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醫曜
龐大的适應症群 ( 針對血液瘤和實體瘤均有效果),一度讓 PD-1 一躍成爲最熱門的抗癌靶點。随之而來的是衆多國内藥企争相湧入。
随着國内上市 PD-1 藥物的不斷增多,這一賽道的競争愈發激烈,爲了順利加入醫保,各家紛紛大幅下調了價格,因此 PD-1 抑制劑也成爲過去兩年最内卷的賽道。
轉眼之間,2023 年的時間已經接近過半,PD-1 抑制劑這個已經極緻内卷的賽道還值得關注嗎?都說這個賽道内卷,那麽競争格局又究竟是怎樣的?
01 " 神藥 " 光環後的預期差
在全面解析中國 PD-1 抑制劑賽道之前,我們必須先明确一件事情,那就是PD-1 抑制劑雖然被成爲 " 廣譜抗癌藥 ",但實則有着嚴格使用門檻,并不是像很多投資者想象的那樣,簡單輕松的就将 PD-1 抑制劑給患者使用。
不可否認,PD-1 抑制劑确實曾創造很多奇迹,如很多到了晚期無藥可醫的患者,在 PD-1 抑制劑的幫助下病情好轉。然而,大多數投資者都隻看到了 PD-1 抑制劑神奇的一面,從而将這款藥物過度 " 神話 "。這種 " 神藥 " 光環背後,蘊含極大預期差。
首先,對于帶有驅動基因突變的患者,靶向藥物的治療效果要明顯強于 PD-1 抑制劑,如 EGFR 抑制劑、ALK 抑制劑等。隻有那些無驅動基因突變的患者,或已經對靶向藥物産生耐藥的患者,才更适合使用 PD-1 藥物。
其次,PD-1 單藥的效果并不好,患者應答率很低,隻有很少一部分患者能夠有較好的應答。因此爲了更好的提升 PD-1 藥物的療效,與其他療法聯用成爲行業新的策略方向,如 PD-1 抑制劑 O 藥聯合 CTLA-4 抑制劑 Y 藥,就成功的将黑色素瘤的治療應答提升兩倍。
圖:主要癌症類型 PD-(L)1 無應答比例,來源:西部證券
最後,PD-1 藥物也會産生耐藥性、副作用,甚至還會造成超進展(患者非但沒有獲益,反而快速出現了病情惡化),這些情況也再次證明,對于 PD-1 抑制劑的期望不宜過高。更多情況下,醫生是會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判斷,并且随着患者的檢測結果調整用藥方案的。
當然 PD-1 抑制劑的出現很有醫學意義,因爲它爲患者提供了一種更多的可能,讓醫生治療的選擇更多多樣化,但過于盲目的 " 依賴 "PD-1 藥物卻并不可取。
02 中國 PD-1 戰局
截止 2023 年 5 月底,國内共有 15 款 PD-(L)1 抑制劑獲批上市,刨除 4 家海外藥企的産品,共有 12 款國内自研産品上市。以獲批時間劃分,這 11 款獲批的 PD-(L)1 抑制劑可以分爲兩大梯隊:2020 年之前獲批的 4 款産品爲第一梯隊,2020 年之後獲批的 7 款産品爲第二梯隊。
縱觀第一梯隊的 4 款産品,呈現明顯的分化趨勢,百濟神州後來追上,另外三家公司的銷售開始出現頹勢。
百濟神州的替雷利珠單抗(百澤安)是第一梯隊中最晚獲批的産品,但卻顯示出超強的競争力,産品銷售額由 11.18 億元逐步攀升至 28.59 億元,展現出了超強的競争實力。
恒瑞醫藥的卡瑞麗珠單抗(艾瑞卡)則是目前國内最暢銷的 PD-1 抑制劑,依靠恒瑞龐大的銷售網絡,在上市第二年就創下了約 48 億元的銷售佳績。然而,随着 PD-1 行業内卷加劇,在進入醫保下調售價後,艾瑞卡的銷售明顯遇到了挑戰,甚至 2022 年都沒有披露相關數據。
信達生物的信迪利單抗(達伯舒)也同樣遭遇了行業内卷,尤其在 2022 年出現了較大的銷售退坡。其原本是國内銷售額第二高的 PD-1 産品,如今卻已經被百澤安所超越。
君實生物的特瑞普利單抗(拓益)雖然是國内最先獲批的 PD-1 産品,但同時卻也是最早掉隊的,其 2021 年銷售額直接從 10.03 億元驟降至 4.12 億元。這其中的緣由我們并不想在這篇文章中讨論,但顯然商業化第 4 年卻僅收獲 7.36 億元的營收是難以讓投資者滿意的。
圖:國内 PD-1 抑制劑格局,來源:錦緞研究院
在第二梯隊中,康方生物的派安普利單抗(安尼可)和複宏漢霖的斯魯利單抗(漢斯狀)盡管上市的時間較晚,卻均展現出卓越的市場競争力,分别在 2022 年斬獲 5.58 億元和 3.39 億元的銷售額,究竟這兩款 pD-1 抑制劑有哪些出彩的地方呢?
