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鏡象娛樂,作者丨顧貞觀
一款遊戲真金白銀贊助另一款遊戲的電競賽事,放眼遊戲史都極爲炸裂。但現實中,永遠有不按常理出牌的玩家。
近日,米哈遊旗下遊戲《崩壞:星穹鐵道》宣布贊助《DOTA2》戰隊 LGD 和 AR 出征 TI12 國際邀請賽。一石激起千層浪,盡管《DOTA2》玩家 "Deadgame" 的自嘲略顯誇張,但米哈遊贊助一款曝光率較低的高齡遊戲,明面上能獲得的經濟收益确實有限。
換個角度思考,雙方之間權重與地位的不對等,或許才是這場合作的靈魂,錦上添花不一定赢來掌聲,但雪中送炭必能得到感恩。在《DOTA2》玩家群體乃至更多資深遊戲玩家群體中的隐形品牌口碑重塑,價值遠高于一時的用戶導流和流水收入。
2023 年版号發放恢複正常,但二次元遊戲卻陷入了大逃殺困局,這是市場給所有二遊的信号與警告,緊縮的二遊賽道供養不起如此多的廠商和産品,也不利于仍在擴張期的米哈遊的長足發展。在此背景下,向外收割潛在用戶群體已成頭部二遊廠商的剛需。
前有頭部《爐石傳說》主播直播《原神》内置遊戲七聖召喚,後有《DOTA2》老牌職業選手 Ame 直播《星穹鐵道》,而這或許隻是開始。
明面上的不對等合作
成爲 LGD 和 AR 兩大戰隊贊助商後,如果《星穹鐵道》僅是将遊戲标志性元素印在戰隊隊服上爲自身打廣告,還在正常宣傳範疇,但宣布兩大戰隊取得成績後遊戲将全服發放福利,事情便有些不對勁了。
這更像是在自家用戶圈爲《DOTA2》做反向宣傳,畢竟成績好壞與福利多少挂鈎,很容易激起玩家對賽事和《DOTA2》本身的好奇與關注。
近期,B 站遊戲博主就是銳 Ray 發布視頻《米哈遊:沒有想到吧,我也是刀》,評論區成爲《DOTA2》入坑新人和遊戲老玩家的大型交流現場,從 " 提瓦特第一偶像芙甯娜 "、" 布洛妮娅口味泡面 " 等昵稱來看,幾乎都是米哈遊向《DOTA2》輸送的萌新。
亞運會期間,《王者榮耀》中國隊奪冠和《英雄聯盟》中國獲得銅牌是電競賽事的熱議焦點,但其實《DOTA2》賽事中中國隊也拿下了冠軍,且決賽是非常熱血的逆風翻盤戰。可惜遊戲缺乏曝光度,鮮花和掌聲也少之又少,這是現實的電競世界,也是《DOTA2》的生存現狀。
《星穹鐵道》贊助消息官宣後,絕大多數《DOTA2》玩家關注的都是 " 這次合作能爲遊戲帶來多少萌新 ",畢竟這是玩家群體早已固化的《DOTA2》最稀缺的東西。《星穹鐵道》玩家規模在千萬量級,即便最終轉化率隻有千分之一,也将爲《DOTA2》的遊戲生态注入新的活力,這并不誇張。
從今年 Steam 顯示的《DOTA2》全球在線人數來看,5 月份《DOTA2》平均在線人數爲 50 萬至 60 萬,而國服玩家在《DOTA2》總玩家中占比 7% 左右,也就是說,國服平均在線人數爲 4 萬左右。面對這一總規模,一千位新玩家确實稱得上龐大了。
不過,介于《DOTA2》學習成本巨大,即便導流成績理想,最終的留存率恐怕仍不樂觀。《DOTA2》的沒落原本就是遊戲行業 " 自然選擇 " 的結果,《星穹鐵道》能量再大,也很難扭轉一款遊戲的宏觀命運,但這都是後話了。
這場合作中,明面上《星穹鐵道》和米哈遊能獲得的收益确實遠不及《DOTA2》,畢竟當下《DOTA2》的玩家規模對《星穹鐵道》而言過于有限,可如果從《魔獸争霸》時期《DOTA》就開始積累的用戶量來算,就是另一個概念了。這些人中,未必有多少人會因爲此次合作立馬下載《星穹鐵道》,但他們對米哈遊的認知大概率會發生變化。
《星穹鐵道》和《DOTA2》是兩個時代的遊戲産品,但冥冥之中也有交點。2011 年,蔡浩宇、劉偉、羅宇皓三人在上海成立米哈遊工作室,同年成爲 MOBA 遊戲師祖的《DOTA2》内測正式開始。十年過後,《DOTA2》成爲老年人端遊,米哈遊成爲遊戲圈新貴,《星穹鐵道》上線首月超 50 億的流水震驚圈内外。
