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可用空間不足,建議清理出足夠的空間後再繼續使用微信。」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曆,因爲手機存儲空間有限,每隔一段時間就得手動清理才能繼續使用微信。
其實不光是微信,如今手機應用體積不斷增大,加上長時間使用後積累下來的應用緩存,手機存儲空間被快速占用,導緻手機出現卡頓、部分應用無法運行的情況頻繁出現。
圖源:微博
除此之外,各品牌都在專注提高手機的影像實力,比如小米已經開始在低端機型中采用兩億像素的傳感器,拍出來的照片自然要占用更多存儲空間。
上述每一項需求都在壓榨着手機的存儲空間,大部分手機廠商爲了應對這一現象,掀起了普及大存儲手機的潮流。2023 年,Redmi Note12 Turbo、真我 GT Neo5 SE、努比亞 Z50S Pro 等多款 1TB 手機接連問世,以提供超大存儲版本的方案解決人們的「存儲焦慮」,但有一個品牌卻反其道而行。
圖源:Apple
近日,蘋果公司發布了名爲「iPhone 15 Storage | Don ’ t Let Me Go | Apple」的宣傳視頻。視頻大緻意思是:即便是 128GB 的基礎款 iPhone15,也能通過購買 iCloud 雲存儲實現存儲海量照片的需求。
說實話,看到這廣告,小雷第一個想到的就是 " 蘋果的 8GB,跟别人家的 16GB 一樣 " 的梗。盡管蘋果的宣傳聽起來似乎有那麽一些道理,但用雲存儲真能成爲超大本地存儲空間的「平替」方案嗎?換句話說,消費者爲何放着 1TB 的版本不買,非要買 128GB+ 每月付款的 iCloud 混合方案呢?蘋果的理念,恐怕有些掩耳盜鈴。
小雷特地咨詢了親友和同事的手機存儲情況,再加上自己的使用習慣,大緻得出了占據當前手機内存容量的「元兇」,主要以「應用 + 數據」和「媒體文件」爲主。前者是應用文件和使用應用過程中産生的緩存、使用數據;後者則是視頻、照片等媒體文件。
相較而言,「應用 + 數據」對手機本地存儲空間的要求更高,除了卸載掉一些不常用的應用、清理應用緩存外,似乎很難通過雲存儲解決應用所占據的空間。哪怕許多手機品牌已經支持雲備份微信數據,但操作起來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而「媒體文件」則是雲存儲方案的常客,在手機本地存儲空間有限的情況下,将視頻、照片上傳至雲存儲,确實能給手機省出大量的存儲空間。不過,目前手機廠商們提供的免費存儲空間基本在 5GB 左右,對于有大容量雲存儲需求的用戶來說,5GB 顯然是不夠用的。假如要說到花錢購買更高規格的雲存儲,那麽每個品牌提供的方案就有所不同了。
圖源:雷科技制作
小雷對目前幾家主流手機廠商提供的雲存儲費用進行了統計,可以看到手機廠商們一緻提供了 5GB 的免費空間,以滿足用戶基礎信息、通信錄等資料的備份需求。在付費套餐方面,分别以 50GB、200GB、2TB 幾個檔位爲主。
從價格來看,最良心的是綠廠,2TB 的年費隻要 399 元。最貴的是蘋果和小米,2TB 年費直接來到了 816 元。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品牌雲存儲價格小雷均是直接選取連續包年的價格,如果按單月計算或者疊加活動,具體價格或許會有些許出入。
當我們知道了雲服務的大緻價格,想要衡量「大存儲手機」和「小存儲手機 + 雲存儲」兩種方案的性價比就比較清晰了。小雷根據雲存儲價格分别選取了比較有代表性的兩個旗艦基礎款機型:iPhone 15 和 OPPO Find X7。
從上圖可以看出,蘋果旗艦機型 iPhone 15 升級内存所需成本相對較高,差價來到了 2000 元,是 200GB 雲存儲年費的 7.9 倍。也就是說,升級内存的差價足夠用戶購買近 8 年的雲存儲,考慮到大多數人的換機頻率,采用「小存儲手機 + 雲存儲」方案可以給用戶省下大約 1000 元。
而 OPPO Find X7 不同内存版本間的差價較小,256GB 和 512GB 售價僅相差 300 元。與用戶購買 2 年 200GB 雲存儲的價格相當,雲存儲帶來的性價比大大削弱。在價格相差不大的情況下,相信大部分用戶都會選擇本地存儲容量更大版本的手機型号。
