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誰?旅行者……
你在哪兒?外邊兒……
你要往哪兒去?去遠方……
面對靈魂三問,給出這幾個答案的要是個人,那沒什麽大不了,誰還沒個迷茫叛逆期?可這麽答題的要是個航天器……地面上的科學家們可就得當場抓狂了。要想探索星辰大海,時刻都能搞清楚自己的位置,實在是個基本課題,然而,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接下來咱們就簡單聊聊。
旅行者。圖源:NASA
太空中,怎麽找着 " 北 "?
先假想這樣一個實驗:在你家客廳裏,把窗簾拉得嚴嚴實實,做到真正伸手不見五指。接着,戴着夜視鏡的主持人拉住你的手,在屋裏左幾步右幾步再轉幾個圈,總之就是随機運動一番,保證你徹底繞暈。這時再讓你說出自己的位置,并指出門口的方向,你還能做到嗎?要不怎麽說 " 徹底繞暈,找不着北 " 了呢。
這時隻見主持人把一枚光線非常微弱,隻能照亮一點點區域的熒光小球放在桌上,說:" 這是你的餐桌 ",我們能立即指出門口方向麽?恐怕還是不行,因爲單憑這一個标記,還是無從知曉我們的方位。
現在主持人又拿出一枚熒光小球,說:" 你最喜歡坐的那個小沙發在這裏哦 ",這下,我們的導航技能就會立即激活,随手指出屋内每樣陳設的位置。用這兩盞小燈作爲參考,我們甚至可以倒退着走到門口去。這是因爲對于房間這種可以簡化成平面地圖的地方,有兩個明确參照物咱們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了。
那麽問題來了,在四下無着的太空中穿行的探測器,如何知道自己的位置和朝向呢——我是誰?我在哪兒?我要到哪兒去?航天器确定自己的位置時和我們在小黑屋差不多,隻是它身處茫茫三維空間定位更加困難,要想準确到達目的地,就要給它足夠多、足夠明确的參照物,供它判斷自己的位置、姿态和飛行方向。
凝望家的方向,才能奔向遠方
著名的旅行者 2 号探測器爲例,它配備有太陽傳感器和老人星跟蹤器,時刻掌握着太陽和全天第二亮星老人星的方位。有這兩顆星作參考,旅行者就能 " 一路倒退 " 着前行,去探索太陽系和廣袤無垠的空間。
大家可能要問:爲什麽要跟蹤第二亮星呢?爲什麽不選排名第一的天狼星?因爲天狼星離黃道太近,光路容易受太陽方向的眩光幹擾。老人星和太陽分得夠開,所以是個理想的方位參照。
在研制旅行者的時代,每段程序、每份内存都很寶貴,它判斷 " 現在跟蹤器裏出現的是老人星 " 的方法還很原始,就是測量恒星亮度,傳回地球确認:" 嗯,就是它,一直盯着吧。"
思路缜密的讀者這裏會喊停:等一下!你說旅行者把亮度數據發回地球确認?可是既然跟蹤器裏出現的還不一定是老人星,那麽探測器的天線也未必指向地球,你怎麽保證地球能收到數據?
科學家的思路也很缜密,他們讓旅行者在任務開頭 80 天内,不用定向發射的高增益天線,而用波束發散的低增益天線跟地球聯絡。這時探測器還沒飛遠,所以即使它不完全正對地球,雙方交流也沒有問題。
而在内存不值錢的今天,人們則是把許多亮星的光譜數據存到探測器裏,讓它根據亮度和光譜自己做出判斷。
有些恒星跟蹤器制造商甚至把亮星們兩兩之間的角距離放入數據庫 , 由于亮星位置很随機,因此每份距離數據都獨一無二,非常可靠。例如跟蹤器看到兩顆亮星間隔 27.1045 °,到庫裏一查,立刻就能判斷這是天狼星和參宿四,迅速鎖定雙方身份之後,再測測光譜、或另找一顆星對照一下,就能辨認出誰是天狼星、誰是參宿四。
旅行者 2 号,它真丢過……
那麽,如果航天器飛着飛着,突然搞不清自己在哪兒了會怎麽樣?一種可能就是它們偏離軌道,漸行漸遠直到丢失,而有些航天器則可以搶救一下。
比如前不久,在太空中飛行了 46 年的傳奇探測器旅行者 2 号就險些 " 走丢 "。7 月 21 日,美國航天局朝旅行者 2 号發了一些指令,但裏面有個 bug,使它原本一直指向地球的天線偏轉了 2 °。2 ° 是什麽概念呢?
