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互聯網江湖,作者 | 志剛
最近蘋果 15 開啓發售,作爲科技自媒體,朋友圈最熱鬧的不是蘋果 15 香不香,而是大家在餓了麽、京東、美團等平台通過即時零售業務下單蘋果 15。
借着蘋果 15 的風,即時零售再度成爲各方聚焦的戰場。幾家打得熱火朝天的背後,就一個信号——即時零售成了巨頭們共同的增量市場。像極了多年前大家搶奪 O2O 市場的勁頭。如今,O2O 時代許多項目都沒能堅持下來,隻有外賣、醫藥、快修等幾個模式活了下來。
正所謂,覆巢之下無完卵,巨頭加碼即時零售,叮當快藥們如何獨善其身?即時零售的風口,叮當快藥們如何找到安身立命之地?值得深思。
本文将圍繞三個點來探讨:
叮當快藥們的護城河牢固嗎?
大模型與直播不是解藥?
精細化運營或是關鍵。
01 叮當快藥們的壁壘究竟是什麽?
對于巨頭來說,即時零售市場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
美團副總裁、閃購業務部負責人肖昆表示,即時零售仍在快速發展,消費群體不斷擴散,過去四個季度美團閃購規模達 1750 億,預計 2026 年将超 4000 億。
一言以蔽之,這是一個增量市場。
美團是外賣送一切,主推一個生活方式。基于強大的線下配送體系,即時零售是本地生活商業化的自然延展。不隻美團,阿裏、京東都在布局這一領域,拿京東來說,小時達一直都在本地電商闆塊中處在重要的位置。
巨頭有基礎設施,有豐富的供應鏈,當存量時代,巨頭們開始向垂直品類要增量,那麽醫藥賽道必然會成爲必争之地。現在巨頭加碼即時零售,垂直賽道面臨新的戰争,這可能比草莽時期的 O2O 競争還要激烈。
在即時零售成爲行業巨頭增長的新方向之後,從 O2O 時代跑出來的叮當快藥們的護城河夠深嗎?
速度是護城河。
叮當快藥主打 28 分鍾送藥到家,PR 上,28 分鍾也是一個重要的傳播方向。但真的能做到 28 分鍾送藥上門麽?至少從用戶的反饋來看,要達成這個目标,可能還有不少的坑要填。
事實上,第三方消費平台上,叮當健康屢被投訴 "28 分鍾送藥上門 " 宣傳失實,并不鮮見,相關報道經搜索仍然可見," 叮當快藥快不了 " 似乎已在消費者心中形成不良印象。
從商業上來看,28 分鍾的品宣标簽其實并不高明,因爲這會使得消費者有一個高預期,甚至 27 分鍾送到了,消費者可能還是不滿意。客觀來看,應該有一個冗餘度。
叮當是規模不經濟,支撐不起來大規模的自建配送,還是要依賴美團、餓了麽。從點外賣的經驗來看,如果碰上惡劣天氣,超過 30 分鍾的配送很常見,所以平台往往會給出一個比較寬裕的時間段,比如 45-50 分鍾。
不過,也不是說叮當快藥真的就做不到 28 分鍾配送,隻不過要滿足這個高預期,恐怕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快的成本是什麽?要麽節點夠多,說白了線下藥房覆蓋率要足夠,要麽就是配送效率高。相對應的一個是擴張線下門店,另一個是加大配送投入,兩者都需要極高的前期投入。
本地生活是一個規模經濟的生意,配送的商業端基礎設施完善,之後可配送的品類很多,可攻可守,不需要每個品類都掙錢, 非常互聯網的商業模式。
但隻做買藥這件事兒,是典型的規模不經濟,看似一樣做的是即時零售的生意,但商業價值是雲泥之别。
美團張川曾經在很早的一次演講中聊過,本地生活能不能做起來有幾個重要的因素,核心在于毛利的問題、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的問題,最後是市場容量的問題。
先說毛利。
O2O 做急藥,B2C 做快消藥,所以 O2O 的毛利率自然要高一些,一盒 9 袋的 999 感冒靈沖劑,線下大藥房标價 20 元,外賣平台上加配送費券後總計約 17-22 元,電商渠道單盒折算爲 12 元。
