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Introduction
國内 " 拉胯 " 的威馬,決定到海外碰碰運氣。
作者丨李思佳
責編丨楊 晶
編輯丨靳鵬輝
當一衆新能源車企爲了周銷量的統計口徑,争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淡出人們視野的威馬汽車,默默在微博發了條即将出海的消息。
7 月 25 日,威馬官方微博發布了一條内容爲 " 整裝待發 " 的消息,并配上一批新車在貨輪前的照片。盡管官方對于此次車輛出口的目的地、數量都未作具體透露,但威馬創始人沈晖依然及時轉發,并附以 " 出發,一起去看海!" 的文案。
實際上,筆者對于威馬出口海外并不意外。
一方面,此前威馬就曾表達過開展海外業務的意願,和取得萬輛訂單的消息;另一方面,近年來威馬在國内表現糟糕,而短期難以解決問題的情況下,去海外找找機會也無可厚非。
不過,一看到蔚來成功傍上中東大款,理想賣了新勢力最好的銷量,小鵬成功牽手大衆,将反向合資玩得明明白白,零跑也在近期傳出和捷達合作的傳聞 ...... 它們似乎受盡了市場的偏愛,而相比之下,威馬在國内備受冷落,隻得在海外找找機會。
這不禁讓人想起《愛情殺人事件》裏的歌詞:有人看海有人被愛,有人一直等你到現在;有人後悔有人遺憾,有人狠心地轉身就離開 ...... 眼前嘗試在海外尋求機會的威馬,演繹的橋段分明就是:有人被市場偏愛,有人隻能出門看海。
都想分海外的 " 蛋糕 "
威馬嘗試在海外找機會的大背景在于,中國汽車出海的熱潮正在擴散。
去年,中國汽車出口達 311.1 萬輛,同比增長 54.4%,成功超越德國,升至世界出口第二大國,完成 " 走出浪浪山 " 的蛻變。
而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汽車出口整車達到了 106.9 萬輛,同比增長 58.1%,暫時超過日本(104.7 萬輛),成爲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這不僅在國内引起熱議,甚至有不少日媒都做出預測:今年全年中國将取代日本,成爲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
" 廣闊天地大有作爲 " 的海外市場,仿佛在高喊:誰還有夢想?
浪潮之下,随着國内市場競争加劇,車企們逐漸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場。傳統車企方面,上汽、奇瑞、長城、吉利的海外如魚得水;新能源企業方面,蔚來發布 " 挪威戰略 ",小鵬進軍瑞典荷蘭,比亞迪拓展日本市場,愛馳在歐洲已經賣了超過 6000 輛。
與此同時,筆者在查找關于威馬出海的準備時發現,去年 7 月,威馬獲得了 EX5 車型的 WVTA 歐盟大批量認證證書;今年 7 月,威馬獲得了 E5 車型的 SSTA 歐盟小批量認證證書,同時獲得歐盟兩個進口車輛準入認證,爲其打開海外市場大門奠定的基礎。
而此次威馬官微發布的出海内容,據了解是運往以色列的 50 輛 W5 車型。
今年 3 月,威馬就對外表示:在以色列、迪拜、東南亞等海外地區獲得萬輛汽車訂單(以色列 2000 輛)。此外,威馬高層也對外披露," 威馬進軍海外市場的步伐正在加速,7 月威馬将對以色列和阿聯酋兩國的出口訂單率先進行大規模量産 "。
而這 50 輛威馬 W5 車型,便是以色列客戶采購的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中的第一批,如果順利,下半年将有更多批次威馬汽車裝船出口。
此外,根據威馬高層透露,威馬 EX5、E5 兩款樣車發往西班牙、德國兩地進行經銷商巡展和市場測試。這意味着,威馬的南美出口業務也正在拓展中。
對威馬而言,在國内被冷落的當下,拓展海外市場,也爲自己争取到活下的希望。而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内新能源汽車出口量爲 53.4 萬輛,同比增長 1.6 倍,更是給包括威馬在内的很多新勢力車企,拓展海外市場帶來額外動力。
