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世界杯落幕,年節将至。冬季本是啤酒的銷售淡季,而今年年底,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加上世界杯、元旦、春節的三重助力,落寞許久的啤酒闆塊重新煥發了生機。
啤酒股漲勢兇猛,11 月以來到 12 月的最後一個交易日,華潤啤酒(0291.HK)累計上漲 47.43%,重慶啤酒(600132.SH)累計上漲 45.71%,青島啤酒(600600.SH)和燕京啤酒(000729.SZ)也分别上漲了 31.42% 和 24.50%。
同一時間,與啤酒緊密相關卻常常被忽略的一個行業誕生了一隻新股,股價如坐上火箭一飛沖天,即 " 麥芽第一股 " 永順泰(001338.SZ)。永順泰主營啤酒麥芽的研發、生産和銷售,11 月 16 日才在深交所主闆上市。
啤酒大漲,麥芽沾光。正值世界杯開幕前夕,永順泰上市當日便上漲 43.99%。世界杯期間(11 月 21 日 -12 月 16 日)股價更是猛漲 87.04%。截至 12 月 30 日收盤,永順泰股價為 21.12 元 / 股,較發行價 6.82 元 / 股翻了三倍還多。
實際上,麥芽行業是個冷門行業,隻是許多農業公司的附屬業務,主營麥芽生産的上市公司目前隻有永順泰一家,因此公開數據較少。但其銜接着非常重要的兩個行業——上遊的大麥行業與下遊的啤酒行業。
啤酒麥芽大多由大麥制成,大麥是啤酒最重要的原料之一。我國是啤酒消費大國,每年消耗啤酒數千萬噸。同時我國又是大麥進口第一大國,大麥産量低,進口依存度超過 80%,據海關總署統計,2021 年累計有 1248 萬噸的大麥從法國、加拿大、阿根廷等國家進口到中國,涉及金額達到 35.55 億美元(折合人民币 247.52 億元)。
我國的啤酒需求量與大麥産量嚴重不匹配,這種矛盾既為麥芽企業的經營制造了困難,也創造了機會。我國麥芽行業有哪些特點,上下遊産業對其造成了怎樣的影響?我國哪些地方還在種植大麥,未來又能否擺脫進口依賴,找回麥芽自由呢?
一、啤酒的骨架,磨人的麥芽生意
麥芽被稱為 " 啤酒的骨架 "。啤酒主要的制作原料包括麥芽、水、啤酒花、酵母,其中麥芽的質量直接影響着啤酒的顔色、香氣、尾韻等各個方面,也是原料成本中占比最大的一項。
青島啤酒曾披露的成本結構顯示,在啤酒的制作成本中,包裝材料、人力和運費等占到一半左右,主要原料的成本占到 24% 左右,其中麥芽就占 14.49%。
圖片來源:青島啤酒财報 來源:民生證券研究院
每年中國有數千萬噸的啤酒流向市場,由此創造了巨大的麥芽需求。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 年我國啤酒産量達到 3562.43 萬噸。如果按照啤酒釀造每噸添加 70 千克麥芽計算,全國啤酒麥芽的需求量約為 249.37 萬噸。
啤酒行業集中度非常高,中國前五大啤酒公司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嘉士伯在 2020 年中國啤酒市場中占有超過 90% 的市場份額。麥芽行業的格局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下遊啤酒客戶扶優劣汰的影響。
麥芽企業與啤酒企業一般采用直銷模式。麥芽企業在上一年與客戶通過招标、談判等方式确定下一年的銷售品種、銷售量和銷售價格,并簽訂框架性合同。頭部啤酒企業為保證供貨的連續性和質量的穩定性,通常會選擇産能較大、質量穩定的麥芽廠商進行合作。
經過多年的發展,麥芽行業逐漸形成了 " 兩超多強,地域性小公司并存 " 的格局。根據企查查的查詢結果,目前處于正常經營狀态的麥芽企業有超過 1200 家,然而 2021 年,永順泰、中糧麥芽、大連興澤、海越麥芽和江蘇農墾前五大企業的産量就占到了 65.76%。
