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彈棉花啊彈棉花,半斤棉彈成八兩八,舊棉花彈成了新棉花,彈好了棉被,我的姑娘要出嫁 ……" 彈棉花是中國傳統手工藝之一,現在卻已不多見了。在南京市玄武區鎖金村街道闆倉街 130 号小區裏,已年過六旬的潘洪彩和楊秋蓮夫妻,堅守着這項傳統手工藝 40 多年了。
△潘洪彩和楊秋蓮正在制作棉被
老顧客來給孫女做棉被
6 月 8 日,現代快報記者來到潘洪彩和楊秋蓮的夫妻店,說是店面,但是沒有招牌,門口簡單地寫着:加工出售新疆棉花。店内,一台松棉機、一台壓線機、幾根竹棍、牆角的新疆棉,是夫妻倆全部的家當。此時,潘洪彩和楊秋蓮正在爲顧客制作棉被。
△壓線機
潘洪彩和楊秋蓮戴着口罩和帽子,房間裏棉絮紛飛。潘洪彩把去了籽的棉花放進機器内,随着松棉機陣陣的轟鳴聲,機器另一頭出來的棉花均勻、蓬松。楊秋蓮用竹棍将棉花卷起,攤在床上,一層又一層,然後壓線機将紗線和棉被壓實,再用被套包裹起來,夫妻倆相互配合,一套流程行雲流水。
當天他們爲小區居民制作的是婚被,顧客就在旁邊看着," 孫女要結婚了,來這裏做婚被,孩子們覺得棉被重,不喜歡蓋,我們還是想爲他們彈兩床。" 這名顧客說。" 我們彈了幾十年棉花,都是真材實料,不弄虛作假。" 楊秋蓮說,以前人工彈棉花,耗時長,手工費還高,現在有了松棉機效率高了很多,機器還可以把棉花裏的髒東西打下來。" 我們現在也老了,沒有年輕時候那麽有力氣了。"
奔走半生,将新疆棉帶進南京
" 我彈了 40 多年的棉花了。" 潘洪彩告訴記者,他和妻子楊秋蓮是浙江溫州人,十幾歲時就離開家鄉去新疆彈棉花," 新疆棉花是最好的,那個時候學這個的人很多。" 他說,山東、河南、陝西等省份他們都去過," 哪裏有需要彈棉花的,我們就在哪裏。" 後來因爲有親戚在南京,南京離老家又近,所以夫妻倆定居在南京彈起了棉花。
周圍鄰居家裏用的棉被都是由他們制作的," 一床被子用個十幾年不成問題。" 潘洪彩說,店内新疆棉的價格在 25 元一斤,算上手工費,一床 6 斤的棉被價格在 280 元左右。
" 以前彈棉花需求量大的時候,我們一年到頭都忙不過來。" 就這樣夫婦倆靠着彈棉花的手藝把一兒一女兩個孩子拉扯大。" 現在需要彈棉花的人越來越少,彈棉花的收入不足以支付我們的房租和日常的開銷,我就另外找了個保安的活,貼補家用。" 潘洪彩說。
△成品棉花被
" 幹到幹不動那天 "
棉被用久了會變硬,潘洪彩和楊秋蓮也會幫顧客翻新棉被," 都是周圍鄰居,很多送過來的也是我們店做的棉被。雖然棉被變硬了,但從不跑棉,翻新的價格在 45 元 ~70 元。" 拆線、梳棉、松棉、加網、加壓、縫邊 …… 經過夫妻倆的巧手,翻新後的舊棉被如同新棉被一般蓬松。
楊秋蓮說,現在屬于彈棉花的淡季,中秋節後訂單會多起來。" 現在很多年輕人選擇蠶絲被,不過還是有很多老年人喜歡用棉被。" 他說,因爲長期彈棉花,夫妻倆的肺部多少受了影響," 彈棉花灰塵大、辛苦,孩子們都不願意學。" 我們應該會一直做到幹不動的那天。"
現代快報 + 記者 尹翼星文 / 攝
(校對 胡濤 編輯 陳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