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來咖智庫,作者 | 英花,編輯 | G3007
2023 年以來,「年輕人報複性還房貸銀行爲何急了」「爲什麽現在的年輕人不想結婚」等關于這屆年輕人的話題沖上了熱搜,這屆年輕人走出了與父輩不一樣的路徑,讓父輩們、銀行和國家操碎了心。所以網上出現了這樣一個段子:
降低利率是鼓勵有條件的家庭購房,結果卻導緻了提前還貸;
延遲退休是爲了緩解社保資金的不足,結果很多年輕人不交社保了;
放開三胎是爲了鼓勵生育,結果去年人口卻出現了負增長;
高房價爲了鼓勵年輕人奮鬥,結果他們卻選擇了躺平。
數據顯示,中國人口連續 4 年下跌,結婚率創 10 年新低。甚至,安徽等多地的初婚平均年齡超過了 30 多歲。是的,這屆年輕人确實在創造一個時代的「奇觀」:他們一邊瘋狂還房貸,一邊延遲婚育。
房子與婚姻,到底對年輕人意味着什麽?我們和幾位年輕人聊了聊。
01 老娘有錢了爲什麽還要男人
豆瓣上有一個「喪心病狂攢錢小組」,上面聚集了 60 多萬要攢錢的年輕人,他們有的是爲了攢首付買房,有的是爲了盡快還房貸 …… 他們相信「喪心病狂省錢,從容自在生活」。
吳蕾(化名)就是這樣一個「喪心病狂攢錢」還房貸的大齡單身女青年。
在吳蕾的同學看來,她是成功人士,卻也是一個失敗人士。
她趕上了中國互聯網發展的好時代,87 年的她在北京後廠村的一家互聯網大廠做了 10 年的會計工作,如今是一個中層管理,拿着還算「過得去」的工資,很早就在北京石景山買了一套房子。
但就是在這樣一個男性荷爾蒙爆棚的互聯網公司,35 歲的她至今還沒有結婚,她的同學的孩子都能打醬油了,她卻隻有一隻貓作爲陪伴。「看來太成功也不是什麽好事,要找一個男人嫁了都難。」一次,吳蕾的老家同學在她面前這樣說道。
「老娘有錢了爲什麽還要男人?」吳蕾說。爲了攢錢提早還房貸,吳蕾簡直把自己活成了一位生活精算師。
吳蕾有每日記賬的習慣,她統計過自己一個月的消費開支,隻要一千多。從她的賬簿可以看,她過上了「極簡的生活」,省去了一切不必要的開支。
開支的節省首先在吃方面,每天,吳蕾會到食堂吃免費早餐,因爲吃飽了,所以她幾乎不吃午飯,下班後就回家自己做飯。一次和下屬聚餐吃飯,他們去了一家港式茶餐廳,8 個人點了一千多的菜,後來大家 AA,每個人 150 元。吳蕾說這是她近半年吃的最貴的一餐。後來,她把剩下的打包回家了。
而會計這個職業,也爲吳蕾在「精打細算花錢,策馬加鞭還貸」提供了強有力的專業支撐。去年雙 11,吳蕾發現了淘寶商家的 bug。經過她精确的計算,發現商家的折扣和平台補貼等給到的最終價格多要了她幾毛錢。她把這個計算過程和結果發給了客服,當時客服懵了。她把這事和同事說了後,同事開玩笑說,吳蕾就是會計的天選之子,别人休想從她那多拿一分錢。
曾經一度,吳蕾爸媽以這樣有能力的女兒驕傲,如今因爲女兒的婚事在親戚面前擡不起頭。他們一直勸吳蕾在北京找個人嫁了,即使對方是二婚的也好,「至少老了生病了有人照顧你」。吳蕾每次都據理力争說,有錢了還怕擔心找不到人照顧嗎?「錢比男人更重要,錢可以是自己的,男人可能随時會變心。」她的發小有離婚的,這對她來說都是現實的典型教材。
吳蕾說,她已經攢夠了還房貸的錢,并且還有富餘。她最享受的就是銀行卡上的數字不斷變大,這帶給她帶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02 沒有房子的愛情不配結婚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現在的年輕人工資多少才配結婚?
