年,自然是銷量功臣。同時,插混車也功不可沒,相對于其它競争對手,比亞迪是先做純電動,在此基礎上再做插混,而别人是先做油車,在此基礎上再做插混,所以它的插混車開起來更有電動車的感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這些年來堅持不懈搞創新,掌握了一系列核心技術,如刀片電池、DM-i 技術、雲辇系統等,形成了差異化優勢。
三、價格低。比亞迪率先提出 " 油電同價 ",這一着非常厲害。因爲歸根結底,消費者買車買的還是一個性價比。比亞迪這樣做,既搶了油車的份額,也搶了電車競争對手的份額。
比亞迪之所以能做到 " 油電同階 ",是因爲其垂直整合産業鏈,在成本上擁有别人沒有的優勢;與此同時,其在智能化上比較務實,重在消費者能實際體驗的輔助駕駛功能,沒有太燒錢。
四、渠道廣。比亞迪采取特許經銷商模式,建店速度非常快,而且不用自己直接投入、不用自己直接管理,特别是經銷商數量多,據說有 2650 家,如果平均每家 10 多名銷售員,每天就有 3 萬名銷售員在努力賣車,這真正是在打一場 " 人民戰争 "。
不僅如此,經銷商隻賣電動車,沒有在一個店裏同時賣電車和油車的糾結,而這又是許多競争對手沒有做到的。
比亞迪的這一實踐同時也說明,要賣到如此大的銷量,采取直銷模式是行不通的。
有人說,中國汽車行業各領風騷三五年,比亞迪也有自己的問題。我認爲這是肯定的,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嘛。但這不是本文讨論的重點。我希望,更多的企業能從上面比亞迪的做法中學習到一些東西,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而促進自己的完善與發展。如果真能如此,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算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