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Unsplash
芥末堆文 自去年 11 月 4 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銀保監會等五部門正式印發《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通知後,商業銀行、公募基金、保險機構紛紛加大個人養老金賬戶投資的産品布局力度,持續豐富個人養老金産品供給。主要包括儲蓄存款、理财産品、保險産品、公募基金四大類。
根據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台官網公布數據顯示,截至 4 月 6 日,當前市場上個人養老金産品有 645 隻。其中儲蓄産品最多達到 465 隻,基金産品 137 隻、保險産品 25 隻、理财産品 18 隻。
在個人養老金業務的布局上,銀行最爲積極。部分上市銀行 2022 年年報數據顯示,截至 2022 年年末,中信銀行個人養老金賬戶 30.25 萬戶,賬戶累計繳存金額 5.08 億元,戶均繳存金額 1678.65 元;民生銀行新增個人養老金賬戶數 39.52 萬戶;興業銀行共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 229.16 萬戶,市場占有率超 10%;招商銀行共開立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 165.92 萬戶。
與此同時,在今年 3 月的新聞發布會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李忠透露的數據顯示,個人養老金制度在 36 個先行城市和地區啓動實施 3 個月以來,參加人數已經達到 2817 萬人,至去年末的總繳費金額爲 142 億元。
雖然前四月開設賬戶人數接近 3000 萬,但實際繳費人數還不到三分之一。在業内人士看來,産品不夠豐富且可投資産品優勢不足,是影響個人養老金賬戶活躍率的重要因素。
相比其他類型的金融産品賬戶,個人養老金賬戶有較長的封閉期,封閉期内的資金無法自由轉換爲不受限制的現金,制約了部分人群應對突發情況的支付能力。此外,目前養老金賬戶爲投資者提供的産品,較其他市場上的商業産品優勢暫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