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明星,真的管用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撰文丨 JR
責編丨 DAN
設計丨 PinZow
汽車行業的 " 卷 ",近幾年變成了常态。在行業内卷的新常态下,各大車企都在争相競逐,營銷加碼。比如寶馬又整活了,找來了方文山寫文案、姜武配音,爲各位 Bimmer 送上一條駕駛之道的藝術大片。
這則宣傳片除了畫面唯美,更重要的是文案寫的也非常棒,尤其是姜武那充滿磁性的聲音,屬實百聽不厭。該短片上線後,很快就獲得大量好評,還有網友評價稱,這條廣告是近年來國内少有的佳作。在視頻中,我們不僅看到寶馬堅持以長期主義的營銷思維對抗車市内卷,也感受到了其在營銷上的 " 守正 " 與 " 創新 "。
與宣傳片爲寶馬品牌增加好感不同,理想汽車因一條廣告片反倒将它推上了風口浪尖。最近于适事件炒得火熱,成爲大家茶餘飯後的八卦話題。而理想汽車因邀請于适成爲理想 L6 特邀體驗官也深陷輿論漩渦。
請明星,真的管用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事實上,不止理想,車企營銷翻車事件近年來趨于普遍。在吃瓜之餘,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明星代言汽車産品究竟有何意義?
理想首次請明星就翻車?
"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 ",今年以來流量明星塌房已經屢見不鮮。愛豆人設崩塌,最紮心的可能不是粉絲,而是各大品牌商。産品代言人一旦出現塌房,品牌方必然是無法全身而退脫離幹系。如今于适深陷漩渦,讓理想汽車也感受了簽約藝人的風險。
理想汽車這次的合作,原本是試圖通過追随熱點,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好感度,但萬萬沒想到如今讓它 " 躺槍 "。值得一提的是,李想此前還公開表示:" 至于明星代言,我們是不會做的,我堅持認爲車是最好的代言人。" 李廠長這臉真是打得啪啪響,也不知道他忘沒忘自己說過的話。這事件不僅是對理想汽車的一次考驗,更是對整個汽車行業在跨界合作的一次警示。
不止理想,奧迪、英菲尼迪、長安福特等車企都經曆過營銷 " 翻車 " 事件。此前,勞斯萊斯上線網紅夫妻試駕視頻,被衆人批判 " 掉價 "、"low"、" 不做背調 " 等,企業于半個多月後下線該視頻并緻歉。
每次 " 翻車 " 過後,最常見的流程就是品牌和企業發布道歉聲明,并下架宣傳内容,但真正需要注意的是,如何規避這樣的事件再發生。以後車企請代言人的時候不僅要擦亮眼睛,更需要正确的營銷理念,畢竟 " 品牌人格 " 比流量和熱點都重要。
營銷求變,老闆即代言人
在當下,流量已然成爲汽車品牌的 " 必争之地 ",就是所謂的無流量不推廣。車企花錢推廣自己的産品這本身無可厚非,而選擇明星來做推廣也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式,但由于明星存在太多的 " 不可控 " 和 " 未知因素 ",選擇明星推廣的風險也就成倍增加。
無論是邀請流量明星,還是網紅作爲品牌代言人,都具有一定的風險,甚至可以說是企業給自身埋下的一個 " 不定時炸彈 "。更何況,在流量爲王,直播當道的今天,明星代言等營銷方式,是否已跟不上互聯網節奏?
所以,現在造車新勢力車企換一種方式玩流量,基本上都是創始人親自上陣,蔚來汽車李斌、理想汽車李想、小鵬汽車何小鵬等,他們将自己打造成 " 網紅 " 和品牌代言人,且收效甚好。就連大衆印象裏 " 保守 " 的傳統車企老總也加入進來,比如說吉利汽車李書福、長城汽車的魏建軍等,都走到鏡頭前開始 " 表演 "。
互聯網成了車企們新的戰場,每位一把手們都試圖從中賺取更多的流量。不過,即便一把手們深刻認識到流量的重要性,親自下場抓營銷,搞流量,但是否有效,還難下判斷?另外,不是每家車企一把手都适合當代言人,因此大多車企還得走傳統路線——依賴廣告或明星代言。
當然,純靠營銷,車企也很難走遠,這背後更需要過人的産品力,才能把根基打牢。人無完人,車也無完車,企業花大價錢去請代言人或搞流量,不如把這些錢投入在研發制造上,積累更好的用戶口碑,讓用戶成爲 " 代言人 ",這樣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盡管明星的流量紅利在逐步褪去,但明星在汽車市場的代言仍然會是産品營銷中的重要手段,隻是品牌們會将其變得更具市場價值。考慮到請明星有風險,各家車企一定要三思而後行。最關鍵的是,好好造車,靠消費者口碑的推廣才是正道。
【本文僅爲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 My 車轱辘立場】
小米 SU7 又現工信部,五菱神車換代,途昂 PRO 将逆襲?
又一次打破天花闆,不能僅用換代眼光審視全新第二代 GS8
9 月底大波新車來襲,比亞迪、奇瑞都有新貨,誰能脫穎而出?