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萬點研究,作者 | 漁夫,編輯 | 程墨
2023 年 2 月 22 日,嬰幼兒配方奶粉新國标公布實施,乳業界喧鬧非凡。直至如今,新國标奶粉注冊批件持續新增,嚴苛标準下的競争新格局,似乎仍未塵埃落定。官方公布資料顯示,截至 9 月底,90 餘乳企超 400 多個嬰配粉品牌已通過新國标注冊,其中八成以上爲國産品牌。
從新國标 " 通關 " 數據來看,目前嬰配市場呈現兩大發展趨勢:一是品牌集中度越來越高。在已通過配方注冊的品牌中,奶粉品牌通過數量前 10 的乳企占總數量的 36.92%,頭部及中型企業旗下新國标嬰配粉品牌數量占總數量的 35.9%。二是随着新國标高标準落地深入,奶粉行業也迎來了新一輪配方升級潮。
嬰配粉屬于特殊食品領域,隻是消費者和實際受用者分離、非同一人。如何做奶粉,考驗着這片土地上的良心。
" 難富貴,餓不死 ",是一位京城百年老字号食品企業掌門人,曾對筆者吐露的一句心聲。面對筆者的疑問,他補充道," 做食品行當,錢和良心,隻能選一樣。"
實際上,經濟飛速發展的新社會,食品安全問題屢屢見諸各路新聞報道,這類事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卻也屢禁不絕。在筆者看來,根本原因或許就在于這 " 富貴之難 "。這也不禁讓人想起 2008 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國産奶粉品牌陷入 " 失去的十年 "。時至如今,陰霾仍未完全散去。
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原輔料管理有關事宜的公告》(征求意見稿),市場反響很大,尤其是對于 " 鼓勵企業以生鮮乳爲原料生産嬰配粉 " 以及 "1 歲以上嬰配粉包裝加注‘生牛乳加工’或‘生羊乳加工’字樣 " 的規定,對此,行業有聲音認爲會推進嬰配粉市場迎來新的一輪競争。
史上最嚴新國标下,疊加消費者需求升級、嬰配粉行業出清加速,誰能成爲中國嬰配粉市場第一品牌?留給當下和未來的思考又是什麽?
奶粉江湖
1985 年,第一個中國嬰幼兒專業奶配方粉 " 龍丹嬰幼兒配方 II" 研制成功,開啓了屬于我們的嬰配粉 1.0 時代。發展到 90 年代後期,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2005 年開始,這個市場就像是搭乘了高速列車,增速異常迅猛。然而,2008 年,三鹿奶粉事件如一顆重磅核彈,給了國産奶粉品牌一記響亮的耳光。國産奶粉如鳳凰跌入谷底,亟待涅槃重生!
而這,并沒有讓中國嬰配粉市場停下腳步。24.78% 的複合年增長率讓外資品牌蜂擁而至,在瘋狂吞噬的同時,也 " 填補 " 着嬰幼兒的餐桌,市占率一路飙升,2015 年達到頂峰、高達 60%。
然而,出生率和出生人口持續走低,奶粉産量和需求量開始下降。強大的中國寶爸寶媽、卻沒有讓這個市場萎靡,嬰配粉行業展現出驚人的韌性,主要驅動力也從 " 量增 " 轉變爲 " 價升 ",消費升級趨勢明顯,增長雖緩、卻較爲穩定。
數年間,國産品牌與外資奶粉龍争虎鬥,這深刻反映着中國消費者對于奶粉安全和品質的高度關注。這場 " 奶粉大戰 ",不僅影響着中國嬰幼兒奶粉行業的市場格局,更是推動了整個行業向着更健康、更安全的方向發展。惠氏、美贊臣、達能、雀巢等外資品牌憑依托國際化品牌影響力和先進技術占據一席之地,而飛鶴、伊利憑借對本土市場的深入理解,市場份額持續攀升、領跑國産品牌,外資品牌與國産品牌間的競争态勢發生了顯著轉變。
國産奶粉否極泰來,在經曆了重重考驗後,漸漸恢複并赢得消費者的信任,國産嬰配粉不僅在品牌數量上超越了進口奶粉,而且伴随着各地政策性支持,在銷量上也持續地上漲,市占率從 2015 年的 40% 逐步回升,到 2020 年,國産奶粉份額超過 50%、首超外資品牌。這變化,是一座裏程碑!
而細觀嬰配粉賽道,行業集中度節節攀升,CR10 從 2013 年的 73.3% 上升至 2023 年的 85% 以上。以 2023 爲例,僅飛鶴、伊利就占據了嬰配粉 37.7%(飛鶴市占率 21.5%、伊利市占率 16.2%)的市場份額。加之新國标的實施,更加速了市場集中度提升、進入存量競争階段。統計研究數據顯示:2017 年配方注冊制實施前,國内 108 家嬰幼兒乳粉生産企業共計 2300 多個配方,經過兩輪配方注冊和新國标 " 洗禮 ",目前獲批注冊配方已減少至 1127 個,降幅達 51%。分析師稱,預計約 20% 的中小品牌市場份額将向頭部企業集中,行業前三家奶粉企業合計占有的市場份額有望從 2021 年的 40% 提升至長期的 60% 至 70%!
競争将尤爲慘烈,品牌影響力将成爲奶粉企業競争力的關鍵!在品牌建設、市場競争和消費者信任引導等因素共同施壓下,這或許将是一個不好不壞的消息。
又跌入營銷怪圈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 · 德魯克有言," 企業僅有兩個最關鍵的職能,就是創新與營銷 "。
食品本身," 科技活兒 " 不容易赢得家長信賴,嬰配粉更是如此,自然而健康、趨向母乳化,本就是乳企夢寐以求的渴望。有限的創新,不如鋪天蓋地的宣貫來的有效!