有網友詳細地算了一筆賬,如果要買 100 萬的房和 6 萬的車,房貸、車貸以及日常生活成本等各類開銷合計,一個月需要 13500 元。
「很多年輕人都抱着創造美好生活的夢想來到北京,後來發現在現實面前,夢想一文不值。」這是小方在和女朋友大吵一架後做出的痛的領悟。
那天深夜,小方的女朋友和他大吵了一架,原因是結婚買房。他們倆已經相戀 7 年多了,自打高中時期就在一起了。畢業後,一度分隔兩地,後來小方讓女朋友來北京上班,畢竟北京賺的錢比其他地多一些。
戀愛 7 年多了,雙方的父母都特别着急。小方的女朋友說:「我爸媽都催過好幾次婚了,說我現在是村裏最大的姑娘了,今年回家過年,我爸媽看到我在玩消消樂,愁的覺得自家閨女怎麽一直長不大呢,還玩遊戲買娃娃。」
「沒有房子,怎麽結婚?」小方女友認爲,兩個人結婚在一起至少需要有房子,「我可以消費降級去小地方買房,但是我們必須攢好首付買房了,這樣結婚我才安心。」
和老家的同學相比,他們倆在北京,每個月能賺兩萬多,一起省錢一年也能有個 10 萬塊。原本他們打算明年結婚,可是大連 40 萬的首付和他們現在的存款還是有些差距。
所以在解決首付問題上,他們倆在是否讓父母出一些錢上各執己見而大吵一架。小方認爲首付自己攢錢自己出,可以推遲結婚,女朋友希望父母能夠出一些錢,未來有錢了再孝敬父母也不遲。
生活的煙火氣是從擁有房子開始的,生活的底氣是從拿到鑰匙開始。小方女朋友直言,「我想要的未來,必須有房子住,不用多大。等結婚了再買房我承擔不了壓力,我現在有壓力,以後孩子生下來就更有壓力。我不想面對生活那麽多的壓力,我隻是想活得自由一些,開心一點。」
03 搞錢才是硬道理
有個網友在談到一個年輕人幾乎花一輩子的時間去還高額房貸的意義時,這樣寫道:「一旦你買房,你将可以成爲一個普通人,摸到了成爲普通人的門檻。你會拿到娶老婆的通行證,你終于可以娶老婆了。」
這句話也俨然成了高兵(化名)的真實寫照。
高兵出生在河南農村,中專學曆。他打小就不愛讀書,學生時期是學校的「大哥」角色。曾經有一次,他和他的「哥們兒」與别人打架,把對方的臉上的骨頭給打折了,必須得做整容手術。爲此,高兵的父母賠了幾萬塊錢。那一年,高兵的爸媽氣到都幾乎沒有和高兵說過話。
技校畢業後,高兵便到廠子裏打工,遇到了讓他一見傾心的女生。倆人相戀後住在了一起,但女友的媽媽知道後不同意,覺得高兵家裏太窮了,于是安排他女友和别人相親。爲了證明自己能夠給到對方安全感,高兵父母在當地給他買了一個期房,幾乎把家裏的老本都花光了。不過後來,他們還是如别人所願分手了。
那次分手,高兵深刻地領悟到「窮人的愛情是什麽滋味」。他恨恨地道:「那事後,我知道了一個道理,搞錢才是硬道理,沒錢的人什麽也不是!」
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高兵的生活的目标隻有一個:搞錢。他當過服務員,做過配菜員,後來他來到北京打工,哪裏給的錢多,他就去哪幹。
現在,他在一家連鎖超市當店長,工資有一萬八。因爲時常得幹粗活,卸貨,擦桌子等,96 年的手看上去像極了四五十歲工地人的手。他說,因爲手被磨的太厲害了,回家過年害怕爸媽傷心,提前幾天每天泡手,讓手看起來嫩一些。
除了手這個硬傷,今年回家過年高兵算是「衣錦歸鄉」。和發小,原來一起打工的人聚會,高兵在他們之中是賺錢最多的,高兵能感受到朋友們投來的佩服眼光,帶着一絲嫉妒,「想當年你小子讀書也不咋滴,沒想到今天混的這麽好。」
而老家給高兵介紹相親的也不少,媒人在介紹高兵時說,這娃很上進,房子還貸不用擔心,在北京還當了店長工資高的很,「現在還有這樣的好男人,得趕緊下手。」
那一刻,他體會到了「擡得起頭」的自尊與自豪。他很懷念年少時的那段愛情與那個姑娘,不過有些深情隻能留在心底,他知道他已不再是那個少年,而那個她也早已成爲别人的人妻。
結 語
房子,它不僅是用來住的,更承載了年輕人的夢想,對生活的期待,也是夢想、社會身份的象征。但無論怎樣,這個世界,買房結婚是一種選擇,單身也是一種選擇。我們都已是成年人了,都有各自的選擇。
理想中的愛情我們幻想過,理想中的生活我們也在努力着。人生所追逐的東西,未必會在重點等我們。在跋山涉水經曆生活之時,願年輕的心能夠不被現世束縛,勇敢往前走,體驗獨屬于此刻的那份美好。
年輕人總是充滿獨特的故事,而這屆年輕人也正在頻頻刷新時代對年輕人的傳統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