圖:2021 年麥芽行業五大生産商及産量及占比 數據來源:啤酒工業信息網 制圖:钛媒體平台運營部
耐人尋味的是,上述麥芽五大生産商中并沒有啤酒企業。
通常,許多産業鍊下遊企業為了控制原料成本、确保穩定生産,都會向上遊拓展,但是啤酒企業卻對麥芽生意熱情不高。偶爾涉足也隻是蜻蜓點水,規模不大。
國内稍具規模的啤酒集團旗下麥芽廠,隻有成立于 1998 年的青島啤酒總部麥芽廠,目前産能為 15 萬噸,2019 年産量為 11 萬噸。
這是因為麥芽行業的門檻雖然不高,卻是個磨人的生意。麥芽生意裡的彎彎繞繞從永順泰招股書中可見一斑。
麥芽行業的資金壁壘較高。首先是前期固定資産投資大,實現規模化生産,盡量提高産能利用率,才能抵消固定資産折舊、無形資産攤銷等固定的成本支出。據永順泰招股書披露,一條 10 萬噸的生産線,投資額大約需要 5 億元。這個數據并不誇張,今年青島啤酒在平度投産的 10 萬噸 / 年一期項目總投資就在 4.6 億元左右。
另一方面,麥芽原材料(即大麥)購置的資金壓力較大。以永順泰為例,原材料成本占到公司運營成本的 80% 以上。2021 年大麥進口價格是 1972.05 元 / 噸,全年采購金額達到 22.20 億元,今年 1-6 月份大麥價格漲至 2232.72 元 / 噸,半年的采購金額就達到 15.48 億元。
有了原材料和産品後,大額的倉儲費用更躲不過。規模生産的麥芽企業需要更大的存儲面積,同時對存儲設備的要求也更高。存儲倉庫一般需要具備良好控制條件、具有麥溫測量裝置及通風裝置,以便監控倉庫溫度、濕度等指标,防止出現蟲害、黴變等情況。
所以為了控制倉儲費用,麥芽廠也頗需花費一番心思。麥芽在同一地區的銷售情況有着明顯的季節性,夏季啤酒銷售量大,麥芽也需求旺盛,冬天則是麥芽的銷售淡季,所以國内麥芽企業在冬天将麥芽銷往海外,不失為減少庫存壓力的一種方式。
此外,麥芽企業還需要盡可能地穩定大麥原料以及麥芽産品的周轉周期,一旦貨物中轉出現障礙,就會大幅度拉高倉儲費用。
2020 年,我國對澳大利亞大麥實施雙反政策,永順泰采購的澳麥隻能通過進料加工貿易(經營企業用外彙購買進口原材料,制成品由經營企業外銷出口,進口原材料的所有權和收益權屬于經營企業)的方式出口。
相對于一般貿易形式,進料加工貿易在原材料的進口環節免征關稅和增值稅,因此通過進料加工貿易的方式可減少雙反政策對公司的影響,但同時這一種貿易方式會造成倉儲時間較長且需要單獨存放,大大增加了倉儲費用。2020 年,永順泰的倉儲費為 2318.42 萬元,較 2019 年的 1190.23 萬元上漲超九成。
此外,由于我國大麥依賴進口,而采購主要以美元交易,所以應對彙率變動也是國内麥芽企業普遍面臨的挑戰。
彙率波動對永順泰經營狀況的影響幾乎僅次于原材料價格。2019 年 -2021 年以及 2022 年 1-6 月,彙率變化為永順泰帶來的彙兌損益波動巨大,分别達到 2383.27 萬元、-2049.32 萬元、-485.56 萬元和 2744.50 萬元(負号為收益)。其中 2022 年 1-6 月期間,公司淨利潤隻有約 9151.21 萬元,彙兌損失能達到近三分之一。因此,每年公司都需要通過遠期外彙合約等方式對沖,以減少外彙波動對公司的影響。
圖片來源:永順泰招股書
顯然,這樣一門需要精打細算的生意,遠沒有啤酒賺錢。
2022 年 1-6 月,永順泰大麥麥芽的毛利率為 14.49%,同期,青島啤酒、重慶啤酒、燕京啤酒三家企業毛利率最低也不低于 34%,最高則達到 49% 以上。
更關鍵的是,即便隻是用于企業内部的原料供應,啤酒企業也很為難,因為麥芽廠的布局是首要難題。
啤酒的運輸成本較高,市場分散,往往要在全國範圍内建設生産基地,這就要求自建的麥芽廠在考慮運輸成本的情況下,也盡量選擇分散建設。但是,前文已經說過,為了盡量攤平前期固定成本的支出,麥芽廠需要實現規模化生産,就要求企業盡量采取集中建廠的策略。
