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陳曉卿看來,食物中隐藏的悲歡離合、忍耐、緊張、恐懼、迸發,從來都不比人與人之間的少。
記者 | 吃蔔寶
編輯 | 宋爽
提到近年來國内的美食類紀錄片,《風味人間》可能是最容易讓人想到的名字。
2018 年起,陳曉卿導演的系列紀錄片《風味人間》,幾乎成了美食界的一張名片。它以全球視野探索和記錄了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與烹饪技藝,不僅關注食物本身,還深入探讨了食物背後的故事、風土人情以及人文精神。它在保留中國傳統美食文化精髓的同時,又将其置于一個更加廣闊的世界背景之中。
精美的畫面和細膩的叙述是《風味人間》一直以來的顯著特色。在視聽享受之外,它也探讨了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之中,食物如何成爲連接人們情感和社會關系的重要紐帶。
2024 年 11 月,《風味人間 5 · 香料傳奇》在騰訊視頻播出。這季節目中,陳曉卿和團隊将鏡頭對準了香料,試圖探索這些小小顆粒如何在烹饪中扮演重要角色,也希望發掘香料背後的曆史變遷和文化意義,通過七大主題篇章——《小粒英雄》《辣椒崛起》《花葉奇緣》《秘香尋蹤》《果味迷宮》《蔥蒜之交》以及《問香何處》,帶觀衆走進人們熟悉又陌生的香料世界。
總導演陳曉卿回憶說,《風味人間》第五季的創作過程并不容易,團隊人員花了近半年時間閱讀書籍資料,對每種香料進行詳細的研究和總結。而在現實中将它們一一尋找,同樣花費了不少功夫。團隊先後在斯裏蘭卡、日本、德國、坦桑尼亞等地調研和拍攝,使得第五季成了海外拍攝比例最高的一季。
在拍攝上,第五季節目依然延續了過去的高水準。如在《小粒英雄》中,花椒殼在畫面中彈跳,背景音樂靈動,配上旁白:" 給口腔帶來類似 50 赫茲的震顫感。" 這些畫面用視覺傳達出了口腔中 " 麻 " 的感受,用陳曉卿的話來說,就是 " 有一種鏡頭的呼吸感 "。
(圖 / 紀錄片《風味人間 5 · 香料傳奇》)
在短視頻盛行的當下,陳曉卿始終堅持自己的審美理念,即便知道把長視頻剪輯成 cut 會更好傳播,他依然拒絕這麽做。因爲他想做 " 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兒 "。
如同這一季的 slogan —— " 味有暗香來 ",節目用畫面呈現了香氣和食物的關系,也将香氣與其背後的人文氣質巧妙融合。将食物和人物結合起來講故事,始終是陳曉卿所堅持的。在他看來,食物中隐藏的悲歡離合,從來都不比人與人之間的少。
以下是陳曉卿的自述。
做紀錄片的驚喜和遺憾
對于做美食紀錄片,我們的團隊是充滿信心的。我們想要拍出中國人能看懂的美食故事,讓中國觀衆看着流口水,有生理反應。
在做《風味人間》第五季期間,前半年大家都在看書,看各種各樣的書。書裏的很多想法會打架,對某種物産的叫法也會不一樣,這都沒有辦法,因爲它(美食)不是一門顯學。
香料的追根溯源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的,很多古代香料即使在今天不使用了,也還有标本留存,基本上都能找到蛛絲馬迹。
但從書本學習轉換到當地拍攝,是一個極難的過程。
舉個例子,有一種菜叫藠頭,它是上古時期常見的一種菜,我們曾在全中國尋找它。這一次,我們在廣西見到了它的樣子。但尋找的過程是很難的,比如有的老百姓說 " 我們這兒有,有的是 "。結果我們去看,發現不對。野生的藠頭隻在海拔高的地方才能找到。這次,我們的調研員在當地發現山上有,就趕緊去拍。
(圖 / 紀錄片《風味人間 5 · 香料傳奇》)