這個交點給了人們想象空間。不少人猜測,米哈遊三巨頭也曾有過開黑《DOTA2》的青蔥歲月,因此才會有如今的 " 公款圓夢 " 和 " 爲信仰買單 "。事實是否如此外界無從得知,也不重要,比求證真僞更值得關注的是人們認可這一猜測背後的邏輯,因爲它符合米哈遊三巨頭 " 遊戲發燒友 " 的身份,符合米哈遊這家公司 " 爲愛買單 " 的氣質。
外界願意相信這個充滿情懷的故事,足以證明米哈遊這場投資的隐形價值。
隐形的品牌口碑重塑
米哈遊進入大衆視野後,外界的焦點多在《原神》身上,米哈遊更多時候扮演的是其他遊戲公司的參照物,被用來佐證大多數廠商的 " 不思進取 " 和 " 實力不濟 "。
在所有的神化和矮化背後,有一個問題鮮少被提及,即米哈遊的公關能力。長久以來,米哈遊針對産品本身的市場營銷與推廣做得确實不錯,甚至稱得上業内領先,但對外的公關能力一直存在短闆。
2019 年米哈遊首次公開招聘公關人員,在此之前公司有無專業公關團隊很難考證,不過在差點壓垮《崩壞 3》的 " 兔女郎事件 ",以及差點令《原神》開服即關服的 " 抄襲事件 " 中,米哈遊的公關表現都是被動且略帶笨拙的。如果不是産品質量過硬,恐怕米哈遊的曆史早已改寫。
從近一兩年米哈遊的一系列舉動來看,公關的重要性似乎在公司内部得到了重新審視。第一個比較有參考意義的是《原神》與 Keep 聯動的公益賽,鏡象娛樂從業内人士處了解到,《原神》和 Keep 幾乎同時産生了合作意向,雙方很快一拍即合,Keep 希望借助合作拓展獎牌賽影響力和 IP 池,而《原神》看中的則是 Keep 公益賽的價值。
第二個參考性事件便是此次《星穹鐵道》贊助《DOTA2》戰隊了。相比于《原神》通過公益賽事強化自身在外界的正面形象,《星穹鐵道》贊助《DOTA2》指向的則是米哈遊在泛遊戲玩家群體中好感度的提升,目前來看效果也很理想。
有網友在知乎回答中寫道:" 我,全主機收集者,《DOTA1》老玩家,《DOTA2》指定菜雞,老艾澤拉斯正綠旗,《塞爾達》瘋狂安利家,米哈遊的遊戲隻玩過 10 分鍾《原神》,這波對它的好感快刷爆了。"
《原神》取得成功後,米哈遊成爲了僅次于騰訊遊戲、網易遊戲的存在,這三家公司中,米哈遊是口碑最爲割裂的存在。
從《崩壞》系列上線至今,米哈遊積累了一大批忠實用戶,他們也被外界冠上了 " 米衛兵 " 的稱号,可以說," 米衛兵 " 對米哈遊的忠誠度有多高,外界 " 米黑 " 群體對米哈遊的反對聲便有多高。當年那場抄襲風波雖已成爲過去,也已經被證僞,但對米哈遊品牌形象的影響仍在持續。
米哈遊确實有忽視公關的實力,《崩壞 3》借着從薪炎永燃到往世樂土連續多個版本的高質量劇情演出将遊戲拉回了正軌,《原神》也通過自身的 " 劃時代意義 " 沖出了輿論包圍圈。如果米哈遊僅是固守當前成就,确實可以繼續堅持 " 内容戰勝一切 " 的對外思路,但如果要更進一步,改變便無法回避。
如今,各圈層遊戲玩家處于大撕裂時代下," 主機天龍人 "、" 原批 "、" 舟出 "、" 撸狗 "、" 刀斯林 "、" 乙解 " 等針對不同玩家群體的污名化詞彙已成模因污染。遊戲鄙視鏈越來越複雜、飯圈化趨勢加劇下,遊戲與遊戲、玩家與玩家之間被無形的壁壘隔離。
随着黨同伐異風氣的流行,玩家群體對某一遊戲、某一廠牌的刻闆印象也在日益加深,僅靠産品本身扭轉外界認知還是太過理想化。口碑兩極分化的米哈遊要重塑自身的品牌形象,隻能主動出擊,因此才有了此次《星穹鐵道》與《DOTA2》的 " 你我本無緣,全靠我花錢 "。
公關轉身能否成功帶動玩家群體拓展,關系的也是米哈遊下一階段的發展。