整體來看,配送利潤更高,電商渠道更便宜,各有各的優勢。
處方藥利潤率較低,是因爲進貨成本高,而且走量的處方藥都是醫保部門帶量采購,價格壓得低,實際的利潤空間并不高,适合 B 端批量出售,但醫藥平台賣處方藥,其實并不掙錢。
所以,醫藥 O2O 看似是一個好生意,但真正的綜合毛利也許并沒有想象中那麽高。
再就是成本。
本地生活固定成本高,可變成本低,所以重點就是找到一個合适的價格策略。
什麽是固定成本?比如配送成本,房租成本,這些成本是固定的,不會有大幅變化的成本,可變成本就是彈性比較大的,比如商品,毛利率高的商品賣得越多,可變成本就越低,反之,可變成本就越高。
對于外賣來說,低價剛需餐飲是走量的,價格更敏感,但也有品質高一點的外賣需求,這部分的需求的價格敏感度更低,如果在這部分市場找到一個合适的定價,可能就會降低高固定成本對收益的影響。
即時零售,也是如此,不僅能夠配送剛需低價産品,也能配送高價産品,配送的單位成本就更低。
對于醫藥産品來說,藥品采購的成本是固定成本,配送成本也可以看作固定成本,可變成本在于,你賣出的是高毛利的非處方藥,還是毛利相對較低的處方藥。
問題在于,什麽藥賣得好是需求決定的,慢性病人需要長期買藥,而且相應的藥品價格彈性其實并不大,因爲經常買藥的人都會有自己買藥的渠道。感冒藥、退燒藥毛利率高,因爲價格不敏感,但這類藥品需求并不穩定,流感季節買藥的多一些,平時可能就會少一些。
換句話來說,對于醫藥平台,可變成本其實比較少,固定成本偏多一點,能不能覆蓋成本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所以,我們看到叮當快藥經營虧損率 9%,三年賬面虧損累計 28 億,接下來怎麽盈利始終是個大問題。
最後來看市場容量。
消費頻次與價格決定市場容量。
外賣頻次高,單價低,按摩、理發等其他到店服務頻次低,但單價高,完整的流量配送體系下,把這兩者組合起來,那麽自然就有一個很大的市場容量。
高頻的服務剛需性強,自帶流量,所以可以 " 高頻打低頻 ",低頻高單價的服務也最終會被整合。
買藥這件事兒,也是一個低頻的生意。很多線下藥店,都在入駐美團、餓了麽等平台,原本叮當快藥們的訂單也會轉移到美團、餓了麽。
做輕沒有護城河,做重盈利難,市場容量有限,面對巨頭競争,叮當快藥們的壁壘究竟是什麽?可能需要需要進一步回答。
02 大模型與直播:改善不剛需的緩兵之計
醫藥的生意是個大生意,但能夠真正留給醫藥平台的可能不多。
因爲買藥是剛需,但從即時配送平台買藥,雖然能應急但其實并不剛需。真正剛需的服務是就醫。
從三大藥品終端市場的銷售額占比來看,依舊是公立醫院占大頭,占比始終在 60% 以上,零售藥店份額不到 30%,基層醫療機構占比不到 10%。
整體來看,這樣的格局還會持續下去。
數據說明一個現象:醫藥不僅僅是單純地買藥賣藥的問題,核心在于 " 醫 " 的問題。
對于 " 醫 " 的問題,有明确的規定,不得對首診患者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隻能對部分常見病、慢性病患者提供複診服務。
其實平台能夠發力的地方還是處方藥購買,平台的在線上問診,也多是爲了常見病、慢性病患者開電子處方。無法真正解決 " 求醫 " 的問題,自然也無法真正有效地去挖掘 " 問藥 " 的價值。醫藥平台的想象力,就始終會受限制。
怎麽做多未來的想象力?叮當健康的答案是入局大模型、做直播。
今年 6 月底,叮當健康發布了叮當 HealthGPT, 以及基于此研發的應用型醫藥 AI 産品——叮當藥師、營養師 AI 助手。
叮當快藥科技集團總經理楊益斌表示," 以叮當藥師、營養師 AI 助手爲代表的大模型應用層面的突破,将更好地爲萬千百姓提供專業、便捷、安全的用藥、營養保健等服務,進一步實現 AI 在醫藥領域的‘技術普惠’。"
做大模型這件事兒靠不靠譜,不僅得看說了什麽,更要看做了什麽。