因此,啤酒企業自建麥芽廠就會出現,在經濟運輸半徑内的企業需求量可能難以滿足産能,從而産生較大的産能浪費;如果超出了麥芽廠經濟運輸半徑,則運輸成本太大,反倒不如直接采購麥芽來得經濟實惠。
不過,與下遊的啤酒廠商相反,上遊的大麥生産商卻紛紛開拓麥芽業務。我國的許多農業巨頭,如北大荒(600598.SH)、蘇墾農發(601952.SH)、中糧集團等,都有子公司從事麥芽的生産、銷售。這些企業大多有大麥種植業務,延長大麥深加工産業鍊,有利于公司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提高綜合效益。
二、一口鮮啤,來自海外
麥芽行業還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大多數企業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永順泰生産基地就主要分布于廣東、浙江、江蘇、山東、河北的沿海港口地區。
圖:麥芽企業分布圖 數據來源:企查查 制圖:钛媒體平台運營部
其中一個原因是沿海地區經濟發達,消費能力強,啤酒廠商較多,在沿海地區建廠更靠近客戶。另一個重要原因則是我國大麥自給率低,主要依賴進口。
2015/2016 年度至 2020/2021 年度(指前一年的 7 月到第二年的 6 月),中國大麥年均進口量超過 755 萬噸,2020/2021 年度進口量更是達到 1204.9 萬噸的曆史高位,進口依存度高達 83.82%。因此國際大麥價格對我國麥芽、啤酒的價格以及行業盈利能力影響巨大。
國内外的大麥價格也因此呈現出很強的關聯性。自 21 世紀至今,國際大麥價格經曆了三輪上漲,國内大麥價格也随之上漲。其中,2006-2007 年、2010-2011 年的價格上浮主要受大麥主産地自然災害的影響。2021 年至今則是因為西方國家推行大規模寬松的貨币和财政政策導緻通貨膨脹,從而帶動了全球糧食價格的普遍上漲。
此外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是大麥的主要生産國,俄烏沖突的爆發也進一步加劇了大麥供應緊缺,導緻大麥價格上漲。
圖:國際大麥價格走勢 來源:五礦證券研究所
唯一一輪隻發生在國内的大麥價格上漲則是在 2017 年 -2018 年,主要受我國對澳大利亞大麥展開反傾銷調查的影響。
澳大利亞大麥産量長期位列全球前三,也是中國大麥的主要進口國,根據聯合國商品貿易統計數據庫(UN Comtrade)數據,我國從 2011 年起自澳大利亞進口的大麥占比通常在 60% 以上,其中 2012 年進口占比高達 82.22%。
雙反政策之後,中國從澳大利亞大麥進口占比跌至 7.61%,盡管來自烏克蘭、加拿大、法國和阿根廷的大麥彌補了部分缺口,但 2018 年 -2019 年仍然出現大麥進口量的斷崖式下滑,國内大麥供不應求導緻了價格飙升。大麥價格的上漲自然壓縮了下遊麥芽企業的利潤空間。
圖:我國大麥進口量 來源:五礦證券研究所
并且在此後的 2020 年 5 月,中國商務部宣布對原産于澳大利亞的進口大麥征收 73.6% 的反傾銷稅和 6.9% 的反補貼稅,總計稅率 80.5%,實施期限自 2020 年 5 月 19 日起 5 年。
受上述 " 雙反 " 政策影響,加拿大、法國等地取代了澳大利亞,成為我國大麥的主要進口國。這對麥芽企業的經營産生了一定影響,據永順泰招股書披露,加拿大、法國等其他産區的大麥的價格普遍高于澳大利亞大麥,這使得公司麥芽失去了成本優勢,對銷售情況造成了不利影響。
三、找回麥芽自由
" 雙反 " 政策短期内對國内麥芽企業營業成本造成的影響,也或許是緩解進口依賴過程中必經的陣痛。
二十世紀初,我國大麥栽培面積曾位居世界首位,但後來我國的大麥種植面積和産量逐年下降,這主要受大麥糧食地位變化的影響。
