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6 月以來,全國中藥材價格持續上漲引發各方關注。來自中藥材專業網站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當歸、黨參、甘草等常見中藥材均出現大幅度的價格上漲。具體情況如何,來看記者的調查。
甘肅岷縣是中藥材當歸的主要産區,在這裏記者了解到,目前品質上乘的當歸價格已經上漲到了每公斤 200 元左右,而去年同期的價格是每公斤 70 元。
廣州清平中藥材市場是全國最大中藥材交易市場之一。在這裏記者了解到,今年當歸的批發價格同比上漲超過 200%,而且價格變化很快。
根據往年行情,每年春節後一直到中秋節前都是傳統的中藥材銷售淡季,市場價格也會有所回落。但今年中藥材的市場價格卻與往年大不相同,目前市場中的多種中藥材都出現了漲價。
曾先生在廣州清平中藥材市場從事天麻銷售已經超過 10 年,今年以來天麻的批發價格出現了罕有情況。目前産自雲南的天麻市場價格超過了 400 元 / 公斤。他告訴記者,自從中藥材漲價後銷量就一直較低,買的人也很少。
記者在一些中醫館了解到,由于中藥材價格上漲,目前的進貨價比之前的銷售價格還要高。
中醫館館長 程淑蓉:我們的中藥漲價比較高,比如我們平時賣得比較多的當歸、黨參,之前我們賣價才 0.2 元 / 克,現在進價就是 0.4-0.5 元 / 克,現在藥材普遍進貨價格都比我們之前的賣價高。
據相關行業協會 6 月發布的報告顯示,在安徽亳州、河北安國、四川成都、廣西玉林等幾大中藥材批發交易市場,相比去年同期,有超 200 個常規品種漲幅高于 50%,25 個常用大宗藥材漲幅超 200%,個别品種甚至漲價 4 至 9 倍。中國中藥協會中藥材信息中心官網 6 月監測數據顯示,今年 6 月 28 日,305 個藥材品規同比升價。
中國中藥協會中藥材種植養殖專委會 劉紅衛:每年的 5 月份到 8 月份是中藥材的淡季,原因是這時候這個由于溫度高,濕度大,中藥材容易變質,所以這個時候一般都進入了陰涼庫和冷庫儲存了。但是今年從 5 月份以後,中藥材反而是成交比以前成交量擴大,價格有所上漲,而且有些品種的漲幅也比較大。
哪些因素助推價格上漲
相關專家介紹,中藥材價格上漲具有周期性,夏季是中藥材市場銷售的淡季,今年卻一反常态,價格持續上漲。那麽,是哪些因素助推中藥材價格上漲呢?
首先是異常天氣頻發。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國内部分中藥材種植區冬春旱、倒春寒、夏高溫,對中藥材種植頗爲不利,造成中藥材減産,價格持續攀升。以當歸爲例,去年以來甘肅岷縣中藥材種植區不同程度受到幹旱影響,每畝當歸的産量由正常年份的 230 公斤左右減産到 200 公斤左右,一些地區的中藥材減産一半左右,加之市場需求量增大,從今年 3 月份以來,黨參、當歸等中藥材漲幅較大。
甘肅省岷縣中藥材信息協會會長 趙志強:當歸從今年三月份開行以來,價格從 60 多塊錢每公斤一路飙升到 200 多塊錢每公斤。
随着廣大群衆對中藥材的認可度進一步加深,中藥保健的市場需求也在提升。此外,幾年前中藥材價格低廉,尤其在中藥材成熟季,供大于求,讓不少藥農逐漸放棄中藥材種植。産量少價格漲也就成了必然。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業内人士告訴記者,出于對中藥價格上漲的預期,部分遊資或經銷商聯手,惡意囤積藥材,低進高出,也是此輪中藥價格異常暴漲的重要原因。
業内人士:特别是在一些傳統藥材市場上,通過這些所謂的一些信息平台,投入大量的資金甚至加杠杆,在低價的時候把藥材囤起來,高價的時候賣出,現在已經成爲一個普遍的盈利的手段。
據介紹,種植成本、用工成本增加,缺乏科學的種植指導等多重因素的疊加也助推了此輪中藥材價格的上漲。記者調查中發現,目前随着中藥材的上漲,消費者、生産企業以及一些醫療機構等都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成都中醫藥大學 西南特色中藥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 裴瑾:其實這些中藥生産企業,那麽它中間的它的空間就非常有限,他們是受兩頭擠壓,那麽也會嚴重影響到我們的中藥生産企業的它的一個良性發展。
建立中藥材戰略儲備體系
專家認爲,相關部門應加大監管力度,明晰監管職責。同時,要想實現中藥材市場和質量的穩定、可持續發展,還應盡快建立信息化引領下的精準中藥材産銷保障體系。
中國中藥協會中藥材種植養殖專委會 劉紅衛:你好比說我認爲前端是不是可以考慮讓我們的供銷社承擔我們的前期端的中藥材的種植,種苗選育、産地加工來把質量管控和提升上來。另外就是認真落實我們的 GAP(中藥材生産質量管理規範)包括我們的三種模式,生态種植、仿生栽培、野生撫育,把中藥材質量提升起來。另外我認爲國家應該建立一個大數據中心,就是我們中藥材一定要和大數據相結合,讓我們了解到中藥材是哪個地方多了,哪個地方少了,怎麽能來實現指導計劃生産和訂單農業。
專家認爲,還應建立國家統籌的中藥材儲備庫,逐步形成規模适度、結構合理、管理科學、運行高效的中藥材戰略儲備體系。
中國中藥協會中藥材種植養殖專委會 劉紅衛:你好比說我們的當歸、黨參、白芍、白術、百合,這批種量都非常大,那麽我們國家首先考慮應該怎麽來儲備,怎麽能利用價格低的時候建倉,價格高的時候來平抑我們的中藥材價格,建立儲備中藥材目錄和定點儲備企業名錄,讓中藥材的儲備進入一種制度化,這樣話才能逐步形成規模适度、結構合理、管理科學、運營高效的中藥材戰略儲備機制。
編輯|王月龍 易啓江
校對 |孫志成
每日經濟新聞轉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