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光子星球
兩個百度高優先級的項目,短劇與 Agent 終于在十月碰撞出了火花。
光子星球日前獨家獲悉,10 月 14 日,百度短劇上線 Agent 對話功能。在正常的點贊、評論區外,另設 " 進入聊天 " 按鈕,進入後用戶可單獨與劇中主要人物對話、互動。
(截自百度 App)
該功能在百度 App 有三個入口,首頁搜索推薦、二級入口視頻的推薦欄和短劇欄。截至目前,Agent 功能仍在測試中,尚未覆蓋百度 App 内全部短劇,僅部分熱門短劇可刷到。
在此次新功能前,百度其實已經在評論區測試過 Agent。"AI 果郡王 ""AI 浣碧 ""AI 吳用 " 等角色頻繁出現在短劇評論區,發表評論的同時也獲得用戶的點贊和回複,官方将其定位爲 " 評論區著名玩梗藝術家 "。
不同的是,新上線的 Agent 功能,由單個的角色 Agent 升級爲多角色 Agent,用戶可實時、同時與短劇中多個角色進行對話。
延續評論區、彈幕形式,"Agent+ 短劇 " 創造了一種新的内容消費,其創造的價值可能要超過短劇本身。分發到短劇的 Agent 有望作爲生态中的一塊拼圖,補齊百度内容生态的短闆。
今年早些時候,百度 App 爲短劇專門開設了二級入口,到現在測試 Agent 新功能,僅過去不到四個月。
據光子星球了解,短劇在百度内部項目支持級别非常高。前百度資深副總裁、MEG 負責人何俊傑今年一季度 OKR 中,短劇作爲 O1 的第三個 KR 出現。百度信息分發平台總經理、百家号負責人李小婉在一、二連續兩個季度中,涉及短劇的 KR 多達五個。
Agent 則是繼 "AI 原生應用 " 後,百度重押的未來。在近期百度新一輪幹部輪崗的内部信中,李彥宏曾多次提到 " 智能生态 " 一詞,對 Agent 的重視度可見一斑。
因此,對百度而言 "Agent+ 短劇 ",基本等于 " 強強聯姻 "。
可以預見的是,在百度入場後,紅果、抖音、B 站等具備評論區内容挖掘空間的選手,也會陸續跟進,"Agent+" 也将變成基建式的功能。
短劇 +Agent=?
據悉,百度内部把 " 短劇 +Agent" 的功能稱之爲 " 邊看邊聊 "。
用戶在短劇頁面點擊 " 進入聊天 " 選項後,就會自動進入到與角色對話界面。在不影響視頻播放的前提下,用戶可以與短劇中的主要角色對話。
光子星球做了測試,剛進去,就觸發了角色的對話,亮點是每個角色都保持了在短劇中的人設,不用文字說明和前情提要就能自然地帶入說話的語境。即使是經過了多輪對話,人設也沒 " 崩 "。
此外,三、四個角色同時對話,也沒有出現明顯的延遲感,甚至對話一開始因爲對話刷屏過快,隻能 " 見縫插針 "。無論是使用官方提示詞還是自發提問,并未出現過多 " 驢唇不對馬嘴 " 的現象。刷過去的短劇,下次重新進入對話框,仍能看到之前的對話記錄,再續上聊天也沒壓力。
測試過程中,光子星球發現,目前隻有幾部熱門短劇配備了新功能,說明該功能尚處灰度測試階段。
考慮到百度短劇的體量,大概率要具備自動識别、生成多 Agent 角色的能力。前期,大模型得學習處理大量短劇數據,涉及到如何切分劇情、分離角色等等,這将占據大部分時間。生成多 Agent,除了 Agent 基本的一緻性、延遲性、記憶力問題,還要考慮多 Agent 可能出現 " 打架 "" 死機 " 的情況。
如果是持續在 " 邊看邊聊 " 中産生對話,也許要思考對話輪次增長後,角色是否會出現重複性回答情況。而且短劇測試數量一旦放開,能否維持住現在的角色識别和匹配率,畢竟有了短劇情境,觀衆最怕 " 出戲 "。
在功能上,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目前,用戶與用戶彼此隔離,用戶進入聊天界面,隻能看到 Agent 與 Agent 以及自己與 Agent 的聊天。借鑒評論區的用戶互動,未來也可以考慮拆掉用戶與用戶之間的 " 藩籬 ",進一步創造 " 在場 " 和 " 一起看劇 " 的沉浸感。
百度爲 C.AI 找場景
如果抽離短劇這個前提,僅僅是智能體對話,熟悉感迎面撲來。像國外的 GPTs、Character.AI(以下簡稱 C.AI),國内的星野、貓箱以及各類 AI 助手中的智能體,皆是此類代表。
上述所提到 Agent 對話應用共同特點是缺乏場景,GPTs 已經宣告破産,AI 助手們也不再專門開發布會高調宣傳,C.AI、星野、貓箱訪問量雖然還在攀升,但卡在了使用時長上。9 月份數據顯示,C.AI 的人均使用降到了 14 分鍾。
擁有場景的好處在于,用戶不需要被動地适應 Agent,提前了解 Agent 的性格特征,強迫用戶自我帶入機器的語境中去對話,而是身處于環境中,主動地去觸發和使用一些功能。