你平舉胳膊一陣子,累了胳膊肯定會晃,以肩膀爲軸,胳膊上下偏移的角度就有 1 ° ~2 ° 了,這時指尖偏移的幅度不過區區一兩厘米,這是因爲成年人的胳膊不過半米多長,然而旅行者 2 号已經飛到 200 億千米以外,這小小 2 ° 的角度偏差,會使它的信号波束中心偏離地球 7 億千米——要知道地球距離太陽才隻有 1.5 億千米呢!所謂 " 失之毫厘謬之千裏 ",這句話用在宇宙簡直太合适了,結果旅行者 2 号就此失聯。
地球上的科學家一邊猛拍大腿懊悔不已,一邊嘗試着把它找回來。8 月 1 日,他們發現和旅行者聯絡的深空探測網還能嗅到一絲 " 我還活着 " 的載波信号。8 月 3 日,科學家使用深空探測網在堪培拉的 100 千瓦 S 波段上行鏈路,沖着旅行者 2 号的方向 " 大吼一聲 ":" 你倒是把頭轉過來啊 ~"
位于堪培拉的深空探測網天線。圖源:NASA
雖然旅行者 2 号發出的信号偏離地球,但地球不會弄錯它的位置,這聲大吼不偏不倚地擊中了它。盡管它歪着腦袋,還是聽到了,在發出指令 37 個小時後,地球重新收到了旅行者 2 号的正常信号,人們真把它找回來了。
假如這聲呼喊沒起作用,旅行者 2 号會不會永遠丢失呢?其實尋回的可能性還是相當大,因爲每隔一段時間,它就會自我修正一下姿态,把天線重新對準地球。剛過去的 10 月 15 日,就是計劃中的這樣一個日子,不過,它還是最好别丢……
精細調整不可少
航天器知道自己在哪裏很重要,知道且能調整自己的姿态也很重要,假設一顆用來拍攝地球表面的衛星,都被翻了個底朝天還不知道,那一切可就白費了。好在随着科技進步,咱們不缺太空定位和姿态感知技術。
比如短期内航天器的航向、姿态或速度改變,可以使用陀螺儀和加速度計來檢測。陀螺儀運用角動量守恒原理來感知方向的變化,加速度計則感知速度的變化。就像電影裏被劫匪綁架的天才少年一樣,蒙着眼也能知道車拐了幾個彎(陀螺儀),等了幾個燈(加速度計),事後還能帶着警察徑直摸到劫匪的老巢。
而前文提到很多次的恒星方位,除了能讓航天器知道自己在哪兒,也能讓航天器知道自己目前的姿态。就像我們在自己房間裏,即使不參考重力,一看眼前是天花闆,腳朝着牆,頭頂着另一堵牆,就明白自己是平躺着的了。了解自己的姿态之後,航天器就能指哪打哪地開展觀測。
例如:哈勃深場是對着大熊座内一片隻有 2.6 角分的天區拍攝 342 張圖像之後合成的,開普勒望遠鏡則把視線鎖定在天鵝座和天琴座之間。
開普勒望遠鏡的觀測區域。圖源 NASA
對于地球附近飛行的通信衛星、氣象衛星這些需要時刻面朝大地的航天器,它們每繞地球轉一圈,自身也要翻個跟鬥。除了通過跟蹤恒星、或使用陀螺儀獲取姿态以外,還有一些低成本的可靠辦法。比如紅外地平儀,通過将地球大氣層的紅外輻射與冰冷太空進行對比,就能迅速感知地球的圓形輪廓,圓心就是航天器正下方的大地。
紅外地平儀通過觀測紅外輻射的陡升陡降來獲取大地輪廓,判斷自身姿态,衛星正飛越西安上空。作者制作示意圖
大家可能對恒星跟蹤還有疑問:恒星分布在三維空間裏,而不是固定在一個球面上。就算是在球面上,随着航天器在太空飛速疾馳,恒星的位置怎麽可能不變呢?怎麽可以放到數據庫裏查閱呢?
這是因爲恒星都太遠了,就連離我們最近的比鄰星都有 4.22 光年之遙。旅行者 2 号奮力飛了 46 年,剛剛飛到比鄰星距離的 2000 分之一!這就像把我們放到一個半徑兩米的圈子中心,讓我們花 46 年平移一毫米,問我們感覺到什麽變化沒有。在航天器眼裏,除了太陽以外,恒星位置幾乎都沒動過。
但假如我們的航天器萬壽無疆,或者我們幹脆來個 " 流浪地球 ",一直飛下去、看下去,随着星際間的穿行,我們眼中的恒星位置就會逐漸改變,平時熟悉的星座也會紛紛走樣,現有的姿态感知方法就失效了。
當然,有兩個解決方法。一是改用更加遙遠的星系作參考,它們距離我們動辄幾千萬光年,尺度更大,所以更加穩定。二是使用恒星的更多信息,不但有方位,還有距離、自行速度等,這樣航天器就可以自己計算飛到哪兒時,參考恒星的方位會怎樣變化。爲了做到這一點,我們就得把恒星距離測得非常準确才行。
總結
航天器知道自己的位置和姿态很重要,這需要參照物,而最常用的參照物就是恒星。随着人類向着星辰大海不斷進發,咱們的星圖一定會越來越精确,越來越龐大,幫助更多的航天器飛向遠方。
策劃制作
作者丨曲炯 科普創作者
審核丨劉勇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
策劃丨丁崝
責編丨白莉
原創圖文轉載請後台回複 " 轉載 "
往期
精選
點亮 " 在看 "
探索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