但海外業務說到底是錦上添花,國内業務的紮實向好才是一切的基礎。
以愛馳爲例。從 2020 年 5 月開始,愛馳就開始出海事業,在海外 15 個國家留下過自己的品牌印記。截至 2022 年,愛馳累計出口超過 6000 輛。這一數字在新勢力的出海中,已經算是佼佼者,但仍比不上一線新勢力在國内的單月銷量。
同時,海外表現優異的愛馳,依然在今年曝出停擺、欠薪的消息。這也就意味着,出口并非完全是避風港,如果隻看重海外而忽略國内,無疑是舍本逐末,治 " 标 " 不治 " 本 "。
愛馳在海外的表現,是威馬要仰望的;愛馳在國内的現狀,是威馬要避免的。
拓外必先安内
打開百度搜索 " 威馬 " 相關詞條,網上的最新消息并非出海,而是其所持 1967 萬元股權被凍結,往下翻則來了個 " 梅開二度 ",是威馬另一處所持 40.4 億元股權被凍結的消息。
同一個檢索詞條之間,威馬股權就被凍結了兩次,這放在整個搜索界,都是相當炸裂的存在。
這些負面的新聞曝出,是威馬近年來的縮影。在此之前,威馬還經曆了赴港上市失敗、全員降薪、工廠停産、門店停擺、甚至被官方點名、二度降薪 ...... 威馬因此不斷被網暴,創始人沈晖也大有接力蔚來李斌,成爲下一屆 " 最慘的人 " 的勢頭。
去年,上海市青浦區消保委在微信公衆号發布了一則名爲《警示!威馬汽車或經營異常,消費者謹慎購買》的消費提示。
青浦區消保委認爲威馬、影響了消費者的正常使用,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一種失信行爲,對此向廣大消費者發出消費風險警示:位于徐民路 308 弄威馬汽車大廈,銷售和維修幾近停擺,建議消費者謹慎購買威馬汽車,以免合法權益受到侵害。
官方背書下的點名,對威馬的品牌形象造成嚴重影響。盡管威馬随即做出補救措施,表示全國超 100 家經銷商門店将陸續恢複常态化服務,但海南車主找不到 4S 店做保養,北京車主找不到銷售點,也是不争的事實 -- 威馬食言了。
事情鬧到這一步,顯然不是威馬想看到的,但 " 口袋無銀,寸步難行 ",不斷傳出降薪傳聞的威馬,又哪來的錢恢複經銷商門店的常态化服務和生産運營呢?
作爲國内最早崛起的新勢力之一,威馬曾憑借沈晖的個人資源和品牌先發優勢,一方面獲得政府債權投資和低息貸款,并順利建廠;一方面吸引投資大佬紛至沓來,獲得累計金額達 350 億元的 11 輪融資。這些優勢讓威馬跻身一線新勢力,和 " 蔚小理 " 并稱 " 四小龍 "。
威馬當時的優勢有多大?可以這麽說,在威馬推出首款車型 EX5 的時候,其他國内造車新勢力大多還停留在 PPT 造車階段。
但好景不長,随着後續推出的 EX6、W6、E5 等車型的失利,加之市場動蕩,競争提速和威馬自身問題,等待它的是銷量不濟,三年的合計銷量隻有不到 8 萬輛;财政吃緊,三年(2019~2021 年)累計虧損 174.35 億元;管理層變動,陸斌,杜立剛,張然,侯海靖等出走;上市受阻,登陸科創闆和港交所失敗,反向借殼 APOLLO 出行曲線上市被擱置 ......
一系列的問題,讓威馬自去年開始被傳出停工停産。今年年初,威馬零售端再次被傳出大批直營展廳關門歇業,多數經銷商則選擇退網撤店等消息。
爲了緩和資金緊缺問題,今年 1 月威馬汽車啓動反向借殼 APOLLO 出行曲線上市計劃,希望通過借殼上市融資。而年初成功完成新一輪股權融資時,沈晖還躊躇滿志地發出 " 活下去,像牲口一樣活下去 " 來勉勵自己,但杯水車薪,救不了威馬。
7 月 18 日,威馬與香港上市公司 APOLLO 智慧出行的反向并購也獲得 APOLLO 智慧出行股東大會的批準,将有機會推動威馬在港股成功挂牌上市,這是威馬近來爲數不多的好消息。
如果此時的威馬能實現 " 牆内開花牆外香 ",将海外業務做大做強,無疑會進一步助力威馬走出困境。但話說回來,如果不能解決國内的問題,威馬依然艱難。
畢竟出門看海疲勞了,也得回家歇歇腳。
|李思佳|
反香菜聯盟頭目、公社一樓雅座長期霸占者
THE END
微信号|iAUTO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