以國内嬰配粉頭部企業飛鶴爲例。2019 年至 2023 年間,主營嬰幼兒奶粉的飛鶴,其銷售費用從 38.48 億元增長至 67 億元,增長了 74%。2024 年中報顯示,飛鶴整體銷售費用率爲 35%,較伊利、蒙牛、光明等頭部企業要高出不少。而做了 150 多年的雀巢,其銷售費率也僅 17.4%。
換言之,每賣掉 100 元的奶粉,飛鶴就需在銷售方面投入 35 元。要知道,飛鶴的研發投入占比僅在 2% 左右,遠低于銷售費用的比例。
這也許不是寶爸寶媽想要的答案。
而從公開資料看,飛鶴的高銷售費用主要源自線上活動、促銷活動等,上半年飛鶴共舉辦約 46 萬場面對面研讨會,獲取新客戶超 143 萬人,通過媒體報道等形式提升品牌力。然而令人稱奇的是,盡管銷售費用高企,飛鶴的業績并未顯著提升,淨利潤連續三年同比下滑,2023 年淨利潤更是創下五年來的新低。
這對投資者而言,同樣不是一個好消息。
對于行業調整周期中的乳企而言,大手筆的銷售投入而回報欠佳,也非單一現象。過去的六年内,伊利股份連續 6 年廣告費超百億元。僅 2024 年上半年即投入 71 億元,然而廣告費的投入增加,卻并未帶動其銷量上漲。财報顯示,2024 年上半年,伊利營收下滑 9.53%!
雙寡頭的 " 不幸遭遇 ",不禁讓人思考,中國乳業嬰配粉的下一步棋,如何落子?
嬰配粉仍是黃金賽道
" 嬰配粉是乳業皇冠上的明珠 ",這樣的觀點并不失公允。
公開數據顯示,主要上市乳企的奶粉業務中,嬰配粉毛利率 30% 是及格線,且嬰幼兒健康問題帶來的品牌邊際溢價較高。如主攻高端市場的飛鶴,自 2015 年砍掉低端産品線後,便大力發展高端、超高端産品星飛帆、臻稚有機等,這些産品的銷售助力其整體毛利率達到近 70%。這也從側面反映,存量競争的利潤調節,将逐步向一線品牌企業靠攏。
而新國标的出台,無疑爲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的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這股浪潮中,嬰配粉行業正迎來一場深刻的變革。
随着新标準的推行,業界領頭羊們積極投入新品研發,并在高端市場持續深化,豐富其産品矩陣。各類以滿足獨特消費者口味和健康需求爲主導的奶粉類别,已然成爲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的嶄新競技場。譬如,飛鶴的明星系列星飛帆已經擴充至六款精品,涵蓋星飛帆、星飛帆卓耀、星飛帆卓睿、星飛帆卓初等四款牛奶粉,以及星飛帆小羊、星飛帆卓舒兩款羊奶粉,充分展現了品牌的多元創新。君樂寶的有機奶粉系列也擴充至優萃、優萃寶愛、優萃星越三款,進一步拓寬了市場觸角。澳優的佳貝艾特系列更壯大至悅白、悅護、悅啓、晶綻、晶萃悅白等五款羊奶粉,滿足了消費者的高端選擇。菲仕蘭的美素佳兒産品線也擴充爲皇家美素佳兒、美素佳兒源悅、皇家美素佳兒莼悅、皇家美素力尊悅等,呈現出豐富的産品矩陣。
這些巨頭們的嬰配粉品牌數量的增長,不僅體現了他們對新消費群體多樣化需求的敏銳洞察,以及在高端産品配方上的創新競争,同時也揭示了他們通過大單品集群策略,擴大原有大單品的影響力,以期在市場中占據更大份額。
激烈的市場,也在倒逼創新競争。
2023 年 10 月,兩種關鍵的母乳低聚糖(HMO)原料獲準作爲食品營養強化劑,可用于嬰幼兒配方奶粉、兒童專用調制乳粉,以及特别醫療嬰兒食品中。這一動态立即引來君樂寶、飛鶴、伊利等本土奶粉企業的積極響應,他們紛紛布局 HMO 細分市場。君樂寶推出首款含有 HMO 的小小魯班 " 诠維愛未來 " 奶粉,飛鶴則推出 HMO 強化的 " 星飛帆卓瑞 4 段 " 奶粉,而伊利金領冠也不甘示弱,推出了 " 珍護鉑萃 " 兒童成長配方奶粉,以 HMO 科技爲賣點,搶占市場先機。
而誰能成爲中國嬰配粉市場第一品牌?
在筆者看來,這與很多因素有關。
比如時代背景,行業發展的周期和趨勢,市場環境的變化,渠道模式的變化,消費者心态的變化等等。最終,一切要素都會落在企業的戰略調整上。
當一家企業在面對來自行業本身以及各種外部因素變化影響時,能夠看清行業變化、渠道變化、消費者變化,并及時根據行業的動态調整自身戰略,這樣的企業,就能夠完成戰略調整,保持領先。
縱觀嬰配粉發展史,三鹿、貝因美、雀巢、伊利、多美滋、惠氏、達能、飛鶴等都曾經做過中國嬰配粉市場的老大。
每一次老大更叠,大多都是三五年時間。如今,飛鶴也面臨嬰配粉第一品牌的 " 保衛戰 "。
在新國标和市場監管的雙重推動下,嬰配粉行業将向着更加健康、安全和品質化的方向邁進。對品牌而言,立足專業和品質,從成分、功效、差異化三大維度多維并進,品牌影響力、創新能力和市場敏感度将成爲企業制勝的關鍵。
一手好牌如何打,考驗着這群鬥志昂揚的乳業人!新國标契機下,奶粉江湖将要講述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