大模型是一個需要研發投入的科技前沿領域,我們來看 2020 到 2022 年,叮當健康的研發費用情況。
數據顯示,這三年,叮當健康的研發費用分别爲 8207.10 萬、9616.10 萬以及 8895.10 萬。2023 年上半年,叮當健康的研發開支僅爲 3068 萬,2022 年同期爲 4617 萬。也就是說,上半年的研發費用反而更少了。
而根據華爲雲的田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的數據,大模型的開發和訓練一次需要高達 1200 萬美元。也就是說,叮當健康一年的研發費用可能夠嗆開發和訓練一次大模型。
叮當健康能不能持續地投入,把大模型訓練到能夠商業化?這個問題依舊需要時間來驗證。
另外,百度、華爲、訊飛等巨頭也做大模型,比如訊飛,已經有醫療領域相關的大模型産品,資金成本壓力以及虧損壓力下,如何去競争,也是一個現實問題。
再來看看直播。
如果說,做大模型是爲了緩解二級市場的 " 估值焦慮 ",那麽做直播就是爲了緩解流量焦慮,尋找流量入口。
醫藥平台,是需要不斷采買流量的,比如京東健康和阿裏健康,即便是有來自集團的流量注入,但銷售費率仍在 7%-10%,叮當健康的銷售費用率則爲 20%,明顯高出不少。
過去,叮當健康的流量入口是餓了麽和美團,要降低流量成本,就需要尋找新的流量入口。
今年 1 月份,叮當快藥全面入駐字節跳動小荷健康商城、抖音抖店和抖超小時達業務,陸續開展直播帶貨等多種形式的合作,通過直播銷售非處方藥。
但,直播适合賣貨,不一定适合賣藥。
藥品是特殊的商品,雖然非處方藥的購買門檻更低,但藥畢竟是藥,消費者不會因爲藥多便宜、多好買,就大量購買,這跟快消品有本質的區别。
所以,直播作爲流量入口,短期來看能夠一定程度上緩解流量焦慮,但能夠帶來的實際增量仍然有限。
另外,對于醫藥直播帶貨,去年 6 月份,國家衛健委、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醫療保障局等九個部門聯合發布了通知,明确 " 嚴肅查處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利用職務、身份之便直播帶貨 "。
醫藥平台的直播帶貨之路,仍需要更多探索。
從二級市場的角度來看,做直播、大模型無非還是想提振市場信心,因爲叮當健康二級市場的表現實在是不怎麽好看。
天眼查 APP 融資曆程信息顯示,叮當健康于 2022 年 09 月 14 上市,如今上市已有一年,公司股價從 20 港元,跌至 9 月 28 日收盤的 2.18 港元,市值也僅有 29 億港元,實在是有些慘不忍睹。
要知道,叮當健康上半年的營收還有 22 億人民币,全年營收超過 43 億,市值還沒有上一年營收多,可見二級市場的信心如何。
總的來看,巨頭盯上即時零售之後,叮當快藥們的經營難度會更高,到頭來還是要賺精打細算的錢,因此,精細化運營就變得更加關鍵了。
精細化運營的關鍵在以下幾點:
1、直播之外,搭建自身的醫藥内容平台,内容是流量之源,緩解了流量壓力,也緩解了成本壓力,平台的盈利也就能看到希望。
2、在運營上進一步深化,把 SKU 做得更細化。巨頭也并不是什麽都做得來的,雖然巨頭有流量,有資源,但巨頭的精力在不斷分散。因此,做好細分行業總會有新的機會。
3、核心還是在效率。醫藥電商按現有模式本質上隻是在争奪流量,醫藥分發的效率還是有限,歸根到底還是要不斷創新模式,真正提升醫藥流通效率,才能創造更多的價值。
結語
醫藥行業是國計民生行業,也是一個充滿機會的行業,但醫藥行業的創新急不得,短期内也看不到明顯的成效。
醫藥電商平台要想找到出路,不僅要打磨自身的内功,還要整合行業資源,不斷把醫藥做 " 深 ",屆時,平台的價值才會進一步顯現。
叮當醫藥們的路還很長,這個行業的價值鏈也很長,未來如何發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