蛋糕仍需繼續做大
過去幾年,二次元遊戲成爲熱門投資領域,而今,尚未完結的 2023 年正在用一場無比殘酷的二遊大逃殺擊碎一衆廠商的幻夢。轉折已至,二遊賽道洗牌,回到自己的原有位置隻是時間問題。
2023 年的前十個多月,這場二遊大逃殺裏的大赢家隻有《星穹鐵道》,《重返未來 1999》可以劃入 " 活得還算滋潤 " 的行列,《斯露德》《千年之旅》前景仍需觀察,《時序殘響》《逆光潛入》等直接關停項目。二遊内部金字塔層級鮮明,而在外部," 讓 MMO 再次偉大 " 的《逆水寒》手遊扯下了二遊最後一塊遮羞布。
過去,外界更多将新二遊難以出頭的原因歸結于《原神》帶來的馬太效應,這确實是客觀事實,但《逆水寒》手遊的成功昭示了二遊賽道外廣闊天地大有可爲,比起馬太效應,二遊市場蛋糕過小且很難做大才是最緻命的症結。
米哈遊的《星穹鐵道》能成爲 2023 年二遊大逃殺的 " 毒圈 ",在于它更像是介于大衆遊戲和二次元遊戲之間的 " 中間産品 ",《原神》同樣如此。
鏡象娛樂此前曾分析過,《原神》在黑紅出圈的過程中吸納了一大批泛二次元用戶以及圈外用戶,這部分玩家是米哈遊的特殊增量,而非整個二遊市場的增量。過去五年二遊市場用戶增量最高沒有超過 20%,便能說明問題。
但是,在這場大逃殺裏米哈遊僅擁有相對意義上的高枕無憂權。《原神》4.1 版本新角色那維萊特數值與機制雙重膨脹,最終換來了 " 超抖音 60 小時 " 的流水成績,與過去一年須彌大版本 " 超抖音 150 小時 " 的最佳成績差距明顯,這并非好兆頭。
對于一款運營了三年的遊戲而言,須彌大版本一系列決策失誤、老玩家熱情消退、入局新玩家數量減少等共同導緻收入下滑是正常現象,弱社交的内容遊戲用戶粘性和容錯率本就不高,更何況還有《星穹鐵道》的分流。
擺在米哈遊面前的問題,短期來看是如何讓《原神》再創輝煌,長期來看是如何繼續做大蛋糕,把自己進一步從二遊賽道推向大衆市場。二遊賽道造血能力有限下,頭部玩家隻能自尋出路,如果不能實現更大規模的拓圈,便隻能停留在 " 内部蛋糕的重新分配 " 這一領域。
從《星穹鐵道》每個版本發送十連抽福利、加入後備體力系統等一系列區别于《原神》的設計來看,米哈遊已經在盡力避免旗下遊戲的相互内耗了,但《星穹鐵道》上線後還是分食了一部分屬于《原神》的蛋糕。
雖然國内并無相關數據,但據日本市場的調查顯示,《星穹鐵道》和《原神》的玩家重合率達到 30%。從過去兩三年多款質量尚可的二遊流水表現不佳來看,關于 " 二遊玩家手裏還有沒有更多錢 "、" 能否同時供養多款遊戲 ",廠商還是要謹慎樂觀。
《星穹鐵道》的分流隻是開始,後面排隊等待的還有《絕區零》與《崩壞 3》續作。從《絕區零》首個 PV 來看,極緻的風格化證明了遊戲大概率如傳言般是 " 新人團隊的試水作品 ",PV 反響大超預期後,遲遲不來的二測與科隆遊戲展上新 PV 裏展示的戰鬥系統的大幅優化,大概率也證明了《絕區零》已經 " 升咖 ",獲得了米哈遊内部更多的資源傾斜,定位也将從賽道補全類産品變得更爲重量級。
《原神》《星穹鐵道》《絕區零》《崩壞 3》續作都非低成本産品,未來一兩年産品線全面鋪開後,米哈遊将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新鮮血液的支撐。
這或許也解釋了内置遊戲七聖召喚熱度下滑嚴重,但《原神》仍堅持舉辦相關賽事的原因,如果接住 "《爐石傳說》國服關服 " 這一潑天富貴,消化這批卡牌遊戲玩家,對米哈遊來說自然最好不過。即便不能實現這一目标,米哈遊 " 雪中送炭 " 的價值也和此次《星穹鐵道》贊助《DOTA2》不相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