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曠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智能汽車成爲全球科技行業的熱門領域,汽車電子芯片市場需求日益旺盛,國産智能駕駛芯片企業加速調整布局,積極追趕英偉達、英特爾等外資品牌。
智能駕駛計算方案提供商地平線廣招 AI 人才。據了解,地平線近期招攬了一名行業老兵,他在 ICT 芯片行業有着 19 年的工作經驗,曾管理着千人級的芯片團隊,加入地平線之後,将擔當該公司的芯片研發負責人。
車規級自動駕駛計算芯片和平台研發企業黑芝麻智能則謀劃上市。據港交所,黑芝麻智能于 6 月 30 号申請香港 IPO,聯席保薦人爲中金公司及華泰金融控股,此外小米、騰訊、浙江吉利汽車、上汽集團都有持股。
智能駕駛芯片廠商寒武紀行歌科技選擇裁員來降本。有媒體爆料,寒武紀旗下專注于智能駕駛芯片的子公司行歌科技,軟件部分裁員近半,硬件部分隻保留少數員工且新項目已經暫停,未來或将被放棄。
可以發現,地平線、黑芝麻智能、寒武紀行歌科技試圖通過各種方式強化自身核心競争力,以應對愈加 " 内卷 " 的競争,在前景廣闊的智能汽車芯片市場獲取更多份額。
智能駕駛迎 " 芯 " 浪
這些年,汽車智能化水平從無自動化 L0 逐漸過渡到高度自動化 L4,對汽車芯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側面推動了汽車芯片産業的發展。
一來,自動駕駛是汽車行業主流的發展方向之一,自動駕駛芯片作爲自動駕駛系統核心組成部分,市場需求日益旺盛。
中商産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我國汽車芯片市場規模由 2018 年的 111.4 億美元增長至 2021 年的 150.1 億美元,複合年均增長率達 10.4%,預計 2023 年将達 172 億美元。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2022 年全球汽車芯片市場規模約爲 3100 億元,預計于 2030 年前,全球汽車芯片市場将超過 6000 億元。
二來,利好政策不斷出台,智能汽車行業景氣度不斷提高,汽車芯片重要性随之水漲船高。近幾年,各地相關部門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如補貼、稅收優惠、研發資金等,以鼓勵企業投入智能汽車芯片。
根據 Wind 數據統計顯示,2022 年中國政府對 190 家 A 股半導體上市公司提供了超過 121 億元人民币 ( 約 17.5 億美元 ) 的補貼。其中,獲得補貼金額最多的前 10 大中國半導體上市公司共計獲得了 45% 的補貼,即獲得了 54.6 億元人民币。
三來,全球巨大的智能汽車芯片藍海市場吸引多方資本入場,自動駕駛芯片産業迎來創投熱潮。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現存芯片相關企業 49.5 萬餘家,其中 2022 年新增注冊企業 11.2 萬餘家,新增企業注冊增速達 32.7%,今年 1~6 月又新增注冊企業 3.8 萬餘家。
在自動駕駛芯片領域,國産自動駕駛芯片呈現崛起态勢,但目前依舊是英偉達、英特爾等外資品牌控制主要市場,寒武紀、地平線、黑芝麻智能等國内企業快馬加鞭虎口奪食,市場正上演 " 群雄逐鹿 " 的場景。
寒武紀行歌 " 瘦身 "
想當年,寒武紀憑借領先的智能芯片核心技術和靈活的 AI 芯片生态布局,深受資本大佬的青睐,短短 68 天就通過新科創闆審核,拿下 "AI 芯片第一股 " 的稱号。而今,寒武紀市值跌跌漲漲從初期的 1100 億元大幅降低至 607.17 億元(北京時間 8 月 7 号)。
2023 年,寒武紀甚至二度傳出裁員的消息,雖然官方一再強調是正常的人事結構優化調整,但寒武紀折戟智能駕駛芯片的言論不胫而走。
在企業發展越來越 " 保守 " 的趨勢下,裁員不代表發展不好,反而意味企業更注重資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以便更好地應對市場競争和變化。在人們印象中的行歌科技主要從事智能駕駛芯片的研發,有着較爲深厚的産品研發實力及市場生态布局。
一方面,寒武紀行歌背後有強大的研發團隊,具備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創新能力,可以不斷提升芯片性能和功能滿足市場需求。例如,寒武紀行歌的 SD5223 芯片最大算力能夠達到 16TOPS,單顆 SoC 就可實現行泊一體功能,或将推動自動駕駛系統向入門級車型覆蓋。
另一方面,寒武紀行歌科技堅持 " 專業聚焦 "、" 技術領先 " 和 " 平台化發展 " 的戰略,憑借在低功耗高性能、數據安全保障以及合作夥伴生态系統等競争優勢,持續在智能駕駛芯片領域發揮作用。
雖然寒武紀行歌科技有一定的競争實力,但裁員會對其後續發展産生影響。歸根結底,寒武紀不停調整人員結構主要是因爲長年虧損和沒有足夠資金來支撐運營和研發,商業化依舊是芯片行業共同的難題。
寒武紀年報顯示,行歌科技 2021 年沒有營收,淨虧損 0.3 億元;2022 年同樣沒有營收,淨虧損擴大至 2.48 億元。無獨有偶,2022 年度,寒武紀實現營業收入 7.29 億元,較上年同期僅增長 1.11%;實現淨虧損爲 12.57 億元,較上年同期的淨虧損 8.24 億元擴大 4.3 億元。
總的來說,寒武紀行歌是寒武紀研發智能駕駛芯片的 " 後花園 ",需要其母公司長期投入研發、長期燒錢來供養,可寒武紀連年虧損資金能力已不如當年," 裁員瘦身 " 轉攻爲守是正确的選擇。