康方生物是差異化技術的勝利。安尼可是國内首家采用 Fc 段改造 IgG1 亞型的新型 PD-1 單抗,具有更好的穩定性,能有效避免傳統 PD-1 單抗 IgG4 相互聚集和抑制體液免疫的問題。同時,Fc 段改造抑制了巨噬細胞分泌 IL-6,從而減少了免疫相關炎症的發生,增強了藥物的安全性。
在商業化方面,康方生物沒有選擇獨立構建渠道,而是将國内商業化權益授予擁有強大銷售能力的正大天晴,同時保留海外權益,這種合作共赢的模式加快了安尼可的銷售步伐。
複宏漢霖的成功則是基于适應症的差異化布局。漢斯狀獲批的第一個适應症,是少有玩家觸及的微衛星高度不穩定性實體瘤,此前國産 PD-1 藥物僅有百濟神州的百澤安獲批此适應症,市場競争并不算激烈。
過去半年,漢斯狀又接連拿下鱗狀非小細胞肺癌、廣泛期小細胞肺癌兩項肺癌适應症。尤其在治療方案 " 荒漠 " 的小細胞肺癌領域,已經有多款 PD-1 單抗産品失敗,而漢斯狀卻取得突破性進展,成爲全球首個獲批一線治療小細胞肺癌的 PD-1 抑制劑,15.8 個月的中位總生存期也刷新了全球肺小細胞癌的免疫治療紀錄。
不過,今年 3 月恒瑞醫藥的 PD-L1 抑制劑阿得貝利單抗也獲批小細胞肺癌适應症,這一藍海适應症的競争也或将逐漸加劇。
從這兩款産品的表現可以看出,PD-(L)1 抑制劑并沒有像很多投資者所想的那樣失去活力,盡管内卷的情況确實存在,但這其中卻是依然存在諸多機會的,關鍵還是要看企業如何制定差異化的競争策略。
03 PD-1 不再是穩賺不賠的生意
曾幾何時,PD-1 抑制劑被視爲是一個 " 不會賠本 " 的生意,隻要研發的産品得以上市,那麽就能依靠銷售鋪量獲得可觀的收入,内卷隻不過會讓公司少賺一些錢。
但在 2023 年,PD-1 這種 " 穩賺不賠 " 的印象已經被打破,市場中開始出現了因爲 PD-1 抑制劑未達預期而大額虧損的公司。
今年 4 月份,A 股上市公司譽衡藥業披露業績,因參股公司譽衡生物的開發項目未達預期,因此計提 4.23 億元的減值準備,從而導緻公司淨利潤減少了 1.78 億元。譽衡生物是譽衡藥業參股的創新藥公司,持有 42.12% 的股份,核心藥物 PD-1 抑制劑賽帕麗單抗于 2021 年 8 月在國内獲批上市。
譽衡生物原本對 PD-1 抑制劑充滿期待,并在上市 2021 年底預計第二年的銷量有望達到 14 萬支。但計劃沒有變化快,最終譽衡生物僅在 2022 年成功銷售 5.34 萬支 PD-1 抑制劑,爲計劃銷量的 38%。
圖:譽衡生物 2022 年 PD-1 抑制劑銷量,來源:公司公告
同時,賽帕利單抗第二個适應症的推進未達預期,再加上 PD-1 抑制劑賽道的極緻内卷情況,使得譽衡生物實際經營狀況與之前差異巨大,最終導緻譽衡藥業2022 年利潤總額減少了 2.7 億元。如果刨除譽衡生物的影響,譽衡藥業實際經營性業績其實是同比增長的。
無獨有偶,嘉和生物的 PD-1 抑制劑傑洛利單抗注射液近期出現在《藥品通知件待領取信息發布》名單中,由于沒有藥品批準文号,嘉和生物的這款藥物上市失敗。在 2020 年上市的時候,傑洛利單抗是嘉和生物的核心産品,如今随着這款藥物上市失敗,嘉和生物的市值也已經跌破 10 億港元。
相信随着 PD-1 賽道内卷的加劇,在研産品的 " 死亡名單 " 或也将進一步增加,當年過量研發布局的負反饋正在顯現。盡管投資者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但這卻是生物制藥行業發展的自然規律。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當時的超量研發投入,國内自然也就不會出現如此多的 PD-1 抑制劑産品,患者也不會享受到因 " 内卷 " 而出現的低價,因此研發失敗固然殘酷,但卻是在所難免的。
04 PD-1 市場未飽和
國内 PD-1 抑制劑賽道極緻内卷是不争的事實,但投資者反而應該保持清醒,因爲這個賽道在國内遠未達到所謂飽和的情況。
以 K 藥爲例,從 2014 年上市算起,已經商業化了 9 年的時間,但即使如此,它依然在 2022 年創下 209.37 億美元的營收新高。伴随默沙東針對 K 藥的布局不斷加深,其已經獲批了 40 多個适應症,而反觀國内的 PD-1 抑制劑龍頭,也才不過獲批了 10 個适應症。
由此不難看出,中國 PD-1 抑制劑的市場依然有極大的市場空間,但藥企想要獲得這些市場,就必須在新适用症上下功夫,努力推進自身産品的藥物聯用。
一語以蔽之,内卷化的激勵競争隻是國内 PD-1 抑制劑的一個切面,它的背後依然有龐大的市場,這個賽道的競争已經從 PD-1 抑制劑的研發速度切換到如何精細化搶占前沿适應症之上。不是 PD-1 賽道沒有機會了,而是藥企的努力還不夠,投資者對此應該多一些耐心。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