因此,選擇「大存儲手機」還是「小存儲手機 + 雲存儲」方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品牌對不同内存容量手機的定價。如果價格相差不大,那麽用戶選擇「小存儲手機 + 雲存儲」方案,反而會付出更高的成本。
雲存儲作爲手機存儲解決方案,深受用戶好評,尤其是品牌自帶的雲存儲方案,使用起來那叫一個「無感」。但在價格幾乎一緻的情況下,似乎多數用戶還是更願意選擇大存儲手機。
圖源:華爲
在小雷看來,這主要是兩者在使用方式上存在一定差異。
首先,大存儲手機能令用戶毫無顧慮的存放照片、視頻、資料等各種類型的文件,無需擔心随時可能彈出内存不足的提示。并且調度使用起來非常方便,不會受網絡、信号等外部因素影響,也不用擔心數據傳輸可能帶來的隐私安全問題。
而雲存儲則需用戶将内容上傳至雲空間,當你想要查看雲存儲中的某張圖片或某個視頻時,需要經過網絡重新下載緩存,與本地存儲相比,這個過程顯然會更耗時且不穩定。與此同時,因爲數據保存在雲端服務器,存在隐私安全、數據丢失等風險,哪怕這個概率很低,但出于趨利避害的天性,還是會對人們選擇雲存儲造成一定影響。
除了使用方式存在差異外,消費者心理也是雲存儲被冷落的因素之一。包括小雷在内,許多人的消費觀念更傾向于一次性買斷,每月付費雖然在短期内支出的成本更低,但總會給人一種手機還沒完全屬于自己的感覺。
其實對于多數人而言,選擇相對較大存儲空間的手機已經足夠日常使用。在如今高度内卷的手機市場,1TB 已經不再是少部分高端機的專屬,便宜又大碗的 1TB 中端手機有非常多的選擇。
雲存儲确實可以一定程度緩解「存儲焦慮」,但使用起來終究沒有本地存儲便捷。小雷個人認爲,在預算相當的情況下,優先選擇大存儲手機是更好的選項,而雲存儲則可以當作存儲不足時的備選方案。
目前除了主流手機品牌推出的雲存儲方案外,市面上還存在許多第三方雲存儲提供商。但無論是哪家的雲存儲方案,在使用體驗和隐私安全方面都無法做到令消費者百分百滿意的地步。
在小雷看來,如果要将「小存儲手機 + 雲存儲」方案變爲現實,除非雲存儲演變成外挂硬盤的存在,能夠随調随用,就像手機存儲空間一樣方便,甚至支持更多第三方應用一鍵調用,這樣或許才有望令該方案變爲主流購機選擇。否則「小存儲手機 + 雲存儲」方案大概率隻會停留在品牌宣傳視頻上。
圖源:三星
使用本地存儲除了 " 不需要任何額外操作 " 的方便外,還更安全,我們至少不用過多擔心隐私洩露等問題。
當數據上傳雲端,數據安全洩露的風險理論上一定會增加:雲存儲服務商(包括雲存儲平台、底層的存儲器件等供應商)、通信管道都可能出現信息洩露,當然,現在的信息安全技術已經給了足夠的保障,不過百密一疏,安全這事兒沒有絕對,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還有從心理層面來說,數據上傳到雲端,總讓人不放心。
其實可以看一個例子:持有比特币的用戶是最在意數據安全的,因爲數據丢了,錢沒了,但很多比特币用戶會用冷錢包,其跟熱錢包相對應,也被稱離線錢包或者斷網錢包,需要依靠不聯網的電腦 / 手機等 " 冷設備 ",确保網絡不能訪問到用戶私鑰的錢包。雖然很多數字貨币平台都宣稱絕對安全,但用戶丢失比特币的新聞不勝枚舉,有的平台甚至會通過一些歪門邪道的手段去竊取用戶的數字貨币。
比特币都能丢,其他數據在雲端就絕對安全嗎?
這樣看,似乎買大存儲的手機是最佳選擇。然而随着存儲芯片和内存芯片價格的提高,2023 年被戲稱爲「白菜價」的大存儲手機應該是很難再看到了。據供應鏈消息稱,經曆一年多的供過于求之後,三星電子的 NAND 閃存售價一度持平成本,因此其計劃與大客戶進行談判,将價格拉回到合理水平上(至少漲價 20%),而海力士、鎂光等廠商預計也将采取類似的舉動。
當大存儲手機迎來全面漲價,雲存儲或許又會成爲消費者們的新寵兒。但小雷還是保持同樣的觀點:雲存儲可以當作存儲不足時的備選方案,但梭哈「小存儲手機 + 雲存儲」方案很可能會在影響手機體驗的同時,增加你的用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