黑芝麻智能着手上市
和寒武紀行歌 " 節流 " 不同,黑芝麻智能選擇 " 開源 ",試圖通過上市募集足夠的資金,以支撐起後續的技術研發、産品叠代以及其他業務正常運營。
6 月 30 日,港交所網站披露,黑芝麻智能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書,拟在港股主闆挂牌上市。IPO 募集資金淨額将主要用于智能汽車車規級 SoC、智能汽車支持軟件與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研發;提高商業化能力;以及用作營運資金和一般公司用途,尤其是采購存貨用于 SoC 量産。
黑芝麻智能是資本的 " 寵兒 ",如今的成就離不開資本的助力。自成立以來,黑芝麻智能已完成 10 輪融資,金額高達 50.33 億元,投資方陣營裏不乏北極光創投、蔚來資本、君海創芯、小米長江産業基金等知名 VC。
如若黑芝麻智能此次上市成功,募資模約 2 億至 3 億美元用于推動公司在人工智能技術和産品領域的研發、市場拓展和人才引進,那麽其競争實力将會大幅的提升,迎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在産品方面,黑芝麻智能加大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究和開發投入,推出更具創新性和實用性的智能汽車芯片産品,有望提高核心技術的競争力。
據了解,黑芝麻智能專注于自動駕駛的華山 A1000、華山 A1000L 均已進入量産狀态,2022 年主力芯片産品華山 A1000/A1000L SoC 全年出貨量超 2.5 萬片。今年 4 月,黑芝麻智能又推出了武當系列跨域 SoC 主要面向跨域計算。
在市場方面,黑芝麻智能将獲得募資用于深耕現有市場、拓展新興市場,有望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場份額。黑芝麻智能已經和多家汽車廠商建立合作關系,并積極在智能汽車領域尋求更多商業機會。
招股書介紹,截至 2023 年 6 月 28 日,公司已獲得 10 家車企及一級供貨商的 15 款車型意向訂單。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已有 89 名客戶。截至 2023 年 6 月 28 日,公司已與 30 多家車企及一級供貨商合作,如一汽集團、東風集團、江汽集團、合創、億咖通科技、百度、博世、采埃孚及馬瑞利等。
對于黑芝麻智能來說,成功 IPO 可以爲其繼續征戰智能駕駛芯片領域提供充足的資金,緩解連年虧損入不敷出的尴尬局面。
财報數據顯示,黑芝麻智能在 2020 年、2021 年以及 2022 年的營收分别爲 5302.1 萬元、6050.4 萬元以及 1.65 億元;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年度虧損分别爲 7.6 億元、23.57 億元、27.54 億元;毛利率分别爲 22.7%、36.1%、29.4%。
黑芝麻智能能否成功上市來緩解财務困境、加大研發投入、推動産品創新未可知,能否趕超地平線和外資品牌也是個未知數。
地平線 " 取長補短 "
和黑芝麻智能一樣,智能駕駛計算方案提供商地平線也是資本逐浪催生的行業新力量。
據了解,地平線曾經連續 7 個月(2020 年 12 月至 2021 年 6 月),每月拿下一輪融資,創下企業融資新記錄。截至目前,地平線完成了高達 15 億美元的 C 輪融資,估值高達 50 億美元,投資機構包括韋豪創芯、京東方等。
地平線能被資本熱捧,說明其具備長期的增長潛力和創新能力,地平線當下卓越的業績表現也證實了這一點。
地平線創始人兼 CEO 餘凱透露:" 過去三年裏,地平線一共交付超過 300 萬顆征程系列芯片,量産上市超過 50 款車型。2023 年我們預計全年征程系列芯片出貨量會超過 300 萬顆,超過過去三年總和,目前在研在交付的車型超過 120 款。"
一方面,地平線積極推新品、拓渠道提高在 L2+ 市場的占有率,穩定自己在 L2+ 智能駕駛市場中的地位。據官方透露,2022 年 L2+ 市場,地平線市占率爲 49.05%,英偉達占了 45.89%,兩家加在一起占據近 95% 的市場。
另一方面,地平線不斷創新産品和前沿技術,構建全方位的産品矩陣,提升産品的市場競争力。針對不同場景需求,地平線打造了征程 1、征程 2、征程 3、征程 5 系列車載智能芯片産品矩陣,覆蓋 L2 到 L4 全場景智能駕駛。
得益于高性能 低功耗和低成本的 AI 芯片,地平線與汽車企業合關系緊密。地平線已與奧迪、比亞迪、長安汽車、長城汽車、廣汽集團、紅旗、理想汽車、奇瑞汽車、上汽集團、哪吒汽車、吉利汽車等多家汽車企業達成合作。
不過,地平線與外資芯片芯片巨頭在出貨量和客戶群上依然存在較大差距,想要保持高速增長趕超外資芯片巨頭,必須解決平衡商業化落地與巨額研發支出的行業性難點。地平線财報數據顯示,2022 年 1 月 1 日 -2022 年 6 月 30 日,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888.78 萬元,同比下降 50.68%,淨虧損 277.36 萬元,虧損同比擴大 42.66%,基本每股收益爲 -0.1100 元。
綜上所述,面對廣闊的智能駕駛芯片市場,寒武紀行歌、黑芝麻智能、地平線從不同的戰略布局、技術研發和多元場景着手,構建堅硬的競争壁壘,謀求更高質量的增長,而這些企業激烈博弈也将推動國産智能駕駛芯片産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