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國慶小長假,華爲新手機熱度持續不減。
證明餘承東在 HDC 2023 開發者大會上說的 " 輕舟已過萬重山,華爲手機走在回歸道路上 " 并非吹牛,IDC 中國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 年第二季度,華爲手機市場份額同比暴漲 76.1%。Counterpoint 一位分析師預計,如果供應順利,Mate60 系列的銷售會比其它款都要更好。
随着華爲的大火,也帶動了衆多供應鏈企業的大火,無論是京東方還是立訊精密亦或者中遠海運," 華爲概念股 " 股價在 8 月 29 日華爲官宣後接連多個交易日出現連漲。
其中以爲華爲提供衛星應用産品和解決方案的華力創通漲幅最高,一周内漲幅超過 120%,本文将梳理這些 " 華爲概念股 " 的企業們,今年上半年具體表現。
華爲概念股砥砺前行
京東方是華爲今年新晉的供應商,在華爲旗艦機 Mate 系列手機中,使用京東方的屏占比超過 15%,但京東方在上半年的表現卻不太盡如人意。上半年總營收爲 801.8 億元,同比下滑 12.48%,兩年前同期的營收爲 1086 億元,去年同期則爲 916.1 億元,下滑明顯。歸母淨利潤 7.358 億元,下滑了 88.84%,不及兩年前 129.2 億元的零頭,去年同期爲 65.96 億元。
造成京東方營收和利潤雙雙下滑的是其毛利率和淨利率的雙降。上半年京東方的毛利率爲 9.03%,而前兩年的毛利率分别爲 30.56% 和 18.68%,呈逐漸下滑趨勢,相比兩年前,下滑超 21 個百分點。淨利率也由兩年前的 15.60% 下降至 -2.08%,降幅同樣明顯。
截至 9 月 27 日收盤,京東方股價爲 3.80 元,距其 12.6 元的股價高點,已經跌去 70%,市值蒸發 3358 億元。
立訊精密 2011 年通過收購切入華爲供應鏈,2018 年獲華爲全球核心供應商金獎,算是華爲的老牌供應商。和京東方差強人意的表現不同,上半年立訊精密表現出色。總營收 979.71 億元,同比增長 19.53%;歸母淨利潤 43.56 億元,同比增加 15.11%;扣非歸母淨利潤爲 41.54 億元,同比增加 22.48%。
但需要注意的是,立訊精密的毛利率和淨利率同樣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今年上半年毛利爲 10.64%,淨利率爲 4.82%,分别下降 1.77 和 0.32 個百分點。而此前四年毛利率分别爲 19.24%、18.18%、16.19% 和 12.47%,遞減下滑趨勢明顯。前四年淨利率分别爲 7.24%、7.19%、6.99% 和 5.05%,同樣是呈等差數列型遞減,這或是立訊精密需要提升的地方。
和 2020 年 63.53 元的股價高點相比,立訊精密的股價也跌去不少,截至 9 月 26 日收盤,股價爲 29.69 元,跌幅達 53%,市值縮水 2395 億元。
這兩家是華爲手機零部件供應商,而華力創通則是爲華爲提供衛星通訊服務,也是手機信号業務中的重要一環。2023 年上半年,華力創通總營收 2.211 億元,同比增長 1.3%,歸母淨利潤 -1225 萬元,同比下滑 55.63%,營收微增,淨利潤大幅下滑,說明華力創通的毛利率和淨利率均出現較大下滑。上半年華力創通毛利率爲 37.57%,同比去年同期的 41.26% 下滑了 3.96 個百分點,-5.29% 的淨利率在去年 -3.73% 的基礎上再次大幅下滑。
即便華力創通在短短一周内股價暴漲近 120%,整體上來看,華力創通的股價還是出現了下跌,高位時,其股價高點爲 31.64 元,截至 9 月 26 日收盤股價爲 25.16 元,整體下滑 20.5%。單就是這樣的股價震蕩,在華爲概念股中已經算是表現不俗的 " 異類 "。
投資人史保剛表示,受國際環境影響,對華爲概念股的業績多少會有影響," 華爲手機的市場占有率因華爲被制裁下滑嚴重,這說明華爲被制裁的這幾年出貨量下滑,相關概念企業對華爲的供貨不可避免受到影響,而在資本市場上,業績表現是影響其股價的關鍵因素。"
手機供應鏈企業正在 " 抱團取暖 "?
