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 8 月,一家南方的車企扛不住,開始進行史上最大規模的裁員:
能走的幾乎都走了,不能走的接受降薪,苦苦熬着。
有一個堅持到了現在的老員工,上個月和穆弘一起嗦螺蛳粉,邊攪拌均勻鹵汁邊說,那年拿到的工資,隻夠吃公司外面的沙縣小吃。
裁員可能也有周期,每隔幾年就來一下。十二年後的 2023 年一開年,汽車職場又一次出現大規模的 " 隻出不進 ",包括不少被認爲生存狀态不錯的大廠。
到了第二季度,很多車企開始悄悄裁員。穆弘粗略統計了下,上半年變相和正式裁員的加在一塊,進行了裁員的車企不低于 60%。大部分車企隻有裁的幅度大小之分,沒裁的隻有少數。
汽車中年人的焦慮,從打螺絲的車間,蔓延到銷售崗、行政崗,研發售後。
第一波沒有被裁的汽車人,内心也慌得一筆。企業開工不足,不賺錢甚至虧着錢,縮減支出是正常動作;沒過多久又可能推出第二波裁員名單,範圍更廣,人數更多。
誰能肯定時代的那粒灰塵,不會落到自己頭上呢?
01. 多多少少都在裁
3 月開始,就陸陸續續傳出車企開始裁員。
有些被曝光了,比如福特中國等。大部分沒有對外公布,比如某車企 5 月就在銷售公司裏裁掉了 1000 人。
對于一家銷售公司不過 3000 人的公司,力度已經相當大。但對于車企動辄 3、4 萬員工來說,整體比例不高。
被裁的汽車人開始奔波,如果在本地找不到合适的崗位,就隻能遠走他鄉,試一試運氣。
北京的去了上海,廣州的去了北京,上海的又跑到深圳,投簡曆、内推,幾個面試時間協調,輾轉在高鐵、機場,和陌生的城市之間。
大部分人無功而返,如果能找到新工作已經萬幸,而他們的家庭,都留在了原來的城市。
有一家日系車企也在 4 月進行了裁員,不過他們先從工廠開始。銷量大幅度下滑,工廠開工不足,大量工人無活可幹。
又過了兩個月,市場還是沒有好轉,銷量在繼續下滑。這家車企内部,已經傳出風聲,可能進行更大範圍的裁員,臨近退休的員工将是此輪的主要對象。
那種将落未落的消息,很快成爲了這家車企四萬員工繃緊的弦。
7 月 25 日,網上又爆出廣汽豐田裁員,人數可能達到 1000 人。廣汽豐田去年銷量超過 100 萬輛,今年狀況也好于大部分車企,普遍被認爲是 " 活得不錯的公司 "。
悲觀者認爲,連廣汽豐田都開始裁了,汽車行業可能隐含着更大的暴風雨。
随後,針對 " 大規模裁員 " 的傳聞,廣汽豐田官方回應稱,本次裁員是公司正常的階段性調整,對象爲部分勞務派遣員工,并未涉及正式員工。根據市場形勢的變化,廣汽豐田經過慎重考慮後,依照與勞務派遣公司的協議最終停止了部分派遣。
不過,盡管車企普遍采取了财務收縮策略,進行裁員,但大部分還在正常經營的車企,裁員的人數并算多。
很多車企高層其實很清楚,中國汽車随着經濟的波動,每隔幾年就有一個相對困難的時期,這是經濟發展正常的曲線。
度過這個艱難期,市場往往會迎來新一波的上漲。在低谷時如果不沉住氣,導緻企業元氣大傷,就可能錯過下一波的增長。
現在,可能就是谷底,再熬一熬就開始回暖了。7 月 24 日,高層大會傳出消息,汽車将成爲下一波刺激消費的核心闆塊。今天,汽車股集體大漲。
02. 結構性低迷
今年上半年汽車整體市場并不算差,銷量增長了 9.8%,算是一枝獨秀。
但很多車企卻異常艱難,特别是合資品牌,銷量和利潤都被擠占,忽然就發現,公司面臨的可能不是經濟波動問題,而是生存問題。
核心原因在于,大部分合資車企,産品開發沒能趕上中國新能源智能化的發展。不少合資車企的新能源智能車,和中國品牌相差了兩三年。
雖然有人對彩電、冰箱上車有些不齒,認爲它不是一輛真正的汽車,但市場就是喜歡,這個不需要理由。
合資品牌盡管有新能源車,但要開發出符合中國市場需求的新能源車,跟得上中國市場,至少需要兩三年。
這個時間,就是留給合資品牌僅剩的時間。如果頭部新能源車企加快搶奪市場,合資車企可能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價格戰是搶奪市場份額最有效、最快速的辦法,今年上半年的幾輪價格戰,已經讓傳統車企快速交出了市場。
" 鲶魚 " 特斯拉仍可能發動新一輪的價格戰。在第二季度财報電話會議上,馬斯克說特斯拉将會進一步降價。
特斯拉的毛利率仍然高達 18.2%,超過了大部分傳統車企,它有足夠的資本發動大規模的價格戰。馬斯克用利潤換規模的戲碼,可能是未來兩三年的主要手段。
更令傳統車企難受的是,能否熬過特斯拉等新能源車企的狂轟濫炸。特斯拉賺錢能力已經遠高于傳統車企,但它是在研發支出高達單車 1.5 萬元,高出汽車平均水平 2 倍的基礎上獲得的,也就是說:
人家比你帥,還比你有實力。
怎麽留在牌桌上,可能是所有全球巨頭要好好考慮的問題。不過,隻要留在牌桌上,就有機會。至少現在,一二線合資品牌都還在。
跟穆弘一起嗦粉的朋友說,車企上上下下很正常,三五年就是一個輪回。當年有多慘,後來就可能有多風光。他自己幾年前吃不上沙縣小吃,現在吃鹵粉可以加個蛋了:
很多至暗時刻,過了再回頭看,也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