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物流加快國際化布局
京東物流正在加速搶占海外高地。
近日,在英國最大的包裹投遞商之一 Evri 舉辦的中國 VIP 客戶日上,京東物流宣布未來 3 年将建設覆蓋全球主要國家的供應鏈物流網絡,構建包括海外倉網、國際轉運樞紐、海外國家本土的運配網絡及跨國幹線運輸網絡于一體的全球供應鏈網絡。
與此同時,京東物流還将深耕行業自動化解決方案及算法應用,以數智化助力客戶降本增效,支撐全業态、全渠道、全鏈路的市場需求。
要知道,目前京東物流已經在全球擁有近 90 個海外倉、保稅倉、直郵倉,總管理面積接近 90 萬平方米,在海外布局中建立了明顯的優勢。
(京東物流自營海外倉。圖源:京東物流)
而今京東物流再次加快國際化步伐,進一步鋪開海外市場,意味着其國際化進程已經進入關鍵發展階段,未來一段時間出海将成爲京東物流實現突破的重要增長路線。
值得一提的是,京東物流最新業績報告顯示,2023 年上半年,京東物流總收入達到 778 億,同比增長 32.6%,上半年實現盈利,其中第二季度經調整後淨利潤達到 8.3 億元,同比增長 288%。
其中,單就一體化供應鏈客戶收入而言,京東物流上半年一體化供應鏈客戶收入達到 389 億元,其中外部一體化供應鏈客戶收入爲 150 億元,同比增長 10%,呈現出高速增長态勢。
這樣的成績無疑說明了,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體系正在爲京東物流帶來極強的增長可能性,在這種體系下,京東物流的運營效率、服務質量、客戶體驗和品牌形象都在行業内極具競争力。
如今看來,京東物流完全有能力爲企業客戶提供從單一快遞向多領域、多場景、多鏈條的供應鏈服務,即便是跨境物流市場中也具備極大的優勢。
回顧京東物流的國際化征程,其實不難發現,從布局之初,京東物流便以海外倉爲依托,緻力于爲海外客戶打造完善的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
一方面,京東物流通過在歐洲、美洲、中東、澳洲等地建設海外倉,強化本土化、個性化物流服務,鋪開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的覆蓋範圍。
另一方面,京東物流通過積極布局智能家電家具、3C 電子、新能源等領域,塑造了全鏈路的倉配一體化管理體系,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各種各樣的國際供應鏈需求。
截至目前,京東物流已成爲華爲、榮耀、美的、甯德時代、邁瑞醫療等諸多國内外知名企業的海外物流服務商,全球影響力正在持續擴大中。
自 2017 年 4 月京東物流集團正式成立至今,京東物流共開展了五次大規模組織架構調整,最近的一次是在今年 4 月,京東物流成立了供應鏈、快遞、快運、國際業務四大獨立事業部。
(京東物流五次大規模組織架構調整。圖源:羅戈網)
這次組織架構調整向外界透露了一個相當關鍵的信号:京東物流将在兼顧國内業務的基礎上,持續加大對國際業務的投入力度。
這也意味着,在國内物流企業競争激烈的情況下,京東物流将重押跨境業務作爲當下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于京東物流而言,國内市場顯然已無法滿足自己的野心,擁抱全球化浪潮,走向國際舞台才是未來發展的唯一正道。
出海成爲必經之路
最近幾年來,各大物流企業紛紛搶灘登陸海外市場,出海已不再是什麽新鮮事。
除了前文提到的京東物流,順豐、極兔、菜鳥等物流企業也是動作不斷。
順豐方面,大力發展航空貨運業務一直是其擁抱國際化過程中的重點。2022 年 7 月,鄂州花湖機場全面投用,成爲了順豐國際貨運航線的重要樞紐,标志着順豐國際航空貨運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
今年 4 月以來,順豐航空陸續開通了從鄂州飛往比利時列日、印度德裏、美國洛杉矶、德國法蘭克福等地區的國際航線,初步形成由鄂州向歐洲、南亞、北美輻射的航網布局。
9 月 5 日,鄂州花湖機場順豐航空貨運航線轉場工作正式完成,順豐航空的分揀中心正式移交至花湖機場,基本形成了一張以深圳、北京、杭州、成都等地機場爲區域樞紐,覆蓋華北、華東、華南大部分地區的 " 軸輻式 " 貨運航空網絡。
(貨運工作現場。圖源:鄂城融媒)
随着順豐航空貨運業務的發展,更多快遞包裹送達海外的時效得到了顯著提高,順豐的國際化戰略布局得到了進一步深化。
數據顯示,截至 2022 年底,順豐國際快遞業務覆蓋全球 84 個國家及地區,跨境電商快遞業務已經覆蓋全球 208 個國家和地區,在航空貨運領域具有相當明顯的優勢。
極兔方面,在提供标準快遞、同城及時達、貨到付款等常規物流服務之餘,極兔最近将布局重點放在了培養本地優秀加盟商和網點上,似乎有意要深化加盟制體系,加快建立高效的末端快遞網絡。
(圖源:極兔官網)
目前,極兔的末端物流體系已經得到了初步建立和完善,其自有末端已遍布東南亞、中東、拉美的 13 個國家,擁有了自營網點、自建海外倉和自有車輛等重運營能力。
與此同時,極兔的前端物流服務和國際幹線運輸的能力也不容小觑。
在前端物流服務上,極兔攬收能力覆蓋全國 100 多個城市,而在國際幹線運輸上,極兔也能分别提供跨境空運、跨境海運、跨境陸運等模塊服務,國際化屬性越來越明顯。
不同于主打一體化供應鏈的京東物流、長期深耕航空貨運的順豐,極兔在海外迅速起網的根本原因在于本土化,其極兔通過直營模式,結合當地物流技術、管理特點,打造出來的本土化基因,才是其最大的優勢所在。
綜合來看,不管是京東物流,還是順豐、極兔,其實都各有自己難以複制的長處和優勢,在這場海外争奪戰中,最後的赢家暫時還未出現。
痛點仍在,如何破局?
一直以來,跨境物流市場的發展方向沒有明顯的規律可循,一切都在不斷變化中。
也是因此,以不變應萬變的心态調整布局策略,成爲了物流企業出海發展的關鍵布局。
就京東物流、順豐、極兔三家物流企業的布局來看,不變的點無非在于,長期困擾跨境物流企業的痛點和難點:本土化和末端配送。
本土化方面,在跨境物流企業的落地管理過程中,本土化向來是一個大難題。
以東南亞市場爲例,由于該地區人群的風俗習慣與國内有着巨大的差異,我國物流企業過往的管理方式并不适用當地市場,強行複制極易引起沖突。
末端配送方面,在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的海外配送環境中,末端配送面臨不小的挑戰。
同樣以東南亞地區爲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國家爲群島地形,而越南、泰國等國家爲山區地形,不僅交通不便,還經常會因爲城市占地面積小、人口密集,出現道路擁堵現象,末端物流體驗很難做到像國内一樣完善。
如此看來,在本土化和末端配送兩個方面下功夫,對國内物流企業來說是一條不得不走的道路。
隻有抓住這些不變的痛點,才有可能把握住跨境物流市場變化的規律,找到打造差異化競争優勢的關鍵出路。
總而言之,在跨境物流賽道中,無論是先行者,還是後來者,當下最重要始終是根治痛點,爲海外消費者帶來更好的物流體驗。
作者 | 李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