大麥耐受力強,需水量少,容易在寒冷、幹旱的地方存活,曾經是歐亞大陸上的主糧,我們曾經有着數千年食用大麥的曆史。然而随着農耕技術的進步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口感更佳的小麥逐漸取代了大麥的糧食地位。如今,隻有中東、北美、非洲的局部地區和我國西北部等少數地方還以大麥為主食。
不過大麥的澱粉、蛋白質含量高的特點,則使其成了絕佳的釀酒和飼料原料,有着很高的經濟價值。2022 年 6 月聯合國發布的《糧食展望》中顯示,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大麥都用作飼料。在我國,大麥用于工業、飼料與食用消費占比分别為 48%、48% 和 3%,其中的工業用途主要就是釀造啤酒。
圖:全球大麥和玉米消費 來源:聯合國《糧食展望》
1990 年到 2000 年,啤酒産量年複合增長率達到 13%,2002 年,我國啤酒産量達到 2386.8 萬千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并連續 18 年居世界第一。然而上遊的大麥産業卻日漸萎縮。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數據顯示,2020 年我國大麥種植面積為 26 萬公頃,總産量 90 萬噸,較 1962 年的 519 萬公頃、594 萬噸分别減少了 94.99% 和 84.85%。
國家統計局也紀錄了近 16 年來的大麥種植情況,不論是大麥播種面積和大麥産量都隻有最初的不到 1/3。
圖:中國大麥種植情況變化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制圖:钛媒體平台運營部
與此同時,中國大麥進口數量強勁增長,從 2010 年 174.5 萬噸升至 2014 年的 541.31 萬噸。2015 年,中國簽署《中澳自貿協定》對澳大利亞的大麥實行零關稅政策,大麥進口量更是驟增至 1073.23 萬噸。
此後,澳大利亞大麥進口價格也由 2014 年的每噸 288.72 美元下降至 2017 年的每噸 198.05 美元,降幅超過 31%。受此影響,同期中國國内大麥種植面積減少了約 14%。
從結果來看," 雙反 " 政策提高了中國農戶種植大麥的積極性,對中國大麥産業的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顯示,在 " 雙反 " 立案調查後的 2018/2019 年度至 2021/2022 年度,中國大麥國内收購價同比增幅在 7%-32% 之間,收獲面積同比增幅超過 53%,總産量同比增加 84% 以上。
來源: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
我國在大麥種植上有着很大潛力。盡管目前中國的大麥産量較少,但大麥種植在中國的分布很廣,主要産區涉及黑龍江、内蒙古、甘肅、青海、西藏、新疆、河南、湖北、安徽、上海、江蘇、浙江、四川、重慶、雲南等 15 個省份。
其中,雲南、江蘇、内蒙古、湖北和甘肅在 2011-2017 年的大麥産量之和占比一直超過 75%,在 2017 年甚至高達 80.52%。
不過大麥産業的發展還存在許多阻礙,例如大麥的産業組織模式還比較傳統。我國大麥産業組織模式大緻可以分為兩種,其一是傳統産業組織模式,即大麥種植戶自主進行大麥生産與銷售,大麥價格随行就市,另一種是現代産業組織模式,指大麥種植戶與合作社或下遊加工企業通過緊密聯系完成大麥生産與銷售。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發布的研究表明,與傳統産業組織模式相比,現代産業組織模式顯著降低了大麥種子、農藥和機械等投入成本,并且在收入效應方面,現代産業組織模式比傳統産業組織模式大麥單位面積淨收入提高了 31.83%。當前我國大麥産業仍以傳統産業組織模式為主,因此大麥總生産成本較高,而收入較低。
