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折疊屏早已是智能手機中重要的細分品類。這種有别于傳統直闆機的新形态産品,正成爲各大手機廠商搶占品牌高地、沖擊高端市場的關鍵武器。除了手機,折疊屏筆記本、折疊屏平闆的概念和産品也在逐漸出現。
最近,知名蘋果爆料人郭明錤透露,目前唯一有明确開發進度的蘋果可折疊産品爲 MacBook,它将配備一塊 20.3 英寸的大屏幕。
筆記本天生可折疊,但這裏的 " 折疊 " 是值 " 合上蓋子 ",讓主機與屏幕貼合。而 " 可折疊筆記本 " 所說的,則是值筆記本的屏幕本身可折疊。
其實這不是特别新穎的概念,比如華碩推出了靈耀 X Fold,主打折疊屏賣點。具體來說,這款筆記本大體仍然是二合一産品(筆記本與平闆二合一)的設計思路,它的實體鍵盤部分和屏幕是分開的。同時,靈耀 X Fold 的屏幕部分,可以折疊。
(圖源:華碩)
靈耀 X Fold 用了一塊 17.3 英寸的 OLED 屏幕,展開狀态下用起來和一般的筆記本無異。而在折疊狀态下,屏幕尺寸将變成 12.5 英寸,既可以以平闆形态使用,也可以作爲一半用于屏幕顯示、另一半充當屏幕虛拟鍵盤的 12.5 英寸筆記本使用。
另一家 PC 巨頭聯想也推出過折疊屏筆記本,代表産品爲 ThinkPad X1 Fold。它的産品形态和設計思路與靈耀 X Fold 很類似,也是二合一産品的變種。ThinkPad X1 Fold 用了一塊 16.3 英寸的 OLED 屏幕,折疊狀态下有 12 英寸的顯示面積。
(圖源:聯想)
從這兩家品牌的折疊屏筆記本來看,它們采用的相應技術其實是比較成熟的,基本就是對原有的二合一 PC 進行升級,屏幕部分則是 OLED+ 鉸鏈的解決方案。
而在雷科技(ID:leitech)看來,折疊屏 MacBook 也會采取類似的硬件設計思路。相比折疊屏手機,折疊屏筆記本上的一大問題是對實體鍵盤的處理。爲了保證輸入效率,折疊屏筆記本很難把實體鍵盤直接去掉,因此隻能對它采取可分離設計。
其實跟折疊屏手機一樣,折疊屏筆記本電腦解決的核心問題也是 " 便攜性與大屏幕 " 的統一。用戶想要帶着大屏幕出門,但又不想它占據太多空間,因此 " 可折疊 " 就成了理想方案。
相比 Windows 陣營,蘋果的情況有些特殊,目前蘋果還沒有推出過二合一的 MacBook 産品。如果蘋果要推出二合一形态的折疊屏筆記本,那麽首先要解決的估計是系統和軟件問題。
一直以來,蘋果對于筆記本觸控屏持抵觸态度。盡管 iPadOS 一直在 macOS 化,二者越來越接近,但它們仍然是兩款截然不同的操作系統,底層交互邏輯和軟件生态都不是一回事。
當然,理論上蘋果可以堅持不爲折疊屏 MacBook 的屏幕提供觸控交互功能。但這樣一來,折疊屏筆記本的使用場景就會被大大局限。本來,可拆卸屏幕能夠以平闆的形态獨立使用,大大增加了折疊屏筆記本的賣點。如果沒有觸控功能,那麽折疊屏 MacBook 的賣點可能隻剩下超大屏幕這一項,對用戶的吸引力會很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小雷在一個蘋果社區看到用戶 Federico Viticci 的一項有趣 " 發明 "。他将沒有屏幕的 " 斷頭 "MacBook 和 iPad 搭配使用,利用 Sidecar 功能将 iPad 變成 MacBook 的無線屏幕。這樣一來,他就獲得了一款 DIY 版的二合一 MacBook。美中不足的是,Sidecar 功能需要兩台設備接入同一局域網,出門在外用起來不太方便。
(圖源:MacStories)
在小雷看來,蘋果完全可以借鑒這一思路。如今,全系 Mac 完成了向 ARM 自研芯片平台的遷移,将 macOS 和 iPadOS 打通并非難事。畢竟,現在我們已經能在 MacBook 上使用大量 iPad 和 iPhone 應用了。而且相比 Windows 陣營,蘋果對自家的 M 系列芯片有更強的控制權,它在發熱和功耗控制上也很有優勢,非常适合應用在折疊筆記本這類對空間要求更嚴格的産品上。
而一旦蘋果讓 macOS 支持觸控功能,那麽折疊屏 MacBook 的可玩性将會大大增加。