或者有時候,我們跟一個哈薩克牧民說 " 我們想拍一個早上的馬群(的鏡頭),第二天早上(你)把馬帶過來吧,在這裏拍攝 ",他說沒問題,結果第二天,晚上 6 點鍾才趕着馬過來吃飯。這些都是紀錄片拍攝的随機性,你很難像拍故事片那樣去激發創作。你會有一些遺憾,但也會有很多驚喜。
我一直在堅持做一個類型的片子,可能還會再堅持堅持。做一個紀錄片,搭建好一個虛幻的故事框架,讓所有人都沉浸其中,這是多少錢都換不來的。
但随着時代的前行,可能的确要做一些改變,比如把故事的架構剪得輕一點,把食物做得再充分一點,把靜态的叙事轉換成更加動态、讓人好奇的東西 …… 這些我覺得我都可以做。但如果說 " 這個節目挺好的,我們把它切碎成 10 個 5 分鍾的視頻 ",我真的做不來。
陳曉卿在拍攝現場。(圖 / 受訪者供圖)
" 折子戲 " 這個事情,我也不是不能幹,但咱不能老幹,它會讓人比較虛空。其實我拿着手機,也能拍到大家愛看的東西。我生存是很容易的,我哪怕去出席兩年商業活動,我後半輩子也能生活了。但我要做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情,它不應該是我個人的事。我是創作團隊中的一員,但肯定不是唯一。我、制片人、執行導演、分鏡導演、攝影師、燈光師 …… 我們的價值觀是一緻的,雖然我們的審美可能有很多差異,但也有一個共同的底線。我們的團隊是共同成長、共同學習的,每個人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
像這一季的節目,我也給很多專業的朋友看過。有人評價爲有一種鏡頭的 " 呼吸感 "。大家都說," 祝賀你們在影像上又往前走了一個台階 "。
紀錄片《風味人間 5 · 香料傳奇》劇照。(圖 / 受訪者供圖)
香料是美食的濾鏡
這一季節目中,幾乎所有香料我都嘗過。尤其在寫詞階段,我一看到桌上擺着什麽莫名其妙的東西,就知道了 ——這是讓我來吃。有的是吃,有的是聞味兒,都是爲了把旁白寫得精确一點。
在做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很多東西你深入其中就會覺得更有趣。比如在拍花椒的時候,我們想去探尋它的發源地,想去印度拍,爲此一直在努力,但簽證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最後是在斯裏蘭卡拍的。
後來我們發現,如果用紅胡椒來講胡椒的故事,是個更棒的角度。柬埔寨某個地方的紅胡椒是最好的,顆粒度、辛辣的感受、釋放的香氣,都很好。我們一查,發現其實紅胡椒并不是真正的胡椒,它曾經是一種 " 高仿 ",如今卻比胡椒賣得更貴。所以,有時候你會發現,世界真的大到超出我們的想象。
(圖 / 紀錄片《風味人間 5 · 香料傳奇》)
我覺得,香料是我們看美食的一個濾鏡。人們通過香料抵達食物,再看到人間。
不經過烹饪加工就直接吃的食物是極少的。所以香料是肯定不會死的,隻是用量的多少(改變了),從過去的大量使用,到現在人們很克制地使用,這都是烹饪之美。香料的不同層級,是今天的美食帶給我們的高級享受。
香料在人類食物裏起的作用太多、太複雜了。首先,它是下飯的東西,能讓我們在攝取能量的時候産生多巴胺;其次,它有時候能讓人們辨認出家族,一些族類有某些東西是不會吃的;第三點可能有點虛妄,我會想到中世紀的人類,爲了追尋香料費了那麽大的勁,它讓人類戰勝對海洋的恐懼,甚至還發現了新大陸。好多東西看上去特别無聊,但其實特别有意思。
我自己的習慣是,将食物作爲出發點,從而看到人和人之間的差異。我從來沒把美食和人物分開過,它們一定是結合在一起的。它們就像我講的故事中的角色,在食物中一樣能夠看得見悲歡離合,能看到忍耐、緊張、恐懼、迸發,它們跟人一樣。
運營:鹿子芮;排版:方糕
原标題:《紀錄片導演陳曉卿:我從沒把美食和人分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