此外,從産量變化趨勢來看,江蘇、内蒙古、湖北等近十個省份的大麥産量在 2017 年均比 2011 年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國内農戶種植大麥的積極性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提振啤酒大麥産業是個系統性的問題,需要在産品結構、栽培技術、農戶積極性、市場交易模式等各個方面一起下功夫。
農業農村部發布的《" 十四五 " 全國種植業發展規劃》将國産大麥産業納入其中,推動大麥産品結構優化和質量效益的提升,并加強大麥研發投入。農業農村部曾發文表示,部門國家大麥青稞産業技術體系,每年投入中央财政經費約 2100 萬元,支持體系專家在遺傳改良、栽培與土肥、病蟲草害防控、機械裝備、産業經濟等全産業鍊各關鍵環節開展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和集成示範工作。
近 20 年來,我國科研院所也一直在努力,陸續育成了蒙啤麥 5 号、甘啤 8 号、蘇啤 8 号、墾啤麥 13 号、雲啤 12 号等不同産區系列大麥新品種,其中甘啤 8 号、蘇啤 6 号等高産品種年推廣面積達百萬畝以上。從單産來看,國内大麥在育種栽培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1961 — 2018 年單産由 1052 千克 / 公頃上提高到了 3 969 千克 / 公頃。
通過企業與地方合作,來擴大大麥種植面積也是個思路。以百威公司和江蘇農墾集團為例,為了實現原料本土化,從 2012 年起,百威公司就派出專職農藝團隊,在江蘇本地進行種植和育種。2020 年 10 月,百威公司的子公司百威亞太又與江蘇農墾集團和射陽縣農民代表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三方約定,農民将土地流轉給江蘇省農墾集團,實行統一栽種、統一管理的規模化種植,江蘇農墾集團會在農忙時雇傭本地農民,增加農民的财産性收入,百威亞太則會采購這些規模化種植的大麥,并計劃年采購 2.5 萬噸大麥,合作種植土地 5 萬畝。
此舉不僅惠及當地農戶,或許也能在國内掀起一場國内原料大戰,從而推動國内大麥産業的發展。
大麥和麥芽的市場價值還有很大開發空間。除了啤酒,麥芽也是威士忌的主要釀造原料。近年來,随着人民群衆的生活質量逐步提升,對威士忌的消費也逐漸流行起來,2017 年以來,我國對威士忌的進口量逐年提升,同時,我國威士忌的産量也逐年提升。
此外,麥芽營養豐富,具有較好的保健功效,市場上已經出現了大麥芽茶、大麥芽粉等消費産品……看似薄利的麥芽生意也還有更大的市場潛力待發掘。(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作者 | 李簡,編輯 | 車銘德)
主要資料來源:
[ 1 ] 中國對澳大利亞大麥實施反傾銷反補貼措施的貿易效應 [ J ] . 中國流通經濟
[ 2 ] 中國飼料糧進口替代研究 [ J ] . 農業技術經濟
[ 3 ] 産業組織模式選擇對大麥種植戶生産投入與收入的影響——基于 4 個省的調研數據 [ J ] . 農業現代化研究
[ 4 ] 我國大麥進口增長的原因、沖擊及貿易政策研究 [ D ] . 中國農業科學院
[ 5 ] 粵海永順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
[ 6 ] 啤酒行業深度報告:高端化 & 降本增效成為主旋律 , 五礦證券
[ 7 ] 大麥育種與栽培技術研究現狀分析 [ J ] . 北方農業學報
[ 8 ] 中國大麥生産格局變化及其決定因素 [ J ] . 中國農學通報 .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