小雷認爲,蘋果旗下的折疊産品的出現順序會是折疊屏 MacBook、折疊屏 iPad 和折疊屏 iPhone。我們都知道,蘋果一直以來都更傾向于推出成熟的商業産品,不太熱衷于搶先發布搭載前沿技術但成熟度不高的先鋒産品。手機當前仍是蘋果的支柱業務,蘋果對用 iPhone 來試水折疊屏設備自然會有很多顧慮。而 MacBook 産品上,這種顧慮就會少很多。
不同于手機,PC 市場本身的容量就很小。而且,在 PC 行業中,蘋果的出貨量排名并不算高。近年,Mac 業務經營得也不是特别理想。以 2024 财年 Q1 财報來說,蘋果 Mac 營收爲 77.8 億美元,在整體營收中的占比約爲 6.5%。這樣一來,蘋果更有動力在 MacBook 上試水折疊屏技術。
我們可以發現,目前主流的折疊屏筆記本方案,本質上和折疊屏平闆并無區别。隻是,折疊屏筆記本比折疊屏平闆多了一個外接的實體鍵盤。同樣的,既然蘋果打算發布折疊屏 MacBook,那麽再推出折疊屏 iPad 也是順水推舟的事情。
此前,供應鏈一直有消息傳出,蘋果的 MacBook 和 iPad 産品線都将逐漸 OLED 化,這自然有利于後續相應折疊屏設備的出現。蘋果當前最高端的平闆産品 iPad Pro,最大尺寸爲 12.9 英寸,如果屏幕顯示面積要進一步突破,那麽走向折疊屏形态是必然的趨勢。
(圖源:蘋果)
至于大家更加關注的折疊屏 iPhone,也有一些消息了。早年去年年底,韓國媒體 AlphaBiz 就報道稱,蘋果高管透露,折疊屏 iPhone 預計于 2026 年發布。隻是,這則消息還沒得到其他信源共同印證。
折疊屏手機最關鍵的兩項技術一個是屏幕,另一個是鉸鏈,前者對蘋果來說難度不大,後者則可能需要通過折疊屏 MacBook、折疊屏 iPad 來積累經驗。當前折疊屏手機的出貨量占比仍然較低,距離大範圍普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折疊屏 iPhone 未來仍然有一定機會。
(圖源:CNET)
當然,小雷也認爲,蘋果在 iPhone 産品上的常年擺爛,會影響折疊屏 iPhone 的競争力。現在,各大廠商都在折疊屏手機上争奇鬥豔,但共同的産品進化方向都是在保持折疊屏特殊優勢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基本功。
換言之,早期折疊屏的優勢就是可折疊本身,但在影像、續航、可靠性、價格等各方面都落後于傳統直闆旗艦。現在,華爲、小米、OPPO 等頭部品牌,都在不斷增強折疊屏的影像能力,通過更好的鉸鏈技術來增強可靠性。折疊屏手機正在逐漸完成從 " 帳篷型 " 産品向 " 水桶型 " 産品的轉變。
而作爲常規旗艦的 iPhone,則已經在散熱、信号、影像、充電等方面落後于安卓機型。比如 iPhone 15 Pro 的發熱、續航差問題,很大程度上源自蘋果散熱設計不思進取。如果現在蘋果貿貿然推出一款折疊屏 iPhone,大概率在影像、信号、性能穩定性等方面表現糟糕。在做出足夠出色的折疊屏手機前,蘋果還有很多課要補。
從 2007 年初代 iPhone 發布開啓觸屏智能手機時代開始,智能手機的基礎形态就沒有改變過。在手機廠商窮盡了增加屏幕尺寸的常規手段後,折疊屏這種新形态方案就成了次世代手機的進化趨勢。
而對于筆記本産品,它們向折疊屏形态演化的必要性則要小很多。畢竟,筆記本本身的屏幕尺寸要比手機大得多,而且它對便攜性的要求相較手機也要更低。因此,小雷認爲折疊屏筆記本不會成主流形态。
當然,筆記本背後的 PC 行業,本身已經面臨着市場容量飽和、缺少增長空間的問題,折疊屏、AI 這些前沿技術的應用,或許能給這個古老産品注入一些新的希望。
至于折疊屏 MacBook,小雷認爲它在産品形态上可能不會太多新意。不過,在系統和軟件上,iPadOS 和 macOS 的融合,更加值得期待。小雷很期待,蘋果能在折疊屏産品的系統軟件上,用自己擅長的方式,給行業帶來讓人耳目一新的解決方案。蘋果在折疊屏産品上姗姗來遲,小雷将對其産品保持密切追蹤,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