爲 Agent 找場景這件事兒,國内一些廠商目前已經做了些嘗試。微博、B 站、快手、小紅書等平台,評論區經常有官方或第三方 AI 助理,主要起到總結概括、生成圖片和解答問題等 " 功能性 " 作用。
目前出現的問題也不少,核心在于無法把握情感人設與執行助理任務之間的尺度。當 Agent 在不合時宜的場合下展示幽默,不僅沒有活躍評論區,增強用戶黏性,反而造成了困擾。
回到短劇,或許是一片 " 技術 + 場景 + 題材 " 結合的實驗地。
題材上,打破常規、天馬行空的短劇與現階段 Agent 發展的早期階段十分契合,偏娛樂化的場景本身容錯率高,給予技術測試的空間也更大。同時,Agent 技術的運用也爲逐漸走向 " 内卷 " 的短劇市場帶來了新的增量。
光子星球發現,觀看短劇的用戶表達欲十分強烈,随着劇情發展,情感也随之變化,可謂之不吐不快。有看劇經驗的人知道,光吐槽還不夠,還得找個 " 看劇搭子 " 一起吐槽。這些都留在了評論區,其弊端很明顯,滞後性很強,前一個用戶的發言發出去要等很久才能收到點贊和回複,一來一往就有很長的時間差。
現在,Agent 能即時響應用戶互動,且句句有回應,将有助于提升用戶參與感。
現實确實如此,當我們試着把評論區的留言發給 Agent 的時候,幾乎是剛發布就得到了回應。幾個角色光環加持的 Agent 除了執行回答這一基本任務,還用語氣詞、表情包、玩梗,給用戶提供額外的情緒價值。
營造沉浸陪伴感和提供高情緒價值,對短劇用戶可以說是對症下藥。短期内,從指标上看到的可能是,短劇完播率上漲,對話輪次翻倍增加,使用百度 App 的時長增長。長期來看,用戶黏性或許也将向短劇付費和商業變現方向轉化。
相較于冰冷的客服,自帶角色屬性的 Agent 更容易與人建立情感聯系,這爲其挖掘潛在的運營價值奠定了基礎。從某這意義上,"Agent+ 短劇 " 提供了一種 " 非工程化 " 的私域營銷玩法,Agent 對話區亦可以承接流量和話題活動,基于 Agent 在對話中對用戶的了解,以用戶更易接受的方式來傳遞。
當然,Agent 也可以在平時的對話中去主動洞察和捕捉用戶的需求,匹配和推薦用戶所想要的消費内容。基于此,未來,大模型 +Agent 或許是打開短劇的 " 鑰匙 "。
評論區的再進化
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創新,掀起的也許是驚濤駭浪。
時間回到 2005 年,彼時 Youtube 上傳了第一條視頻《Me at the zoo》,隻有一個光秃秃的網頁,用戶想要評論還要跳轉到另一個頁面。
當時沒有人覺得奇怪,也沒有人把評論區與視頻播放量建立聯系。直到 Youtube 于 2006 年上線評論和訂閱功能,補全了視頻社區核心互動和信息分發機制,才驚訝地發現 " 加了評論區後,YouTube 的視頻播放量竟然翻了兩倍 "。
歸根結底是背後評論區所創造的巨大消費價值,評論區中的點贊、分享、互動重塑了用戶與用戶、用戶與創作者和用戶與社區三者間的關系。當某個視頻評論區出現了精彩、有趣或有深度的評論時,這些評論可能會被用戶分享到其他社交平台上,吸引更多的人前來觀看視頻。
這就像是一個無形的推廣渠道,爲視頻帶來了更多的流量和曝光度,用戶爬樓、駐足,以及花費在視頻上的時間也越來越多。
沿着這條邏輯,我們能發現抖音、小紅書上評論數量超過點贊數的例子比比皆是。在評論區被折疊的點贊和回複,動辄成百上千,大家也樂此不疲地在每個評論區下面瘋狂地 Q 其他的博主和用戶。
到了 B 站,不光有評論區還有彈幕,二維的評論變成爲了共時、共時空的三維評論,其中不乏有可以稱之爲 " 網絡景觀 " 的名場面。例如在一聲沉重的 " 悠悠蒼天,何薄于我 " 中,創造了 870 萬彈幕送别諸葛亮的記錄;滿屏 " 如果能活着出去,萬水千山,你願意陪我一起去看嗎 " 的彈幕,夢回狐妖小紅娘的王權富貴篇。
有網友會收集彈幕,也有人定期來打卡留念。這些都證明,評論區本身就可以作爲内容來消費,有些情況下,其價值甚至超越了視頻内容本身。
站在這個視角來審視 "Agent+ 短劇 ",其所創造的也是一種新形式的評論區。在三維彈幕的基礎上再往前走一步,它是一種新的内容供給方式,沒有時間、空間限制,也沒有輸入長短、表達符号的限制。它也是一種共創的消費内容,既包含短劇創作者,也包含 Agent 與消費用戶。随着不斷地分享,外溢的價值也将越來越大。
對于有場景但内容生态相對較弱的百度來說,不失爲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靠在短劇中分發 Agent 來增加内容供給,盤活整個内容生态。在大模型時代,盤根錯節的百度 App 生态也可能抽出新枝芽。
不止是短劇和視頻,當評論區的價值被再次發掘,"Agent+" 将成爲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