以上隻是三家爲代表的華爲手機供應鏈企業的業績,BT 财經梳理了 31 家手機供應鏈核心企業上半年的業績,發現有 18 家企業上半年淨利率同比大幅下滑,有 9 家企業出現虧損。此前《華爾街日報》也曾報道稱,受智能手機市場低迷影響,連芯片巨頭高通都因手機業務下滑,進行了新一輪裁員。索尼甚至給出了悲觀預測,手機市場的真正複蘇,最早可能是在 2024 年,也可能會更遲一些才能到來。
IDC8 月 30 日發布數據稱,2023 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預計比 2022 年減少 4.7%,降至 11.5 億部,創 10 年來的新低。背後原因是全球範圍的通貨膨脹和經濟增長預期偏弱。雖然它預計到 2024 年手機出貨量将會恢複,但未來 5 年的年均增長率僅爲 1.7%。
早在去年年底,手機行業就對今年市場複蘇充滿期待,但從上半年多家手機供應鏈企業的業績表現來看,手機市場并沒有回暖,手機廠商以及上下遊供應鏈都看好今年下半年的手機市場,但在全面放開,經濟逐步複蘇的上半年考試 " 不及格 ",想要下半年終考考滿分,難度不是一般地大,想要徹底擺脫疲态,依然很難。
根據研究機構 Counterpoint Research 發布最新報告顯示,截至 2023 年二季度末,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銷量已連續八個季度下滑。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 14%,達到 2.802 億部,智能手機行業面臨嚴峻的挑戰,其相關供應鏈企業的經營或多或少受到影響。
金融分析師許藝認爲智能手機銷量的下滑和智能手機的飽和有關," 随着智能手機市場的不斷擴大,許多人都已經擁有了智能手機,甚至已經更換過多次。因此,潛在的消費者越來越少,市場逐漸飽和。如今智能手機技術在提高,其價格也相應上升。讓很多消費者變爲理性消費,同時因爲現在手機使用壽命延長,更新周期變長,也造成了智能手機銷量的下滑。當然還有芯片短缺的問題,同樣影響智能手機的銷量。"
值得一提的是,衆多手機供應鏈企業因爲智能手機連續 8 個季度出貨量出現下滑,庫存成了供應鏈企業難以消化的難題,未來或将進行新一輪的價格戰,低利潤或在很長一段時間内存在。爲擺脫對手機廠商的依賴,不少手機供應鏈企業,開始逐步擺脫對手機的嚴重依賴,智能家居、車載業務以及 VR/AR 成爲新的業務增長點。比如京東方,在智能座艙、折疊等創新領域不斷發展,車載業務所占比例逐漸加大,已與全球百餘家車企進行合作,2022 年車載業務出貨量和出貨面積均居全球第一,手機業務隻是其衆多業務中的一項。
受困于手機業務的 " 價格戰 ",京東方等手機供應鏈企業的淨利潤逐年下滑,多元化布局,或是他們提升利潤的新突破,未來利潤率有望得到鞏固和提升。
拐點在下半年到來?
