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珍妮
近期,湖北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印發《湖北省推進人工智能産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 — 2025 年)》。
方案指出,到 2025 年,湖北省人工智能産業規模超過 1500 億元,在智能芯片、多模态大模型、自然語言處理、視聽覺信息智能識别、自動駕駛等重點領域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 100 項以上,新建全國重點實驗室 1 至 2 家,打造省級創新平台 5 家以上,培育 30 家以上國内有影響力的人工智能高新技術企業,100 家以上專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業,打造 5 個以上行業大模型和 500 個以上應用示範場景,基本形成關鍵技術領先、特色應用引領、軟件硬件均衡發展的産業體系。
近年來,湖北省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産業發展,以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爲主線,加快培育壯大智能産業,助力推進新型工業化。
就 11 月 13 日舉辦的新聞發布會可知,在産業鏈方面,湖北省目前在智能芯片、機器視覺、模式識别、無人駕駛、智能制造、智能機器人等領域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國内領先的核心技術和特色産品,基本形成涵蓋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較爲完整的産業鏈條。
在平台方面,湖北省擁有國家數字化設計與制造創新中心、國家先進存儲産業創新中心、國家智能設計與數控技術創新中心、國家數字建造技術創新中心等 4 個國字号人工智能重大創新平台。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武漢超算中心共同構成全國首個集人工智能和超算的多樣化雲服務化算力集群。
在芯片和技術方面,湖北打造了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拳頭産品:億咖通 7nm 車規級芯片龍鷹一号已成功商用,黑芝麻 2 代 4 款智能芯片完成流片;光迅科技 1.6T 高速光模塊在第 24 屆光電博覽會上實現首發;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聯合中科院自動化所發布 " 紫東太初 " 大模型 2.0 版,打造全棧國産化的通用人工智能底座。
在企業培育方面,湖北先後引進騰訊、曠視科技、海康威視等一批人工智能領軍企業落戶武漢。截至目前,武漢市人工智能企業數已達 650 家,較去年底增長 35%。
湖北省委教育工委張幸平曾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是推動科技跨越發展,産業優化升級,生産力整體躍升的核心驅動力,也是湖北省大力培育的九大新興特色産業之一。
其中,在全球人工智能創新城市 500 強分析報告上,湖北省會城市武漢位列全球第 30 位。此前武漢還發布了《武漢建設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實施方案(2023-2025 年)》,力争到 2025 年,人工智能應用場景超過 400 項,産業規模達到 1000 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