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4 日,全新換代的蔚來 ES6 正式上市後,有這樣一則真實故事。
在廣東佛山有這樣一家蔚來店,在店的銷冠稱:" 單是店裏就有 60 多位理想 ONE 車主,在增購或換購時變成了蔚來車主。"
這讓筆者不禁想起曾幾何時被業内議論紛紛的增程和純電路線之争。這 60 多位理想 ONE 車主,也就是早期的增程車主,用實際行動改換了純電陣營。也可以肯定的是,這也不僅限于 60 多位理想車主。
增程式有一定的市場
先來看增程式車型的市場表現。
2021 年其銷量突破 10 萬輛,2022 年銷量再次實現翻倍增長達到 25 萬輛,在新能源汽車總銷量中占比也不斷提升,2022 年占比來到 3.6%。
今年第一季度的增程式銷量我們無法具體統計,但從銷售增程式車型的幾個頭部車企來看,應該也還在持續增長階段。
第一季度,理想汽車共交付新車 5.26 萬輛,同比增長 65.8%。零跑方面,零跑 3 月初推出 C11 增程版,據官方數據增程式車型占據了零跑 C 系列訂單超 50%。其它的還有問界、哪吒、深藍、岚圖等等,都有所布局增程式車型。
作爲造車新勢力之一,理想汽車算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其它新勢力品牌都在全力研發純電汽車技術,可理想汽車偏偏對增程式汽車情有獨鍾,旗下車型均采用增程式驅動。
同樣,增程式車最受益的也是理想汽車。在其發布的 2023 年第一季度财報上,理想汽車 2023 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 187.9 億元,同比增長 96.5%。2023 年第一季度理想汽車共計交付 52584 輛新車,同比增長 65.8%,實現單季交付最佳成績。
當然,理想之所以能大賣,也還跟産品懂需求有關系。不單是動力系統,其配置、尺寸等都專注年輕奶爸們的需求,包括品牌的社交屬性。這也使得理想成爲造車新勢力中最先盈利的,今年第一季度淨利潤達 14.1 億元。
今年 1 月份,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還聯合編制發布了《中國增程式電動汽車産業發展報告》,指出伴随着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和增程式技術路線優勢逐漸顯現,越來越多的國内汽車企業開始布局增程式産品。預計到 2025 年,增程式電動汽車銷量有望突破 50 萬輛。
可要知道的是,在此前業内大多都認爲增程式車型是落後的技術。即使越來越多的車企布局增程式,從增程式車型代表的車型理想 ONE 推出市場那一刻起,關于增程式車型的争議就從未間斷過。
過渡時期的用戶需求
的确,這并不是什麽很新的技術。
增程式車型的驅動方式主要由發動機和發電機組合驅動,當電池電量充足的時候,車輛則采用純電模式。當電池電量不足的時候,工作原理是增程模式,即通過燃油發動機帶動發電機爲電池充電,進而推動電動機以及車輪實現驅動。
通俗點理解,增程式車型的發動機并不參與驅動車型,它就是随時作爲一個移動的汽油發電機來使用。
正是由于這種驅動方式,使其依舊對燃油發動機存在依賴,實際上并沒有走向真正的綠色環保,其更像是處于燃油時代和純電時代的過渡性産品。
但對于用戶而言,他們更多的并不會在意這款車型是否真正的綠色環保。" 買理想之前,幾乎不知道增程式是什麽 " 很多車主是這樣的狀态。
在跟多地方,因爲增程式純電續航達标,它也可以上新能源牌照,也沒有純電的裏程焦慮,可以做到用戶希望的遠近皆可去出行狀态。隻要有穩定的充電條件,它也能給到用戶純電車型一樣的使用感受。
在全電動時代到來之前,增程車型很大程度解決了當下純電動車面臨的痛點,這也是它在市場有一席之地的原因。
" 增程式雖然被業内認爲技術落後,更談不上先進,但用戶依然會爲增程式買單,歸根結底原因是電池技術還有待突破,用戶對于續航還是有焦慮。目前階段,車主們也認爲增程式是高度符合現在純電發展瓶頸趨勢的。" 一位理想員工這樣告訴筆者。
在車主們看來,純電的續航需要做到實際至少 600 公裏以上,20 分鍾内可以快充到 80%,才能算是技術性突破。對于用戶而言 " 實際線航+快 / 方便+價格合理 " 是最重要的。
純電崛起差距變小
如果說在前幾年,純電車型在續航以及充電方面一直是新能源用戶選擇上的短闆,那麽如今的純電車型在體驗方面已經有着很大的完善,幾乎每家新能源車企都有着動辄 600 公裏的純電續航和 30 分鍾充到 80% 的充電效率。
就如 60 多位理想車主換蔚來而言,2018 年 5 月 20 日,蔚來的首座換電站才在深圳南山科技園落成。如今截至 3 月 31 日,蔚來在全球已布局換電站 1339 座,其中高速公路換電站 351 座,換電站也升級到了第三代。
并且,蔚來還決定 2023 年新增 1000 座換電站,到 2023 年底累計建成超過 2300 座換電站。
顯然,2018 年蔚來用戶的換電體驗和今天有着龐大數量換電站的體驗不可同日而語。尤其是在一線城市,換電站幾乎遍布了一些其他品牌用戶的出行範圍。
如果說在 2018 年時,隻在蔚來、理想中間選擇徘徊的用戶沒得選,那麽現在面對有着龐大換電站基數蔚來,他們有的選。
并且,從自身情況來看,增程式電動車也受到了市場及政策的影響,畢竟增程式技術并沒有實現真正的零排放。
去年 3 月份,上海市政府發布《上海市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實施辦法》,給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一記重擊,同時 " 若消費者已擁有一輛用上海市非營業客車額度注冊登記的燃油車,購買混合動力汽車(含增程式)将不再符合申請專用牌照額度的條件 ",并從 2023 年起插混車不再發放專用牌照額度。
這一政策的發布可謂是混合動力汽車的黑天鵝事件,注定會對理想在上海市的銷售産生不利影響,後續其他城市是否會跟進此項政策我們不得而知。但至少,作爲我國的經濟中心,上海已經開了頭。
所以即使對增程式賴以生存的理想,也已經開始了純電車型的戰略布局。
而對于新能源用戶,當兩條線路的車型在實際體驗上差距并不大時,轉成純電動車型也是最終的歸宿。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