好在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衰退情況有放緩,近 5 個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的增幅分别爲 -14.8%、-11.4%、-12.8%、-12.1% 和 -2.1%,今年第二季度下滑幅度已經近兩年來新低,環比上一季度的下滑 12.1%,本季度跌幅隻有上季度的零頭。國内手機上市企業二季度的業績表現普遍好于一季度,在全球範圍内來看,也幾乎吻合市場大環境。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爲 2.582 億部,同比下降 10%,環比一季度,跌幅收窄不少。
" 随着華爲的強勢崛起,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或将大幅提升,這對手機供應鏈企業來說或将迎來轉機。" 許藝認爲華爲 Mate 60 的出現,對上下遊供應鏈都将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今年 6 月,華爲上調了全年的手機出貨量目标,表明華爲對下半年出貨量信心十足,這一信心來自 Mate 60 的推出,據了解,目前這款新機已經預售超 1700 萬台。受此影響,華爲供應商對下半年智能手機市場也表現出樂觀态度,有的供應商已經擴大零部件生産。比如京東方,上半年,京東方 AMOLED 面闆出貨量僅爲 5 千萬片,但京東方透露預計全年出貨量爲 1.2 億片,這意味着下半年京東方 AMOLED 面闆出貨量将突破 7000 萬片。
7 月 20 日,由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商務部和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的《關于促進電子産品消費的若幹措施》,7 月 31 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家發改委的《關于恢複和擴大消費措施》,并強調 " 繼續把恢複和擴大電子産品消費放在重要位置 "。這是國家政策層面上對智能手機的刺激和鼓勵,也讓衆多手機供應鏈企業吃下定心丸。多家手機廠商和供應鏈企業均調高了出貨目标,釋放出積極的信号。
但有業内人士指出,供應鏈采購先于手機生産,即便是下半年手機生産和銷售成果驚人,也無法直接帶來收益,隻能對其長期經營帶來利好。
供應鏈企業打鐵還需自身硬
在 8 月底 9 月初的一波漲停潮中,BT 财經梳理發現,涉及的部分概念股并非華爲直接供應商或與華爲手機業務并無直接關系。在衆多概念股中,此前華映科技、日久光電、新綸新材已明确進入華爲供應商體系,但這些企業都未披露來自華爲業務的份額。
華映科技在回複投資者提問時對來自華爲的業務占比不予披露,日久光電甚至不予披露産品是否供應華爲新機,新綸新材則模糊表示,供應華爲的産品量較少,對是否供應 Mate60 Pro 等華爲新機不否認也不承認。
華力創通 9 月 5 日曾發布公告稱,年内與某客戶簽署《采購主協議》,截至公告披露日,在連續 12 個月内累計收到該客戶采購訂單總金額約 2.1 億元,超過公司去年經審計主營業務收入的 50%。業界認爲 " 某客戶 " 是誰懂的都懂。
上半年,華力創通業績表現不佳,營收微增 1.3%,虧損同比擴大 55.63%,衛星導航等多類産品毛利率下降。對此華力創通在财報中解釋稱," 市場環境多變,公司受客戶項目進度變化影響,部分項目交付延後,産品交付不及預期,導緻營收規模相對較小,此外,因市場對産品先進性和技術複雜性的更高要求,成本一定程度上升。"
結合其他被市場熱炒的概念股來看,今年上半年業績表現同樣未達預期。下半年能否受新機的推動帶來轉變依然存疑。有機構指出,市場傳聞預期過于樂觀,對供應鏈的長期影響仍需要評估。甚至有分析師認爲華爲新機預期或過于樂觀。" 在沒有海外銷量支撐的情況下,這個數據隻能說是美好的預期。"
此前 Counterpoint 預測,Mate 60 系列的銷量約爲 700 萬至 900 萬台,其高級分析師 Ivan Lam 認爲," 如果供應順利,銷量應該會高于上一個版本。華爲的産業鏈較爲複雜,但基本上,主要供應商都有機會受益。"
" 一個企業帶動整個供應鏈或整個行業的作用有限,國人對華爲有很深的民族情感,但也不能盲目熱捧華爲,更不能盲目蹭華爲的熱點,很多企業不願承認與其有關聯,是爲了保護他,畢竟外部環境大家都知道,這也是國人一種質樸的愛國方式。" 一位不願具名的分析師這樣分析華爲對整個供應鏈的影響,認爲或很難達到拉動整個供應鏈的作用。
從華爲在 8 月底發布新機至今,華爲概念股熱度逐漸褪去,諸多概念股股價也開始回落,短期蹭熱點的效益很難維持,打鐵還得自身硬,隻有業績過硬才能赢得資本市場的信心,但不管怎樣,都希望下半年手機市場能夠真正回暖和複蘇,這對整個産業鏈都是久旱逢甘霖。
文丨 BT 财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